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用水效率评价是水资源利用"3条红线"管理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水资源管理基本单元,如何合理估算各水资源分区社会经济及用水量是开展用水效率评价的基础.本研究构建全国水资源分区社会经济及用水量数据汇总系统,将县级行政区数据向水资源三级区数据进行转化.其核心是利用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建立土地利用及高程等信息与社会经济及用水量的相关关系,对全国县级行政区与水资源三级区套图形成斑块的社会经济及用水量进行估算,之后按照水资源分区进行汇总.计算结果显示分区汇总后的数据基本合理同时极大力高了工作效率,能够作为开展水资源分区用水效率评价的有力工具.  相似文献   

2.
水资源短缺是制约我国特别是西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西北地区经济与社会发展,必须考虑水资源的承载能力和生态环境的人口容量,协调区域生态环境用水和经济发展用水,提高用水效率,努力建设高效节水防污的经济与社会,实现西北地区有限水资源与社会、经济、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基于多目标遗传算法的石羊河流域水资源优化配置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石羊河流域水资源存在的问题,在综合考虑经济、社会、生态等多目标的基础上,以工业、生活、生态环境和农业用水的综合效益最大为优化目标,建立多目标的水资源优化配置模型.采用多目标遗传算法求解得到一组最优解集,选出效益值较大的7种不同优化配置方案,应用TOPSIS模型对优化方案进行评价.选出的方案总用水量为19.014亿m3,工业用水量为3.342亿m3,生活用水量为1.046亿m3,生态环境用水量为1.2亿m3,农业用水量为13.426亿m3,这与石羊河流域目前的现实需求是吻合的,也符合流域综合规划的原则.  相似文献   

4.
和田是一个水资源相对贫乏的内陆干旱区,同时,由于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加之水利工程建设滞后,管理薄弱,更加加剧了农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用水的矛盾,干旱缺水已成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和田农业灌溉用水量占总用水量的92%,由于灌溉方式落后,灌溉水的有效利用率低.和田土地面积广阔,水资源短缺,生态环境脆弱,灌溉农业发展受到水资源问题的严重制约,21世纪随着各行业用水需求的大幅度增加,农业用水在社会总用水量中的比重将会不断下降,新增灌溉面积所需水量和被挤占的生态用水量将主要通过节水挖潜,从现有用水份额中解决和退还.为此,解决本世纪和田农业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问题,实现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发展高效农业和节水农业.  相似文献   

5.
王佰案  常楠 《科技信息》2011,(33):I0364-I0364,I0347
黄河是我国的第二大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也是我国西北、华北地区的重要水源。随着流域内工农业的发展,黄河两岸年用水量由上世纪50年代的122亿m^3猛增到90年代的300亿m^3左右。从1972年起到1999年的28年间,黄河下游有22年断流,根据预测:正常来水年份情况下,2010年黄河流域缺水40亿m^3,2030年缺水110亿m^3,2050年缺水160亿m^3左右,由此可见,用水需求已超出了黄河水资源的承栽能力,水资源供需矛盾越来越突出,缺水已成为沿黄地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因此,加强水资源管理,通过运用行政、法律、经济、技术和教育等手段,对黄河水资源进行有效的开发、利用、保护是实现黄河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维持黄河健康生命的保证。  相似文献   

6.
以喀什地区各县市水资源利用数据为基础,对喀什地区2001—2007年间的水资源利用数量、类型及空间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6年间喀什地区总用水量呈增长趋势,其中,农业用水增加量最大,生态环境用水增加量位居第二,工业、城镇公共和生活用水量的增加量均比较少.各县市在水资源利用类型的变化上也有一定的差异.6年中除了伽师县和疏附县总的用水量减少以外,其他县市的用水量都呈增长趋势,其中以莎车县的用水增长量最大,麦盖提、叶城和巴楚县占第二,喀什市和泽普县排在第3位.从不同的水资源利用类型来看,除了伽师县和疏附县以外,其他县市农业用水量都呈增长趋势;喀什市和叶城县的工业用水量增长量最大;喀什地区所有县市的城镇用水量都呈增长趋势;生活用水量的变化比较特殊:莎车县、叶城县、巴楚县、英吉沙县、麦盖提县、疏附县和疏勒县等呈增长趋势,而岳普湖县、伽师县、泽普县和喀什市呈减少趋势;除了伽师县以外,其他的县市的生态环境用水量都呈增长趋势.笔者认为,人口因素、经济因素和城市化因素是喀什地区水资源利用结构变化的主要驱动力.  相似文献   

7.
为进行变化环境下区域部门未来用水的不确定性研究,引入经济学中的合作博弈理论,在考虑各用水部门组成的用水联盟机会收益的前提下,依据国家用水总量控制指标,以广东省东江流域及其各分区为例,建立了基于合作博弈的各用水户用水分解模型并对其求解,给出了研究区2020年生产、生活和生态用水的合作博弈核心,即未来流域各用水户基于用水总量控制的用水量合理分配区间。东江流域2020年生产、生活和生态用水控制量区间分别为42.61~62.89亿m~3,25.2~42.06亿m~3和0.46~9.31亿m~3。通过各用水户用水量控制指标集的确定,为用水总量控制下流域未来用水管理目标提供了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8.
中国水资源战略研究中几个问题的认识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要全面、辩证、历史地认识我国水资源情况,看到我国水资源情况的两面性,指了我国水土资源已得到相当开发,存在的根本问题是水利发展模式属于粗放型,部分地区水土资源过度开发,制约了可持续发展,我国水资源总体战略应当是: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支持我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此,应从防洪减灾、农业用水、城市用水与工业用水及防污减灾、生态环境与防污减灾、生态环境与水资源、水供需平衡、南水北调、西北地区水资源等八个方面实行战略性的转变,最后指出:改革水资源管理体制、投资机制和水价政策,是解决我国水资源问题的根本出路。  相似文献   

9.
黄河流域是中国重要的经济地带、粮食产地、能源基地,对中国的社会经济、生态安全的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作用。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气候环境的变化,黄河流域用水结构发生改变,农业用水和工业用水量减少,生活用水和生态用水量增多,且上游取水量减少,中下游取水量增多。本文通过对2000—2021年流域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取、耗水量现状以及2004—2021年流域用水结构的分析,发现黄河流域水资源配置中存在水资源价格调整不到位、配置不合时宜、流域产业转型动力不足以及水资源开发利用率低等问题,并提出完善黄河流域水资源价格体系、推动流域的生态补偿、建立水资源监管机制、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系统新格局的建议。黄河流域水资源配置问题探究与优化有助于推动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对大型流域水资源管理和调度具有重要意义,可为全球其他流域水资源的优化配置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楚雄市位于分水岭地带,水资源量相对不足,时空分布不均,供需矛盾突出,对楚雄市水资源承载力进行评价,有利于楚雄市更加合理的利用水资源,获得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在分析楚雄市水资源结构及需水量的基础上,估算了楚雄市理论最大可用水量与楚雄市2007年综合用水量,据此估算出楚雄市水资源的承载力、超载率,并对楚雄市2007年水资源的承载状况进行了评价。2007年楚雄市水资源超载率为-91.07%,说明楚雄市水资源未出现超载现象。  相似文献   

11.
为实现区域水资源的动态调控,立足河北邯郸市水资源本底条件差且管理需求高的现状,利用水资源通用配置与模拟(general water allocation and simulation, GWAS)模型构建了基于自然-社会二元水循环的动态邯郸市水资源配置模型,在选用1980—2016年和2020年相关数据分别对模型水循环模块和配置模块开展参数率定和验证的基础上,对区域2025年和2035年平水年(保证率P=50%)、枯水年(P=75%)的水资源分别进行配置。结果表明:邯郸市2025年平水年和枯水年的配置水量分别为22.43×108 m3和21.53×108 m3,缺水率分别为11.70%和22.13%,缺水口主要在农业;2035年平水年和枯水年的配置水量分别为25.02×108 m3和23.31×108 m3,缺水率分别为4.53%和21.81%,其缺水情况较2025年明显改善;受邯郸市天然水资源匮乏和西高东...  相似文献   

12.
河北省属于水资源较为缺乏的地区,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对河北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分别建立了以水质为标准和以灰水足迹为标准的水污染程度评价指标,采用灰水足迹的方法对河北省水资源进行水质—水量评价.结果表明:1)2013年河北省的灰水足迹为242.41×108 m3,相比2005年下降了19.7%,2005—2013年河北省的灰水足迹整体呈现下降趋势.2)2种水污染程度评价指标的走势大体相同,说明水质性缺水状况可以粗略地用本文计算的灰水足迹进行表征.3)2005—2013年间河北省的灰水足迹远大于当年河北省的水资源量,呈现出明显的水质性缺水特征.  相似文献   

13.
人类活动对区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影响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而不断增大。通过分布式水文模型和系统动力学模型的耦合,设定4大类情景,即现状保持型、农业节水型,南水北调(SNWDP)型和综合发展型(S1~S4),模拟华北平原2009~2028年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状况。结果表明:(1)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四种情景下总需水量呈增长趋势,到2028年,S1~S4下华北平原总需水量分别为595.7、543.1、596.9及544.3亿m~3,相应的缺水指数分别为0.509 5、0.429 1、0.251 4及0.177 1;(2)农业节水措施与南水北调工程的结合,才会对华北平原地下水水位的恢复、缺水程度的缓解及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产生比较显著的影响;(3)在人类活动影响下,华北平原缺水的问题短期内无法彻底解决,但可以通过采用南水北调与节水措施相结合来缓解缺水问题。  相似文献   

14.
京津冀地区位于华北平原环渤海的核心地带。近年来,京津冀地区经济快速发展,成为华北经济规模最大、最具经济活力的地区,而水资源的短缺却成为制约该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采用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通过指标体系的构建,对京津冀地区的水资源承载能力进行评价和分析。综合研究评价表明,京津冀地区的北京市、天津市、唐山市、沧州市、石家庄市和邯郸市属于严重过载级别;廊坊市、衡水市、邢台市属于过载级别;保定市、张家口市属于临界级别;只有承德市和秦皇岛市水资源承载能力较好,所以综合分析认为,京津冀地区水资源承载能力压力过大,整个地区水资源过载比例接近70%,水资源严重短缺,严重阻碍和制约了京津冀地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形势堪忧。化学需氧量排放、工业用水总量、生活用水总量、农业用水总量、常住人口、城市人口密度、耕地面积、城镇化率被确认为造成京津冀地区水资源承载压力过大的重要指标。只有发展节水战略,提高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水平,才能促进京津冀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开封市水资源短缺、水体污染等水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其根本原因是人口增长过快、发展理念出现偏差、法律意识淡薄、清洁生产水平低下、水价偏离水环境价值等.基于上述原因,开封市水环境改善和调控对策为:建立健全水资源保护的法律法规体系,提高废水处理能力,增加治污投资,正确评估、量化水环境价值,健全水收费制度,并建立开封市水环境与水资源数据库和动态监控系统,对区域内水环境质量、水资源数量及其时空分布变化进行检测和控制,为推动地区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资源型缺水地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资源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资源和环境资源,水资源危机严重制约了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德州市作为资源型缺水地区,水资源供需失衡、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少且时空分布不均、水资源利用率低等问题严重制约了德州市的可持续发展.构建适合区域发展现状的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发掘现阶段德州市水资源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水...  相似文献   

17.
城市水资源利用的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水资源的特点和城市的特点着手,用自律节水、雨洪利用和水价问题来解决节约用水的问题.且鉴于水资源总量的限制,还要采取造水策略,以增加城市水资源可持续性.为城市的节约用水和造水提供科学的理论与依据,促进城市健康、可持续的发展,推进和谐社会的建设.  相似文献   

18.
引江济太调水试验工程对黄浦江上游水环境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太湖流域水质型缺水明显.初步分析引江济太调水试验工程对太湖流域和上海黄浦江水资源水环境的影响,认为实施引江济太调水试验工程,是流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总体要求,有利于流域水资源调度管理和配置,有利于黄浦江水源地的保护.  相似文献   

19.
人类社会经济的迅速增长,刺激了对资源的需求,同时也诱发了对资源的浪费和不合理的开发利用,从而导致了对自然生态的破坏和对环境的污染,这已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不利因素和严重障碍.以营口市为例,阐述发展经济的同时,必须重视生态环境的建设和保护,坚持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战略,并提出一系列环境保护的建议和策略,以实现营口市经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水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不可替代的资源,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最基本条件之一.多年以来,水的问题早已向我们发出了警告,由于缺水和水污染,人类和动、植物面临着重重困难和危机.晋城市是一个发展中的城市,为了利用有限的水资源求得生存和发展,必然选择并将继续探索可持续发展之路,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