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土地资源配置的可拓目标规划模型及其应用初探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从不同角度生成各种决策方案,可为土地资源优化配置提供充分的信息和备选方案,也是实现土地资源优化配置的基础,但目前对如何生成决策方案这一问题却研究得较少。该文通过可拓工程与目标规划模型相结合,建立了从不同角度生成各种方案的可拓目标规划模型方法,并以山西省隰县试区为例,探讨了可拓目标规划模型的应用及其方案生成的方法。结果表明:土地资源配置的可拓目标规划模型及其规划方案生成的方法,可通过变换规划目标、约束条件、决策变量等途径来实现,该方法是从不同角度生成各种土地资源配置方案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2.
根据车路沟流域的特点,设置GDP最大为经济目标、粮食产量增加为社会目标、水土流失最少为环境目标,在此基础上筛选决策变量,以经济条件、水土流失、水平衡、投资和农业生产水平作为约束条件,选择合适的决策变量,运用大系统多目标规划理论,建立了车路沟流域坝系水资源优化配置模型。模型计算表明,优化的水资源配置可使全流域经济目标增加,粮食产量明显提高,水土流失大幅减少。与实际情况对比,模型的相对误差较小、可靠度较高。  相似文献   

3.
基于土壤-作物系统模拟模型的冬小麦田间水氮优化管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将作物生长模型与土壤水氮管理过程模块相结合,构建了土壤-作物系统水分养分模拟模型。以灌水、施氮总量为决策变量,冬小麦生物量、水分和氮肥利用效率为优化目标,将冬小麦按生长发育时期分为6个阶段,建立了多目标的动态规划模型。在土壤-作物系统过程模型的基础上,用动态规划的方法对田间水、氮资源管理措施进行优化。通过对作物水分胁迫系数和氮肥胁迫系数的模拟计算,可获得最佳的灌水、施肥时间及用量。算例结果表明:在养分供应充足仅水分胁迫的条件下,优化方案的灌水量较对照处理平均节约了25%,水分利用效率比对照处理平均高出约1  相似文献   

4.
多重群体遗传算法优化树状给水管网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该文提出一种以管网年费用为目标函数,以管长、标准管径和水泵扬程为决策变量的机压树状给水管网优化数学模型,并给出其多重群体遗传算法求解方法,该算法以目标函数加模拟退火约束惩罚函数为适应值的评价函数,采用跨世代选择策略,更好地保持进化过程中的遗传多样性。仿真结果表明,该模型与算法在求解机压树状管网优化问题上的表现是良好的。  相似文献   

5.
淮阴三站变频变速优化运行的分解-动态规划聚合法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以泵站多机组变频变速运行日耗电费用最小为目标,构造泵站多机组变频变速日优化运行数学模型。考虑变频装置效率随机组转速变化情况,采用大系统分解-动态规划聚合方法求解。先以泵站日提水耗电费用最小为目标,机组提水量为协调变量,将该模型分解为若干个单机组变频变速日优化运行子模型;再以各机组提水量为决策变量,泵站提水量的离散值为状态变量,构造聚合模型,二者均采用动态规划方法求解。该方法对求解不同型号泵机组或各机组同型号但性能存在差异的泵站变频变速最优化运行问题同样适用。以南水北调东线第三梯级泵站淮阴三站运行为例,获得了一系列优化成果。  相似文献   

6.
本文应用了非线性目标规划模型 ,用线性化逼近法求解 ,对冬小麦 夏玉米种植制度下 ,不同降雨年型的水氮管理措施进行了优化。以灌水和施氮总量为决策变量。以产量和土壤水和氮资源利用效率为优化目标 ,其中以经济产量为第一优先层 ,以土壤水、氮资源利用效率为第二优先层。根据作物 土壤联合模型模拟所得的目标函数 ,得到了不同降雨年型下小麦和夏玉米单季和中等降雨年型小麦 夏玉米周年的优化水氮管理措施方案。  相似文献   

7.
LINGO语言在农业资源优化配置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LINGO模型语言对农业资源优化配置问题进行了研究,针对水土资源优化配置实例,分析了决策变量、目标函数和约束条件,编写代码。结果表明:LINGO能够解决目标规划、模型最优求解问题,实现三大效益有效结合,且简单易用;是农业资源规划中,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科学高效管理的有力工具之一。  相似文献   

8.
水资源是制约陕产能源基地经济发展的主导因素之一,根据可供水资源目标,粮食产量目标,生活用不目标等及其约束条件可以确定目标函数,根据区域经济系统中净效益最大确立经济可持续发展模型,设置了陕北能源基地经济发展系统模型的15个决策变量,建立了基年期水资源对经济发展的记续支持模型,根据线性规划和非线性规划存在的问题,运用多项优化技术和专业知识相结合的方法编制RORTRAN77结构优化程序,对陕北能源基地水资源的永续优化规划模型进行了求解,发现本区域内水资源十分紧张,近期(2000年)缺水0.749亿m^3,远期(2010年)缺0.981亿m^3,采用本模型对水资源进行科学分配,对各生产部门实行实行合理化实排和布局,在相同的生产总值条件下,可将需不量减少到2000年7.517亿m^3和2010年的10.975亿m^3,分别节水0.445亿m^3(5.9%)和0.308亿m^3(2.8%).  相似文献   

9.
从对单个的淤地坝的效益分析入手,以拦泥坝高为决策变量,考虑到淤地面积、保收率随时间的变化和防洪问题,以单坝产生的最大经济效益为目标函数,建立了数学模型。采用Fortran语言编写程序,对具体的算例进行了计算,取得了比较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试图构建一个村级土地利用情景决策系统, 使该系统采用一种交互方式来探索村级土地利用配置问题。以重庆市渝北区龙兴镇为研究对象, 运用3 种多目标线性规划方法[目标规划法、逐步宽容约束法和Lu 等的方法(文献[9]方法)]进行土地资源优化配置并评价其结果。结果表明: 建立的村级土地利用情景决策系统可用各种方式将多个目标合并成一个单一目标, 从而为给定问题提供不同的解决方案; 对不同方法的资源优化配置结果进行了检查, 以协调和权衡不同目标优先级情形下的冲突, 使最终的决策更具有明确的指向性。只要研究区满足以下几个标准, 村级土地利用情景决策系统就可以进行调整, 以适用于新的研究背景:(1)研究区接近城市; (2)研究区有较为明显的旅游特征或潜质; (3)研究区是以农业生产为主的区域; (4)研究区有较多样的农业活动。村级土地利用情景决策系统是基于可用的信息和精确的方法, 所以不仅使规划更加“透明”, 还整合协调了各种利益冲突  相似文献   

11.
卫片目视解译在土壤侵蚀现状调查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该阐述了应用卫片目视解译土壤侵蚀现状与制图的方法、步骤及技术要求,讨论了如何调查土壤侵蚀强度,如何建立解译标志和编制检查表,以及系列成图、面积量算等问题。  相似文献   

12.
随着国家对水土保持工作的不断重视,越来越多的水土保持措施开始实施,为评定水土保持工作开展情况,水土保持综合效益评价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因此,选取南方红壤丘陵区水土流失严重的江西阳坑小流域为例,以2005年为基准年,通过层次分析法选择涉及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13个评价指标,从单项效益入手,运用市场价值法、替代市场法、对比分析法等方法直接计算水土保持各单项效益价值,从而得到三大效益及综合效益价值。结果表明:江西阳坑小流域经过水土保持治理之后,2005年水土保持综合效益总价值为12 445.42万元。其中生态效益价值为10 240.65万元,占82.29%;单项效益价值大小排序依次为:保水效益净化大气效益保肥效益保土效益。经济效益价值为894.13万元,占7.18%;单项效益价值排序为:粮食增产效益经果林效益水保林效益。社会效益价值为1 310.64万元,占10.53%;单项效益价值排序依次为:改善群众经济效益提高土地生产率效益增加耕地效益减少泥沙淤积效益。评价结果表明水土保持生态效益在水土保持工作中占有决定性地位,这将为今后水土保持工作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同时也将提升人们对水土保持工作的了解与认识。  相似文献   

13.
旱地土壤中的肥水激励机制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本文阐述了养分和水分对作物产量及其增产潜力的交互影响。肥和水既是作物产量的决定因素,又是人为的可控因素。作物需要的营养离子从土壤向根表面的移动,受土壤水分含量的影响,特别是在旱地。肥是土水系统的物质基础,水是肥效发挥的关键,二者互为制约,又互相促进。肥水激励机制要求二者有一个适宜的匹配,这样,养分和水分才能发挥其最大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4.
排列组合在小流域坝系规划中的应用牛越先(山西省水利厅水保规划队,太原030002)冯泽训(山西省水利厅水保局)ApplicationofPermunationandCombinationinPlanningofDamSysteminSmallWate...  相似文献   

15.
利用兰州市1997~2006年土地利用变化调查数据,采用改进的TOPSIS方法以及灰色关联度分析,对兰州市土地利用结构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997~2006年期间兰州市土地利用结构合理度总体上较高,均在45%以上,在时间上呈波动上升趋势;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对土地利用结构的合理性影响不同,林地、牧草地、居民点及工矿用地与土地利用结构合理度的关联度最高;合理加快居民点及工矿用地的增长,保护林地,调整牧草地比例,加快牧草地的增长速度,对优化兰州市土地利用结构具有决定性的作用;改进的TOPSIS法,结果令人满意,适合于土地利用结构合理性评价的研究。  相似文献   

16.
小流域综合治理环境效益分析方法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小流域综合治理不仅可以使山区人们脱贫致富,而且可以明显改善环境。根据系统性、可行性和简明性的原则,从自然环境、生态环境和社会环境三方面提出了评价小流域综合治理的环境效益指标、计算方法和环境效益评价方法。以怀柔县庄户沟小流域为例进行了环境效益分析,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指标、计算方法和评价方法均具有简明性和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17.
河南鸡公山茶园春茶产量与小气候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气候因子对春茶产量有着重要影响,建立其相关关系可以更好地为春茶的生产管理服务.本文测定记录了春茶生产期间18个小气候因子及每天茶叶的产量,应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建立了春茶产量与小气候因子的回归模型,并对茶树生长的小气候因子进行聚类分析和因子分析,以找出决定春茶产量的小气候因子及其组合.结果表明,春茶产量与大多数小气候因子间具有显著的线性回归关系,可以此对春茶产量进行预测预报.另外,采用逐步回归方法剔除次要的自变量因子,保留对春茶产量影响较大的小气候因子,最少可用7个自变量进行回归拟合.聚类分析可以把茶园小气候因子划分为表征水、热特征的4类.因子分析也表明,温度、水分及其组合是诸环境变量的公因子,具有较大的载荷.研究表明,采用较少的环境因子,回归模型仍具有显著性,这样可有效降低环境因子的监测和生产管理成本,为有计划地安排春茶生产和提高经济效益服务.  相似文献   

18.
关中灌区改造工程综合效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陕西省关中9大灌区的实际出发,结合关中灌区改造工程世行贷款项目的实施情况,采用模糊综合评价的方法,建立了由社会性指标、资源性指标、经济性指标、技术性指标和生态环境性指标等5大体系8项指标组成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了综合评价模型,将综合评价结果分为效益差、效益一般、效益良好、效益优良4个等级,通过模糊分析计算得到综合评价分值。研究表明,陕西省关中灌区改造后效益综合指标提升了一个级别,即从合格级别上升为良好级别。  相似文献   

19.
建立一种土地利用情景分析方法,该方法以土地利用转换系统最小变动为原则,对不同土地利用的情景设置,利用线性目标优化的Markov链方法生成逐年土地利用面积转换矩阵和各土地利用类型面积。IPAT-S脚本语言实现了上述方法,并提供了上述方法与土地利用空间格局模拟进行耦合的接口。应用上述方法对海淀区2002~2015年土地利用变化进行了多情景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的土地利用情景设置对土地利用结构具有明显影响,城镇和工矿用地的集约度对耕地和园地面积的缩减速度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李晓英  禹熙  王方  梁添 《水土保持研究》2023,30(1):216-223,232
为对西北干旱荒漠地区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的实施提供科学指导,以吐鲁番市为研究区域,建立包含表征该区域特点的15个指标的综合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基于云模型与变异系数法组合确定指标权重,运用比重法无量纲化指标数据,采用加成综合法进行退耕工程综合效益评价分析,并通过灰色系统预测模型GM(1,1)对2021—2025年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政策响应指数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1)在2004—2019年,综合效益指数逐年提高,新一轮退耕提升幅度是前一轮的两倍。(2)森林覆盖率提高、水土流失治理面积扩大、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和人均林业产值增加,是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提高的主要因素。(3)退耕工程的实施促使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呈良性发展趋势。退耕所涉农户再退耕意愿的提升巩固了退耕成果,使其具有长效性。(4) 2021—2025年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政策响应指数预测值均呈上升趋势,且经济效益指数>政策响应指数>生态效益指数>社会效益指数。依据预测结果,西北干旱荒漠地区在新一轮退耕工程的实施中应以生态建设为重点,加强生态补偿和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衔接,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