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针对山羊绒精梳纺纱制成率偏低的问题,通过生产对比验证,研究分析山羊绒原料来源、短绒含量对精梳落纤率的影响。实验发现:染色对山羊绒纤维的长度损伤,和绒工序过度开松引起纤维纠缠使毛粒增多,增加了后道工序中的纤维损伤,精纺梳毛机的梳理作用对纤维的长度损伤,可使山羊绒的短绒率大幅增高。得出山羊绒精梳纺纱制成率偏低的主要原因是山羊绒精梳纺纱落纤率过高,应采取严格控制原料质量关,改进染色、和绒、梳毛工艺,以降低纤维长度损伤,降低精梳落纤率,提高产品制成率。  相似文献   

2.
纺制精梳纱时为保质量丢了成本或为保成本丢了质量,这是一对矛盾,为此提出根据原料的混配和清梳联工序得到的梳棉条质量制定合理的精梳工艺和精梳落棉率;试验证明,原料混配品质、清梳联清除效率、梳棉条品质、织物和棉纱品质、梳理器件等因素对落棉率、精梳条品质及成本均有影响;说明将精梳纱控制在乌斯特统计公报合适范围内是其质量稳定和成本稳定的基础。提高前纺工序开棉、清棉、梳棉的清除效率,是合理控制落棉率的重要因素;强化对清梳联、精梳工序梳理器材的维护保养,提高加工精度,合理设置齿形齿密尺寸、器材工艺参数是重点。  相似文献   

3.
1前言山羊绒是我国特种动物纤维主要出口的纺织原料之一。近些年来,虽然有些企业加工羊绒纱或生产羊绒衫,但这些产品绝大多数以粗纺为主。内蒙古伊克昭盟绒毛厂经过研究与探索,成功地开发了山羊绒精梳条,为生产羊绒产品(精纺)提供了条件。由于山羊绒价格昂贵,对精梳落绒如何利用、实现其价值,引起了伊盟绒毛厂的关注。该厂尝试性地开发了精梳落绒纤维条,准备开发纯羊绒产品,提高经济效益。为此,伊盟厂与我院合作开发纯山羊绒短纤维纺纱。2原料纺纱使用原料为内蒙古伊克昭盟绒毛厂生产的精梳落绒纤维条,纤维细度为14~16卜m,纤…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超短绒纤维精梳制条工艺,对B272A型梳毛机进行了改造,选取分梳点配置、锡林针布针齿密度、道夫针布针齿密度和出条定量4个因素作为制条的工艺参数,对每个因素选取了3个水平进行正交试验.以各个组合试验纺制的超短牦牛绒精梳绒条的纤维长度损伤、毛粒数为测试指标,获得了最佳制条工艺.改进后的B272A型梳毛机纺制的超短绒纤维精梳条符合后道精梳纺纱质量要求,为超短绒纤维的高附加值开发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倪春锋 《毛纺科技》2012,40(8):13-16
基于对牦牛绒纤维的特性分析,研究采用精梳毛纺工艺流程生产纯纺精梳牦牛绒条的方法。对各工序工艺措施和设备改造的方法进行了探讨,重点对和毛加油、梳毛成条和针梳工序的梳理点布置、速度、定量、隔距等参数进行了阐述。通过产品试纺与物理性能指标测试,结果表明:采用精梳毛纺工艺流程能对较短的牦牛绒纤维实现精梳制条,与棉型制条工艺相比,绒条纤维顺直、条干均匀,为后道加工精梳高支机织纱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精梳准备工序、精梳机梳理原理、牵伸工艺的分析,指出通过优化精梳准备工序的工艺、调整梳理隔距优化梳理工艺提高梳理能力、合理控制落棉率、严格温湿度控制等措施,可以有效地控制、减少精梳条棉结,减少成纱的棉结数量,提高成纱的质量水平。  相似文献   

7.
针对现有山羊绒制条和绒加油设备的缺陷,研发出一种新型的喷雾式和绒加油装置,并对和绒加油工艺进行优化设计。以生产44mm国产白绒条为例,对比分析了传统和绒加油方法与喷雾式和绒加油方法对和后绒质量及后道制条加工过程的影响。研究表明:喷雾式和绒加油法的和后绒回潮率及含油脂率均匀,和毛油消耗少,生产成本低。  相似文献   

8.
为了控制精梳落棉率稳定,减少波动,从配棉中短绒百分含量变化、精梳前机台供应、精梳小卷成形质量及精梳机状态四个方面详细分析了精梳落棉率波动的原因;从原棉种类和储备,抓棉机工作参数,开、清、梳棉机开松和梳理元件的定期检查,优化条并卷机相关工艺参数、消除锡林嵌花等方面给出了减少精梳落棉率波动的措施。指出:配棉中短绒含量变化大、精梳前供应的机台不固定、精梳小卷成形质量差、精梳机状态不良均会造成精梳落棉率波动;应合理确定精梳落棉率,通过增加原棉储备,做好配棉,固定精梳前机台的供应,优化精梳机工艺及保证器材状态良好,优选精梳锡林齿条参数及组合等措施减少精梳落棉率波动;为了保持成纱质量的一致性,不应随意调整精梳落棉隔距。  相似文献   

9.
以16tex×2纯山羊绒纱为例,设计了合理的精梳纺纱工艺路线,并进行实际生产和质量检测,旨在优化山羊绒精纺工艺路线,为山羊绒精纺工艺的制定提供详尽的参考。  相似文献   

10.
为了降低精梳落棉率,稳定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采用AFIS检测仪与条干均匀仪测试棉结,并将之与传统目测进行对比,说明AFIS检测精梳条对生条棉结的排除率为70%以上,而手检目测对生条棉结的排除率基本持平或上下浮动,不具可比性;在分析AFIS检测仪与条干均匀仪测试数据的基础上,说明AFIS的单纤维测试仪提供的棉结(粒/g)与条干均匀仪测定的成纱千米棉结是两种完全不同概念的棉结,二者不是线性关系,通常要通过成纱质量试验来予以验证;重点阐述如何运用AFIS检测仪,优化工艺上机、建立半制品棉结、短绒率的内控指标机制,查找质量的薄弱环节,监控设备除杂效果及纤维在加工过程中短绒率的变化情况,合理进行设备维护、保养。指出:控制棉条短绒率增长是控制成纱质量的核心,重点要控制精梳棉条中短绒含量及分布区域;长度大于16mm的短绒有可纺性,小于16mm的短绒整齐度不好,易产生短粗节及棉结,小于10mm的短绒就是小棉结、小纱疵;新品种上机要做快速试纺,精梳落棉率宜偏低控制;缩小锡林梳理隔距,增强锡林针布穿透能力,提高精梳梳理单纤化程度,可有效避免纤维纠缠、扭结和揉搓,成纱棉结增加的概率会大幅降低;加强对梳棉机、关键器材、工艺及精梳落棉质量的科学管控,可以达到降低生产成本、稳定产品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为了提高分梳山羊绒长度检测的效率、降低测量过程中人为因素的影响,提出一种基于数字图像处理技术的分梳山羊绒长度检测流程和方法。对分梳山羊绒进行数字图像采集,将采集到的图像转换成灰度图像,对灰度图像进行滤波、二值化处理、边缘提取、拟合曲线,最后根据GB 18267-2013《山羊绒》计算分梳山羊绒的平均长度。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获得分梳山羊绒的边缘曲线,根据曲线测得的分梳山羊绒平均长度与人工测量长度非常接近,为分梳山羊绒长度检测提供了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Lyocell长绒棉山羊绒混纺针织纱的开发   总被引:1,自引:6,他引:1  
为了开发HLF Lyocell长绒棉及山羊绒混纺针织纱,介绍了HLF Lyocell、山羊绒的纤维特性,针对HLF Lyocell纤维回潮率差异大,比电阻高,在生产前加湿并存放,同时对山羊绒纤维进行抗静电处理和加湿存放.在生产过程中合理选择了HLF Lyocell与山羊绒在清梳联上混和成条的工艺路线.由于长绒棉纤维长度长、细度细,在清梳工序采用"轻定量、慢速度、大速比、多转移"的工艺原则;并条采取三道并合,确保纤维混和均匀,粗纱采用轻定量、大的粗纱捻系数、小的粗纱张力;细纱适当降低前罗拉速度,采用赛络纺纱.结果表明:提高了成纱质量,减少了成纱毛羽,成功的开发了HLF Lyocell长绒棉及山羊绒混纺针织纱.  相似文献   

13.
为生产羊绒大麻精梳长绒棉混纺纱,重点介绍大麻纤维的性能特点,并以14.6 tex羊绒/大麻/精梳长绒棉(15/25/60)半精纺纱为例,介绍大麻纤维混纺纱的工艺流程,以及在纺纱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认为和毛需做好预处理工作,以提高原料的柔韧性,减小摩擦,减少静电的产生;梳棉多梳少损伤;并条、粗纱抗静电防缠绕;细纱防细节、降断头;络筒降车速、提高接头质量。由于采用了恰当的技术措施,有效地解决了生产中出现的技术难题,保证了新产品的顺利生产。  相似文献   

14.
主要探讨纯羊绒产品在纺纱中的工艺技术问题。由于纯羊绒产品在细纱及后道生产过程中难度不大,因此主要针对纯羊绒产品在进口前纺设备上生产时从工艺技术方面所作的调整。通过对比试验发现:调整工艺后可缩短工艺道数、降低各道牵伸倍数与并合的根数、改善针梳机上的针板号数、增加粗纱条出条条重确保纯羊绒条条干质量。同时在针梳机上喷加和毛油时喷加的量要充足、均匀,同时保证毛条的储存时间,以提高羊绒条抱合性能,防止出现因毛条松散而影响羊绒条的正常生产。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FA212型梳棉机附加分梳件的针布规格和所起的分梳作用,以及由此引起的主机工艺配置变化,提出了一些使用建议。  相似文献   

16.
就羊绒产品在精梳毛纺系统上的加工工艺,生产实践、产品风格进行探讨与研究。  相似文献   

17.
文章对FB200-15型羊绒梳理机进行了机构分析,并阐明了该设备在工艺创新、结构创新和技术创新等方面的特点。  相似文献   

18.
邱莉 《毛纺科技》2006,(3):19-20
研究了通过在羊绒纱线中加入彩色点子的方法,生产出具有特殊效果的羊绒纱线.中高支粗纺羊绒彩点纱的纺制具有一定的技术难度,文章对彩色点子的生产以及和毛、梳毛、纺纱、络筒等工艺进行了探讨,重点讨论了羊绒彩点纱的加工工艺.此研究为羊绒产品的设计开发注入了新的活力,开发出了一种比较理想的面料.  相似文献   

19.
纺织纤维在加工过程中,会不断地接受各种机械的反复梳理.这种梳理一方面是加工工艺的需要,另一方面也是产品风格和外观特征的需要.正是纤维机械梳理的必要性,影响了部分纺织品在<协调制度>中的税号编排.本文就从纤维的梳理程度这个角度出发,对其在进出口通关过程中对部分商品产生的归类差异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