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分析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NS)并发急性肾衰竭(ARF)的临床表现、病理类型、ARF的发病机制、治疗方法及预后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肾内科收治的PNS并发ARF患者48例的临床表现、ARF的发病机制、治疗方法及预后情况.结果 48例患者的临床表现基本相同,病理类型以微小病变和轻微病变为主 所有患者在治疗4~20天内尿量达1030~4300ml,平均24h尿量为(1800±500)ml 大部分患者肾功能恢复正常,治疗有效率为83.33%,按临床缓解标准:PNS完全缓解患者35例,部分缓解患者5例,未缓解患者8例,完全缓解及部分缓解时间为17~115天,平均(60.2±31.3)天.结论 PNS并发ARF的发病机制主要是小管间质损害及蛋白管型堵塞肾小管管腔所致,根据PNS病史及突发ARF的临床表现,诊断不难.治疗的关键在于早期发现ARF、纠正可逆因素、兼顾PNS和ARF两个环节,且PNS并发ARF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2.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明久  林辉  王坤 《中国基层医药》2005,12(10):1343-1344
目的探讨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NS)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ARF)的诱因、治疗方法及预后。方法回顾分析近六年间360例PNS中并发ARF28例患者的临床特征、治疗方法和预后情况。结果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合并急性肾衰竭的发生率7.8%,其诱因为血流动力学改变10例,感染8例,药物中毒3例,肾静脉血栓形成1例,余6例无明显诱因。肾脏病理检查以肾小球轻微改变为主,而多数患者肾间质高度水肿,部分患者有肾小管上皮细胞呈灶状脱落坏死。所有患者均经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利尿剂及消除诱因等治疗,部分患者给予环磷酰胺)中击治疗,其中2例进行血液透析治疗,所有患者肾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结论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并发急性肾衰竭应尽早明确诱因,积极治疗,一般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3.
郑红光  杨志蕃  左巍  关欣  刘永海 《沈阳部队医药》2003,16(4):267-270,F004
为探讨伴或不伴急性肾衰(ARF)的肾病综合征(NS)病人肾组织中表皮生长因子(EGF)及其受体(EGF-R)的表达情况及其意义,对NS病人中伴ARF者21例和不伴ARF者27例,采用免疫组化技术对肾穿刺活检组织石蜡切片进行EGF及EGF-R表达的观察。结果表明,ARF组中严重增殖性肾小球疾病的比例为66.7%,明显高于非ARF组(14、8%)(P&;lt;O、05),该组中小管病变亦明显重于非ARF组。ARF组无论在小球还是在小管内EGF及EGF—R表达强度均强于非ARF组。结论:EGF及EGF-R在肾组织中表达的强度与病变程度、尤其是增殖改变的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NS)合并急性肾衰竭(ARF)患者采用综合护理干预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随机将2015年2月~2017年2月期间接收的80例PNS并发ARF患者分为两组(n=40),普通组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的PNS、ARF治疗总有效率及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普通组,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NS合并ARF患者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有助于改善患者的肾功能,提高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和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NS)是小儿常见的肾小球疾病,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合并急性肾功能衰竭(ARF)日益受到临床重视,现将我院1992-01~2000-09住院的小儿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合并ARF 28例加以总结,对其发病率、诱因及预后等分析如下。 1 一般资料 28例并发于NS的ARF患儿,男19例,女9例,年龄16个月~14岁,平均7岁,单纯性肾病16例,肾炎性肾病12例,所有患儿均作血常规,尿常规,血尿素氮,血浆蛋白,血胆固醇等检查,诊断符合全国小儿肾脏病协作组1981年修订的NS诊断标准,ARF符合1993年第七届全国小儿肾脏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 2 …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小儿原发性肾病综合征(NS)合并急性肾功能衰竭(ARF)的临床诊治和病理特点。方法:对住院184例原发性NS中并发ARF的16例患儿临床资料及其中7例的病理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本组ARF发生率为8.7%,其临床特点,ARF均发生于NS活动期;男孩多见,少尿型为主,多伴高凝状态;肾活检呈多种病理改变。治疗主要使用糖皮质激素,大剂量速尿及其它对症治疗,16例中,12例治愈,2例好转,死亡2例,临床转归和病理类型相关,结论:在NS活动期应积极治疗,减少诱因,防止ARF的发生,通过肾活检了解病理类型对NS合并ARF的治疗及判断预后都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并发急性肾损伤48例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合并急性肾损伤的临床及病理特点,提高此类并发症的防治水平。方法对我院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合并急性肾损伤患者的临床和病理改变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合并急性肾损伤的临床特征表现为大量蛋白尿、高度水肿,常合并胸腹腔积液。肾脏病理类型: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肾小球微小病变及IgA肾病多见。其中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22例,占46%;微小病变型10例,IgA肾病9例。所有患者均依据病理分型给予激素和(或)细胞毒药物,同时行利尿、控制感染、抗凝等综合治疗,其中5例进行血液透析治疗,肾损伤大多好转,但增生硬化型肾炎等预后较差。结论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并发急性肾损伤临床并不少见,多发生于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肾小球微小病变及IgA肾病,尽早明确病理诊断和去除诱因,并予相应治疗,大多患者预后良好,肾功能可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治疗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4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临床疗效进行评价.结果 ARF临床治愈35例,好转7例,无效3例;PNS完全缓解36例,部分缓解6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5%.ARF临床治愈35例,肾功能恢复正常所需时间为5~21 d,好转7例,无效3例;PNS完全缓解36例,部分缓解6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5%.结论 急性肾功能衰竭合并原发性肾病综合征为可逆性改变,经及时治疗,一般预后较好.治疗的关键在于早期发现,早期纠正可逆因素.治疗应兼顾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和急性肾功能衰竭两个环节,促进ARF的恢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急性肾衰竭(ARF)的病理类型、临床特点以及影响肾脏转归的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50例因ARF行肾穿刺活检患者的临床和病理资料.结果 50例患者中,年龄、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血清胱抑素和ATN-ISI评分是影响肾脏转归的临床因素.ARF患者的病理学类型包括肾小球疾病(40.0%)、肾小管-间质病变(50.0%)、继发性肾脏病如血管炎及狼疮性肾炎等(10.0%).急性间质性肾炎和急性肾小管坏死是ARF最常见的原因.肾脏转归最好的是肾小管-间质病变,其肾功能恢复率达56.0%;最差的是新月体肾炎和血管炎,肾功能恢复率分别为9.1%和0.新月体肾炎、ATN-ISI评分和血清胱抑素是影响肾脏预后危险度的因素.结论 ARF病理类型多样,预后与病理类型密切相关;尽早进行肾活检对于确定病理类型和病变程度,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0.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NS)临床上较常见,我院自1987年10月至1991年4月共行经皮肾穿刺活检370例,其中136例PNS为临床首发症状。本文着重对这些病例进行分析,旨在探讨PNS病理类型与临床分型的关系,成人PNS与儿童PNS病理类型与临床分型的特点,并通过与国内部分地区NS病理类型的比较,了解NS的地区性差别及其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1.
肾病综合征(nephrotic syndrone NS)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以肾小球基膜通透性增加为特征的一种临床征候群,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NS)即无明确原因的肾病综合征。PNS分为两型,Ⅰ型仅表现为单纯NS。Ⅱ型在单纯NS的基础上伴有血尿和(或)高血压和(或)肾功能损害。诊断NS通常分为3个步骤进行:(1)是否为肾病综合征?(2)是否为原发性?(3)是哪一种类型坚持小球疾病引起的肾病综合征?由于西藏地处青藏高原,地广人稀,经济欠发达,医疗条件相对落后,受条件的限制,不能广泛开展肾穿刺活检术,难以根据其病理类型因型施治。因此…  相似文献   

12.
<正>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rimary nephrotic syndrome,PNS)约占小儿时期NS总数的90%[1],临床上≥85%PNS患儿的肾脏病理改变为微小病变,对糖皮质激素治疗敏感。现阶段对儿童激素敏感型原发性肾病综合征(steroid-sensitive nephrotic syndrome,SSNS)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明确。有学者认为,可能与淋巴细胞免疫功能紊乱有关[2],主要表现为T细胞数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小儿肾小球疾病病理与临床分布特点。方法 收集353例肾活检患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53例患儿中诊断为紫癜性肾炎117例(33.1%),孤立性血尿94例(26.6%),原发性肾病综合征87例(24.6%),急性肾炎综合征23例(6.5%),其次还有乙肝相关性肾炎、狼疮性肾炎、孤立性蛋白尿、慢性肾炎等。肾小球疾病中以原发性肾小球疾病最为常见(206例,占58.4%),病理改变主要为: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MsPGN)66例,占32.0%; IgA肾病(IgA N)54例,占26.2%;轻微病变37例,占18.0%;其他还包括微小病变(MCD)、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MPGN)、膜性肾病(MN)、毛细血管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等。继发性肾小球疾病以紫癜性肾炎最常见。结论 肾小球疾病以原发性肾小球疾病为主,临床诊断以孤立性血尿最常见,继发性肾炎以紫癜性肾炎最常见。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测定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NS)患者血胱蛋白酶抑制剂C ( Cys-C ) 水平的变化,观察其与PNS治疗转归的关系。方法 39例明确诊断的PNS患者接受常规足量糖皮质激素疗程的治疗(1mg·kg-1·d-1),在治疗前(A期)和治疗至8~12周开始减量时(B期)分别测定血Cys-C水平,与20例正常人对照,同时与肌酐清除率(Ccr)进行对比。结果 39例PNS组患者根据糖皮质激素治疗情况和二年临床综合诊疗观察的结果,分为难治性肾病综合征(RNS)组19例和非难治性肾病综合征(NPNS)组20例。在A期和B期,PNS组患者的血Cys-C水平增高和对照组组间比较均有显著性意义(P<0.001,P<0.01),而他们的Ccr组间比较则没有显著性意义。RNS组的血Cys-C水平增高和NPNS组组间比较有显著性意义(P<0.05),而他们的Ccr组间比较也没有显著性意义。结论 在常规足量糖皮质激素治疗期,PNS患者的血Cys-C水平就比正常人水平明显升高,而PNS患者中,RNS患者比NPNS患者明显升高,提示高水平Cys-C的PNS患者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NS)患儿血清可溶性髓样细胞触发受体-1(sTREM-1)、可溶性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受体(suPAR)水平与肾病病理类型和肾损伤的关系。方法:将124例在江南大学附属医院儿科接受治疗的PNS患儿作为观察组,同时选取30例健康儿童为对照组。根据病理类型,将观察组分为局灶性节段性肾小球硬化(FSGS)组35例、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MsPGN)组41例、膜性肾病(MN)组27例、肾小球微小病变型(MCD)组21例;根据有无急性肾损伤,将观察组分为肾损伤组33例和非肾损伤组91例。检测受试者血清sTREM-1、suPAR水平,并分析其与肾病病理类型和肾脏损伤的关系。结果:观察组sTREM-1、suPAR、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血肌酐(Scr)、尿酸(UA)、24 h尿蛋白(24hUp)、尿N-乙酰-β-氨基葡萄糖苷酶(uNAG)、尿微球蛋白(uβ2-MG)水平高于对照组,血清蛋白(ALB)水平低于对照组(P均<0.05)。肾损伤组血清sTREM-1、suPAR水平高于非肾损伤组(P均<0.05);MsPGN组、MN组、MCD组血清sTREM-1、suPAR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均低于FSGS组(P均<0.05)。血清sTREM-1、suPAR与TC、TG、24hUp、uNAG及uβ2-MG呈正相关,而与ALB呈负相关(P均<0.05)。结论:PNS患儿血清sTREM-1、suPAR水平显著上升,且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PNS病理类型和肾功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NS)与血清甲状腺激素(TH)水平的关系。方法收集2009年5月—2009年12月在住院确诊为PNS(初治)患儿65例为观察对象,检测血生化、皮质醇、甲状腺功能等。将TH水平低组进行随机分组,对照组30例,实验组24例,于尿蛋白转阴后复测相关指标,观察两组疗效有无差异。结果①65例原发初治的NS患儿中59例伴TH水平低下,占90.8%;6例正常,占9.2%。②治疗后实验组各检测指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③PNS患儿血清FT3、FT4、TT3、TT4与血浆白蛋白成正相关,而TSH与血浆白蛋白无相关性。④两组疗效的比较其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①PNS患儿存在TH水平的低下,但无临床表现。②PNS患儿存在TH水平的低下,与肾病时血浆白蛋白漏出密切相关。③对于存在TH水平低下的患儿,不建议常规予TH替代治疗,若达到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水平,建议予TH替代治疗。  相似文献   

17.
成人IgM肾病的临床病理与预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IgM肾病的临床病理特点和预后。方法 对42例成人IgM患者的临床表现、病理改变及免疫病理进行分型,分析三者之间的关系及影响疗效的因素,并随访。结果 临床表现呈肾病综合征(NS)者占78.6%。病理类型包括轻微病变,局灶节段系膜增生,弥漫系膜增生,弥漫系膜增生体局灶节段硬化。在临床表现、病理改变和免疫病理方面无明显相关性。凡系膜区与血管袢同时有IgM沉积者均病情重。多数患者对激素和/或雷公藤多甙治疗有反应。结论 成人IgM肾病以NS为主要表现、病理改变及免疫病理多样化,预后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NS)与血清甲状腺激素(TH)水平的关系。方法收集2009年5月至2009年12月在郑州市儿童医院肾病风湿科住院确诊为PNS(初治)患儿65例为观察对象,检测血生化、皮质醇、甲状腺功能等。将TH水平低组进行随机分组,对照组30例,实验组24例,于尿蛋白转阴后复测相关指标,观察两组疗效有无差异。结果①65例原发初治的NS患儿中59例伴TH水平低下,占90.8%;6例正常,占9.2%。②治疗后实验组各检测指标:FT3、FT4、TT3、TT4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③PNS患儿血清FT3、FT4、TT3、TT4与血浆白蛋白成正相关,而TSH与血浆白蛋白无相关性。④两组疗效(病情缓解的时间、对激素治疗的反应、治疗后两组血浆白蛋白及胆固醇恢复情况)的比较其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①PNS患儿存在TH水平的低下,但无临床表现。②PNS患儿存在TH水平的低下,与肾病时血浆白蛋白漏出密切相关。③对于存在TH水平低下的患儿,不建议常规予TH替代治疗,若达到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水平,建议予TH替代治疗。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肾脏病理改变对肾病综合征(NS)高脂血症的影响作用.方法:对26例不同病理类型的原发性NS患者的血脂和载脂蛋白(apo)情况进行观察分析.结果:微小病变型和非微小病变型NS患者均有显著的脂代谢紊乱,但两组脂质异常的类型相似,apo异常的发生率相近,高脂血症的程度和apo水平无显著差异.结论:肾脏病理改变对NS患者的高脂血症和载脂蛋白异常不起主要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13(IL-13)与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NS)发病机制的关系.方法 采用液相蛋白芯片系统,对25例PNS患儿口服强的松治疗前后的血清、尿中的IL-13及20例对照组儿童血清、尿中的IL-13水平进行测定.并检测肾病组患儿治疗前的24小时尿蛋白定量、血清白蛋白、总胆固醇、甘油三酯.结果 肾病组治疗前血清IL-13和相应对照组及治疗后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肾病组治疗前尿IL-13和相应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升高(P<0.05);治疗后尿IL-13和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降低(P<0.05);肾病组血清、尿IL-13分别与24小时尿蛋白定量、血清白蛋白、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 IL-13在PNS中可能不是特异性的抗炎症因子.尿IL-13水平升高可能因为病变的肾内固有细胞的分泌增多引起,是PNS病变中的局部性因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