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保定市在节水型社会建设中,以体制创新和制度建设为核心,明确水资源管理目标、方向,提出建立以水权管理为核心的水资源管理体系,通过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促进了全市水资源管理制度的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2.
积极探索水利投融资体制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六大报告在部署本世纪头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时提出了四大目标,其中之一就是“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经济社会发展极为重要的保证。搞好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既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也是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3.
人水和谐发展的近期目标是实现水安全、水自身的良性循环和水利事业的良性循环,远期目标是建成和谐社会。人水和谐发展面临的严峻挑战有水资源承载能力下降、水环境承载能力减弱、水安全影响社会发展等。提出了人水和谐的对策:做好防洪减灾、水资源开发利用、水生态环境保护、区域水利发展、城乡水利发展、水资源统一管理、水利信息化与现代化建设等工作。  相似文献   

4.
《水利天地》2012,(1):16-17
“十一五”时期,我市在水利部和省水利厅的具体指导下,坚持以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实现人水和谐为目标,积极开展节水型社会和水生态保护与修复试点建设,努力健全水资源管理配套法规,加强水行政执法,开创了水资源管理工作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5.
推动新阶段水利高质量发展,要将“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贯穿始终。在解析“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概念内涵的基础上,按照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相统一的要求,阐述了在新阶段水利工作中落实“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战略思路,从科学划定水资源管控分区、实现高水平水资源供需平衡、推进国家水网建设、完善流域区域管控制度体系和健全动态监测评价体系等方面提出了具体落实举措,以期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建设美丽中国提供水利支撑保障。  相似文献   

6.
依据保定市主城区水资源供需特点和经济社会发展现状,以实现水资源供需平衡为目标,构建了水资源系统供需系统动力学模型.通过分析水资源供需比敏感参数,设计5种不同参数调控方案.通过对比不同方案的模拟结果得出,采用节水控制和产业结构调整相结合的方式,是改善保定市主城区水资源供需平衡的最佳发展模式,并进一步提出该区域水资源与经济...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黄河流域内蒙古段水资源和水生态环境现状的分析,提出水生态环境修复与保护应结合水资源保护、湿地修复和风景区建设相协调等切实可行的措施,实现维持黄河健康生命、促进人水和谐,使水资源长期、永续地为人类社会发展服务的共同目标。  相似文献   

8.
李会先  耿子鑫 《河北水利》2007,(12):20-20,23
随着保定市城市建设和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城市环境的要求不断提高.如何规划城市水系,构建人水和谐的保定,展示"文化名城,山水保定"的独特魅力,改善城市生态质量和人居环境,提升城市品质,营造良好的城市水环境,是一个令人关注的话题.  相似文献   

9.
保定市总面积2.09万km2,山地和丘陵约占49.7%。近年,在国家、省的大力支持下,全市水土流失状况得到了初步控制。但是,仍有水土流失面积5633.2 km2亟需治理,加之近年新的人为水土流失面积有所增加,全市治理任务仍然非常艰巨。进一步加大对破坏水土资源监督检查力度,控制新增水土流失面积,促进“山水林田湖”全面协调发展意义重大。保定市结合“京畿强市、善美保定”建设目标,全面完成了各项考核目标,全市水土保持方案申报率、实施率和验收率得到大幅提升。  相似文献   

10.
保定市是资源性缺水城市。随着城市的发展,城市用水量逐年增加,城市用水、农业用水和生态用水之间的矛盾日趋严重,严重制约了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在保定市境内构建起庞大的输配水网络,平均每年为保定市分配5.51×108m3的水资源。针对保定市水资源开发利用的现状,就南水北调工程对保定市水资源可持续发展带来的影响做出分析。  相似文献   

11.
巴州面临水资源严重短缺的危机,建设节水型社会是实现区域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通过对巴州水资源现状分析,指出水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实际,提出了只有建立以水权管理为核心的水资源管理制度体系、与区域水资源承载能力相协调的经济结构体系、与水资源优化配置相适应的节水工程体系、与节水型社会建设相适应的科研节水服务支撑体系等“四大体系”,通过对水资源的合理开发、高效利用、全面节约、有效保护和科学管理,才能实现区域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2.
缺水型城市水资源利用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我国水资源不仅贫乏,而且污染严重。据统计,全国700多座城市中有近400座城市缺水或严重缺水,其中大部分集中在我国北方及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为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开发非常规水资源利用方法成为一条重要途径。因此本文以保定电谷(中国保定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水资源利用规划为例,对缺水型城市水资源利用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3.
关于节水型社会建设的几点认识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3  
供水不足是我国长期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是制约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建设节水型社会是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然选择.节水型社会建设是一项需要长期坚持的指导性政府行为,主要靠国家制定正确的政策导向,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参与,形成节水型社会的机制和体制.  相似文献   

14.
【摘要】本文通过对和田市城市规划与水资源优化配置的实例分析,研究怎样合理控制城市规模,重视城市水环境保护,通过优化水资源配置、提高用水管理水平和利用效率等途径来解决城市化发展进程中的水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问题,实现城市经济社会生态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5.
节水型社会建设的重点与难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远华 《中国水利》2005,(13):100-103
水资源短缺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因素,建设节水型社会是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举措.通过探讨,明确了我国节水型社会建设的目的与任务,根据用水现状和节水潜力,以及我国国情和体制与机制,对节水型社会建设的重点进行了分析,指出了节水型社会建设的难点.  相似文献   

16.
塔里木河水资源管理决策支持信息系统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塔里木河流域地域广袤,交通不便,气候恶劣,水资源紧缺,水生态平衡脆弱,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进行水资源管理是必然选择。近期开发建设的塔里木河流域水资源管理决策支持信息系统,采用现代化的科学手段.搭建了一个服务于流域水资源、生态与环境和经济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水资源管理平台,在塔里木河水量统一调度中得到多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17.
北京市郊区节水型农村建设探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北京市是资源型缺水地区,农村是全市的用水大户,抓好节水型农村建设,对北京市建设节水型社会具有重要意义.为此,提出北京节水型农村建设的目标和标准,并从建立三级水务管理体制,计划用水、定额管理,装表计量、明确初始水权,加快节水设施建设,建立群众参与的管理体制和监测评价体系等方面,对节水型农村建设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8.
推进可持续发展水利加强水利社会管理浅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全面推进可持续发展水利的进程中,社会管理工作滞后问题越来越突出。在当前形势下,水利既要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必备的基础条件,更要在水资源开发、配置、节约、保护等过程中进行有效的社会管理,协调好各方面的利益关系,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通过理论的探讨和经验的证明,提出水利社会管理的理论内涵和实践要点,寻找通过加强水利社会管理来深入推进可持续发展水利、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9.
南水北调工程实施后保定市水资源联合调度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保定市是资源性缺水城市,随着城市的发展,城市用水量逐年增加,城市用水、农业用水和生态用水之间的矛盾日趋严重。除每年由西大洋水库供6000万m3地表水外,其余水源均采自地下。南水北调工程实施后,分配给保定市水量的多年平均值为5.51亿m3。针对南水北调工程实施后水资源和输供水网络的变化,提出水资源联合调度方案,以保障城市工业、生活、农业和生态各领域的用水,最大限度地实现水资源优化配置。  相似文献   

20.
滨江城市大多水资源丰富,但水质型缺水往往成为制约城市发展的重要因素。建设节水型社会是滨江城市破解水资源发展瓶颈的主要方法,而对节水型社会建设成果进行客观评价是开展相关工作的基础。根据滨江城市社会经济发展及水资源的特点,通过评价指标遴选,筛选出20个评价值,组成4个相对独立的评价指标模块,并选取层次分析法作为综合分析评价手段,构建滨江城市节水型社会评价指标模型。以江阴市为实例,应用所建立的评价体系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江阴市节水型社会达到了优秀的水平。这与江阴市2015成为全国节水型社会示范区的实际情况一致,说明所构建的评价体系科学合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