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16 毫秒
1.
黑龙江省无霜期长,早春低温冷害和风害、霜冻较重,一般只能放养一次柞蚕,更新改造天然柞林开辟新蚕场的可能性不大,为探求新树种养蚕、提早养蚕和保苗技术,于2008、2009年进行了两次塑料大棚蒿柳饲养柞蚕试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试验总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2.
蒿柳养殖天蚕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天蚕幼虫以食柞树叶为主,幼虫除食用柞树叶外,还可吃杨柳科的蒿柳叶。蒿柳(Salix viminalis Linn)叶营养成分高,水分、蛋白质、淀粉和含糖量都高于柞树叶,对养小蚕的利用价值较高。因此,长期以来,人们一直把蒿柳植物作为养殖柞蚕保苗的代用饲料,除此之外,柞蚕也可全龄食用蒿柳叶。  相似文献   

3.
在柞蚕生产中,养小蚕用自然蚕场,面积大、条件差,小蚕损失多,收蚁保苗率仅50%左右,收蚁结茧率仅20%左右,是柞蚕生产上存在的一个重要问题。为此,我所在1960年即着手研究,取得一定进展。1970年以来,本着简易密植速成的原则,从保苗场的树种评选、建设管理和养蚕等方面,开展了试验研究。一、保苗场树种的评选主要选用易于种植,资源丰富,适应性较强的蒿柳(Salix Viminalis L.)、麻栎(Querousacutissima Carr.亦称尖柞)、辽东栎(Q.liaotungensis Koidz.亦称辽东柞)、蒙古栎(Q.mongolica Fisch.亦称蒙古柞)及山荆子(Malus baccata Borkn)等柞蚕饲料树种。通过种植和养蚕及物候生长观察、叶质分析、资源调查等进行评选。(一)蒿柳:叶片狭长,且多,叶质软、  相似文献   

4.
建立柞蚕春蚕保苗场是提高放养春柞蚕保苗率、提高春柞蚕种茧产量的重要技术措施,是稳定和发展柞蚕茧生产的一项长远建设。  相似文献   

5.
柞蚕饲料树种的优劣,是养小蚕保苗增产的一个关键问题。通过多年保苗场的实际种植和养小蚕以及对树种的物候生长、叶质分析、资源分布等调查,已评选出养小蚕价值较高,易于繁殖栽培,生长较快,资源丰富,适应地区广的蒿柳(Salix viminalis Linn)、麻栎(Quercus acutissima Carr)、辽东栎(Q.Liaot-ungensis Koidz)、蒙古栎(Q.mongolica Fisch)等树种。一、方法选用麻栎、辽东栎、蒙古栎、蒿柳、山荆子(Malus baccata Borkh)等柞蚕饲料树种,通过多年种植,观察生长情况,调查枝叶生长量;多年的保苗场春、秋养小蚕试验,调查保  相似文献   

6.
人工种植柞树建柞蚕春蚕保苗场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柞蚕春蚕保苗场是提高放养春柞蚕保苗率、提高春柞蚕种茧产量的重要技术措施,是稳定和发展柞蚕茧生产的一项长远建设. 1 场地选择 春柞蚕保苗场宜选择能避春蚕期西南强风和背北风寒流的向阳的东南向山腰地带,面积按每把春蚕2亩左右.  相似文献   

7.
蒿柳扦插营造柞蚕保苗园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蒿柳属于杨柳科植物,其叶营养成分高,水分、蛋白质、淀粉和含糖量都高于柞树叶,是柞蚕幼虫代用的优质饲料。柞蚕二化一放,收蚁期为7月中下旬,稚蚕正值高温干旱季节,受高温干旱因素的影响,柞树叶含水量少,因稚蚕不能正常就食,造成体质减弱,抗逆性差,稚蚕损失较重,  相似文献   

8.
为明确蒿柳的花粉萌发特征,采用花粉离体培养法,研究了不同温度、光照和培养基对蒿柳花粉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培养温度和光照强度均影响蒿柳花粉萌发率和花粉管长度,20~25 ℃是蒿柳花粉萌发的最适温度区间,1 500和2 000 lx是蒿柳花粉萌发的最佳光照强度。正交试验中,一定质量浓度的蔗糖、H3BO3及pH值均可显著影响蒿柳花粉萌发,3个因子最佳组合为蔗糖100 g/L、H3BO3 200 mg/L,pH5.0,在光照强度为1 000 lx,温度为25 ℃时,萌发率高于48.8%。利用试验筛选出的蒿柳花粉最佳离体培养组合培养花粉,并与花粉在柱头上活体萌发相比较,二者花粉管长度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9.
利用蒿柳养殖柞蚕园地建设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蒿柳养殖柞蚕园地建设技术研究试验结果表明:扦插蒿柳株行距不同,植株的生长发育也不同,在扦插密度大时,枝条向上生长性强,主干直径则小、侧枝也短小;反之主干直径则粗壮,侧枝多而旺盛。可确定扦插株距10 cm,扦插行距3.0 m,即:农作物垄距扦插5根,间空2根垄。扦插条段45万株/hm2,当年少量养殖大蚕,可收回投资,并有节余,翌年可投入生产,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0.
柞蚕保护育     
白月 《新农业》2005,(7):54-54
柞蚕小蚕保护育是养蚕技术的一项重大改革。它改变了传统的露天放养,广种薄收的生产方式,为实现养蚕工厂化、自动化提供了条件;柞蚕小蚕保护育是防御各种自然灾害的有效措施;采用薄膜覆盖放养,比露天育增温2℃~3℃,龄期快2~7天,每年放两次蚕可避免早霜为害;柞蚕小蚕保护育是提高养蚕效益的有效途径。刘家河镇采用柞蚕小蚕保护育的春蚕比露天育保苗率提高35%,增产30%;秋蚕保苗率提高14%,增产32%;同时柞蚕保护育也提高了茧丝品质。  相似文献   

11.
柞蚕放养是在山区柞园里进行的,极易受到风雨、霜冻、高温等自然灾害和鸟、兽等敌害和病虫害的危害。而河南省又是典型的一化柞蚕区,1年只能春季放养1次。因此,加强春蚕防护极其重要。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河南省蚕业科学研究院老一辈蚕业工作者经过反复试验研究了固定蚁场(现称小蚕专用柞园),为提高小蚕保苗率、实现稳产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2.
柞蚕稚蚕期温室大棚饲育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春季柞蚕在野外放养,常常遭受低温霜冻、大风和虫鸟等为害,稚蚕期遗失率很高,从而降低柞蚕茧产量。为解决这个问题,我们经过5年反复试验,利用北方温室大棚的休闲期,进行柞蚕稚蚕期温室大棚饲养,人为地创造适合稚蚕生长发育的环境,极大地提高了稚蚕保苗率,进而提高养蚕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3.
本文详述了蒿柳的分类,地理分布,生物学特征,以及扦插育苗中采条、储藏、制穗、水浸处理、扦插的细节技术。  相似文献   

14.
正根据近10年对蒿柳的观察,仅仅在桦川的车轱辘泡度假村发现有沫蝉在几株蒿柳栖息,仅仅在汤原的亮子河森林公园发现有娇膜肩网蝽零星危害,在佳木斯市外滩公园发现榆紫叶甲,但是都很轻微,没有达到防治指标,有利于生产绿色食品。其发生规律与防治办法如下:1沫蝉属于同翅目(Homoptera)沫蝉科(Cercopidae)昆虫,约2,000种,小型,长度很少超过1.5公分(0.6吋)。后足胫节有1-2个侧  相似文献   

15.
随着市场对柞蚕需求的不断增加,强调柞蚕蚕场管理与软化病防治等措施,能有效解决如何提高良种繁育中的选择培育,降低种茧蛹期病毒率,防止品种退化、病害等影响柞蚕蚕种质量的问题。一、柞蚕场的管理目前柞树缺株少墩现象相当普遍,需坚持补植柞树,借以逐年提高柞蚕场资源的利用和单位蚕场面积产茧量,同  相似文献   

16.
韩宇 《吉林农业》2011,(4):171-171
柞蚕是一种生活在大自然中的有益昆虫,柞蚕养殖是一项重要的农业生产活动,而做好此项工作的关键有三个环节——催青、收蚁、保苗。只有做好这些工作,才能确保柞蚕生产的丰收。文章详细论述了催青、收蚁、保苗三个关键工作环节。  相似文献   

17.
《新农业》2020,(10)
正柞蚕场是柞蚕生产赖以生存的基础,其建设、使用和管理科学与否,不仅关系到柞蚕的产量和质量,而且关系到山区的生态平衡。1推进生态型柞蚕场建设1.1柞树补植加密一是柞树补植。柞树是柞蚕场主体,在沙化蚕场里,柞树缺株少墩现象都比较严重,有的缺株率达50%~60%。因此柞树补植既能增加柞蚕场单位面积的柞树株数,提高产叶量和产茧量,又能增加柞蚕场郁闭度,促进植被恢复,达到治理沙化、保持水土的目  相似文献   

18.
开展园区集中柞蚕放养和传统分散式柞蚕放养对比试验,分析园区建设的效果和影响。结果表明,在同样的自然条件下,园区放养壮蚕期保苗率在55%以上,结茧率在50%以上,单粒全茧量在8.0 g以上,均明显高于传统放养方式,且发病率明显低于传统放养。  相似文献   

19.
柞蚕生产是山区、半山区农民脱贫致富的产业,其特点是投资少、见效快、销路好、经济效益高,农民说:“种地带放蚕,收入一年顶二年。”因此,广大农民放养柞蚕的积极性非常高。保持柞蚕生产高产、稳产,除了提高放养技术水平和放养高产品种外,更主要的是提高蚁蚕保苗率。目前,放养柞蚕,收蚁结茧率不高,一般在40%~47%,严重地影响了经济效益的提高。出现上述情况的主要原因是秋蚕蚕期正是雨季,高温多湿,各种害虫繁殖、活动猖獗,对小蚕期的蚁蚕危害特别严重。  相似文献   

20.
柞蚕小蚕塑料大棚保护育是河南省近几年试验研制成功的小蚕饲育新技术.该技术简便易行,投资小,效果好.柞蚕小蚕保护育新技术的创新点是:改小蚕野外自然环境生长为人工温湿度控制的棚内保护育,改小蚕自由食叶为人工选择适熟叶饲育,减少了野外鸟、虫和风雨、霜冻危害,提高了保苗率和小蚕体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