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防治煤矿漏风、有害气体渗漏及煤自燃,以异氰酸酯预聚体、端氨基聚醚、扩链剂、阻燃剂等为主要原料,开发出矿用聚脲喷涂材料。研究了异氰酸酯指数、温度、气压、阻燃剂、抗静电剂等因素对聚脲喷涂材料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矿用聚脲喷涂材料可在8 s内凝胶,断裂伸长率为370%,表面电阻为4×10~7Ω,阻燃性能达到《煤矿井下用聚合物制品阻燃抗静电性通用试验方法和判定规则》规定的要求。  相似文献   

2.
以聚乙烯(PE)为基体材料,在其中加入无卤膨胀型阻燃剂FR-1420、抗静电剂及增韧剂EEA树脂(乙烯—丙烯酸乙酯)制备得到了完全满足煤矿井下要求的阻燃抗静电PE材料,并测试考察了阻燃剂、抗静电剂和增韧剂对PE材料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阻燃剂FR-1420的加入能提高PE材料的阻燃性能,当阻燃剂质量分数达到28%时,PE材料垂直燃烧等级达到UL 94的V-0级,继续增加阻燃剂质量分数至30%,则通过MT 113—1995《煤矿井下用聚合物制品阻燃抗静电性通用试验方法和判定规则》中的酒精喷灯试验;同时加入抗静电剂和增韧剂能制备得到综合性能较好的矿用无卤阻燃PE材料,通过与溴—锑阻燃体系对比发现,无卤阻燃体系不仅在阻燃、抗静电、力学性能方面与溴—锑阻燃体系相当,而且具有较高的成本优势。  相似文献   

3.
宋聪惠 《中州煤炭》2022,(1):113-116
抗静电性能是衡量织物整芯阻燃输送带安全性能的主要指标之一,一般以它的表面电阻值来表示,其值越高表明其安全性能越差.在检测过程中发现,表面电阻值的大小受多种因素的影响,采用对比分析的方法对环境温度、环境湿度、呼吸作用、充电时间、试件处理时长等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为了更准确地获得电阻值的大小,要严格按照MT/T 91...  相似文献   

4.
鹤壁局运输带厂研制的“七五”国家科技攻关项目,1400S(8级)阻燃强力运输带,于1990年11月由中国统配煤矿总公司组织鉴定,为我国煤矿长距离大运量安全快运输提供了条件.1400S阻燃强力输送带具有以下优点:1.强力高.径向拉断强度每毫米宽度1400牛顿;撕裂力每毫米1540牛顿.2.安全可靠.由于输送带上下复盖层和芯体都含有阻燃材料和抗静电材料,表面电阻小于(或等于)3×10~8欧姆,在运转过  相似文献   

5.
栾振辉  唐兵  王正良 《煤炭学报》2000,25(3):325-328
综合分析了带式输送机托辊过早失效的原因,认为钢管的精度及其与轴承座的同轴度是影响伥辊性能的决定性因素,在深入研究酚醛树脂阻燃抗静电机理及汉变特性的基础上,经过反复试验,研制成功了CP-DMC模产和CP-DMCI托辊,经国家采煤机械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测试,该托辊所有性能指标均优于钢托辊,其阻燃抗静电性能完全符合《煤矿井下用非金属(聚合物)制品安全性能检验规范》(MT113-85)的要求,而其制造成本仅  相似文献   

6.
梁荣训  仇模伟 《现代矿业》2013,29(12):176-177
论述了煤矿井下静电产生机理、来源及防治措施。抽采瓦斯管道积累的静电具有较大危险性,为了全面掌握煤矿井下用聚合物的阻燃抗静电性能,五轮山煤矿对现场所使用的抽采瓦斯非金属管材按不同厂家、不同批次进行了防静电、阻燃检测试验,检测效果可靠有效,为今后煤矿抽采瓦斯用管道的购买、安全使用、现场管理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7.
杜志远 《山西煤炭》2011,31(3):43-44
经对SPJ-800型带式输送机的综合评定,得出结论:SPJ-800型带式输送机B=800mm,V=1.6m/s,N=2×37kW,L=370m,β=2.5°,Q=260t/h,满足生产要求;输送带选用PVG800S阻燃抗静电带,额定拉断力Sn=0.8×106N,满足强度要求。  相似文献   

8.
我所研究的矿用抗静电、阻燃塑料网自1984年通过煤炭部鉴定以来,已在全国许多煤矿推广应用。为进一步提高矿用塑料网的性能,降低生产成本,我所与协作厂合作,又研制成功了外涂型塑料网和应用于外涂网上的抗静电新材料——SK-T塑料制品抗静电涂料。上述两项成果于1987年7月27日同时通过了煤炭部的技术鉴定。 通过煤炭与化工系统的检测、地面试验和井下工业性试验证明,外涂型塑料网在井下铺网、网上支柱、网下挂梁、带网放顶等开采工艺和铺设后人行踩踏、矸石冲击、地下长期埋压、酸碱溶液中长期浸泡等作用,其抗静电性能、阻燃性能、机械性能不变,涂层的附着力、柔韧性、耐冲击性仍为一级,是完全可以取代生产塑  相似文献   

9.
采用真空电弧熔炼-热处理方法制备了一系列无镨钕高功率La1-xCex(NiCoM)5贮氢合金,研究了其相结构和电化学性能,考察了其电化学动力学特性.XRD分析结果表明,合金均为单一的CaCu5型六方结构相,晶胞体积和晶胞参数随Ce含量的增加而减小,导致最大放电容量下降.随Ce含量增加(x=0.08~0.46),氢的扩散系数由10.5×10-11 cm2/s增加至16.6×10-11 cm2/s,交换电流密度由101.1mA/g增加至123.5mA/g,合金极化电阻由254.0mΩ下降至207.9mΩ,表明合金表面电催化活性和大电流放电循环稳定性有所改善;当Ce的含量达到0.46后,再继续增加,贮氢合金的电化学动力学性能反而下降.试验结果表明:当Ce含量为0.46时,合金电极具有较好的表面电催化活性和电化学动力学性能.此时,合金电极7C放电容量为239.8mA·h/g,大电流充放电循环寿命为310次.  相似文献   

10.
为提高透水砖的力学性能与透水性能,同时为铁尾矿综合利用寻求一条有途径,以铁尾矿为主要原料,研发出一种新型玻璃透水砖。用铁尾矿熔制基础玻璃,参照基础玻璃DSC分析结果制定烧结温度,将基础玻璃按照粒度大小分成5组进行烧结得到玻璃透水砖试样。对试样的抗压强度、透水系数、保水性做测试分析。结果表明,当基础玻璃粒度为4~2.23 mm、烧结温度为760~810℃时,试样各项性能指标较为理想。此时试样的抗压强度为24 MPa,透水系数为1.06~0.98 cm/s,保水性为0.9~0.4 g/cm。玻璃透水砖可以同时具备较大的抗压强度和良好的透水性,有很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难燃液压液喷射燃烧试验设备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加强难燃液压液的难燃性能检测与质量控制,介绍了2种液压液喷射燃烧试验方法,以液压泵系统代替氮气瓶为压力源,通过对喷嘴、液压系统及点火排风系统的选型设计,研制出了国内首套喷射燃烧试验设备。利用研制的喷射燃烧试验设备采用ISO 15029-1评价方法,对具有不同难燃性能的液压液进行了喷射燃烧试验,试验结果显示:水-乙二醇液压液的火焰持续时间为0,无水全合成液压液的火焰持续时间为2.3~9.8 s,抗磨液压油的火焰持续时间为49.8~52.1 s。试验结果反映了液压液产品的难燃性能,因此,此试验设备可用于液压液难燃性的检测检验。  相似文献   

12.
以提高45~#钢法兰的耐腐蚀性能为目标,使用含有硝酸镨的锌系磷化液对法兰进行磷化处理,并研究了硝酸镨的质量浓度对磷化处理后的法兰宏观形貌以及锌系磷化膜的微观形貌和耐腐蚀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硝酸镨对磷化处理后的法兰宏观形貌基本无影响,但在不同硝酸镨质量浓度下获得的磷化膜微观形貌存在差异,导致磷化膜的耐腐蚀性能发生改变。随着硝酸镨浓度从0g/L增加到4.0×10~(-2) g/L,磷化膜的平整度和致密度逐步改善,耐腐蚀性能明显提高。随着硝酸镨质量浓度从4.0×10~(-2) g/L增加到6.0×10~(-2) g/L,磷化膜的平整度和致密度转而变差,导致耐腐蚀性能下降。硝酸镨质量浓度为4.0×10~(-2) g/L时获得的磷化膜结晶更致密,其电荷转移电阻、频率为0.01Hz时的阻抗模值以及液滴变色时间均最大,分别达到2 150Ω·cm~2、2 744Ω·cm~2、150s,该磷化膜表现出良好的耐腐蚀性能。  相似文献   

13.
《煤矿安全》2015,(12):229-232
应用FLUENT模拟并与现场实测结果对比分析,研究矿用防爆车在井下巷道内CO排放及运移扩散规律。研究应用FLUENT模拟矿用防爆车以7 m/s的速度在风速为3 m/s的巷道内行驶时排放CO的浓度分布状况,得出t=1~5 s內矿用防爆车排出CO浓度动态分布,并得出监测静态点CO浓度变化规律,模拟结果表明,井下巷道内矿用防爆车排放CO气体浓度大于24×10~(-6)的区域位于车尾至车尾后6~7 m范围内,且在1 s内降低至小于24×10~(-6),车身前方CO浓度始终为19×10~(-6)。为了对比分析,在实际巷道内布置3个实测点进行CO浓度监测,实测结果验证了模拟结果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4.
专利简介     
确定岩石孔隙度的方法此法用于确定非均质岩系的物理参数,并可用来获得岩石的物理力学性质,特别是可用于获得岩石的孔隙度。此发明的目的是提高确定岩石孔隙度的情确性。此法的实质是测定烘干的试样体积和液体饱和的试样体积。在7×10~6~5×10~9赫兹范围内测定试样体积。在这种情况下,固液相边界上的吸附作用不影响待测的体积。(苏联发明证书1420473号,申请日期85.10.9,国际分类G01N15/00)  相似文献   

15.
为探究新型酯基季铵盐阳离子捕收剂M-3、M-N与传统药剂十二胺的泡沫性能,由微观泡沫兼并试验测试两相泡沫性能。以石英纯矿物和磁铁矿纯矿物为试样,对比药剂在不同矿物粒度、浓度条件下产生的三相泡沫性能差异;采用表面张力测试,衡量各药剂形成泡沫的难易程度。通过三相接触角测试,研究药剂种类对石英界面疏水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药剂浓度为3×10~(-3) mol/L,灌注速度为1.30mm/s时,M-3兼并时间最短为0.050s,M-N为0.100s,十二胺为0.141s;三相泡沫稳定性随着矿物粒度的减小、浓度的增加而加强。当粒度为-25μm,浓度为6%时,3种药剂的消泡顺序由快至慢为M-3M-N十二胺;表面张力表明,3种药剂起泡性有强到弱顺序为M-3M-N十二胺;三相接触角表明,各药剂浓度为3×10~(-3)mol/L时,十二胺的石英接触角为102.49°,M-3与M-N的石英接触角分别为116.00°和109.50°。综合对比可知,M-3与M-N是具有良好泡沫性能的阳离子捕收剂。  相似文献   

16.
通过选择合适的原料和聚合工艺,根据逐步聚合机理,采用溶液聚合方法,利用预聚体合成高压橡套电缆聚氨酯阻燃冷补胶(下称冷补胶),并对其物理、化学性能进行检测。且对修补后的电缆进行了测试。该冷补胶两组份经交联后制品完全满足3.6/6.0kV橡套电缆护套层用料性能要求;修补后的电缆性能符合煤炭行业标准,与硫化热补具有同等效能;应用该冷补技术可减少因电缆故障升井热补而造成的停产时间。  相似文献   

17.
采用干法热压工艺制备不同钾长石含量的树脂基摩擦材料,通过D-MS定速式摩擦磨损试验机,研究高比热钾长石对其制品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并借助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分析试样磨损后的表面形貌及磨屑特征。结果表明:在钾长石掺量分别为0、9%、18%、27%、36%、45%的6种树脂基摩擦材料试样中,掺量为27%试样的综合性能最佳,其在350℃下摩擦因数(μ)为0.356,磨损率(V)为0.404×10-7cm3/(N.m),而参比样在同温度下μ衰退到0.212,V高达0.996×10-7cm3/(N.m),树脂基摩擦材料抗热衰退性能的提高是由于钾长石的加入提高了其比热容,降低了试样受摩擦力作用时的温度。  相似文献   

18.
《矿冶》2014,(3)
<正>截流分析仪器BOXA-I型载流X荧光品位分析仪矿浆金属品位在线分析技术是保证选矿生产经济效益的关键技术之一,能够协助生产者及时掌握矿物富集和分离的效果、发现生产指标的偏离,从而做出正确的生产操作。BOXA-I型载流X荧光分析仪用于在线分析矿浆的金属品位,仪器性能均已经达到国外同类产品水平,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设备主要性能参数:分析元素范围:Ca~U(原子序数20~92)典型测量时间:单个矿流15~60s;10个矿流总循环时间为10~13mir同步分析元素数量:最多同步分析5个元素,并具备浓度测量补偿功能检测下限:对于大多数元素在矿浆里的检测下限为(3~30)x10~(-6)  相似文献   

19.
《矿冶》2013,(4)
<正>载流分析仪器BOXA-Ⅰ型载流X荧光品位分析仪矿浆金属品位在线分析技术是保证选矿生产经济效益的关键技术之一,能够协助生产者及时掌握矿物富集和分离的效果、发现生产指标的偏离,从而做出正确的生产操作。BOXA-Ⅰ型载流X荧光分析仪用于在线分析矿浆的金属品位,仪器性能均已经达到国外同类产品水平,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设备主要性能参数:分析元素范围:CaU(原子序数20U(原子序数2092)典型测量时间:单个矿流1592)典型测量时间:单个矿流1560s;10个矿流总循环时间为1060s;10个矿流总循环时间为1013min同步分析元素数量:最多同步分析5个元素,并具备浓度测量补偿功能检测下限:对于大多数元素在矿浆里的检测下限为(313min同步分析元素数量:最多同步分析5个元素,并具备浓度测量补偿功能检测下限:对于大多数元素在矿浆里的检测下限为(330)×1030)×10(-6)  相似文献   

20.
含气页岩渗透率的围压敏感性和各向异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MTS岩石力学试验系统研究了牛蹄塘组含气页岩的渗透性能、变形随围压的变化规律和各向异性特征,并利用SEM对试样进行了微观结构观察,揭示了含气页岩渗透率、变形随围压变化的内因。结果表明:1)围压5~40 MPa下,牛蹄塘组含气页岩渗透率范围为5.06×10-7~1.02×10-5D。2)含气页岩渗透率随围压增大而降低,两者之间总体服从幂函数关系。含气页岩体积变形随围压增大逐渐增加。3)含气页岩渗透率和变形存在各向异性特征,相同围压下顺层理试样的渗透率和体积应变均大于45°层理角度试样。4)所取含气页岩试样具有明显的沉积层理,试样中的大孔和微孔多沿层理方向分布。5)低渗透含气页岩体积应变对围压的敏感性随围压升高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渗透率对围压的敏感性随围压升高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