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艾氏腹水癌细胞和肉瘤S-180细胞是抗肿瘤药物筛选常用细胞株.实验采用取自小鼠腹腔的第7~8天的艾氏腹水癌和S-180细胞,用31P磁共振谱测得了细胞内小分子含磷代谢成分;计算了细胞内pH值;还用31P谱探讨了作用机制不同的三种抗代谢物:碘乙酸、2,4-二硝基苯酚及棉酚对艾氏腹水癌细胞代谢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木文用31P核磁共振(NME)观察了人淋巴瘤白血病细胞系Molt-4和人早幼粒白血病细胞系HL-60的细胞代谢。Molt-4和HL-60细胞系的31P谱主要由磷酸单酯、无机磷(Pi)、双磷酸双酯、ATP的共振峰组成。31P谱显示Molt-4细胞在受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作用后,ATP/Pi比值降低。HL-60细胞在受TNF-α作用后,ATP减少。31P-NMR提供了一种非损伤性研究细胞代谢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31)P核磁共振((31)-P-nuclearmagneticresonance,~(31)P-NMR)的Invivo谱图介绍,总结了该方法用于定量计算ADP、AMP、游离[Mg~(2+)]、pH、自由能变化(△G)及定性研究多种含磷化合物的代谢过程,突出其无创性,显示了该技术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B群脑膜炎球菌的多糖抗原无免疫原性,而外膜蛋白则是有效免疫原。本文介绍了B群脑膜炎球菌的外膜蛋白(OMP)的分离方法、各类OMP抗原的生物学特性和控制基因,以及在菌苗研制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5.
贝叶斯聚类在基因表达谱知识挖掘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大规模基因表达谱的数据分析中引入了一种全新的基于贝叶斯模型的聚类算法,从生物学背景出发,研究了该算法应用在大规模基因表达谱中的理论基础和算法优越性,并应用该算法对两个公共的基因表达数据集进行了知识再挖掘。结果表明,与其他聚类算法相比,该算法在知识发现方面具有显著的优越性。挖掘出的生物学知识对该领域研究人员的实验设计也有一定的启发性。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对网织红百分数法测定rHuEPO体内生物学活性进行研究,找出网织红细胞百分数与rHuEPO浓度线性相关的范围。从而确定了用计数网织红细胞百分数的方法测定rHuEPO体内生物学活性。提出在rHuEPO体内生物学活性测定中选择合适的稀释液至关重要。对(3,3)法测定rHuEPO体内生物学活性进行了统计,批间CV、批内CV均接近10%,单次实验FL%平均数为31.26%,并提出鼠间差异是造成FL%较大的主要原因;对(3,3)法与(2,2)法测定rHuEPO体内生物学活性进行比较,发现(2,2)法较(3,3)法更适合用于rHuEPO生产过程中rHuEPO体内生物学活性的测定。  相似文献   

7.
基因表达谱芯片的数据挖掘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随着基因芯片技术的迅速发展,表达谱芯片分析及aCGH等方法已被广泛应用于生命科学各个研究领域,由此产生的数据也呈指数级增长。如何从海量数据中获取有生物学意义的结果成为摆在生物学工作者面前的难题。对表达谱芯片数据挖掘方法进行了综述。介绍了基本分析思路,当前重点分析方向,如GO分析、pathway与调控网络分析、聚类分析等计算法则和相关几款易用的分析软件。并介绍了几种科学自由计算软件在表达谱生物信息学分析中的应用。藉此为从事芯片分析的研究人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新书介绍     
本书为D.L.Rousseau主编的两卷集《生物及医学中的物理技术》中的第一卷。内容有6章,即:核磁共振,电子顺磁共振,穆斯堡尔谱,X-射线吸收谱,大分子晶体学,小角X-射线散射及衍射技术及其在生物、医学中的应用等。本书适于生物物理学、生物学及物理学中涉及生命科学的科研和教学人员以及大学高年级学生阅读。  相似文献   

9.
磁共振渡谱(MRS)在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是目前对人体唯一无创的研究活体组织器官代谢、生化变化及化合物定量分析的方法,能显示肿瘤和正常组织之间的不同代谢。能在分子水平上反映病理情况。磷是能量代谢的重要要素,肝脏中许多化合物都含有31P,本文就31P磁共振渡谱在肝癌的研究及,临床应用方面的近况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
利用核磁共振同时观测大鼠心室内压参数与能量代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Cheng ZJ  Du ZH  Li HX  Dong HJ  Feng R  Li GY 《生理学报》1999,(6):700-704
本文介绍一种在核磁共振(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NMR)谱仪上对大鼠主室内压参数与能量代谢同时测定的技术。该方法采用离体等容大鼠心功能监测系统测量和分析心脏的心室内压参数,通过测定心脏的磷-31核磁共振(^31P NMR)谱观测心肌组织的能量代谢状态。  相似文献   

11.
比较研究几种兼性和专一性CAM植物材料的PEPC同工酶表明:经自然干旱诱导,兼性CAM植物露花(Mesembryanthemumcordifolium)、长药景天(Sudumspectabile)有新的PEPC同工酶的出现,诱导前后各同工酶的天然分子量变化不大;而土三七(Sedumaizoon)则没有新的PEPC同工酶出现,但诱导后其同工酶的天然分子量有所增大。以上几种兼性CAM植物的PEPC同工酶酶谱无明显昼夜变化。专一性CAM植物的PEPC酶谱和天然分子量均较一致,亦无昼夜差异。  相似文献   

12.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FT-IR)是一种很有用的生物分析检测技术,通过FT-IR光谱技术可以得到有关蛋白质、脂类、核酸和多糖等微生物和细胞各类组成成分的信息。基于同步辐射光源的显微FT-IR光谱具有更高的空间分辨率和更快的测量速度,因而在生物学研究中具有进行快速、实时、动态和无损检测等优势。本文介绍了FT-IR光谱技术在微生物及电离辐射作用于微生物引起的生物学效应研究中的应用,并对该领域未来研究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3.
为了测定抗精子IgA在免疫不育和抗精子避孕疫苗研制方面的生物学作用,用肠道内免疫的方法制备了一组抗乳酸脱氢酶C4(LDH-C4)的单克隆IgA抗体(moIgA)。以免疫印迹证实了它们的异质同形体。大部分moIgA(PA1-PA5)是用肠道内免疫和以派依尔氏淋巴细胞作为亲本细胞进行融合来获得的。在豚鼠血清补体存在的情况下,小鼠精子可以被moIgAPA1、PA2和PA4所制动。高浓度PA4和PA5可凝集小鼠精子。小鼠体外受精率可被3个moIgA(PA2、PA3和PA4)显著降低,但用PA1、PA2和PA5被动免疫之后,小鼠体内受精无明显变化。纯化的小鼠胆汁分泌片可同纯化的moIgA或腹水中的moIgA在体外组装起来。同分泌片结合之后,moIgA对精子的制动、凝集和体外受精无明显变化。这些研究结果提供了抗LDH-C4的moIgA和分泌性IgA对精子功能和体外受精的生物学作用的直接证据,在免疫不育的防治,避孕疫苗的研制以及性传播疾病的防治方面均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太赫兹(THz)光谱在生物大分子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太赫兹(THz)辐射是一种新型的远红外相干辐射源,近年来,在生物大分子研究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特别是在生物分子的结构和动力学特性等方面有着巨大的应用潜力.结合THz光谱的特点,介绍了利用THz光谱对蛋白质、糖类及DNA等生物大分子的探索研究,以及THz技术在测定水环境与生物分子相互作用等方面的应用.探讨了该技术在生物学领域应用中有待解决的问题及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5.
电子顺磁共振(EPR)技术具有高灵敏度、高分辨率的特性,通过自旋标记方法,可以用来研究膜蛋白质拓扑学、膜蛋白间相互作用、膜蛋白与磷脂膜相互作用过程中膜蛋白的结构变化以及细胞膜的流动性。在膜脂和膜蛋白的细胞生物学研究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现对EPR技术在细胞膜研究中的应用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6.
荧光蛋白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荧光蛋白在生物学众多研究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基于荧光蛋白的分子探针和标记方法已成为活细胞或活体内动态成像研究生物大分子或细胞功能的重要工具。本文对现有荧光蛋白的种类和理化特性,及其在生物学研究中的应用进行了综述介绍。重点介绍了近年来荧光蛋白在亮度、Stokes位移、光谱改变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介绍了光转换与光活化荧光蛋白及其在超分辨荧光成像技术中的应用。最后对荧光蛋白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7.
随着深度测序和基因芯片技术的不断发展,基因组、转录组、表达谱数据大量积累。目前,至少有10多个昆虫的基因组已被测序,30多个昆虫的转录组数据被报道。显然,传统的生物统计学方法无法处理如此海量的生物数据。量变引发质变,生物数据的大量积累催生了一门新兴学科,生物信息学。生物信息学融合了统计学、信息科学和生物学等各学科的理论和研究内容,在医学、基础生物学、农业科学以及昆虫学等方面获得了广泛的应用。生物信息学的目标是存储数据、管理数据和数据挖掘。因此,建立维护生物学数据库、设计开发基于模式识别、机器学习、数据挖掘等方法的生物软件,以及运用上述工具进行深度的数据挖掘,是生物信息学的重要研究内容。本文首先简要介绍了生物信息学的历史、研究现状及其在昆虫学科中的应用,然后综述了昆虫基因组学和转录组学的研究进展,最后对生物信息学在昆虫学研究中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8.
作为模式生物,秀丽线虫(Caenorhabditis elegans)已经成功地用于许多生命过程的研究,尤其被广泛应用于现代发育生物学、行为与神经生物学、基因组学、正向和反向的遗传学研究中,近年来,秀丽线虫更成为了一个进行蛋白质组学研究的优良体系,诠释了基于基因组学和RNA干涉研究中的基因功能。许多比较蛋白质组学表达谱的建立可以更好地理解线虫在不同发育阶段、不同温度下基因的表达,在与人类神经疾病相关的疾病研究中,线虫对帕金森疾病、阿尔茨海默症、衰老与寿命、胰岛素通路都有所揭示。另外,线虫的亚蛋白质组学和翻译后修饰如糖基化和磷酸化也已经鉴定,其数据库也在不断地完善。本文介绍了秀丽线虫的蛋白质表达谱建立的历史,尤其是神经科学研究中的应用及翻译后修饰表达谱的建立等方面的研究现状,因此,结合其它分子生物学和基因工程技术,线虫蛋白质组学研究已成为提供一个新的全面的系统分析基因功能的重要工具,提示线虫是"蠕虫蛋白质组学"的一个丰富宝藏。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新辅助化疗在原发乳腺癌治疗中运用越来越广泛。影像学手段在评价新辅助化疗疗效、指导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中发挥重要作用。磁共振功能成像的引入,可以加深对恶性乳腺肿瘤的病理生理活动及分子生物学特性的了解,监测化疗疗效,提高早期预测的准确性。本文总结功能学MRI(磁共振成像)探测乳腺癌患者生物标志物的研究现状及发展情况,描述各种生物学标志物特性,评价其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和局限性。以下将对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弥散加权成像、血氧水平依赖成像以及波谱成像等几种磁共振功能学成像方法的原理进行描述,重点对其在监测乳腺癌新辅助化疗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0.
鸣禽白腰文鸟前脑发声控制核团的性双态性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左明雪  曾少举 《动物学报》1998,44(3):302-307
应用神经示踪、放射免疫测定及组织学方法,对成体鸣禽白腰文鸟前脑发声控制核团的性双态性及血中的睾酮水平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前脑高级发声中枢、古纹状体粗核和X区三个发声控制核团均存在明显的性双态性,雄性的上述三个发声控制核团体积分别比雌性大5.31、4.01和1.92倍,在三个选定的平面上,雄性个体的前两个核团神经元数量超过雌性,但神经元分布的密度则小于雌性,差异均显著(P〈0.05)。从高级发声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