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周成华  唐汉庆 《护理研究》2009,23(1):125-126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病人采用时辰给药的原因及护理对策。[方法]将80例高血压病病人遵医嘱分为时辰给药组和常规给药组·观察两组病人降压效果。[结果]同组和组间24h收缩压峰值、24h舒张压峰值、夜间平均收缩压、夜间平均舒张压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24h平均心率无改变(P〉0.05)。[结论]高血压病病人采取时展给药可以避免血压在高峰时段过高和低谷时段过低,使得降压效果更加平稳而有效。  相似文献   

2.
曾明安  贺琳  曹国扬 《医学临床研究》2010,27(5):881-882,885
[目的]探讨不同时间服用长效钙拮抗剂左旋氨氯地平对老年高血压患者降压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108例2级以上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左旋氨氯地平早晨服药组(A组)和晚间服药组(B组),药物治疗前后分别进行诊室血压和动态血压监测的检查.[结果]①两组患者的诊室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均明显降低(P〈0.05),两组之间诊室血压下降差值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动态血压监测结果显示早晨服药和晚间服药均能降低24 h平均收缩压(24hSBP)、24 h平均舒张压(24hDBP)、白昼平均收缩压(dSBP)、白昼舒张压(dDBP)、夜间平均收缩压(nSBP)和夜间舒张压(nDB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晚间服药组患者24hSBP和nSBP明显低于早晨服药组患者(P〈0.05).[结论]早晨或晚间服用长效钙拮抗剂均能有效降低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值,晚间服药组患者能更有效的降低夜间血压.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中青年高血压伴左室肥厚病人24 h动态血压波动的特点,并制订相应护理措施.[方法]将128例中青年高血压病人根据心脏多普勒超声结果分为高血压伴左室肥厚组(HLVH组)72例、单纯高血压组(NHLVH组)56例,采用动态血压监测系统对比分析两组病人24 h血压变化及波动的相关参数.[结果]HLVH组病人24 h平均收缩压(24 hmSBP)、日平均收缩压(dmSBP)、夜平均收缩压(nmSBP)、夜平均舒张压(nmDBP)、日间收缩压负荷(dSBPL)、夜间收缩压负荷(nSBPL)及夜间舒张压负荷(nDBPL)与NHLVH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24 h平均脉压(24 hmPP)及血压昼夜节律分型情况与NHLVH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了解中青年高血压合并左室肥厚病人动态血压变化及波动的特点将有助于对该类病人个体化护理方案的制订.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高血压合并冠心痛患者的血压变异性与动态血压变化特点.[方法]选取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本院收治的160例高血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冠脉造影(CGA)结果或冠脉CT成像(CTA)诊断结果将其分为冠心病合并高血压组(n=80,观察组),单纯性高血压组(n=80,对照组),对两组患者动态血压和血压变异性指标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日间平均收缩压、夜间平均收缩压、24h平均收缩压、日间平均脉压、夜间平均脉压、24h平均脉压、日间平均收缩压标准差、夜间平均收缩压标准差、24h平均收缩压标准差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在日间平均舒张压、夜间平均舒张压、24h平均舒张压、日间平均舒张压标准差、夜间平均舒张压标准差、24h平均舒张压标准差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其动态血压波动比较大,且血压变异性相对增大,加强其血压动态血压与血压变异性监测对冠心病合并高血压的临床诊治有着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罗辉  张赛丹  胡耀东 《医学临床研究》2008,25(11):1964-1967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痛血压变异性与大动脉弹性[脉搏波传导速度(pulse wave velocity,PWV)]的关系.[方法]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11例及健康对照组30例,采用PP-1000动脉弹性检测仪检测主动脉PWV,并行24h非侵入性动态血压测定.[结果]①PWV在原发性高血压组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②原发性高血压病人PWV升高组24h及日间收缩压标准差(DSBP-SD)、血压晨峰(MBPS)显著高于PWV正常组(P<0.01或0.05).③单因素直线相关分析显示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24h收缩压在标准差(24hSBP-SD)及DSBP-SD、MBPS、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与PWV显著正相关.④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以PWV为应变量,以年龄、高血压病程、体重指数(BMI)、LDL-C、血肌酐(SCr)、24h平均收缩压(24h SBP)及舒张压(24h DBP)、各时段(24h、日间及夜间)收缩压及舒张压标准差、MBPS为自变量进行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年龄、24hSBP、MBPS为PWV独立影响因素.[结论]①原发性高血压病人主动脉PWV显著高于健康人.②反映原发性高血压病人血压变异性的指标--24h SBP-SD及DSBP-SD、MB-PS与PWV亦呈显著正相关,其中MBPS为PWV的独立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6.
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病患者的动态血压特点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了解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病患者动态血压的特点.方法对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病患者40例及单纯高血压病患者45例进行动态血压监测,并探讨合理的护理措施.结果两组患者比较,昼夜血压节律消失、夜间平均收缩压、白天收缩压负荷值、夜间收缩压负荷值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病组高于单纯高血压病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24h平均收缩压及24h平均舒张压、白天平均舒张压、白天平均收缩压、白天舒张压负荷值、夜间舒张压负荷值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病患者失去正常昼高夜低的血压波动规律,尤以收缩压负荷、夜间收缩压升高为明显.24h平稳降压是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病患者的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愉快疗法对老年高血压病人疗效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皎皎  秦发伟  陈士巧 《护理研究》2005,19(19):1729-1730
[目的]探讨愉快疗法对老年高血压病人血压的影响.[方法]将56例老年高血压病人分为两组,实验组采用常规治疗及护理同时辅以愉快疗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及护理,观察1个疗程后血压下降情况及住院时间.[结果]实验组24 h动态血压监测收缩压、舒张压下降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降压有效率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降压有效的高血压病人住院天数实验组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结论]在高血压治疗护理过程中,辅以愉快疗法,可有效降低老年高血压病人的血压,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24h动态血压昼夜节律的变化。方法选取60例住院患者,按诊断标准分为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组和单纯高血压组,对所有患者进行24h动态血压监测,比较24h平均收缩压、24h平均舒张压、白天平均收缩压、夜间平均收缩压、白天平均舒张压、夜间平均舒张压、24h平均脉压、白天平均脉压、夜间平均脉压及血压昼夜节律。结果 24h平均舒张压、白天平均收缩压、白天平均舒张压、白天平均脉压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24h平均收缩压、夜间平均收缩压、24h平均脉压、夜间平均脉压及血压昼夜节律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建议尽早进行24h动态血压监测,同时降压和降血糖,纠正异常的昼夜血压节律,对于减少心脑血管并发症、防止靶器官的损害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病患者的动态血压各参数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82例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均行颈动脉超声检查和24 h动态血压监测,根据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分为两组:颈动脉正常组(CAN组)40例和颈动脉粥样硬化组(CAS组)42例,并对两组的动态血压各参数进行比较。结果:CAS组的24 h平均收缩压(24hSBP),白天平均收缩压(dSBP),夜间平均收缩压(nSBP)均明显高于CAN组(P均〈0.01);24 h平均舒张压(24hDBP),白天平均舒张压(dDBP),夜间平均舒张压(nDBP),两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CAS组的非杓型血压节律检出率高于CAN组(P〈0.05)。结论:老年高血压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血压昼夜节律异常及24 h平均收缩压(24 hSBP)关系密切,高血压病降压治疗的同时还需要纠正紊乱的血压昼夜节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藏药组药联合西医治疗高海拔地区世居者高血压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21年1月至4月西藏昌都市藏医院收治的世居原发性高血压1级和2级患者75例,依照随机数字表分为试验组37例和对照组38例。试验组在常规西医降压药物治疗基础上联合藏药组药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降压药物治疗,两组均给予连续治疗4周。治疗后进行临床疗效评价,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偶测血压、24 h动态血压监测、血脂四项及联合用药。记录并比较两组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偶测血压、24 h平均收缩压(24 h SBP)、24 h平均舒张压(24 h DBP)、白天平均收缩压(dSBP)、白天平均舒张压(dDBP)、夜间平均收缩压(nSBP)、夜间平均舒张压(nDBP)、收缩压血压负荷、舒张压血压负荷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试验组治疗后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指标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对照组未见改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偶测血压、24 h SBP、dSBP、nDBP、nSBP、收缩压血压负荷、舒张压血压负荷、昼夜节律、TG、HDL-C、LDL-C指标,试验组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西药合并用药指标好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分析,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血压疗效评价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藏药组药联合西医降压药物和西医降压药物均能有效控制高海拔地区世居者血压,而藏药组药联合西医在改善偶测血压、降低24 h SBP、dSBP、nDBP、nSBP、收缩压血压负荷、舒张压血压负荷,改善昼夜节律,降低TG、LDL-C及提高HDL-C方面作用更强,可减少西医降压药物合并用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