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为促进建筑运维管理在语义网上的实现,建立了基于BIM和本体技术的智能应用框架;结合Dog Ont本体建立了建筑运维管理本体;提出了BIM数据提取方法及个体、规则的创建方法;采用Revit API、网络本体语言(OWL)API和语义网规则语言(SWRL)API技术实现了框架程序。利用一个实际项目验证了框架、方法和程序的有效性。对推进BIM、本体和语义网技术的发展以及建筑运维的网络化、智能化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建筑工程项目中的成本估算对建筑管理是至关重要的活动之一。现有的成本估算需要多信息源的支持,包括材料、劳动力、设备等。以国家标准《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GB50500-2013)》作为知识源,提出了构建基于本体的成本估算表示模型。通过从知识源中提取相关概念类和类之间的语义关系,同时在表示模型构建过程中对建筑信息模型(BIM)主流标准IFC进行分析,建立了本体模型与IFC标准关系,最终构建包括概念模型,工作项本体和施工条件的成本估算模型通用集成框架。该模型解决了成本估算过程中知识表示和多元信息有效集成表示问题,为建筑领域成本估算知识的共享与利用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3.
为实现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知识的共享及重用,解决人工进行绿色建筑评价费时、费力且易出错的问题,在对《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14)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基于本体与BIM的绿色建筑智能评价系统。利用Protégé3.4.8建立本体模型,根据标准的内容构建本体的类及属性,建立OWL公理及SWRL规则;从BIM模型中提取被评价建筑的相关信息并实例化成个体的属性值;依据OWL公理及SWRL规则,利用Jess规则引擎进行推理,得出被评价建筑的评价指标得分,为其绿色等级划分提供依据。利用该系统可以实现标准知识的结构化表示、共享及重用,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人工进行绿色建筑评价所存在的问题,同时也为进一步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该文介绍了本体的来源,对"本体构建"和"建筑本体"中两个本体进行区别,并进一步解释哲学本体和其他领域本体的异同。通过对本体类型分析与总结,得出建筑本体模型构建是建筑领域本体和建筑应用本体先后建立的综合构建过程。在众多本体构建方法中笔者提出结合领域本体构建七步法逐步构建建筑本体模型。从建筑领域界定本体研究内容并用protege软件从构造角度出发对建筑本体进行初步描述,进一步明确了建筑本体构建的目的及研究内容并分析了建筑本体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5,(21):108-109
近年来,文本信息抽取成为中医文献知识挖掘的一种新兴手段。构建了基于本体的中医文本信息抽取系统,它能从中医文献中提取领域概念及语义关系,并支持用户完成文本语义关系的检阅、分析和标注等工作。该系统能辅助中医专家从中医文献中挖掘知识,并进一步完善中医领域本体系统。  相似文献   

6.
FEMA P-58作为新一代建筑抗震性能评估方法,可给出精细到构件层级的地震损伤后果。然而,评估所需多源异构信息缺乏有效组织与关联,知识难以共享及重用,导致评估效率低下,自动化程度有待提高。文章在对FEMA P-58解读的基础上,提出一套基于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ling,简称BIM)和本体的建筑抗震性能评估方法。通过构建本体对评估所需信息进行统一组织;预处理工业基础类(industry foundation class,简称IFC)文件从BIM模型中获取建筑基本信息,并识别构件拓扑关系为自动化评估做准备;在BIM建模软件与结构分析软件间进行模型转换提高结构响应分析的效率和质量;借助SWRL(semantic web rule language)和SPARQL(SPARQL protocol and RDF query language)语言分别实现评估逻辑的合理表达以及语义层面的信息查询。该方法适用于建筑在现有评估类型下各性能指标的自动化预测,并具备可扩展性,为将来评估内容增删、更新提供空间。最后,以某一建筑为例进行可行性验证,取得较为满意的成果。  相似文献   

7.
针对当前建筑领域信息利用效率低下,信息共享与重用难等问题,文章将上下文信息引入到本体模型中,构建了基于本体的建筑信息上下文模型,可以快速有效地对建筑信息进行管理。该模型包括用户上下文和工程上下文,并以小型加油站建设为例进行具体说明,首先利用Protégé建立了上下文本体模型,然后利用OWL公理和SWRL规则建立知识模型,最后利用推理机对模型进行推理,并通过案例说明基于本体上下文建模的优势。实验结果表明:文章提出的基于本体的上下文建模方法可有效地管理建筑工程信息,可快速有效地对建筑信息进行推理,为施工过程中的计划管理和进度管理提供了较好的支持。  相似文献   

8.
针对现有BIM技术难以实现桥梁运营过程中海量数据的智能化检索和知识推理的问题,本文提出了基于语义本体的桥梁管养信息智能化本体模型。以连续刚构桥为依托,在BIM模型中,利用IFC标准表达桥梁结构单元与管养信息,分析IFC与OWL的信息转换机制,建立信息转换框架,获取知识图谱数据来源,构建桥梁结构、检测信息、监测信息的本体知识图谱,实现桥梁运维信息的智能化检索和知识推理模型构建;基于SPARQL检索语言实现对模型的验证,通过语义关系检索,验证检索信息的正确性,利用SWRL语言和JESS推理机,在Protégé软件环境中推理桥梁结构混凝土强度等级,通过领域共识验证推理结果的正确性。该方法的提出,为桥梁管养智能化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实际工程意义。  相似文献   

9.
在我国项目管理领域推行建筑供应链管理是一种必然趋势。建筑信息模型(BIM)是数字技术在建筑业中直接表达,信息是项目管理中的重要资源,信息流对建筑供应链管理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文章从BIM 和建筑供应链的研究现状出发,提出了将BIM 应用于建筑供应链信息流管理的设想,并设计了基于BIM 的建筑供应链的信息流模型基本架构,进而研究了如何解决建筑供应链参与方的不同数据接口间的信息交换问题,以及基于BIM 的建筑供应链信息流模型在信息共享方面所具有的优势。  相似文献   

10.
建筑信息模型(BIM)为传统建筑业的信息化变革带来大量技术革新,可优化建筑过程并提升建筑效率与效益。在行业应用中,围绕建筑全生命周期不同阶段的异构软件间存在诸多异构信息系统与数据交互问题,本文通过分析目前建筑行业信息交互现状,提出基于本体的异构数据交互模式,并阐述IFC数据模型、异构数据库和本体模型间的映射方法及基于事件的本体推理模式。本文针对隧道盾构施工中的地表沉降,通过Protégé软件构建地下隧道施工本体,并利用Jena推理机分析地表沉降的关联风险因素,并通过异构数据互用与交互实现地表沉降应对方案的提供与更新。  相似文献   

11.
"间"的概念讨论必须与人的生存,与人的生命意义相关,这是现象学意义上的生存论美学,是我们现代人重新省视自身,重新开启人之居住问题的本质反思。所敞开的由间距为之而来的之间问题,黔阳古城的生态美学与风水研究,体现人的居住本质。在"间"之中诗意的栖居,"之间"是安居的源始形式。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中国图书馆分类法和中国科学院图书馆图书分类法及测绘学叙词表等相关资料的分析,确定本体中的类和定义类的语义关系,基于Protégé工具构建测绘学科信息公共本体、测绘学科分类—中图法本体及测绘学科分类—科图法本体,在构建的本体基础上基于Oracle 11g语义技术构建测绘学科分类本体库,为进一步语义检索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建设工程质量安全风险管理进行需求分析,建立起资源对象的输入/输出需求驱动模型,并结合国内外本体的创建与开发方法构建风险领域本体,阐述了该本体在风险管理研究中的两个应用。  相似文献   

14.
当下古典主义与现代主义所信仰的“正典”解释早已被广泛存在的误读所替代,只有在特定的视域下建筑文本解释才能得以实现.以存在论—解释学理论作为分析误读现象的理论基础,划分出建筑文本解释过程中形、意、用、道四个基本视域.通过对读者视域差异与解读差异的认同,提出复合性视域才是建筑文本解释行之有效的方法,同时也是当代建筑理论摒弃差异,走向融合的开始.  相似文献   

15.
解释学是一种关于意义、理解和解释的哲学理论,作为基础性学科和人文科学的一般方法论,深刻影响了文学批评、艺术批评、建筑批评等领域的理论发展。无论是探究景观作为一种“此在”的本体论解释,还是获得超脱于设计师“原意”的对于作品意义的理解,抑或是找寻一种围绕“理解”的主体间性设计方法,解释学都具有知识论、本体论和方法论的向度,可称为风景园林一般方法论。在知识论层面,阐述了解释学与批评学的差异,并通过贝蒂的四原则架构解析作品解释的原则;在本体论层面,分析了2种理论路径与2种典型解释理论;在方法论层面,指出解释学作为设计方法论的机理与内涵。  相似文献   

16.
轨道交通应急管理信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珂  李祖杰 《山西建筑》2010,36(22):238-240
针对城市轨道交通应急管理业务的信息特征及信息共享需求,将本体论引入应急信息标准化,根据应急处置流程划分阶段及其业务对象,建立本体知识表达模型,构建共享所需的规范化框架,设立规则对信息本体、业务逻辑进行辨识,实现了信息集成对应急决策的支撑。  相似文献   

17.
提高成本预算的效率和准确度是建筑工程管理中的一个重要部分,而现有的成本预算还很大程度上依赖于造价人员的主观判断。通过对成本预算流程的分析,在本体网络方法的基础上,将成本预算流程分解为4 个子模块,包括清单项目概念模型、工程量计算规则、施工方案本体和定额项目概念模型,并分别用本体语言进行表达和解释,最终构建了一个成本预算本体网络。借助基于本体网络的成本预算本体知识库,预算人员能够利用BIM 设计数据实现成本预算中计量与套价的自动化。  相似文献   

18.
李翔宁  袁烽 《新建筑》2014,(1):50-53
通过李翔宁与袁烽的对话,探究袁烽个人创作成长之路,深入剖析袁烽在实践建筑师和教师的双重身份下,对数字建构在教学与实践上作出的探索和示范意义,进而探讨中国当代建筑语境下的数字设计之涵义,以及其对建筑本体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ABSTRACT

Many planning agencies worldwide now see climate change response as unavoidable. This paper proposes that a central task for contemporary planning theory is to guide planning practice as it develops multi-dimensional responses. We examine three theoretical constructs: anticipatory governance, legitimacy and social-ecological resilience. We argue that each conceptualises challenges climate change presents to planning practice, while providing theoretically informed options for responses. Building on this, we utilize Friedmann’s [2008. “The Uses of Planning Theory: A Bibliographic Essay.” Journal of Planning Education and Research 28 (2): 247–257. doi:10.1177/0739456X08325220] tasks for planning theory as a framework to assess the utility of planning theories to guide climate change response through practice. Associated issues are discussed, including the influence of translatable planning theories and the value of importing knowledge from other disciplines. The paper concludes that more sophisticated interplay between planning theory and practice may improve planning responses to the climate change threat. The need for planning theory to translate its conceptual discoveries to the domain of practice is ke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