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我国丘陵山地农业气候研究的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我国丘陵山区大多生产水平低,科学技术落后,经济基础薄弱,丰富的自然资源长期没有合理开发和充分利用,加之政策失误,山区出现滥垦、滥伐等严重现象,造成水土流失、生态环境恶化。因此,如何合理开发丘陵山地自然资源和保护生态平衡,已成为农学、生物学、地理学、气候学、农业气象学及生态学等学科研究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2.
彭钊安  胡萌夫  于仲吾 《气象》1984,10(10):38-40
一、引言 各种类型的丘陵山区地形往往形成不同的小气候环境,研究某些特定作物对地形小气候的要求,对于合理开发丘陵山区,提高土地气候生产力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提出一种模糊型的分类方法,评判某一作物对某类地形小气候的利用等级。 在山地考察中,不能每块小地域都长期设点观测,只能选择本地有代表性的各种类型的地形进行有限观测,从中找出其规律性。我们在宜溧山地考察中发现,局部小气候差异,主要是拔海高度、坡向、屏障地形、坡度、距水体远近等因素的影响造成的。同时,研究几种主要亚热带经济作物的适生(包括安全生育、产量、质量等)气候条件,然后评判某一地域的“地形小气候”对种植某种经济作物的适应程度。也就是说,假定有一块地域A,它  相似文献   

3.
毕伯钧  吉奇 《气象》1992,18(10):55-57
引言 山楂是辽东山区主要果树之一,近年来发展较快,但因布局不合理,致使山楂产量较低。本文通过调查和试验研究,初步找出影响山楂产量、品质的主要气象因素,利用气象技术,促进了山楂产量和品质的提高,社会经济效益较显著。  相似文献   

4.
翁笃鸣 《气象》1985,11(1):40-43
前言 我国是个多山国家,山地面积(包括丘陵)约占全国总面积的三分之二,几乎每省都有广泛的山地分布。在山区,由于山川纵横、峰峦起伏,形成了多种多样的气候类型,山地气候的垂直分带性也十分明显。因此,研究山区气候,对开发、利用山区气候资源,促进山区经济,特别是对于包括农、林、牧、副在内的大农业的全面发展,有着重大意义。 近年来,我国在对山区气候资源的调查、研究、利用方面已做了不少工作,并正继续、普遍地开展着。本讲座试图在总结国  相似文献   

5.
凌云飞 《气象》1980,6(6):7-8
江西丘陵山区面积约占全省总面积的60%,素有“六山一水两分田,一分道路和庄园”之称。据农业部门统计,海拔300米以上的地方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54%,500米以上占35.3%。耕地面积比例是:山区35%,丘陵46%,平原19%。山区一般都在300—1200米。年平均气温为16—11℃,7月份平均气温为27—22℃0,≥10℃的持续天数为245—203天,≥10℃的积温5500—3600℃。过去提起山区的农业自然条件时,人们总认为是:“山高、水冷、日照少”。近年来通过对山区气候资源的调查、分析,发现丘陵山  相似文献   

6.
丘陵山地总辐射的计算模式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占清  翁笃鸣 《气象学报》1988,46(4):461-468
本文根据对丘陵山地地形参数(平均坡向、坡度和地形遮蔽角)的数值模拟结果,应用试验观测资料,较详细地讨论了山地总辐射的理论计算模式。文中主要讨论了三个问题:山地总辐射理论模式的建立;模式参数的数值试验;模式在大别山南部局部地区的模拟结果及其分析。结果表明,山区总辐射受地形影响非常明显。本模式原则上适用于任何地区各种地形下总辐射的数值模拟。  相似文献   

7.
论果树上山的农业气候依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引言我国是一个山地著多的国家,在全国,山地占国土总面积的66%。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即中国亚热带东部地区,丘陵山地占该区面积的四分之三;在西南区,即中国亚热带西部地区,丘陵山地和高原山地约占该区总面积的95%;在华南区,即南亚热带丘陵山地将近占90%。在丘陵山地或高原山地区,除了河谷平  相似文献   

8.
朝阳地处丘陵山区,充分利用其地形小气候特点.可获得较好的光照、温度条件。本课题在对不同坡向的大棚各项气象要素进行观测分析的基础上,进行了蔬菜生理生态测定研究,为充分利用气候资源,促进朝阳市山地日光温室大棚的发展提供一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起伏地形中的散射辐射及其计算模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根据对丘陵山区地形参数的数值模拟结果,应用野外试验观测资料,较详细地讨论了起伏山区散射辐射计算模式。主要讨论三个问题:天穹散射各向异性下的坡地散射辐射计算;实际地形遮蔽下的坡地散射辐射计算;由周围山地反射而到达坡面的散射辐射计算。最终分析了散射辐射在大别山南段赵公岭山区的分布特点。结果表明,山区散射辐射场与地形要素场配合较好,其中冬季以坡向影响为主,夏季则以地形遮蔽为最重要。  相似文献   

10.
我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山地、高原和丘陵地竟占国土面积的69%,每年都产生大量的泥石流、崩塌和滑坡等灾害。它们主要分布于我国的中部山区,即祁连山,川西高原一线东部;太行山、鄂西山地、武陵山一线西北、长城以南地区。这些地区因工农业生产迅速发展,人口迅速膨胀,山区资源大量开发,森林和地表植被日遭破坏,生态环境日趋恶化,降水年际变化大,故造成泥石流、崩塌和滑坡等严重灾害。据统计分析:我国近百年死于泥石流、崩塌和滑坡的已达万人以上。我国西南各省铁路沿线因受泥石流、崩塌和滑坡灾害的有近万公里,占全国铁路总长度近20%。  相似文献   

11.
胡倬  唐仁茂 《气象》1988,14(6):16-18
本文使用对数律和幂指数律公式,计算了年平均和不同稳定度、不同风速等级下的丘陵山地的风指数(α)和综合粗糙度(Z_0)值,对公式及计算结果的适用性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对于地面边界层(SBL),此两公式在丘陵山区条件下均有较好的适用性。可利用某地年平均地面风速(V_(10))和数次实测烟囱口高度的风速(V_烟),应用对数律或幂指数律推算该地各高度上的风速。对于丘陵山区,对数律可适用于地面以上300m层次内。  相似文献   

12.
山地边界层急流的观测特性及其成因分析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分析浙江上虞丘陵山区边界层风、温实测资料 ,发现在高压形势下 ,该地边界层急流具有频发性和显著特征。分析表明 ,丘陵山区地形热力差异导致的气层斜压性 ,起因于湍流强度日变化的惯性振荡 ,以及湍流交换引起的动量下传 ,是该地边界层急流产生的重要机制 ;而丘陵山区特有的空悬逆温的发生发展 ,则是急流得以持续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3.
九华山与周边区域的降水分布差异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丁仁海  丁鑫 《气象》2014,40(4):458-465
本文基于1980—2010年30年观测资料及山区不同高度的自动站数据,运用天气学理论和数理统计的分析方法,研究九华山区与周边丘陵区域降水的分布差异及其成因。结果表明:不同区域(地形)的降水时空分布很不均匀,九华山年降水量比丘陵区域多34.1%,且主要降水集中在5—9月。造成山区与周边丘陵区域降水的明显差异主要是两地的局地水汽输送条件和垂直运动条件存在明显的差别,它们对降水效应主要为:海拔200 m的山体对降水产生影响,且降水量随海拔的升高而增大,并以海拔在400~900 m对降水的增强作用最为显著;山区地形对降水的增雨作用较为明显,地形对降水的平均贡献率为37.6%,并有强度越大的降水,其增强作用越明显的特点。分析不同区域降水分布差异及成因对于降水区域预报和水资源研究应用有着重要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4.
应用高空观测资料和NCEP再分析资料,对秦巴山区2006年9月22—30日连阴雨天气过程的动力学特征分析,结果表明:500hPa欧亚中高纬度长波系统的稳定和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加强少动.是形成秦岭山地连阴雨天气的主要环流特征;秦岭山地连阴雨天气的水汽输送主要依靠700hPa高原东南侧的偏南风气流和副高外围的偏南气流。  相似文献   

15.
利用2004—2015年江西省闪电定位系统监测的地闪资料,通过数理统计、线性回归等方法,重点分析不同海拔高度变化对江西闪电特征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1)江西省闪电主要发生在海拔高度0~500m的平原、丘陵(占地总面积7.4×104km~2)和小起伏山地(总面积6.1×104km~2),占总闪电次数的83.5%,其中91.0%的正闪电发生在这些地区;(2)闪电密度大小随海拔高度的增加而减小,而且在不同的海拔高度其变化率不同。正负闪电平均强度随海拔高度的增加而增强,且其变化率在各海拔高度区段内不同,正闪电的变化比较明显,负闪电的变化幅度相对正闪电比较小;(3)江西省多雷区所占比例最大,强雷区基本上分布在江西南部,多雷区和强雷区大部分是地处0~500m的平原、丘陵和小起伏山地;在500~2200m的山区里,大部分地区为少雷区。  相似文献   

16.
以深圳大鹏半岛为代表(大鹏炼油厂是该区域主要污染源),探讨了山地、海陆综合影响下之大气污染分析预测方法,提出了适用于南方沿海丘陵地段的大气环境预测模式,其主要内容包括两部分:(1)地形调整风场模式及风场特征;(2)复杂地形扩散模式。分析表明所得出的结果是比较合理的。  相似文献   

17.
山农 《气象》1985,11(7):32-32
我国亚热带东部丘陵山区农业气候资源及其合理利用“课题协作组”,于1982—1985年在我国亚热带东部的云开大山、南岭、博平岭、罗霄山、武夷山、雪峰山、天目山、大别山、武当山、神农架等山脉或山地的不同坡向、不同拔海高度(300、500、800、1000米)布设89个山地气候站点,进行定点  相似文献   

18.
深圳夏季典型晴天不同小气候区温湿及舒适度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兴荣  张小丽  隋高林  陈启忠 《气象》2010,36(10):62-66
应用自动观测站资料,分析了深圳城市、海洋、丘陵、山地等4个小气候区夏季典型晴天气温、湿度及舒适度特征。结果表明:各小气候区气温、相对湿度存在显著差异,它们的最小值、最大值、平均值及日变化存在明显不同。白天最高气温,丘陵最高,城市第二,山地第三,海洋最低。夜间最低气温,海洋最高,城市第二,丘陵第三,山地最低。各小气候区舒适度指数也存在显著差异,它们的最小值、最大值以及日变化也存在明显不同。白天,丘陵最热,城市第二,山地第三,海洋最舒适。夜间,海洋最热,城市第二,丘陵第三,山地最舒适。  相似文献   

19.
秦岭山地暴雨与地形关系分析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商洛市1954—2002年共49a各县(区)降水资料,对本区域内历年5—10月暴雨与秦岭山地地形分析,得出暴雨一般产生在南北向河谷和海拔较高山脉迎风坡的喇叭口地域内,高频区在1.8km以下的山区,在0.6~1.8km的山地之间暴雨频次有随高度增加的趋势,1.0km以下低山丘陵地带,暴雨出现的机率较小。特殊的地形会产生正涡源,是小范围中小尺度辐合系统生成和维持的动力原因。地形梯度与暴雨关系密切,暴雨的高频区与梯度大值区相对应,是山区局地暴雨形成、发生和发展的动力因素之一。对于商洛山区强对流性天气降水及暴雨的落区、落点预报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临安县为北亚热带丘陵山区,热量条件是制约粮食生产的主要因子。为了合理利用气候资源,优化粮食熟制布局,趋利避害,夺取高产,近年我们在海拔200米以下的三熟制地区进行“吨粮田”气象系列化服务模式试验研究,以农业气象指导粮食生产,在1989年低温阴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