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4 毫秒
1.
探究不同喷雾器施药对稻曲病防效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3WH-36T型机动喷雾机、3WBD-16电动喷雾器喷雾稻曲病的防效较好,同时可减少对环境的污染,且成本较低,适合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探究不同喷雾器施药对稻曲病防效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3WH-36T型机动喷雾机、3WBD-16电动喷雾器喷雾稻曲病的防效较好,同时可减少对环境的污染,且成本较低,适合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为了解东乡野生稻对稻曲病抗性水平,初步分析其抗病原因,对东乡野生稻在水稻抗稻曲病育种工作中应用给予评价.[方法]采用人工接种方法,对东乡野生稻107份单株材料进行稻曲病抗性鉴定,以了解其抗性水平,并通过调查与统计试验材料的穗苞长度、宽度、菌液容纳量以及接种后一定时间内气温等因素,对东乡野生稻材料抗稻曲病原因进行初步分析.[结果]107份东乡野生稻单株材料中,表现高抗的材料有19份,占鉴定材料的17.76%;表现抗病的材料有74份,占鉴定材料的69.16%;表现中抗的材料有12份,占鉴定材料的11.21%;表现中感的材料有2份,占鉴定材料的1.87%;高抗及抗病材料共93份,占鉴定材料的86.92%,没有感病及高感材料,表明东野材料整体对稻曲病有较好的抗性.穗苞长度、宽度及菌液容纳量调查结果显示,破口时东乡野生稻穗苞长度(28.73 cm)大于两优培九(22.05 cm),穗苞直径(0.65 cm)小于两优培九(0.87 cm),表明东乡野生稻与两优培九穗型存在显著差异,穗型的差异导致东乡野生稻穗苞菌液容纳量(0.88 mL)显著小于两优培九(1.93 mL),而穗苞菌液容纳量的减少降低了水稻与病原菌的接触数量,这可能是东乡野生稻对稻曲病整体抗性水平较高的原因之一.正常生长下的东乡野生稻孕穗及破口时间均晚于两优培九,因此接种后一定时间内东乡野生稻平均温度(24℃)低于两优培九(28.3℃),而稻曲病菌的最适宜生长温度为28.0℃,因此接种后东乡野生稻所处环境温度较低,不利于稻曲病菌生长,这可能是东乡野生稻对稻曲病整体抗性水平较高的另一原因.[结论]东乡野生稻对稻曲病有较高的抗性水平,在水稻育种工作中,可以利用东乡野生稻来改变水稻的穗型或推迟水稻生育期,以提高水稻对稻曲病的抗性.  相似文献   

4.
稻褐飞虱不同生物型翅型分化的遗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稻褐飞虱生物型Ⅱ、盂加拉型、九龙江型的长翅型(M)、短翅型(B)的遗传纯系为试验材料,观察了生物型的亲代翅型对子代的遗传效应以及水稻生育期和虫口密度对翅型遗传的影响。结果表明:稻褐飞虱3种生物型子代的翅型表型与亲代的遗传关系密切,但各生物型子代的翅型表型存在差异;在多头饲养条件下,水稻生育期对3种生物型翅型遗传的调节作用较为明显,但这种影响同亲代翅型和褐飞虱所属生物型有关;在单头饲养条件下,稻株生育期对不同生物型翅型分化几乎没有影响,但亲本遗传的制约依然存在。  相似文献   

5.
稻曲病病原菌毒素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范允卿  张舒  喻大昭  龚艳 《湖北农业科学》2012,51(21):4701-4704
水稻稻曲病是由稻曲病病原菌(Ustilaginoidea virens (Cooke)Tak.)引起的水稻穗部真菌病害.稻曲病病原菌次生代谢产生稻曲病病原菌毒素(Ustiloxins),该毒素是一类具有阻断真核细胞有丝分裂活性的环肽毒素,有较强的细胞毒活性,对人畜和植物有毒害作用,也是一种具有潜在应用前景的抗肿瘤药物.对稻曲病病原菌毒素的理化性质、毒性特点、获取方式、检测手段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简要综述,并初步展望了稻曲病病原菌毒素的研究前景.  相似文献   

6.
为了筛选出防治稻曲病的高效生物药剂,采用菌丝干重法和孢子萌发法测定了7种生物药剂对稻曲病菌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的抑制率,并进行了测试药剂的田间防治试验。结果表明,7种供试药剂在室内测试试验剂量下对稻曲病病原菌菌丝生长抑制率都达80%以上,其中井冈·蜡芽菌、井冈·枯芽菌、枯草芽孢杆菌对稻曲病病原菌菌丝抑制率都为100%;对稻曲病病原菌孢子萌发抑制率在70%以上的生物药剂有井冈·枯芽菌、蛇床子素、井冈·嘧苷素和井冈·蜡芽菌;田间防治效果较好的药剂是井冈·枯芽菌和蛇床子素,两者防效都在70%以上。研究结果证实在破口期前7 d左右和齐穗期前后施用6%井冈·240亿CFU·g-1枯芽菌可湿性粉剂或1%蛇床子素水乳剂,可提高对稻曲病的综合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7.
介绍一种简易稻曲病田间接种方法(厚垣孢子直接喷雾),包括菌源的采集保存、水稻种植过程、接种体制备、接种实施过程以及最终接种效果,为水稻新品种对稻曲病的抗性田间鉴定、杀菌剂新品种对稻曲病的田间药效试验提供一种简易可行的操作方法,从而为水稻生产上新品种、新药剂的选择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8.
水稻株型性状与稻曲病发病程度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54个对稻曲病抗感程度不同的3种穗型粳稻品种(系)为材料.对田间稻曲病自然发病情况进 .行调查,计算发病率、严重度和损失率.分析稻曲病与株高、剑叶长、剑叶角等株型性状及穗长、颈穗弯曲度、着粒密度等穗部性状的关系.结果表明,稻曲病的发生存在着显著的品种间差异,直立穗型品种的发病率最高,并且显著高于弯曲穗型和半直立穗型.弯曲穗型品种的发病率略高于半直立穗型,但二者差异未达到显著水平.稻曲病的发生与株型特点并无必然的联系,而与穗部性状有较密切的关系,相关性大小为每穗粒数>二次枝梗粒数>二次枝梗数>着粒密度>二次粒率.同时还与单位面积穗数有一定联系.每穗粒数较多,尤其是二次枝梗上粒数较多是稻曲病发病率高的根本原因,穗型的直弯并不是影响稻曲病发病率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湖北省9种赤眼蜂在不同生境植物上的分布作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湖北省9种赤眼蜂可寄生在21科25属25种植物的虫卵上,根据25种植物的生态特点,可划为农田型、沼泽型、林间型和广布型四类。属于农田型有玉米螟赤眼蜂(Trichogramma ostriniae)和广赤眼蜂(T.evanescens),林间型有舟蛾赤眼蜂(T.closterae)和风蝶赤眼蜂(T.seticini),沼泽型有稻螟赤眼蜂(T.japonicum),广布型有拟澳洲赤眼蜂(T.Confusum)、松毛虫赤眼上(T.dendrolimi)、毒蛾赤眼峰(T.ivelae)和粘虫赤眼蜂(T.1eucaniae)。  相似文献   

10.
褐稻虱生物型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褐稻虱生物型问题使抗虫品种的选育和利用变得十分复杂。研究生物型形成的规律,用以指导抗虫品种的选育和利用是国际上引人注目的问题。本文根据以前的研究成果,按褐稻虱生物型的发生概况、褐稻虱生物型的特异性、褐稻虱生物型的形成等3个方面进行综合整理。为今后开展这方面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我省发生普遍,为害严重的水稻害虫,主要为稻螟虫(主要为二化螟和三化螟,大螟和褐边螟只在局部地区为害严重)、稻飞虱、稻浮尘子、稻苞虫、稻椿象、稻纵卷叶虫、稻象鼻虫等七种。水稻病害,主要为稻瘟、稻胡麻斑病、稻恶苗病、稻白叶枯病等四种。 消灭病虫害,应根据各地水稻栽培制度和病虫发生为害特点,抓住关键,采用农业技术和化学药剂相结合的综合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2.
为有效防治秀洲区水稻稻曲病,选用市面上11种杀菌剂,以小区传统喷药和大区无人机飞防2种不同方法进行田间试验。结果表明,75%拿敌稳水分散粒剂、36%禾坤悬浮剂+优省、36%禾坤悬浮剂+优省+怀农特及30%灿都具有很好的防治效果,可作为防治水稻稻曲病的对口药剂综合考虑使用。  相似文献   

13.
水稻稻曲病不仅仅威胁水稻生产,还会威胁人畜安全和生态环境。试验从水稻田土壤中分离生防菌株,经筛选得到了对水稻稻曲病菌的生长有抑制作用的拮抗菌株B-7。通过K-B纸片扩散法测定了的抑菌活性为72.0%,经16S r DNA测序比对,初步鉴定拮抗菌B-7为蜡质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对稻曲病的田间防效到达了63.9%。研究为水稻稻曲病的生物防治提供了一个切实可行的应用途径,为水稻有机生产技术体系的构建提供了有力补充。  相似文献   

14.
江苏省稻曲病菌的群体遗传结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分析来源于江苏省徐州市、苏州市、南京市、盐城市和南通市的48个稻区稻曲病菌[Ustilaginoideavirens(Cook.)Tak.]的群体遗传多样性,通过Rep-PCR技术,用3对特异性引物BOX、REP和ERIC对48个菌株基因组DNA进行了PCR扩增,以彼此间的带位相似率达90%为界,BOX扩增的谱型被分为4簇,REP的谱型被分为4簇,ERIC的谱型被分为5簇。48个稻曲病菌株接种于感病品种两优培九上,被划分为3个致病力类型,其中弱致病性类型占50%,为优势致病性类型。由于参试菌株遗传多样性值最大(0.55),簇群分类与地理位置显著相关,所以BOX引物较其他两种引物更适合进行稻曲病菌的群体遗传多样性分析。群体遗传多样性值BOX为0.55,REP为0.44,ERIC为0.42,说明江苏省这5个地区稻曲病菌群体的遗传分化不明显,遗传多样性稳定。江苏省5大稻区48个稻曲病菌的BOX、REP、ERIC簇群分类与地理位置、致病性类型均无显著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水稻多抗性育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就世界范围来说,水稻是60多种病原菌和100多种害虫的寄主,其中某些病虫害已成为国际问题。目前的重点是五病(稻瘟病、白叶枯病、纹枯病、通戈罗病和草丛矮缩病),五虫(稻飞虱、黑尾叶蝉、螟虫、稻纵卷叶螟和稻瘿蚊)。据国际水稻研究所分析,造成水稻减产的生物因素中,病虫害占35%。此外,还有因各种不良气候和土壤环境等造成的危害。选育多抗性品种是预防病虫害及其它不良环境危害的最简单、经济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总结了影响水稻虫害(稻飞虱、稻纵卷叶螟)和水稻病害(稻瘟病、纹枯病、稻曲病)发生的主要因素,提出了水稻病虫害的农业、物理、生物和化学防治措施,以期为提高水稻产量与品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在稻褐飞虱田间种群生物型和翅型分化个体测定的基础上,应用聚类分析法对生物型的个体测定结果进行分析,并比较属于不同生物型个体的翅型分化情况。研究结果表明,稻褐飞虱生物型的个体测定结果可分为3类,分别表现生物型I、生物型Ⅱ、孟加拉型的致害力,即分别属于生物型I、生物型Ⅱ、孟加拉型。属于孟加拉型个体的短翅率显著高于生物型I、生物型Ⅱ的个体,而属于生物型I和生物型Ⅱ的个体则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明对茶轮斑病病原菌(Pestalotiopsis trachicarpicola)联合毒力表现为增效作用的复配生物农药组合,为茶树茶轮斑病生物防控和茶产业的健康绿色发展提供技术支持。【方法】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试5种生物农药在不同浓度下对茶轮斑病的抑制率及EC_(50),筛选活性较高的中生菌素和四霉素按不同比例进行复配,并测定其对茶轮斑病的抑制率、EC_(50)、共毒系数及联合毒力。【结果】5种生物农药在100~6.75μg/mL浓度下对茶轮斑病的抑制率均随药剂浓度的减小而降低,且各浓度间均达极显著差异;5种生物农药对茶轮斑病病原EC_(50)以枯草芽孢杆菌最优,为4.07μg/mL。中生菌素和四霉素按不同比例复配的9组药剂中,以中生菌素∶四霉素=9∶1复配药剂对该病原的抑制率最高,为90.97%;EC_(50)最低,为12.03μg/mL;共毒系数最高,为310.51;联合毒力表现为增效。【结论】中生菌素∶四霉素为9∶1复配药剂的EC_(50)(12.03μg/mL)优于单一中生菌素(15.19μg/mL)和四霉素单剂(44.24μg/mL),活性增效明显,可参考用于茶园茶轮斑病生物防控。  相似文献   

19.
据国际稻水研究通讯1986. 12(3)G. L. Shres-tha,R. R. Adhiking报导,尼泊尔Parwanipur BPH虫群看来是一种新褐稻虱生物型。 他们于1984、1985年冬季在感虫品种TNI上繁殖当地BPH虫群,在温室对具有不同抗性基因的8个品种筛选鉴定生物型,三次重复,每重复反复筛选二次,采用水稻标准评价方法在单个秧苗上记录受害,其结果如下(表1,在尼泊尔Birganj): 具有Bph_I抗性基因的摩德哥和IR26(抗生物  相似文献   

20.
通过调查发现稻曲病是危害辽宁省水稻生产的主要病害。明确了稻曲病的空间分布型符合聚集分布,为稻曲病的测报和防治提供科学依据,同时对聚集原因分析,得出稻曲病的分布特性与气象因素和田间病情等因素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