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对高校教师自身的道德素养也提出了更高的职业要求。激励高校教师主动选择高境界的职业道德行为,强化教师角色意识和职业规范,需要职业道德规范和职业制度安排的宏观整合,需要高校管理制度的创新,完善激励和约束制度,有效地规范和调节高校教师的职业行为选择。  相似文献   

2.
本文依据两次社会职业声望调查结果, 具体分析了高校教师职业排位前列的原因。同时指出了当前在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及成因, 并论述了提高教师自身职业要求的必要性和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3.
近些年来,高校教师的职业成长越来越引起教育研究者的关注。对高校教师职业成长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影响高校教师职业成长的因素;高校教师成长一般要经历的阶段;想要成长为专家型教师需要具备的特征。  相似文献   

4.
高校教师职业声望沉浮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分析高校教师职业声望下降的原因,反思高校教师作为知识分子和育人的角色应该承担的社会职责,提出应从加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提高知识分子角色意识以及规范高校管理体制方面重构高校教师职业角色以提高职业声望。  相似文献   

5.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关系着高校师资队伍素质的整体建设,它既是教师必须遵守的职业规范和必须履行的教育职责,也是教师提升职业素养的有效动力.研究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对学生教育和教师自身发展的影响力内容,提出重视教师的职业道德规范教育,以实施教师专业化队伍建设来推动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落实,应成为实现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
作为实现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最具体实践者,教师群体的教学能力和业务水平一直被作为高校对教师考核评价最主要的关注点,而高校对教师的职业道德却缺乏关注和考核。在当前社会多种意识形态的冲击下,加上高校疏于对教师道德规范的要求,高校教师群体的职业道德问题日益突出,这不仅影响了全体教师的职业形象,更给教育大计的发展带来了不可忽视的影响。因此,规范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树立高校教师崇高的职业形象,坚持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由"道德思维"向"伦理思维"转变,顺应高校教师专业化的发展趋势,建立健全更加科学合理的考评机制,对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黄笑仙 《广西教育》2014,(27):30-32
以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阐述当前高校教师师德的现状,分析高校教师师德滑坡的原因,提出要扭转高校教师师德滑坡,应重视学习贯彻《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加大新入职教师培训力度,安排教师参与学生管理工作,树立典型发挥榜样带动作用,构建合理的师德测评体系。  相似文献   

8.
我国高校教师职业道德水平不是整齐划一的,存在不同的层次。因此,师德建设应考虑到高校教师的职业特点,并根据教师职业道德的不同层次提出不同的要求,引导教师不断提升自身的职业道德水平。  相似文献   

9.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着高校人才培养质量优劣,社会转型期对高校教师职业行为产生了重要影响,导致部分教师职业道德失范,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高校教育教学水平的提升。转型时期社会环境的变化是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失范的间接诱因,部分从业者过度追逐利益,导致职业行为失范。高校教师工作环境的变化是失范的直接诱因,聘任制改变了大学教师的身份,引发教师间的恶性竞争并最终导致部分教师职业行为失范;绩效工资制导致部分教师因急功近利而行为失范。  相似文献   

10.
对高校教师进行职业道德评价,是"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应有之义.文章采用问卷调研法,筛选出8项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自律评价量化指标,并依据此8项指标,对江苏省4所高校290名教师进行问卷调查与行为事件访谈,测量职业道德自律评价的6大结构要素,即职业品德素养、职业评聘标准、社会舆论监督、师德规范要求、教学管理制度、校园文化影响,根据调查的样本数据,进行差异比较和数列排序,确定优先顺序,确立了校教师职业道德自律评价结构要素先后排序为:职业品德素养、职业评聘标准、社会舆论监督、师德规范要求、教学管理制度、校园文化影响.按此优先顺序,需要建立标准化、规范化、现代化的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自律评价体系,实施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自律质量体系PDCA循环.  相似文献   

11.
随着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和教师专业化进程的日益推进,我国高校教师遭遇到了越来越严重的职业压力。其压力主要来源于过高的社会期望和要求、教育改革带来的冲击、工资福利待遇偏低、不良的人际关系、教师自我发展要求和自我期望值过高等。因此,必须联系高等学校和高校教师职业压力特点,针对性地采取措施以缓解高校教师职业压力。  相似文献   

12.
学生离不开教师的精心培育和潜移默化的影响。作为高校教师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健康的人格,要不断提高自学能力、指导能力、科研能力等职业能力,提高基本的理论水平。  相似文献   

13.
高校教师“职业高原”现象分析与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现代社会竞争的日益加剧,目前高校教师的职务结构决定高校教师的职业生涯现象越来越突出。文章从“职业高原”的概念、产生的原因、教师“职业高原”现象对学校和个人的影响以及应对的策略四个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4.
周文莉 《文教资料》2008,(30):162-164
笔者通过自编<高校教师激励机制调查问卷>对40所高校的1688名教师进行问卷调查,考察不同教师的职业发展满意度状况.结果发现:高校教师职业发展满意度较高,均值为4.15;高校教师职业发展满意度在人口学变量上存在差异,50岁以上教师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其他年龄组,博士学位教师满意度显著高于硕士、学士学位教师,正高级教师显著高于其他专业技术职务教师,中部地区教师满意度显著高于东部、西部教师.  相似文献   

15.
陈林 《当代教育论坛》2008,(12):105-106
高校教师职业素质一直是高等教育领域的重要课题之一,历史和社会的进步对大学教师提出了越来越多的职业要求,也产生了一些看似难以调节的矛盾。笔者通过对欧内斯特·博耶的两篇学术报告《学术水平反思》与《学术评价》进行分析与比较,总结出高校教师职业素质的构成和评价框架,提供了高校教师职业素质探讨的一个分析框架。  相似文献   

16.
高校教师职业素质一直是高等教育领域的重要课题之一,历史和社会的进步对大学教师提出了越来越多的职业要求,也产生了一些看似难以调节的矛盾.笔者通过对欧内斯特·博耶的两篇学术报告<学术水平反思>与<学术评价>进行分析与比较,总结出高校教师职业素质的构成和评价框架,提供了高校教师职业素质探讨的一个分析框架.  相似文献   

17.
论社会转型期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长效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师的道德水准影响和决定着人才培养的质量,社会转型对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产生了重要影响。社会转型期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存在思想认识偏颇、职业认同感低、师表意识淡薄、缺乏协作精神、治学不严的问题,这些问题与社会环境变化、学校管理缺位以及教师自身因素密切相关。创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长效机制,就是要完善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学习培训机制、考评监督机制、奖励约束机制、内化自律机制和共同参与机制。  相似文献   

18.
高校教师职业素养的高低,决定着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高低.高校教师良好的职业素养体现在职业道德、专业知识、教学与研究能力、心理素质等方面.应该有计划地提供必要条件和健全培训上岗制度,使高校教师尽快提高职业素养.高校教师的岗前培训应该在目的、内容、形式、机制和管理上有新的改进.  相似文献   

19.
教师的职业道德是教书育人,教师的职业素质是教师教书育人的水平。即是否教书育人的问题,是教师的职业道德问题;能使多少学生得到多大程度的成长的问题,是教师的职业素质问题。二者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相互渗透。其中职业素质包括职业道德,职业道德是职业素质的构成因素。一个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准低下,是绝对不会有较高的职业素质的,这时,职业道德决定职业素质。  相似文献   

20.
浅谈高等学校青年教师的职业素养与岗前培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教师职业素养的高低,决定着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高低。高校教师良好的职业素养体现在职业道德、专业知识、教学与研究能力、心理素质等方面。应该有计划地提供必要条件和健全培训上岗制度,使高校教师尽快提高职业素养。高校教师的岗前培训应该在目的、内容、形式、机制和管理上有新的改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