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目的]探讨使用微信平台信息支持对改善心房颤动病人华法林抗凝治疗依从性及出血并发症的效果。[方法]选取某三级医院住院的60例心房颤动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29例和观察组31例。两组病人住院期间均接受常规指导,对照组出院时发放华法林抗凝治疗手册,观察组出院后由研究者每周通过微信发送华法林抗凝治疗相关健康教育内容,并给予个性化指导信息。在出院时、干预后8周比较两组的华法林抗凝治疗依从性,国际标准化比值(International Normalized Ratio,INR)是否在有效目标范围,有无发生出血等并发症。[结果]两组病人出院时华法林抗凝治疗依从性、INR值出血或血栓等并发症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人干预8周后两组上述观察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信教育能提高心房颤动病人华法林抗凝治疗的依从性,降低出血等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抗栓小组对提高心房颤动病人华法林抗凝知识的认知和抗凝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评估196例心房颤动病人对华法林抗凝知识知晓情况、服药依从性、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监测及达标率。成立抗栓小组,运用健康教育路径表进行宣教,建立抗凝随访档案,分别在入组前、入组后1个月、入组后6个月、入组后12个月进行评价。[结果]干预后病人对华法林抗凝知识知晓率、服药依性、INR监测率、达标率均显著改善。[结论]采用抗栓小组对心房颤动华法林抗凝治疗病人进行管理,提高了病人抗凝知识知晓率、服药依从性、INR监测率和达标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老年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服用华法林抗凝治疗的延续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南通市第三人民医院住院的老年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22例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实施延续护理,对患者出院后4、12周的服药依从性、血浆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international normalized ratio,INR)达标率以及出血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 22例患者服用华法林治疗过程中,出院后4、12周服药依从性分别为72.7%,77.3%,血浆凝血酶原时间INR的达标率分别为90.9%,95.5%,出血发生率分别为9.15%,4.5%。结论出院后延续护理干预可提高患者服药依从性,血浆凝血酶原时间INR的达标率及减少并发症出血的发生,确保治疗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回馈教学对原发性高血压病人服药依从性及血压控制的影响。[方法]选取120例原发性高血压病人,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采用回馈教学的方法进行健康教育,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进行健康教育。[结果]出院1个月时观察组病人的Morisky服药依从性量表得分、血压达标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回馈教学可以提高原发性高血压病人的服药依从性,促进病人的血压控制,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自我效能理论在口服华法林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方法:将50例口服华法林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进行健康教育,观察组采用自我效能理论进行健康教育,比较6个月后两组饮食依从性、服药依从性、国际标准化比值(INR)达标天数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饮食依从性、服药依从性、INR达标天数均高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口服华法林患者应用自我效能理论进行健康教育,能明显提高患者饮食依从性、服药依从性、INR达标率,减少并发症发生,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延伸护理服务在老年房颤患者华法林服用期间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20例老年房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出院指导,观察组给予延伸护理服务;比较两组治疗依从性、国际标准化比值(INR)达标情况及抗凝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服药依从性、饮食控制依从性、检查复诊依从性得分及总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INR达标率高于对照组(P0.05),出血和血栓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老年房颤患者华法林服用期间采取延伸护理服务,提高了患者院外遵医行为及治疗依从性,降低了出血、血栓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诊间预约模式对心房颤动行导管消融术出院后病人华法林抗凝管理中的作用。[方法]选择2013年6月—2014年4月在我院心内科一区住院的心房颤动消融术后出院病人85例,分成门诊常规管理组(对照组)和诊间预约管理组(观察组),对照组接受传统门诊模式的抗凝管理,观察组接受为期3个月的新型诊间预约模式的门诊抗凝治疗跟进,3个月后比较两组国际标准化比率(INR)监测次数评分、INR达标率、出血及血栓栓塞发生率。[结果]观察组INR监测次数评分优于对照组[(4.54分±0.88分)与(2.59分±1.45分),P0.01];观察组INR达标率优于对照组(56.41%vs 26.09%,P0.01);观察组出血及血栓栓塞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结论]诊间预约模式用于心房颤动导管消融术后应用华法林抗凝治疗病人有助于提高抗凝治疗的达标率、降低出血和栓塞事件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全程系统化护理干预对华法林治疗下肢静脉血栓病人疗效及依从性的影响。[方法]将120例下肢静脉血栓病人根据抽签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治疗期间给予常规性护理,观察组治疗期间应用全程护理干预,对比分析两组干预前后全血黏度值、血浆黏度值、D-二聚体、静脉血流速度、平均反流时间、肢体平均周径、血栓改善情况及病人治疗满意率情况。[结果]观察组病人干预后全血黏度值、血浆黏度值、D-二聚体少于对照组(P0.05),静脉血流速度大于对照组(P0.05),而平均反流时间、肢体平均周径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人治疗依从性、血栓消失、血栓范围减少、血栓长度变短及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而术后疼痛比例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全程护理干预可提高华法林治疗下肢静脉血栓病人治疗依从性,改善病人肢体血流动力学水平,有助于改善血栓病情,提高病人满意率。  相似文献   

9.
卢革新 《临床医学》2011,31(9):37-38
目的回顾性分析华法林在老年房颤患者中的抗凝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36例年龄≥65岁房颤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华法林随访观察2年,国际标准化比值(INR)保持在2.0~3.0。将服用华法林坚持2年者19例作为治疗组,另外未能坚持服用华法林者17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间栓塞事件发生率、出血率。结果治疗组失访1例,观察期间无一例出现栓塞并发症,出血并发症3例(占16.7%),均为小量出血;对照组栓塞并发症3例(占17.6%),无出血并发症。对照组栓塞并发症与治疗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出血患者停用或减少华法林用量使INR保持在2.0~3.0,未再发生出血现象,能继续服药。结论老年房颤患者在合理监测INR情况下应用华法林预防栓塞并发症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达比加群酯在心房颤动导管消融围术期的临床效果,并探讨有效的护理方法。[方法]选取在我中心就诊的有意愿行导管消融术的80例心房颤动病人,根据病人的服药意愿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0例,其中观察组病人接受达比加群酯抗凝治疗,对照组接受华法林抗凝治疗。两组病人在用药前后均给予全面、科学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病人术前抗凝达标时间、左心耳血栓的发生率、术后早期出血事件及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率。[结果]达比加群酯组抗凝达标时间明显低于华法林组,左心耳血栓发生率、术后早期出血率和缺血性卒中发生率与华法林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达比加群酯在心房颤动病人围术期应用可缩短病人术前准备时间,且不增加术后出血及卒中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陈春梅  刘枧根 《全科护理》2014,(23):2138-2139
探讨华法林联合奥美拉唑治疗下肢深静脉栓塞的护理。[方法]对14例华法林联合奥美拉唑治疗下肢深静脉栓塞病人从心理、患肢、抗凝溶栓治疗、出血倾向、预防重要脏器栓塞、饮食、健康宣教等方面给予精心护理。[结果]10例阻塞血管再通,4例阻塞血管部分再通,均未出现消化道出血。[结论]下肢深静脉栓塞病人经华法林和奥美拉唑联合治疗和精心护理,可达到有效抗凝效果,有效预防消化道出血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专科-全科-医护指导下家庭干预对非瓣膜病房颤患者服用华法林依从性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110例非瓣膜病性房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55)和对照组(n=55)。2组给予相关的治疗及健康教育,观察组出院后采用专科-全科-医护指导下家庭护理模式进行服药、饮食干预。比较2组患者服药依从性、国际标准化率检查依从性与合格率、生活质量。结果随访1年,观察组华法林服用依从性、INR检测依从性、INR合格率、生活质量评分4个方面评分值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专科-全科-医护指导下家庭干预能提高非瓣膜病房颤患者服用华法林依从性、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王连红  张莉  李金  吴艳  曾莉  贾朝菊  龙乾 《护理研究》2013,27(19):1957-1958
[目的]观察抗病毒颗粒对心脏瓣膜置换术后使用华法林抗凝效果的影响,为心脏瓣膜置换术病人提供健康指导。[方法]选取接受过二尖瓣置换、主动脉瓣置换或双瓣置换任一种手术后长期服用华法林抗凝治疗,且发生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征兆或已发生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病人20例,给予抗病毒颗粒治疗,并于服用前、服用后第3天、停用后第3天监测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并观察病人有无不良反应发生。[结果]服药后第3天与服药前、停药后第3天INR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服药前与停药后第3天INR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例出现不良反应,发生率15%,其中小范围皮肤瘀斑2例,牙龈出血1例。[结论]华法林与抗病毒颗粒联用可导致INR升高,提示长期口服华法林的病人应慎用抗病毒颗粒。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合并慢性房颤的二尖瓣置换术后病人远期凝血国际标准化比较(INR)与并发症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12月以前因风湿性二尖瓣病变合并慢性房颤而行机械性二尖瓣置换术病人108例,术后均进行正规华法林抗凝治疗,在其出院半年以后在门诊进行凝血系列检查(PT,PT%,PTR,INR,Fbg,APTT)。按是否发生血栓、出血等并发症分为栓塞组、出血组、无并发症组,应用SPSS软件分析安全的凝血酶原时间(PT)及INR值范围。[结果]抗凝治疗过程中出现栓塞4例、出血9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2.0%;所有病人纤维蛋白原(Fbg)在正常范围内,部分活化凝血活酶时间(APTT)的变化随INR波动,与华法林的用量无关。华法林用量与PT及INR值相关性不明显。[结论]华法林抗凝维持剂量个体差异较大,合并慢性房颤行机械性二尖瓣置换术病人服用华法林抗凝治疗的安全PT范围为14.4s~28.7s,INR范围为1.51~2.63。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对非瓣膜病心房颤动服用华法林病人加强随访的抗凝效果。[方法]将400例非瓣膜病持续性心房颤动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200例,比较两组病人6个月内的遵医行为状况、国际标准化比值(INR)与栓塞及出血事件。[结果]观察组病人按时随访、按时用药、按量用药、戒酒等遵医行为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人用药后6个月INR达标率为86.0%,高于对照组的72.0%(χ~2=4.560,P0.05);观察组出血发生率为12.0%,低于对照组的28.0%(χ~2=4.000,P0.05)。[结论]加强随访具有提醒、监督、推动与宣传教育病人的效果,使应用华法林的病人获得了成功、规范的抗凝治疗,提升了用药方面的安全程度,进而达到了防范脑卒中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合并慢性房颤的二尖瓣置换术后病人远期凝血国际标准化比较(INR)与并发症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12月以前因风湿性二尖瓣病变合并慢性房颤而行机械性二尖瓣置换术病人108例,术后均进行正规华法林抗凝治疗,在其出院半年以后在门诊进行凝血系列检查(PT,PT%,PTR,INR,Fbg,APTT)。按是否发生血栓、出血等并发症分为栓塞组、出血组、无并发症组,应用SPSS软件分析安全的凝血酶原时间(PT)及INR值范围。[结果]抗凝治疗过程中出现栓塞4例、出血9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2.0%;所有病人纤维蛋白原(Fbg)在正常范围内,部分活化凝血活酶时间(APTT)的变化随INR波动,与华法林的用量无关。华法林用量与PT及INR值相关性不明显。[结论]华法林抗凝维持剂量个体差异较大,合并慢性房颤行机械性二尖瓣置换术病人服用华法林抗凝治疗的安全PT范围为14.4s~28.7s,INR范围为1.51~2.63。  相似文献   

17.
钟时汝 《全科护理》2016,(4):358-360
[目的]探讨气压治疗对预防下肢神经损伤病人发生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将60例下肢损伤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使用气压治疗进行干预,对照组使用传统的护理方法。比较两组病人满意度评分、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人满意度高于对照组病人满意度(P0.05)。[结论]下肢神经损伤病人使用气压治疗可有效减轻下肢肿胀程度,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全程护理干预在膝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预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12月收治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病人20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10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方法,观察组采用全程护理干预,观察两组病人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功能锻炼正确及相关知识掌握情况。[结果]观察组2例病人术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对照组9例病人术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d、7d两组病人功能锻炼及相关知识掌握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膝关节置换术病人实施全程护理干预有助于降低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个案护理管理模式应用于持续性房颤病人口服华法林抗凝治疗中的效果。[方法]选取符合条件的口服华法林持续性房颤病人160例,随机分为管理组和对照组,管理组采用个案护理管理模式,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治疗与护理,记录两组病人随访12个月中国际标准化比值(INR),比较两组病人华法林抗凝治疗的达标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连续随访12个月期间,在第1月、第3月、第4月、第7月、第9月、第11月和第12月两组病人INR达标情况比较存在差异(P0.05);管理组病人缺血性卒中、皮肤黏膜出血、牙龈出血、鼻出血、血尿、消化道出血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服用华法林的持续性房颤病人进行个案管理模式,可提高华法林抗凝效果,降低出血并发症。  相似文献   

20.
健康教育路径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病人康复的影响   总被引:31,自引:3,他引:28  
叶宝霞  李亚玲  时云  王桂云 《护理研究》2004,18(17):1554-1555
[目的 ]探讨健康教育路径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治疗中的作用。 [方法 ]将 80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病人分组 ,观察组进行健康评估 ,设计健康教育路径表 ,应用路径表对病人实施健康教育计划 ;对照组采用常规的健康教育法。 [结果 ]观察组在心理焦虑率、功能锻炼正确性、病人对疾病治疗护理知识了解情况、治疗效果、平均住院日和住院费用等方面都优于对照组 (P <0 .0 5 )。 [结论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病人按健康教育路径实施健康教育 ,可减轻病人痛苦及经济负担 ,促进康复 ,是一种较好的健康教育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