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8 毫秒
1.
李军华 《全科护理》2013,11(15):1375-1376
[目的]观察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病人护理干预效果。[方法]将62例符合入组标准的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病人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仅予常规药物治疗,干预组在此基础上予护理干预。用简易智能状态检查(MMSE)量表和日常生活活动(ADL)量表评定两组病人在干预后比较各组治疗前后的差异及组间差异。[结果]干预组治疗1个月后MMSE评分及ADL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护理干预在改善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病人总体认知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方面均有效。  相似文献   

2.
认知功能障碍泛指各种原因导致的各种程度的认知功能损害。由于药物治疗效果有限,非药物干预逐渐成为研究热点。非药物干预在配合改善认知功能药物(如胆碱酯酶抑制剂和N-甲基-D-天冬氨酸拮抗剂)治疗的同时,不仅可以改善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的认知功能,增加认知储备,还可使患者的生活充实有意义。非药物干预手段以认知训练为主,计算机辅助认知训练逐渐成为发展新趋势,其具有训练难度自适应、减轻工作量、远程居家训练和及时反馈等优点。其他方法包括运动干预(有氧运动、抗阻运动和太极等)、神经调控技术(重复经颅磁刺激和经颅直流电刺激等)、中医非药物干预(针刺治疗和推拿疗法等)、饮食干预、怀旧疗法和音乐疗法等。本研究对认知功能障碍的非药物治疗手段进行综述,以期为认知功能障碍的治疗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定义、诊断标准及治疗,音乐疗法的干预机制及在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病人护理干预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4.
田佳  陈长香  李建民 《护理研究》2007,21(34):3136-3137
[目的]研究脑卒中病人的认知功能障碍发生情况以及合并心血管疾病对认知功能的影响,为此类病人早期护理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对我国23个省915例脑卒中住院病人的认知状态及影响因素进行调查.[结果]脑卒中病人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为30.71%,并发心血管病者的认知障碍发生率明显高于无心血管病的脑卒中病人(P<0.001).[结论]对脑卒中及合并心血管病病人应早期实施护理干预,预防或延缓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对脑卒中病人认知功能障碍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佳陈长香  李建民 《护理研究》2007,21(12):3136-3137
[目的]研究脑卒中病人的认知功能障碍发生情况以及合并心血管疾病对认知功能的影响,为此类病人早期护理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对我国23个省915例脑卒中住院病人的认知状态及影响因素进行调查。[结果]脑卒中病人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为30.71%,并发心血管病者的认知障碍发生率明显高于无心血管病的脑卒中病人(P〈0.001)。[结论]对脑卒中及合并心血管病病人应早期实施护理干预,预防或延缓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从营养状态和营养干预两方面,总结轻度认知功能障碍与营养之间的关联,深入分析饮食模式和营养要素两大营养干预的效果,为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病人营养支持与干预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认知功能障碍是由不同病因引起的记忆力、执行力、语言、学习、思维等不同认知领域的损害。认知康复治疗主要包括药物和非药物干预,药物联合非药物干预能更好地改善认知功能。本文将结合目前研究成果,对非药物干预措施改善认知功能的机制和特点进行概述,为认知障碍患者选择适合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认知功能和认知功能障碍的定义、双相情感障碍认知功能损害特点;从认知行为疗法、人际和社会节律治疗、家庭治疗、心理教育方面论述了非药物认知干预措施和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干预对慢性前列腺炎病人心理状态、用药依从性和预后的影响。[方法]将泌尿外科门诊76例慢性前列腺炎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认知行为干预,干预前后观察两组病人综合医院焦虑抑郁量表评分(HADS)、勃起功能障碍评分(IIEF-5)、前列腺症状评分(NIH-CPSI)、医学应对方式评分(MCMQ)、自我效能感评分(GSES),并统计干预后两组病人的用药依从性和复发情况。[结果]干预后6周观察组病人负性情绪、应对方式、自我效能感、症状得分、勃起功能障碍指标评分及用药依从性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4个月复发情况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慢性前列腺炎病人应用认知行为干预,能缓解病人负性情绪,建立病人克服疾病的自信,使病人积极面对疾病,配合治疗,改善临床病症,减少复发,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0.
许瑞芹  李旭  胡庆秀 《全科护理》2012,10(19):1740-1741
[目的]观察强迫障碍病人的认知行为干预效果。[方法]将60例强迫障碍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和常规精神科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认知行为干预。干预8周后,运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定干预效果。[结果]观察组病人干预后SCL-90、SAS、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认知行为干预可减轻强迫障碍病人强迫症状,促进疾病的康复。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认知重构健康教育模式对2型糖尿病伴轻度认知障碍病人的干预效果。[方法]将80例2型糖尿病伴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n=39)和观察组(n=41),均接受控制血糖、控制并发症的药物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糖尿病知识健康指导、日常生活教育等,观察组在其基础上给予行为纠正、3R认知能力训练和心理健康教育等认知重构式健康教育,干预时间为6个月。两组病人干预前后进行糖脂代谢指标检测及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糖尿病特异性生存质量量表(DSQL)评分。[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病人视空间执行能力、注意力、心理状态、生理功能、治疗、社会关系、体重指数、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总胆固醇及三酰甘油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认知重构式健康教育模式有助于改善2型糖尿病伴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病人的认知功能,提高治疗依从性和生存质量,并利于糖脂代谢指标的控制。  相似文献   

12.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认知功能障碍的早期护理干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促进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人知觉、记忆、语言、智能等认知功能恢复的方法。方法对45例存在认知功能障碍的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病人随机分组,实验组23例实施认知护理干预,通过心理干预、认知功能训练、日常生活能力的训练,促使记忆力、注意力、思维能力的恢复。对照组22例采取常规护理。结果实验组在认知功能恢复方面明显好于对照组。结论对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认知功能障碍早期进行护理干预,可缩短康复进程,大大减少因神经功能、神经心理障碍造成的后遗症。  相似文献   

13.
从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人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率、时间特征、认知域损害特征、影响因素等方面对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人认知功能障碍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为今后探究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人认知障碍的影响因素,制定有效的临床护理干预方案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吴晓芬 《全科护理》2021,19(29):4110-4112
目的:探讨团体认知护理沟通对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病人认知能力和社会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6月—2020年1月医院收治的50例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病人,按电脑分层随机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5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联合团体认知护理沟通干预,比较两组病人认知功能、社会功能、躁狂症状改善情况及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病人护理后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个人与社会功能评定量表(PSP-CHN)、简易生存质量测定量表(QOL-100)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躁狂症状量表(BRME)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BD躁狂发作病人实施团体认知护理沟通干预可以提高病人社会功能和认知能力,从而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张山 《全科护理》2022,(26):3655-3658
谵妄是一种可预防和可逆转的急性认知功能障碍综合征,重症监护病房(ICU)病人发生谵妄后会产生一系列不良临床结局。因此,预防谵妄的发生或早期干预以缩短谵妄的持续时间很重要。综述ICU谵妄非药物及药物预防及干预策略现状,旨在为我国医护人员在实施ICU谵妄预防及干预措施时提供临床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影响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病人发生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对2011年1月—2014年2月神经内科收治的450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的住院病人进行蒙特利尔认知评估,对影响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病人认知功能的因素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颈动脉狭窄、中年时期患糖尿病、高脂血症、吸烟、血浆高纤维蛋白原等是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病人发生认知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结论]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病人发生认知功能障碍是由多种危险因素综合作用导致的结果,临床医护人员应定期对病人的认知功能进行评估,及时进行干预和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医院—社区—家庭干预模式对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患者认知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和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方法 :选取116例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在进行常规护理和药物治疗的同时,应用医院—社区—家庭干预模式进行认知功能、生活自理能力方面的训练及管理,比较干预前后患者认知功能、ADL及焦虑、抑郁情绪改善情况。结果 :干预6个月后,患者的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明显高于干预前,ADL及焦虑、抑郁评分均有明显改善。结论:应用医院—社区—家庭护理干预模式,可改善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的认知功能、ADL及抑郁情绪。  相似文献   

18.
徐惠琴  潘晶雪  王敬丽 《全科护理》2021,19(10):1394-1397
目的:对社区糖尿病老年人进行认知功能调查,探讨认知功能的影响因素。方法:将社区确诊的60岁及以上自愿参与调查的333例糖尿病病人作为研究对象,收集病人的一般资料调查表,采用蒙特利尔认知功能量表基础版(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Basic,MoCA-B)筛查病人认知功能障碍现状。采用χ2检验对不同特征糖尿病病人的认知功能进行比较,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糖尿病病人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共193例(58.0%)糖尿病病人存在认知功能障碍。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文化程度、轻体力家务、锻炼身体、看报读书、使用微信或电脑、兴趣爱好、邻居交往、社交活动、听力下降是社区糖尿病病人认知功能的影响因素(均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不会使用微信或电脑、兴趣爱好狭窄是社区糖尿病病人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社区糖尿病病人认知功能障碍患病率高,不会使用微信电脑、兴趣爱好狭窄的糖尿病病人易患认知功能障碍,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医务人员应该及早对这类人群进行早期干预。  相似文献   

19.
认知功能障碍指各种原因导致的学习、语言、思维、记忆及执行功能等相关认知域不同程度的损害。其中,阿尔兹海默病和脑血管疾病是引起认知功能障碍的主要原因。目前,认知康复治疗已从药物干预拓展到非药物干预,其中运动干预策略备受关注。其对各种类型的认知功能障碍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作用,潜在的干预机制涉及增强神经营养因子的生物利用度、降低血管危险因素、增加海马体积、增加脑血流量和改善氧化平衡几个方面。本文对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今后研究提供可能的方向,为选择适当方法预防或延缓认知障碍的发生或进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认知训练对轻中度老年痴呆病人认知功能改善的效果.[方法]选择48例符合条件的病人并随机分为实验组(20例)与对照组(28例).实验组在接受常规治疗护理基础上进行连续4个月的认知训练,对照组仅接受常规治疗及护理.采用简明智能状态量表(MMSE)评定,干预前后进行组间比较及自身比较.[结果]实验组干预后认知功能较干预前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干预前后认知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轻中度老年痴呆认知功能障碍病人实施认知训练,能有效改善认知功能,延缓病情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