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皖南医学院学报》2019,(5):414-418
目的:探讨miR-124对胃癌细胞增殖、凋亡与迁移的影响及其相关调控机制。方法:收集确诊为胃癌的癌组织和癌旁组织42组,采用实时定量PCR(qRT-PCR)检测癌和癌旁组织以及正常胃黏膜上皮细胞GES-1和胃癌细胞株BGC-823、MGC-803、SGC-7901、AGS中miR-124的相对表达量;在胃癌细胞株BGC-823中过表达miR-124,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流式细胞技术检测细胞凋亡,Transwell检测细胞迁移,Western blot检测过表达miR-124前后磷酸化PI3K/AKT的变化。结果:胃癌组织中miR-124水平低于癌旁组织(0.70±0.15 vs. 1.14±0.27,t=10.14,P=0.000),胃癌细胞株中miR-124水平低于GES-1(F=38.012,P=0.000);过表达miR-124后细胞BGC-823的增殖与迁移能力均减低(0.94±0.09 vs. 0.62±0.06,t=6.615,P=0.000;152.33±14.05 vs. 53.67±12.58,t=9.061,P=0.001),而细胞凋亡率增加(2.10±0.56 vs. 8.30±0.31,t=16.777,P=0.000);过表达miR-124后p-AKT、p-PI3K蛋白表达均出现下调(118.90±10.51 vs. 34.87±4.23,t=12.847,P=0.000;158.53±10.94 vs. 71.07±4.51,t=12.802,P=0.000)。结论:miR-124在胃癌中低表达;miR-124抑制胃癌细胞的增殖、迁移,促进胃癌细胞凋亡,可能是靶向PI3K/AKT信号通路实现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IL-33对胃癌细胞自噬调节的作用,分析其对胃癌细胞的作用靶标,阐明胃癌细胞顺铂耐药的作用机制。方法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测定不同剂量IL-33处理下,胃癌细胞MKN45和正常胃上皮细胞GES-1的增殖率、胃癌细胞对4种化疗药物的敏感性及胃癌细胞对顺铂及其抑制剂3-甲基腺嘌呤(3-MA)的敏感性。Westernblot法检测IL-33作用下,胃癌细胞自噬相关蛋白微管相关蛋白轻链3α/β(LC3A/B)、Beclin1和生长刺激表达基因2蛋白(ST2)相对表达量的变化。结果高剂量IL-33促进胃癌细胞增殖。≥128ng/LIL-33处理后,胃癌细胞对顺铂产生显著抵抗作用,顺铂共培养的胃癌细胞增殖率显著上升(P<0.05)。IL-33作用下胃癌细胞自噬相关蛋白LC3A/B和Beclin1相对表达量提高(P<0.05),3-MA逆转了IL-33对胃癌细胞的顺铂耐药效应(P<0.05)。添加iST2-1,IL-33处理下的胃癌细胞自噬相关蛋白相对表达量上调,顺铂共培养的胃癌细胞增殖率降低(P<0.05)。结论IL-33能够通过与ST2结合介导胃癌细胞自噬水平增加,进而产生对顺铂的耐药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Norrin蛋白对胃癌细胞凋亡的抑制作用.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检测Norrin在151例不同病理分级的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并进行临床病理分析;Western blot检测不同胃癌细胞株中Norrin的表达情况;随后通过慢病毒转染技术构建Norrin低表达的胃癌细胞株BGC823,并以Western blot检测干扰效果;再以流式细胞术检测Norrin正常表达(Lv-sh-ctrl组)与低表达(Lv-sh-Norrin组)BGC823细胞凋亡的变化,最后使用Western blot检测Mcl-1、Bcl-2、Bax、Cleaved Caspase-3等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结果 Norrin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高于癌旁组织,且Norrin的表达高低与胃癌的Lauren分型、分化程度、TNM分期、术后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性别、年龄、部位、直径、组织学类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胃癌细胞株中,Norrin在高中分化的SGC7901、AGS细胞中低表达,而在低分化的BGC823细胞中高表达;干扰Norrin基因表达可明显增加胃癌细胞的凋亡,Lv-sh-Norrin组细胞凋亡率(12.26 ±0.70)%相比于Lv-sh-ctrl组(7.58±0.68)%明显增加,P<0.05);同时Western blot结果显示,相比于Lv-sh-etrl组,Lv-sh-Norrin组中抗凋亡蛋白Mcl-1、Bcl-2蛋白表达减少;促凋亡分子Bax、Cleaved Caspase-3蛋白表达增加.结论 Norrin通过抑制Bax、Cleaved Caspase-3蛋白表达,促进Mcl-1、Bel-2蛋白表达,抑制胃癌细胞的凋亡.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叉状头转录因子(FoxP3)/T细胞免疫球蛋白黏蛋白分子-3(Tim-3)信号通路中的相关基因在系统性硬化症(SSc)中的表达.方法:收集我院30例系统性硬化症患者和15例健康对照的外周血,分离得到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s),流式细胞术检测PBMCs中CD4+ CD25+ Treg细胞和Th17辅助细胞(Th17)变化,RT-PCR检测PBMCs中FoxP3和Tim-3 mRNA变化,ELISA检测细胞毒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cytotoxic T lymphocyte-associated antigen-4,CTLA-4)及γ干扰素(IFN-γ)含量.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SSc患者PBMCs中Treg细胞和Th17细胞数目上升,但二者比值下降,FoxP3 mRNA表达量下降,而Tim3 mRNA表达量上升;CTLA-4及IFN-γ含量皆下降.结论:SSc患者PBMCs中T调节细胞(Treg)和Th17水平提高,但功能上存在缺陷,可能与FoxP3/Tim-3信号通路中相关基因表达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胃癌细胞中NLRP3炎性小体的表达及其对增殖、侵袭和迁移的影响。并初步探讨NLRP3介导caspase-1依赖的焦亡信号通路在胃癌发展中的作用。 方法q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法分别检测人胃黏膜上皮细胞(GES-1)和人胃癌细胞(MKN45及MGC803)中NLRP3、caspase-1表达;随后下调NLRP3,检测胃癌细胞NLRP3、caspase-1 mRNA和蛋白的表达;Western blotting检测GSDMD、白细胞介素(IL)-18、IL-1β蛋白表达;ELISA法检测细胞培养液上清液中IL-1β、IL-18含量;乳酸脱氢酶(LDH)实验、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焦亡;CCK-8法及细胞周期试剂盒检测细胞增殖情况;Transwell和划痕实验检测胃癌细胞侵袭和迁移能力。 结果NLRP3、caspase-1在胃癌细胞中较GES-1表达增高(P < 0.01)。下调NLRP3后,胃癌细胞LDH释放率及焦亡率显著降低(P < 0.01);GSDMD、IL-1β、IL-18表达降低(P < 0.01);细胞增殖阻滞在G1期(P < 0.01);细胞增殖以及侵袭迁移能力显著减弱。 结论NLRP3在胃癌中高表达,其表达影响胃癌细胞的增殖、侵袭和迁移以及其介导的caspase-1依赖焦亡信号通路关键蛋白的表达。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miR-203a-3p通过ALOX15途径调控胃癌细胞铁死亡的机制。 方法检测胃癌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的铁死亡指标——活性氧诱导脂质过氧化(lipid-ROS)水平。对胃癌组织miR-203a-3p与lipid-ROS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在胃正常细胞和胃癌细胞株中过表达或敲低相关分子后,检测其lipid-ROS和线粒体膜电位(MMP)。 结果miR-203a-3p水平胃癌组织高于癌旁正常组织,胃癌细胞株高于胃正常细胞;lipid-ROS水平胃癌组织低于癌旁正常组织,胃癌细胞株低于胃正常细胞(P<0.05)。在胃癌组织中,miR-203a-3p与lipid-ROS呈负相关(P<0.05)。胃癌组织ALOX15 mRNA低于癌旁正常组织(P<0.05)。过表达miR-203a-3p后,胃正常细胞lipid-ROS、胃癌细胞MMP、所有细胞ALOX15 mRNA和蛋白水平降低;敲低miR-203a-3p后,胃癌细胞lipid-ROS、所有细胞ALOX15 mRNA和蛋白升高;敲低ALOX15时胃正常细胞lipid-ROS和胃癌细胞MMP降低,过表达ALOX15后胃癌细胞lipid-ROS升高(P<0.05)。 结论胃癌细胞高表达的miR-203a-3p可靶向ALOX15,减少ALOX15表达,抑制其铁死亡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Vav3基因在胃癌多药耐药性(MDR)中的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 采用荧光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QRT-PCR)及蛋白印迹技术检测Vav3在胃癌、癌旁组织及人胃癌细胞株SGC7901、胃上皮细胞GES-1中的表达;合成针对Vav3的siRNA,并转染SGC7901;MTT法检测氟尿嘧啶(5-FU)、奥沙利铂(L-OHP)对转染前后胃癌细胞的抑制率;荧光定量RT-PCR和蛋白质印迹法检测转染前后凋亡抑制蛋白家族成员xIAP、Survivin、Livin表达,并检测Caspase-3、Caspase-8表达及活性.结果 Vav3在胃癌组织及细胞株的表达高于癌旁组织及胃上皮细胞株(P<0.05);Vav3-siRNA转染SGC7901后Vav3表达明显受到抑制(P<0.01);Vav3-siRNA转染SGC7901 48 h后5-FU、L-OHP对肿瘤细胞的抑制作用均明显增强(P<0.05);转染后SGC7901中xIAP、Survivin的表达均较转染前降低(P<0.05),Livin表达在转染前后无明显变化;转染后Caspase-3、Caspase-8表达及活性升高(P<0.05).结论 Vav3可通过调控胃癌细胞凋亡抑制途径参与胃癌多药耐药,抑制Vav3表达可能有助于逆转胃癌细胞的化疗耐药.  相似文献   

8.
余晓刚  朱晓丹  周法庭  孙志民  郭庆  张蓉 《西部医学》2023,35(7):970-975+981
探讨血管内皮细胞培养基对胃癌细胞增殖和迁移的影响,分析血管内皮细胞调控胃癌细胞发生转移的机制。方法 设置对照组和共培养组,分别将正常培养基和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HUVEC条件培养基作用于胃癌细胞HGC27,采用MTT法和划痕试验检测胃癌细胞HGC27的增殖活性和迁移能力。设置Control组、6 h组、12 h组和24 h组,以HUVEC的条件培养基作用于胃癌细胞6、12和24 h,Western blot检测EMT标志物和紧密连接蛋白的表达变化,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细胞骨架和紧密连接蛋白的分布变化。结果 MTT及划痕试验表明HUVEC条件培养基促进胃癌细胞HGC27的增殖和迁移。与Control组比较,间接共培养后胃癌细胞的形态呈间充质状改变,丝状伪足样凸起数量显著增加。 Western blot结果显示间接共培养后胃癌细胞上皮标志物E-cadherin表达水平逐渐下降,而间充质标志物N-cadherin和MMP-9逐渐增加,具有时序性变化规律。ZO-1和Occludin的表达也逐渐下降,细胞膜分布减少。结论 间接共培养下,血管内皮细胞通过上调胃癌细胞MMP-9,破坏紧密连接,促进胃癌细胞增殖和迁移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抑制组织蛋白酶B表达对胃癌BGC-823细胞黏附、增殖和侵袭的影响.方法 构建针对CB的siRNA表达载体,脂质体LipofectAmineTM2000转染胃癌细胞株BGC-823.荧光定量RT-PCR和免疫印迹检测CB在各组胃癌细胞中的表达水平;细胞黏附实验检测各组胃癌细胞的黏附能力;细胞侵袭性实验检测各组胃癌细胞的侵袭能力;细胞增殖实验检测各组胃癌细胞的增殖能力.结果 与空白对照组和无关siRNA对照组相比,沉默1组和沉默2组细胞中,CB mRNA的相对表达量显著降低(P <0.01);CB蛋白表达被显著抑制;纤维粘连蛋白和基质胶黏附的胃癌细胞数目以及穿透基质胶的胃癌细胞数显著降低(P<0.05);并且在2d、3d、4d及5d细胞孔内的吸光度值亦显著减少,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在无关siRNA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之间,CB mRNA的相对表达量、两组的黏附细胞数目以及两组穿透基质胶的细胞数都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设计针对CB基因的siRNA片段构建的siRNA载体能够有效干扰胃癌BGC-823细胞中CB mRNA和蛋白的表达.抑制胃癌BGC-823细胞CB基因表达,可以降低胃癌细胞的生长速度、降低胃癌细胞与基质黏附能力、降低胃癌细胞侵袭和转移的能力.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血小板增高在胃癌组织中表达的临床意义及其对胃癌细胞增殖和转移能力的影响.方法 收集山东大学附属济南市中心医院胃癌组织及其配对癌旁组织各60例,通过免疫荧光技术检测组织中血小板的表达,分别以不同数量的血小板与MKN-45细胞共培养后,采用 CCK-8 检测胃癌细胞的增殖情况,Transwell 实验观察胃癌细胞侵袭和迁移能力的变化.Western blot和ELISA检测血小板与细胞共培养后MKN-45细胞中的蛋白表达.结果 血小板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高于癌旁组织.血小板的表达与胃癌的浸润深度、分化程度及淋巴转移有密切的关系.CCK-8 和 Transwell结果表明,血小板显著加强MKN-45细胞的增殖能力和转移能力,且其均呈浓度依赖性.经共培养后,MKN-45细胞中E-cadherin的蛋白表达水平降低,N-cadherin和 VEGFA的蛋白表达水平增加.结论 血小板增高与胃癌的发生、发展和转移密切相关,血小板计数可作为恶性肿瘤的预后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体外分离培养人破骨细胞的可行性及与骨髓瘤细胞的相互作用。方法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PBMC)体外培养形成破骨细胞(osteoclasts,OC),PBMC-OC与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细胞进行共培养。结果 PBMC在完全OC培养基中培养4 d后形成定型的破骨细胞前体(osteoclast precursor cell,pOC);8226细胞可诱导pOC迁移并促进其向成熟的OC分化;pOC经完全OC培养基继续培养6~10 d后形成OC,在无OC培养基条件下,MM细胞仍可促进OC存活;OC明显促进MM细胞增生,抑制去血清培养诱导的MM细胞死亡。结论体外培养正常人PBMC-OC具有可行性,MM细胞促进OC成熟,OC促进骨髓瘤细胞生长与存活。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mmune thrombocytopenia,ITP)患者CD5+B细胞对CD4+T细胞分泌Th1/Th2型细胞因子的调节作用及其在大剂量地塞米松(high dose dexamethasone,HD-DXM)治疗后的变化。方法 采集5例初发原发性ITP患者HD-DXM治疗前后外周静脉血各20 mL及5例健康对照者外周静脉血20 mL,Ficoll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PBMC),进一步以免疫磁珠法分选CD5+B细胞、CD5-B细胞和CD4+T细胞。CD5+B细胞或CD5-B细胞与CD4+T细胞按1:9、1:5、1:3、1:1、3:1的梯度比例混合培养72 h或144 h。ELISA方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中IFN-γ(代表Th1型细胞因子)和IL-4(代表Th2型细胞因子)水平。结果 共培养72 h后,健康对照者CD5+B细胞与CD4+T细胞比例在1:3时,细胞培养上清液IFN-γ浓度与T细胞单独培养时相比明显下降[(2 427.99±632.62)pg/mL vs.(1 109.25±338.10)pg/mL,P=0.001 2)];而ITP患者CD5+B细胞与CD4+T细胞比例在3:1时才对IFN-γ的分泌有显著抑制[(3 060.02±493.98)pg/mL vs.(1 769.45±634.73)pg/mL,P=0.000 3]。共培养144 h后得到相似的结果。HD-DXM治疗有效的ITP患者CD5+B细胞与CD4+T细胞比例在1:1时共培养72 h后,对IFN-γ的分泌有明显抑制[(3 600.02±838.00)pg/mL vs.(1 157.97±383.20)pg/mL,P<0.000 1]。健康对照者及ITP患者CD5+B细胞对CD4+T细胞分泌IL-4均无明显影响。结论 原发性ITP患者CD5+B细胞抑制CD4+T细胞分泌Th1型细胞因子IFN-γ的能力明显受损,经HD-DXM治疗后CD5+B细胞抑制IFN-γ分泌的能力可部分恢复。  相似文献   

13.
Li J  Tan D  Liu H  Li K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1,36(11):1046-1051
目的:通过对乙型肝炎病毒疫苗接种后不同免疫应答人群CD4+ CD25+T调节细胞(T regulatory cells,Tregs)及FoxP3 mRNA的表达及细胞因子分泌的检测,探讨乙型肝炎病毒疫苗接种后免疫应答与免疫调节细胞和细胞因子之间的内在联系.方法:采集不同反应人群(应答组18例,无应答组22例,对照组10...  相似文献   

14.
15.
Li HH  Fu XB  Zhou G  Fei P  Chen W  Bai XD  Cai CL  Sun TZ 《中华医学杂志》2005,85(27):1885-1889
目的研究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uman mesenchymal stem cells, hMSCs)在体外与损伤的人汗腺细胞(human sweat gland cells, hSGCs)共培养时的转化情况.方法体外分别分离培养和扩增hMSCs和hSGCs,用二步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hMSCs和hSGCs抗原表达情况.用5 μmol/L的5-溴-2-脱氧尿苷(BrdU)对培养的hMSCs进行连续培养标记.待原代培养的hSGCs达70%融合后,给予47℃高温处理40 min造成热损伤体外模型,37℃冷却1-2 h,然后加入(1-2)×105 BrdU标记的hMSCs共同培养,2周后,以抗癌胚抗原(CEA)和抗BrdU单克隆抗体作为一抗,采用免疫细胞化学双染法检测共培养的细胞.结果 hMSCs 和hSGCs均呈克隆样生长, hMSCs表达CD44和CD105,不表达CD34和CEA;hSGCs表达CK7、CK8、CK19、CEA.用BrdU 标记hMSCs 阳性率可达90%,hSGCs经高温损伤后,大多数细胞的细胞间连接消失.共培养2周后,部分细胞同时表达CEA和BrdU,并有多核现象.细胞染色示双染细胞可达1%~5%,多核细胞且核染色不同的细胞约为0.01%~0.05%,多核细胞与其他双染细胞相比,细胞明显的宽大扁平.结论在损伤的微环境下,hMSCs可以向hSGCs转化,其机制可能是细胞分化、细胞融合甚至是核融合.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半乳糖凝集素-3(galectin-3,Gal-3)在上皮性卵巢癌中的表达及对人上皮性卵巢癌细胞株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  分别采用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上皮性卵巢癌中Gal-3的mRNA及蛋白表达;在上皮性卵巢癌细胞中运用小干扰RNA(small interfering RNA,siRNA)和慢病毒感染方法,分别下调和过表达Gal-3后,采用CCK-8试剂盒检测细胞的增殖,Matrigel和Transwell小室检测细胞的迁移及侵袭能力,蛋白质印迹法检测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 D1)、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和E-钙黏蛋白(E-cadherin)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与正常卵巢组织相比,Gal-3在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高表达,并与临床分期有关(P<0.05)。在上皮性卵巢癌细胞中分别过表达和下调Gal-3后,癌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均相应地增强和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01),Cyclin D1和MMP-9蛋白表达分别上调和下调,而E-钙黏蛋白表达分别出现下调和上调。结论  Gal-3在上皮性卵巢癌中高表达,并促进上皮性卵巢癌细胞的增殖、迁移及侵袭。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树突状细胞(DCs)对反义bcl-2的逆转录病毒表达载体诱导的凋亡胆管癌细胞获取抗原后,抗肿瘤免疫应答及对胆管癌细胞的特异性免疫杀伤效果。方法 用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加白介素-4(IL-4)从人外周血分化,诱导DCs,反义bcl-2的逆转录病毒表达载体在体外诱导培养的人胆管癌细胞凋亡,将DCs,T淋巴细胞和凋亡胆管癌细胞区培养,同时设计不同类型肿瘤细胞(坏死胆管癌细胞及培养胆管癌细胞)作对照,7d后,分离,富集DCs,T淋巴细胞进行免疫应答及肿瘤细胞杀伤试验。结果 DCs高表达共刺激分子B7和CD1a,表面具有典型不规则突起,反义bcl-2表达诱导癌细胞凋亡形成的凋亡小体被DCs捕捉,吞噬,负载抗原的DCs可以有效提呈胆管癌细胞抗原,有强烈的免疫应答,刺激的细胞毒T淋巴细胞(CTLs)特异性地杀伤胆管癌细胞。结论 反义bcl-2的逆转录病毒表达载体诱导癌细胞凋亡可以致敏rhGM-CSF加rhIL-4从人外周血单核细胞诱导,扩增出的DCs并产生显著的杀伤胆管癌细胞的免疫反应,可望成为特异性免疫治疗肿瘤的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转谷氨酰胺酶3 (transglutaminase 3,TGM3)在肝细胞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及其预测HCC预后的临床价值。方法 收集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HCC患者标本和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用qRT-PCR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28例HCC患者癌和癌旁TGM3表达差异,利用组织芯片染色结果及临床随访资料对92例HCC患者行Kaplan-Meier及Cox回归分析,探究TGM3不同表达水平对患者预后的影响。shRNA下调HCC细胞系Huh7和97H的TGM3表达水平,利用CCK-8法、克隆形成实验、Transwell小室实验、裸鼠皮下成瘤实验分析干扰后细胞增殖、迁移、侵袭及皮下成瘤能力的变化,Western blot检测PI3K/AKT、MAPK/EPK、NF-κB信号通路、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及凋亡相关蛋白的变化。结果 TGM3在HCC中高表达,Kaplan-Meier生存分析表明TGM3高表达组的中位复发时间和中位生存期均较低表达组显著缩短(15.00个月vs.49.25个月,P<0.05;38.63个月vs.未达到;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发现TGM3表达水平是HCC患者术后复发和死亡的独立预后因素(HR=2.31,P=0.029;HR=2.78,P=0.009)。体内外实验表明TGM3表达下调可以抑制HCC细胞的增殖、侵袭及皮下成瘤能力。TGM3下调使AKT、ERK、p65蛋白磷酸化水平降低,cleaved caspase 3水平增高,EMT相关指标E-钙黏素表达增加,N-钙黏素、纤维连接蛋白及波形蛋白表达下降。结论 TGM3可能通过影响多条信号通路和EMT过程促进HCC的增殖和侵袭,并可作为HCC患者潜在的预后指标及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比较斑块状寻常型银屑病(psoriasis vulgaris,PV)和汗孔角化症(porokeratosis,PK)患者的外周血Vγ9Vδ2 T细胞比例和表型的变化。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术来检测PV组(n=33)、PK组(n=19)及正常对照(normal control,NC)组(n=33)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PBMC)中CD3、Vγ9、Vδ2、CLA、CD27、CD45RA的表达。结果 与NC组相比较,Vγ9Vδ2 T细胞占总T细胞的比例和CLA+Vγ9Vδ2 T细胞占总Vγ9Vδ2 T细胞的比例分别在PV组(t=-2.349,P=0.022 4;t=-3.277,P=0.001 7)和PK组(t=-2.226,P=0.030 6;t=-2.901,P=0.005 5)出现显著减少;Vγ9Vδ2 T细胞分化成TCM的比例在PV组和PK组分别出现明显下降(t=-4.932,P<0.0001;t=-2.572,P=0.013 1);同时,TEMRA的比例在PV组和PK组均出现明显升高(t=3.849,P=0.0003;t=2.236,P=0.0353);TEM比例的下降仅在PV组具有统计学意义(t=-3.303,P=0.001 8)。结论 PV和PK患者的外周血Vγ9Vδ2 T细胞的比例和表型具有相似性,该细胞可能迁移至皮肤,参与皮肤的自身炎症应答。  相似文献   

20.
INTRODUCTIONNowadays 180 million people suffer from dia-betes mellitus in world. An exogenous insulininjection has been the gold standard treatment fortype I diabetic patients, which is complicated andcould never completely correct the underlying loss ofislet cells and the resulting unregulated glucose lev-els. Islet transplantation seems to be an almost idealtherapy for insulin-dependent patients [1]. However,in isolate islet transplants the early clinical islet graftloss in 1 month is 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