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葛根淀粉增抗的工艺进行了优化。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了淀粉乳浓度、冷藏时间、普鲁兰酶用量3个试验因素的取值范围.用响应面分析法确定了最佳工艺参数:淀粉乳浓度为7.3%、冷藏时间21.5h和普鲁兰酶用量25 ASPU/g干淀粉。据此工艺参数制得葛根抗性淀粉含量达到12.5%。 相似文献
2.
通过响应面法优化玉米淀粉、壳聚糖和甘油的质量分数来制备可食膜,以机械性能(伸长率、抗拉强度)和透湿性(water vapor permeability,WVP)为评价指标,得出二次响应预测模型。结果表明:玉米淀粉、壳聚糖和甘油的质量分数分别为3.71%、0.95%和0.64%时,抗拉强度最大;3 种物料质量分数分别为3.82%、0.50%和1.00%时,伸长率最大;3 种物料质量分数分别为3.52%、0.52%和0.50%时,WVP最小。综合考虑,玉米淀粉、壳聚糖和甘油质量分数分别为3.50%、0.50%和0.67%时,可食膜的性能最优。 相似文献
3.
4.
可食性壳聚糖-淀粉复合膜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研究了壳聚糖分别与土豆淀粉、木薯淀粉、玉米淀粉按不同比例复合成膜并研究复合膜的特性,包括透明度、抗张强度、延伸率、水溶性、透湿系数等。结果表明,壳聚糖—玉米淀粉复合膜的透明度较差;随着复合膜中壳聚糖量的增加,膜的抗张强度增强,同时淀粉的种类对膜的抗张强度和延伸率的影响不大;复合膜的透湿系数随壳聚糖含量增加的而增大;随着淀粉含量的增大,复合膜的水溶解度增大。 相似文献
5.
6.
葛根淀粉除含淀粉外,还含有丰富的矿物质和黄酮类物质,具有良好的保健功能。红曲色素是红曲霉的次级代谢产物,具有诸多生理活性。若以葛根淀粉为基质发酵生产红曲色素,可将两者的保健功效有机结合。本文探索以葛根淀粉为基质,复配不同碳源、氮源、金属离子,采用红曲霉菌株FZU-MP1501进行液态发酵生产红曲色素。结果显示:以葛根淀粉或籼米粉为基质,两者的红曲色素产量无显著差异。单因素试验表明,以葛根淀粉为碳源时,添加麦芽糖、谷氨酸钠及硫酸亚铁有利于其产色。三因素三水平响应面试验表明,麦芽糖、谷氨酸钠、硫酸亚铁的最佳添加质量浓度为麦芽糖32.50 g/L、谷氨酸钠22.33 g/L、硫酸亚铁0.70 g/L。在此基础上得到最优醇溶性色价为3 591.43 U/g,比优化前提高66.42%,其中黄色价、橙色价、红色价分别提高了104.90%,44.31%和45.19%。葛根淀粉可作为基质,通过液态发酵红曲霉生产红曲色素,且经培养基优化可大幅提高色素产量。 相似文献
7.
胡麻可溶性膳食纤维(Flaxseed Soluble Dietary Fiber, fSDF)是胡麻加工副产物——胡麻粕中的重要组成成分之间,胡麻可溶性膳食纤维具有一定的成膜性,但是单一组分膜的机械性能较差。基于此,采用响应面法优化胡麻可溶性膳食纤维-壳聚糖复合膜的制备工艺,以提升复合膜的机械性能。以fSDF浓度、甘油浓度、冰乙酸浓度、壳聚糖浓度作为变量,进行单因素实验,并以fSDF浓度、甘油浓度、壳聚糖浓度作为响应面实验设计的三个因素,以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作为衡量指标进行实验。结果表明胡麻可溶性膳食纤维-壳聚糖复合膜的最佳制备工艺为壳聚糖质量浓度为20.7 g/L、SDF质量浓度为7.8 g/L、甘油质量浓度为7.4 g/L、冰乙酸质量浓度为12 g/L,最佳制备工艺条件下得到的复合膜拉伸强度为26.14 MPa、断裂伸长率为210.89%。综上所述,与单一膜相比,复合膜的机械性能得到了显著改善。 相似文献
8.
利用木薯氧化淀粉为成膜主要材料,添加增塑剂甘油和增强剂壳聚糖,制备了一种新型可食性淀粉膜。通过研究膜组分和成膜工艺参数对抗拉强度、断裂伸长率、水溶性和透明度等膜性能的影响,确定了制膜最佳工艺条件。正交实验结果表明,氧化淀粉的用量对膜的力学性能起主要影响作用,当m(木薯氧化淀粉)∶m(壳聚糖)∶V(甘油)=6∶2∶3时,在60℃下烘干4h,可制得较为理想的淀粉膜,抗拉强度为4.86MPa,断裂伸长率为130.88%,水溶性和透明度分别为50.31%和87%。 相似文献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