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糖尿病肾病是导致终末期肾病的原因之一,是以蛋白尿和肾小球滤过率进行性下降为主要临床表现的慢性疾病。中医学认为糖尿病肾病属“消渴”“水肿”“尿浊”“关格”等证。该病病程长,本虚标实为其主要特点,但以正气亏虚为本,湿、浊、瘀、毒等实浊晦邪为标,气阴两虚夹瘀血贯穿疾病始终。文章介绍桂定坤主任医师运用益气活血滋阴法治疗糖尿病肾病经验。桂老师认为,脾肾之气相互化生、相互滋养,脾失健运则肾精不藏,下元不固,治疗应着重补脾肾之气、滋肝肾之阴,重用黄芪、黄精等益气滋阴药健脾益肾、滋阴固精,补一身之气,使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糖尿病肾病久病瘀浊实邪阻滞经络,阻碍脏腑气机,则应在辨证基础上加强活血化瘀法的运用,如予三七等以通肾络之瘀血。临床治疗时灵活遣方用药,在益气滋阴活血法的基础上,针对疾病各期症状不同,如出现肌酐升高、蛋白尿、水肿等症时,运用中医辨证论治的方法标本兼顾的同时又有所侧重。临床中运用上述方法能减轻患者症状,降低蛋白尿,延缓糖尿病肾病患者肾功能衰竭进展,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现附病案二则,以验证益气滋阴活血法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
严兴茂 《新中医》2018,50(1):205-208
汤宗明先生系遵义市中医院主任医师,2009年获评贵州省首届省级名中医,临证半个世纪,对内科之代谢病、心脑病、脾胃病、肾病等独具匠心,疗效确切。消渴病慢性并发症是消渴病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结果,是消渴病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汤主任认为,该病可统属于中医消渴范畴,但由于其临床变证百出,多并发胸痹、心悸、水肿、中风、暴盲、视瞻、耳聋、脱疽、肢体麻木等[1],临证当须审证求因,宗于消渴而不能泥于消渴,临证时必须紧扣扶正与祛邪的根本大法,扶正当调补脾肾、益气滋阴为主,祛邪当活血化瘀、化痰祛浊为重。笔者有幸侍诊左右,对其学术思想有所体悟,现就汤主任辨治消渴病慢性并发症之临证经验总结如下,以飨同道。  相似文献   

3.
王孟庸认为糖尿病肾脏病属于中医消渴病肾病范畴。其承袭消渴病阴虚内热、气阴两虚的病理基础,兼久病必瘀,认为阴虚血瘀是发病和病情迁延难愈的关键。王孟庸强调滋阴活血是治本之道,主张针对阴虚、血瘀进展至不同层次针对性选用滋阴、活血药。临证重视标本兼顾,针对疾病进展中的变证,灵活变通滋阴活血之法以形成病证结合、分层辨治之法。同时其注重调理中焦,以保脾胃健运,阴液生化有源,从而顾护糖尿病肾脏病阴虚血瘀之本。  相似文献   

4.
文章综述了消渴病分证辨治的进展,指出分证辨治消渴病是中医临床的主要手段和发展趋势。但是由于辨证论治难以标准化,以及消渴病复杂的病因和病机特点,任何固定分型分证辨治都具有片面性,仍需要开拓辨证论治思路,以优化消渴病中医临床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5.
目的:利用数据挖掘技术分析中医名家辨治IgA肾病(IgA nephropathy,IgAN)规律。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中有关中医辨治IgAN经验的文献,提取有价值资料,建立Access数据库。运用结构化查询语言(structured query language,SQL)对数据进行处理,揭示中医药名家对IgAN的辨证(病因、病机、主症、证候)和治疗(治法、用药、组方)特点。采用Cytoscape软件对结果进行可视化处理,分析IgAN的中医诊疗规律。结果:IgAN临床常见病机为迫血妄行、伤阴、瘀阻等,常见症状有血尿、蛋白尿、腰痛等,常见证候有气阴两虚证、气虚证、风热证等,常见治法为凉血活血止血、益气滋阴等,常用中药有黄芪、地黄、茯苓等,常用方剂有知柏地黄丸、小蓟饮子、银翘散等。结论:IgAN总体病机为本虚标实,本虚以脾肾气虚、气阴两虚为主,标实以风、热、湿、瘀为主,治疗以补虚泻实为总则。利用数据挖掘技术分析得出的中医名家辨治IgAN规律,可为IgAN的临床辨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以益气滋阴法为基础辩证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疗效。方法:将符合入选标准的85例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予激素等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以益气滋阴法为基础辩证治疗,观察比较24h尿蛋白定量、Cr、BUN、TC、TG、LDL-C和HDL-C,复发率和总有效率。结果:(1)两组治疗后24 h尿蛋白定量、Cr、BUN、TC、TG、LDL-C和HDL-C均较治疗前有不同程度改善,治疗组改善程度均大于对照组(P0.05)。(2)观察6个月、12个月、18个月后,治疗组复发率及总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3)6个月后,治疗组总有效率(93.3%)明显高于对照组(62.5%)(P0.05)。结论:以益气滋阴法为基础辩证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能较好的改善临床症状,显著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中医辨治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28例,所有患者均给予中医辨证施治。结果:28例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中,治愈19例,好转7例,无效2例,有效率为92.86%。结论:中医辨治早期糖尿病肾病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8.
从治肾法(补肾固涩,滋阴降火,温阳利水),健脾法(健脾益气,化湿运脾,健脾举陷,健脾温阳),培补脾肾法等论述肾病蛋白尿中医辨证论证思路。指出:蛋白尿发病机理为本虚标实,以本虚为主,兼有外感风邪,湿热及瘀血阻滞等。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张喜奎教授辨治消渴病的经验。方法:通过临床跟师随诊,总结张师辨治消渴病的规律。结果:张师认为,消渴病的病机为本虚标实,阴虚为本,燥热为标,兼有气虚、阳虚、瘀血、痰湿等不同病机;治以宣补肺气、清中润燥、温通肾阳为主,兼以化痰通络、祛痰利湿;辨治可分燥热阴伤、气阴两伤、阳气不足3型,并注重从痰瘀治疗其并发症。结论:张师据证立法,每每用药,效如桴鼓,其经验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黄芪功效、主治的广泛性使其在消渴病的防治中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从理肺治消、实脾愈消、补肝益消、固肾理消、益气滋阴及活血通络等方面论述了黄芪在消渴病防治中的应用,为临床应用黄芪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1.
黄芪功效、主治的广泛性使其在消渴病的防治中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从理肺治消、实脾愈消、补肝益消、固肾理消、益气滋阴及活血通络等方面论述了黄芪在消渴病防治中的应用,为临床应用黄芪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2.
张崇泉教授擅长从肝辨治脑病,将阴阳气血辨证、脏腑辨证与治肝之法有机结合,常用清肝泻火、滋阴平肝、益气养肝、柔肝熄风、温补肝肾等法,临床辨治各种脑血管病患者每获良效.  相似文献   

13.
糖尿病微血管病变主要包括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肾病、糖尿病性神经病变,病理过程复杂,然可以中医病机理论"虚气流滞"概之,乃消渴病阴虚燥热日久,阴伤气耗致气阴两虚,阴损及阳致阴阳两虚,久病入络致瘀血阻滞,气血失调致痰饮、水湿、瘀血等病理产物壅滞蓄积成毒,损伤脏腑经脉所致,概以"虚气"在先为本,"流滞"在后为标。基于"虚气流滞"的病机认识,临床以"补虚通滞"为法治疗糖尿病微血管病变,根据其不同病变特点和不同阶段,将全身辨证与局部辨证相结合,合理运用益气、养阴、温阳、补血、理气、活血、化痰、利湿等治法,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不同阶段治以滋补肝肾、润燥明目,益气养阴、活血化瘀或化瘀止血、化痰散结;对糖尿病肾病早期治以滋阴补肾或健脾益气为主,终末期治以温阳益气、通腑泄浊为主;对糖尿病性神经病变不同病机治以滋阴活血,补气活血或温经散寒、通络止痛等,共使补中有通、寓通于补,均可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4.
“肝肾同源”是中医学经典理论之一,揭示了肝和肾在生理上的密切关系,从而衍生出“肾病源之肝”的病理认识以及“肾病肝治”的治疗手段。慢性肾病的常见症状如乏力、纳差、水肿、蛋白尿等均可由肝导致,在临床上可从肝入手,根据证型的不同,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如疏肝活血法、清肝解毒法、平肝潜阳法、养肝滋阴法、暖肝温阳法等辨治慢性肾病。  相似文献   

15.
《辽宁中医杂志》2013,(7):1395-1396
目的:观察滋阴宁心法治疗2型糖尿病抑郁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2例2型糖尿病合并抑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两组治疗前后患者中医症状积分、HAMD-24评分、糖化血红蛋白变化。结果:治疗组治疗后患者中医症状积分及HAMD-24评分明显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滋阴宁心法能够改善糖尿病合并抑郁患者的临床症状,控制患者病情发展。  相似文献   

16.
浅谈治疗糖尿病的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糖尿病属中医消渴病的范畴,中医对消渴病的治疗是按“三多”症状的主次分为上、中、下三消,以三消分证施治,但由于在临床中有很多的糖尿病及并发症可无明显的“三多”症状,使三消辨证受到局限。因此,中医辨证与西医辨病相结合就成为当前糖尿病及其并发症治疗的主要发展趋势。笔者在多年临床实践中,遵循这种原则,将其治疗大法归纳为养阴清热、健脾益气、活血化瘀三大类,并发现降糖新药翻白草,用于临床,取得理想疗效,现总结如下。1养阴清热法 阴虚燥热是导致糖尿病患者发生消渴的重要病机,其基本病理为阴津亏耗,燥热偏盛,以阴…  相似文献   

17.
梁开发主任中医师为四川省名中医,从事中医临床40余年,学验俱丰,辨治灵活,本文举其以补火(肾)生土开胃,滋肾营脾开胃治验胃痞病二则,予以分析讨论,示其整体观念与圆机活法的辨治思想。  相似文献   

18.
“动-定序贯八法”治疗消渴病的辨证施治思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糖尿病已成我国一大公共卫生问题.糖尿病属中医学“消渴”范畴,范冠杰教授在多年临床实践中不断总结前辈经验,创造性的提出了“动-定序贯八法”综合防治消渴病的临床方案.“动-定序贯八法”理论以整体观念、辨证论治为基础,强调对疾病发生、发展、变化规律及核心病机进行动态把握,提出了“核心症状-核心病机-主证-治法-药串”的临床辨证规律,主张从整体把握消渴病发展规律进行辨证施治,是中医临证辨治消渴病的新思路及新方法.“动-定序贯八法”其“动-定结合”、“连贯有序”的临证辨治思维具有普遍适用性又有充分的发展空间,临床诊治任何疾病均适于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复方益气化痰方及其拆方辨治老年抑郁症的临床效果,以期提高临床诊治水平。方法:选取2010年2月至2013年12月90例老年抑郁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并分成2组,对照组45例,给予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45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复方益气化痰方及其拆方治疗,观察治疗后临床效果变化。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71.11%,观察组总有效率88.89%,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相关指标如治疗时间、症状缓解时间、生活满意度、日常生活能力、治疗费用、中医证候积分等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复方益气化痰方及其拆方辨治老年抑郁症临床效果显著,不良反应低。  相似文献   

20.
目的:发掘传统中医经典,结合现代临床实际,探讨中医药防治消渴糖尿病临证治法方药。方法:挖掘经典,结合临床,探讨消渴病命的全程演变,找出相应的理论依据与治法方药。结果:产生条辨11条,总结和创新了消渴病名含义、病因病机、证治心悟、老方新方、变证变法,形成古文式的现代中医条辨。结论:重返中医经典之道,熔铸辨证论治新意。适于临床,合于经典,利于传承,旨在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