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转换抑制基因nm23—H1在人肺癌中的表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人肺癌中nm23-H1基因的表达水平与肺癌发生、发展和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对69例人肺癌组织中nm23-H1基因表达产物NDPK的表达水平及其与肺癌淋巴结转移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 人肺癌组织中nm23-H1的表达水平与其性别、年龄、PTNM分期、组织类型无明显关系,而与肺癌细胞分化程序以及淋巴结转移有密切关系。肺癌组织中的nm23-H1表达低于癌旁正常肺组织(P〈0.05)。有收结转移的肺癌原发灶中nm23-H1的表达水平低于无淋巴结转移的肺癌原发灶(P〈0.05)。肺癌转移灶(淋巴结)中的nm23-H1的表达水平明显低于肺癌原发灶(P〈0.01)。分化差的肺癌中的nm23-H1表达水平低于分化较好的肺癌(P〈0.05P〈0.005)。结论 nm23-H1基因与肺癌淋巴结转移有关,并可能  相似文献   

2.
胆管癌细胞中nm23-H1蛋白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人胆管癌细胞中nm23-H1的表达水平与胆管癌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S-P免疫组化法对52例人胆管癌细胞中nm23-H1的表达水平进行研究。结果:nm23-H1低表达者淋巴结转移率(60.0%)高于正常表达者(19.0%,P〈0.05),并且nm23-H1基因的表达水平和胆管癌组织学类型、分化程度存在明显相关(P〈0.05)。结论:nm23-H1的低表达在胆管癌的淋巴转移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食管鳞癌nm23—H1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讨肿瘤转移抑制基因蛋白(nm23H1)的表达与食管鳞癌的临床病理特点及预后的关系,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55例食管鳞癌的nm23H1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55例食管癌中,nm23H1表达阳性率为54.5%(30/55)。食管癌患者术后5a生存率与nm23H1阳性表达率有明显正相关(P<0.05)。淋巴结转移者的nm23H1阳性率(38.9%)明显低于无淋巴结转移者(75%,P<0.05)。患者性别、肿瘤大小、肿瘤分化程度及浸润深度与nm23H1阳性表达率无关(P<0.05)。结果表明:nm23H1可作为一种食管癌淋巴结转移及预后的重要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4.
用LSAB免疫组化法测定200例大肠癌组织中nm23-H1基因蛋白,结果发现:(1)nm23-H1在200例大肠癌中阳性表达率28.5%,其中在乳头状腺癌,高分化腺癌,粘膜内癌及无淋巴结转移者阳性率显著高于其它各型(P<0.01)。(2)nm23-H1阳性病例比阴性病例有较高的生存率和较低的复发率(P<0.01)。结果表明nm23-H1在大肠癌中的阳性表达在抑制肿瘤复发及转移中起了重要作用,可作为大肠癌患者预测转移和预后的有用指标  相似文献   

5.
原位微环境与nm23-H1、H-rasmRNA量及肝癌肝内转移的关系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研究原发性肝癌原位微环境与转移相关基因nm23-H1、H-rasmRNA量及肝癌肝内转移的关系。方法对25例肝细胞肝癌患者手术切除标本,采用RT-PCR法定量检测其nm23-H1、H-rasmRNA量;用免疫组化方法分析微环境之重要因素微血管密度(MDV)及癌细胞增殖情况指标-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结果伴肝内转移癌组织其MDV(P=0.005)、PCNA(P<0.01)指标明显高于不伴肝内转移组,其nm23-H1mRNA量则相反(P<0.01),H-rasmRNA量相差不显著(P>0.05);MDV与PCNA指数呈正相关(P<0.01),nm23H1mRNA量与PCNA指数呈负相关(P<0.05)。结论肝癌转移前有一明显的微环境不佳及癌细胞增生受抑制的过程。提示肝癌生长中其原位微环境不良在转移发生中起重要的选择性作用;nm23-H1mRNA量可反映高转移潜能癌细胞的优势化生长情况。  相似文献   

6.
PCNA,CD44和nm23基因产物在膀胱癌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流式免疫法对45例膀胱癌标本的PCNA、CD44v和nm23-H1基因产物的表达进行研究。结果显示,PCNA高表达仅与膀胱癌的浸润程度有关(P<0.05),CD44高表达与膀胱癌的浸润程度和复发有关(P<0.05);而nm23-H1低表达与膀胱癌的浸润程度和复发有关(P<0.05)。提示检测PCNA、CD44v和nm23-H1基因产物的表达,能为判断膀胱癌的恶性程度和复发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倪灿荣  张松平 《肿瘤》1996,16(5):528-531
本文应用2种抗转移抑制基因编码蛋白nm23/NDPK亚型(H1-H2和H1),免疫组化(IH)方法定位140例人肝细胞癌(HCC)及癌旁组织。结果nm23H1和H1-H2阳性检测率分别为60.71%(85/140)和76.42%(107/140)。nm23亚型均主要表达在细胞浆内,但在核内和胞膜上也可阳性。HCC旁伴肝硬化和不典型增生肝细胞有29%(40/140)呈弱阳性反应。其表达形式呈明显的异质性,阳性细胞或片状或弥散或灶性单个散在分布。2种nm23亚型与HCC转移和存活期相关。与肿瘤大小,组织学分级,组织学类型,HBV感染,p53蛋白表达无直接的相关性(P>0.05)。H1与HCC复发关系密切(P<0.05),而H1-H2无相关性(P>0.05)。AFP检测阳性病例与H1-H2表达相关(P<0.05)。  相似文献   

8.
应用SABC法检测了56例卵巢上皮性癌(OEC)的nm23H1的蛋白表达,并对其表达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OEC组织nm23H1的表达率为55.36%,表达水平与淋巴结转移呈负相关(P<0.01),其阳性表达是淋巴结转移的保护因素,OR=0.27,阳性表达组与阴性表达组的5a生存率分别为52.98%和32.83%,差异有显著性(P<0.05),Cox回归模型多因素分析未提示nm23H1表达是OEC的独立预后因素。可见nm23H1基因对卵巢癌淋巴结转移具有抑制作用,但作为判断预后指标尚需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9.
乳腺癌中nm23-H1基因的表达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乳腺癌nm23-H1基因的表达情况与各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 SP法,研究了156例乳腺癌中 nm23-H1基因的表达。结果 nm23-H1基因的表达与病人年龄,组织学类型无明显关系(P>0.05),而与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及术后生存期有明显关系(P<0.05)。结论 检则nm23-H1基因的表达可作为乳腺癌研究中的重要指标,对乳腺癌的预后判定上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nm23—H1基因蛋白在大肠癌中表达与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盛乾  吴若华 《癌症》1996,15(5):324-326
用LSAB免疫组化法测定200例大肠癌组织中nm23-H1基因蛋白,结果发现:(1)nm23-H1在200例大肠癌中阳性表达率28.5%,其中在乳头状腺癌,高分化腺癌,粘膜内癌及无淋巴结转移者阳性率显著高于其它各型(P〈0.01)。(2)nm23-H1阳性病例比阴性病例有较高的生存率和较低的复发率(P〈0.01)。结果表明nm23-H1在大肠癌中的阳性表达在抑制肿瘤复发及转移中起了重要作用,可作为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 nm2 3- H1基因和粘附分子 E- cadherin在鼻咽癌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转移的关系。方法 用免疫组化 SP法检测 nm2 3- H1和 E- cadherin基因产物在 42例鼻咽癌中的表达。结果  42例鼻咽癌活检标本中 ,nm2 3- H1蛋白表达阳性率 5 4 .7% ,E- cadherin表达阳性率 5 7.1 % ,nm2 3- H1蛋白在有颈淋巴结转移患者中表达阳性率为 40 .7% ,在无颈淋巴结转移患者中表达阳性率为 80 .0 % ,两者差异有显著意义 ( P<0 .0 5 )。E- cadherin在颈淋巴结转移阳性患者中表达阳性率为 44.4% ,颈淋巴结转移阴性患者中表达阳性率为 80 .8% ,两者差异有显著意义 ,( P<0 .0 5 )。两种基因产物表达在鼻咽癌中呈正相关 ( P<0 .0 1 )。结论 nm2 3- H1和 E- cadherin基因与鼻咽癌的转移密切相关 ,对临床判断鼻咽癌预后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Yang YQ  Li JC 《癌症》2006,25(6):713-717
背景与目的:基因的遗传不稳定性,包括微卫星不稳定(microsatelliteinstablility,MSI)和杂合性缺失(lossofheterozygosity,LOH),是导致抑癌基因功能失调,引起肿瘤发生的重要因素。本实验研究中国人17号染色体D17S396位点MSI和LOH对卵巢上皮性癌nm23H1蛋白表达的影响,阐明nm23H1基因遗传不稳定性与卵巢上皮性癌临床病理特性的关系,为揭示nm23H1基因作用机制和肿瘤转移机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PCR-单链构象多态性(PCR-SSCP)和常规银染检测25例卵巢上皮性癌及相应的非癌组织D17S396位点的MS和LOH,采用EnVision免疫组织化学和Leica-Qwin计算机图像分析检测nm23H1蛋白表达。结果:25例卵巢上皮性癌中,D17S396位点MSI、LOH检出率和nm23H1蛋白阳性率分别为16.00%、24.00%和56.00%。LOH发生率在淋巴转移组(66.67%)高于无淋巴转移组(10.53%,P<0.01),在FIGOⅢ Ⅳ期(50.00%)高于Ⅰ Ⅱ期(11.76%,P<0.05)。nm23H1蛋白阳性率在淋巴转移组(16.67%)低于无淋巴转移组(68.42%,P<0.05);FIGOⅢ Ⅳ期(25.00%)低于Ⅰ Ⅱ期(70.59%,P<0.05)。计算机图像定量分析显示,在各临床病理参数影响下,nm23H1蛋白的表达强度没有差异。此外,LOH阳性组中nm23H1蛋白阳性率为0.00%,显著低于LOH阴性组的73.68%(P<0.01)。结论:LOH的发生可作为卵巢组织恶变的判断指标。nm23H1基因的MSI和LOH,通过相互独立的途径调控卵巢上皮癌的发生和转移,后者可抑制卵巢上皮性癌局部nm23H1的表达,并与卵巢上皮癌高淋巴结转移、预后差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nm23、IMP3蛋白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两者之间的关系,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nm23和IMP3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分析两者的相关性,再对nm23、 IMP3蛋白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之间的关系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nm23的表达低于癌旁组织(P<0.05);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IMP3的表达高于癌旁组织(P<0.05).淋巴结转移者nm23的表达低于无淋巴结转移者(P<0.05);淋巴结转移者IMP3蛋白的表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P<0.05).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nm23与IMP3蛋白的表达呈负相关(r=-0.795,P<0.5).结论 Nm23、IMP3蛋白表达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形成和转移中起着重要作用,可作为预测其浸润转移潜能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 nm23-H1、CD44V6和PCNA和DNA含量在结肠癌生长、浸润、转移中的作用及其相互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方法检测 152例结肠癌nm23-H1、CD44V6和PCNA.同时采用流式细胞光度术测定60例结肠癌D NA含量.结果152例结肠癌nm23-H1阳性率与淋巴结转移,P<0. 05、癌组织分化关系密切,P<0.01;CD44V6表达与Dukes分期(P<0.05) 、肿瘤浸润深度(P<0.05)、癌组织分化(P<0.05)及淋巴结转移(P<0.01)密切相关;PCNA表达与Dukes分期及肿瘤浸润深度有关(P<0.05);nm23-H1和CD44 V6表达,两者呈负相关(P<0.01),CD44V6阳性nm23-H1阴性表达的患者淋巴结转移率高于CD44V6阴性nm23-H1阳性表达者(P<0.05).伴淋巴结转移的结肠癌CD44V6和PCNA共同阳性表达率和异倍体癌的发生率高于无转移组(P <0.05).异倍体癌CD44V6和PCNA过度表达,而nm23-H1低表达(P<0.05) .结论nm23-H1、CD44V6和PCNA及DNA含量在结肠癌中的表达与其发生发展、侵袭转移密切相关,尤其CD44V6和nm23-H1表达在结肠癌转移中起协调作用,可成为临床估计肿瘤转移潜能的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乳腺癌组织p16与nm2 3 H1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免疫组化SP法检测 12 0例乳腺癌组织P16与nm2 3 H1的表达 ,并结合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进行分析。结果 :乳腺癌组织p16阳性率 5 5 0 0 % ,p16阳性表达与腋淋巴结转移负相关 ,P <0 0 5 ,与 5年生存率正相关 ,P <0 0 5 ;nm2 3 H1阳性率 4 2 5 0 % ,nm2 3 H1阳性表达与腋淋巴结转移负相关 ,P <0 0 5 ,与 5年生存率正相关 ,P <0 0 5。p16与nm2 3 H1表达无相关性 ,p16 (- ) nm2 3 H1(- )淋巴结转移率高于p16 (+) nm2 3 H1(+) ,5年生存率低于p16 (+) nm2 3 H1(+) ,统计学检验差异具有显著意义 ,P <0 0 0 1;P <0 0 1。结论 :p16与nm2 3 H1阳性表达与乳腺癌的预后有关 ,其联合表达可更好地判断乳腺癌的转移和预后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多肿瘤抑制基因p16蛋白和nm2 3 H1基因蛋白在人食管癌的表达及与肿瘤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 51例食管鳞状细胞癌及其淋巴结转移癌中p16蛋白的表达 ,结合观察转移抑制基因nm 2 3 H1的表达。结果 :p16在食管鳞状细胞癌中呈低表达 ( 4 5 1% ,2 3/51) ,阳性率显著低于正常食管粘膜及癌旁组织 (P <0 0 1) ,阳性率与分化程度相关 (P <0 0 1) ,Ⅰ级66 7% ( 14/ 2 1) ,Ⅱ级 34 8% ( 8/ 2 5) ,Ⅲ级 14 3% ( 1/ 7) ;与肿瘤浸润、转移无关。nm 2 3 H1的阳性率为60 8% ( 31/ 51) ,与浸润深度呈负相关 (P <0 0 5) ,淋巴结转移癌的阳性率 ( 18 8% ,3/ 16)显著低于食管癌原发灶 (P <0 0 1)。p16与nm 2 3 H1的表达无关。结论 :p16蛋白在食管癌的低表达提示有频发性的p16基因失活 ,且与肿瘤分化有关。nm2 3 H1与食管癌的浸润 ,转移相关。p16和nm 2 3 H1的失活在食管癌的形成及发展中可能起不同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乳腺癌组织中 nm2 3- H1及 ras基因的表达及其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 76例乳腺组织中 nm2 3- H1及 ras基因的表达情况 ,随访患者 5年生存率。结果  nm2 3- H1表达与乳腺癌组织分化及淋巴结转移负相关 ( P<0 .0 2 5 ,P<0 .0 5 ) ,nm2 3- H1及rasp2 1表达负相关 ( P<0 .0 5 ) ,nm2 3- H1阳性者较 rasp2 1阳性者五年生存率高 ( P<0 .0 1 )。结论 nm2 3- H1及 rasp2 1是评估乳腺肿瘤患者预后的良好指标 ,二者联合检测更有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nm 2 3 -H 1和CD 44V 6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 ,检测 95例胃癌组织中nm 2 3 -H 1和CD44V 6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nm 2 3 -H 1和CD 44V 6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 4.7%、75 .8%。CD44V 6蛋白表达与癌细胞分化程度显著相关 (P <0 .0 1) ,nm 2 3 -H 1和CD 44V 6的表达与其它临床病理特征无明显相关性 (P >0 .0 5 )。结论 nm 2 3 -H 1和CD44V 6蛋白在胃癌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CD44V 6表达与癌细胞分化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食管癌组织中nm23-H1、CD44V6蛋白表达与食管癌区域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 应用流式细胞仪定量分析55例食管癌组织中nm23-H1、CD44V6蛋白的表达,同时检测DNA倍体状态。结果 有区域淋巴结转移组nm23-H1蛋白表达低于无转移组,而D44V6蛋白表达高于无转移组(均P<0.05);异倍体率与淋巴结转移及nm23-H1、CD44V6蛋白表达均无关(P>0.05),增殖活性与淋巴结转移及nm23-H1、CD44V6蛋白表达均相关(P<0.05)。食管癌组织中nm23-H1蛋白表达与CD44V6蛋白表达无关(P>0.05)。结论 nm23和CD44基因在食管癌的发展转移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Mortality of breast cancer is almost due to subsequent metastases, but the micrometastasis is difficult to be detected. Early diagnosis of distant metastasis is a key to improve prognosis of breast cancer. The nm23 gene is a putative metastasis suppressor gene originally identified in murine melanoma cells.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nm23 gene expression (mRNA and protein) and distant metastasis of breast cancer. MATERIALS AND METHODS Pati…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