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为了顺利推进我国食品接触材料出口业务,同时为我国相关部门更好地开展安全管理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归纳和总结德国食品接触材料的立法体系、法规内容及监管要求,并对比德国与我国在食品接触材料法规方面的异同。结果 德国食品接触材料的立法体系较完善、监管机制较健全,在新法规的制定、材质类别的细化及指标的设置等方面具有前瞻性、创新性和科学性,如印刷油墨、纸、橡胶、硅橡胶等。结论 德国特有的立法和监管要求,一方面对我国出口德国的相应产品提出了更为严格的挑战,另一方面也对建立健全我国食品接触材料立法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2.
新加坡食品安全法律制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加坡食品安全法律制度立法建制完备而周密,执法严格而高效,应成为我国积极参考借鉴的对象。本文拟通过探析新加坡食品安全法治的缘由和历史进程,把握新加坡食品安全法律制度的基本框架和特色制度,为中国食品安全立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目的 归纳总结再生纤维素基材料在食品包装行业的研究进展及各国法规情况,以促进再生纤维素在食品包装领域的应用和发展,同时确保其符合相关法规和标准,保障食品安全。方法 对再生纤维素概况及制备方法进行简要介绍,对再生纤维素在食品包装领域的研究进行详细综述,对再生纤维素在食品包装领域的应用前景及存在的困难进行总结及展望。结果 溶解与再生在再生纤维素制备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再生纤维素已经在抗菌、防腐、抗紫外线及抗水蒸气阻隔食品包装领域取得了一定的研究进展;目前不同国家和地区已经制定了相关的法规但仍存在一定差异。结论 再生纤维素已经成为新型包装材料的有力候选者之一,但仍需要在制备方法、法规制定等方面进行改进,以推动再生纤维素行业的持续健康增长和创新。  相似文献   

4.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食品安全问题已成为全球性的战略问题。福建省实施食品安全追溯存在着诸如相应法律法规缺失、各自编码导致信息"孤岛"、成本增加与效益分析之间难以权衡等问题,应从加强商品条码立法工作、引导企业采用全球统一标识系统规范编码与加大对企业实施食品安全追溯工作的资金扶持力度三方面来加快食品安全追溯工作的实施。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婴幼儿食品接触用制品标签技术规范,以期为生产企业设计标签的合规性提供技术指导.方法 调研市面上婴幼儿食品接触用制品的标签,分析该类制品标签标识存在的常见问题,针对现有的法律法规和相关标准,归纳婴幼儿食品接触用制品标签的技术要求.结论 归纳总结了现行有效的标准和法规中婴幼儿制品标签的规定,提出了标签标注要素,并对关键要素的标注进行了技术解读,为生产企业设计标签提供了参考,建议生产企业可结合行业实际情况执行标签标识团体标准或制定团体联盟标准.  相似文献   

6.
比较国内外塑料食品包材及溶剂残留管理现状   总被引:9,自引:6,他引:3  
综述并比较了我国、日本以及韩国3个亚洲国家,以及欧盟、美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等欧美国家对于塑料食品包装材料的管理体系和相关法规;同时,对上述国家和组织对于食品包装材料中溶剂残留限量的规定情况以及标准检测方法,也进行了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7.
分析了我国食品冷藏链的发展现状,指出了我国食品冷藏链基础建设、技术发展、管理体制、法制规范等方面的不足。结合当今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提出了立足绿色、低碳技术,大力发展冷藏链基础建设;长远规划,建立健全行业标准规范,完善行业管理法律法规;依靠电子信息技术,发展产品质量监控技术和溯源体系等适合我国的食品冷藏链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8.
董占华  肖黎 《包装工程》2019,40(21):51-60
目的综述陶瓷食品接触材料中重金属的来源及危害,国内外标准法规,铅镉迁移的影响因素及机理研究进展等,为解决我国陶瓷食品接触材料中存在的安全问题、提高我国食品包装安全性的综合监督管理水平、推动我国包装产业和食品产业的稳定发展提供参考。方法运用列举、排比及归纳等方法对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和研究成果进行分析总结。结果在铅、镉溶出量相关法规方面,目前我国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差距;陶瓷釉层中重金属初始含量、釉料成分比例、烧制温度,食品的pH值、酒精度以及贮藏时间、贮藏温度等都会对重金属的迁移起到很大影响;国内外对陶瓷中重金属迁移机理相关的研究较少。结论我国在陶瓷制品重金属检测方法和限量标准等方面虽与国际逐渐接轨,但仍存在差距,在陶瓷制品微观结构对迁移机理的影响方面还有较大的研究空间。  相似文献   

9.
欧洲食品安全科技体系特点及其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德国、丹麦和瑞典等欧洲食品安全科技体系的考察,以及与欧盟食品安全相关专家的交流,总结了欧洲食品安全科技的特点。欧盟成员国宪法规定,食品安全科研机构完全独立于食品安全管理机构,将整个食品安全科技活动纳入国家财政预算,保证了食品安全独立开展科学研究,以及研究结果的可靠性和公证性。欧盟各国根据国家食品生产与安全的特点和食品国际贸易的特殊性,制定了食品安全科技发展的优先领域。其最显著的特点是开展风险评估、建立食品与饲料快速预警系统、评价营养与健康的关系。欧盟各国的食品安全活动,尤其是风险评估,都非常重视与欧盟食品安全局、欧盟委员会及国际组织(包括FAO/WHO、OIE等)的广泛合作。考察团成员对欧洲食品安全研究动态、研究重点有了更多的了解,对中国制定食品安全战略规划、明确食品安全优先领域和应重点解决的科技问题、强化国家食品安全控制体系都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About half of the food safety incidents in 2005 and 2006 were related to food additives. Early in 2007,the main problem for administrative enforcement is the issue of food additives.This paper analyzes one such incident:the fermented flour paste incident in Beijing roast duck that occurred in early 2007.We put forward suggested ways to perfect the legal system regarding Chinese food additives by focusing on legal and management mechanisms.This includes optimizing higher-level laws for food additives,improving the standards system,cultivating the appropriate concepts,implementing preventive measures,and facilitating routine law enforcement.  相似文献   

11.
粮食安全问题既是一个经济问题,更是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确保国家食物安全,需要准确地研判未来食物供需趋势的变化,全程贯穿大食物观、全产业链和新绿色化三大发展的要求,划定食物安全基准和资源利用红线,区分进口类别和优先序,制订明确的发展目标,强化基础支撑和科技保障。本文基于国家未来食物安全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构想,提出了确保谷物基本自给是我国粮食安全的核心战略,加快实施十亿亩(1亩≈666.67m2)高标准农田建设重大工程,创新经营方式、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完善法律法规标准、推进现代农业发展进程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为我国食品接触用rPET回收体系建设、安全评估、法规政策制定提供参考和建议。方法 全面研究日本、韩国有关回收塑料的宏观政策和战略,针对rPET的法规政策及管理要求,深入分析欧美日韩管理的优缺点,结合我国国情及研究进展,提出相关意见和建议。结果 日本、韩国针对食品接触用rPET不仅制定了完善的法规标准,还拥有完整的回收体系,并通过政治和经济手段建立了从管理对象、管理机构到评估方法的全体系监管机制。但这些国家对食品接触用rPET的再生利用率仍旧不高,法规与监管体系上还存在较多需完善的地方。结论 在循环可持续发展势在大背景下,rPET食品接触的同级回收利用势在必行,我国应在研究国外管理经验的基础上,尽快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回收体系,发布评估技术指南,出台相关管理政策法规,以促进行业规范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3.
张株瑞  胡长鹰 《包装工程》2021,42(17):47-54
目的 介绍食品接触用聚乳酸(PLA)的降解行为及其中的化学物质的迁移情况,为食品接触用PLA的安全性和环保性,以及完善相关法规提供资料.方法 对PLA的特性,食品接触用PLA中重金属、添加剂和低聚物的迁移,PLA及其复合材料的降解等方面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 PLA不仅有与传统塑料一样的安全隐患,还具有其自身降解产物迁移带来的安全问题.PLA的降解性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除了受到自身性质的影响,还与共聚物的性质有关.结论 目前食品接触用PLA仍存在多种挑战,随着食品接触用PLA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对其安全性和环保性进行深入研究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14.
中国食品接触材料新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商贵芹  姜欢  刘桂华  季玮玉 《包装工程》2017,38(15):106-110
目的研究食品接触材料新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的主要要求和变化,给出合规性评价建议。方法全面深入研究食品接触材料新国标,并与旧国标进行比较,分析新国标的管理特点和重要变化。结论新标准在标准涵盖范围、管理模式、技术要求、迁移试验规则等方面发生了一系列的重大变化,并给食品接触材料相关行业带来了挑战。为了更好地实施新标准,给出了新标准合规性评价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食品冷链的技术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申江  杨萌 《包装工程》2015,36(15):1-8,72
目的综述食品冷链的技术发展现状,为促进食品冷链发展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近年来国内外食品冷链技术的应用和研究现状进行分析,介绍食品冷链中各个环节(预冷、速冻、冷库、冷藏运输及冷藏销售等)的技术进展。结果我国食品冷链各个环节的技术及应用还存在一些问题,还有较大的发展空间。结论食品冷链技术的发展,不仅需要完善冷藏链的相关法律、法规及标准体系,更需要研究和开发能耗低、可靠性高且具有智能化的冷链设施和装置。对于果蔬冷链,发展智能化产地冷链装置是完善果蔬冷链的必要条件。冷链设施正常运行还需要专业的长期售后服务或巡回维护。  相似文献   

16.
基于美国数据的食品包装安全法规效应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杨文丽  李晓钟 《包装工程》2012,33(11):24-31
选取美国近年来出台的《公平包装和标签法令》、《总统行动计划》、《食品安全加强法案》作为实证分析的对象,运用引力模型检验了美国食品包装安全法规对国际贸易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美国食品包装安全法规的一系列修订,对各主要贸易国的食品出口造成了较大的负向阻碍作用,同时也对部分国家的食品出口产生了一定的正向促进作用。考虑到食品包装安全法规促进市场交易的固有特性,以及各国成功应对的主要经验,积极完善本国食品包装安全法规,寻求促使美国食品包装安全法规正面效应形成的机理,应当是我国当前行之有效的应对方案之一。  相似文献   

17.
食品包装风险分析及其防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彭珊珊  文飞 《包装工程》2006,27(3):222-225
风险分析是近年来国际上出现的保证安全的一种新的模式,为保护消费者的健康,食品包装建立科学系统的危害的评估、管理及其防范尤为重要.指出食品包装中的不安全因素包括包装材料、添加剂、生物性危害、农药的残留、环境污染等.提出了从包装设计、包装材料与添加剂、包装处理技术、包装操作、储运等方面加强管理,并从监测体系、制定完善食品卫生标准和有关法规条例、HACCP管理等食品包装的风险防范.  相似文献   

18.
申艳毅  徐尚  彭喜洋 《包装工程》2024,45(7):137-147
目的 对食品接触材料细分领域中的奶粉罐进行分析,给奶粉罐生产及应用企业合规性管理提供指导。方法 从奶粉罐罐身、顶底盖、塑料盖勺等组成材料进行分析,研究中国、欧盟、美国等食品接触材料法规现状及其对奶粉罐的安全要求,并给出合规性管理建议。结果 国内外食品接触材料法规在体系建设和标准要求等方面存在差异,GB 4806系列标准正在制修订中且管控要求更加严格,奶粉罐中高关注物质增加,给相关企业合规性管理带来了挑战。非靶向筛查技术在食品接触材料领域的研究和应用,为奶粉罐合规性管理提供了参考。结论 奶粉罐相关企业应密切关注国内外食品接触材料法规要求及变化,识别新标准及新关注物质给奶粉罐合规性管理带来的影响,结合食品安全符合性测试、符合性声明传递以及非靶向筛查技术等方法应用,提升奶粉罐合规性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辐照是食品行业中主要的消毒灭菌技术之一,通过系统综述国内外学者关于塑料食品包装材料辐照前后的变化,探究辐照技术对其物理化学性能的影响。方法 介绍食品辐照技术及其发展过程,重点分析辐照对常见塑料食品包装材料的辐解行为、迁移行为及物理性能的影响。结果 许多学者的研究都证明辐照会对塑料包装材料的光学、热学、力学性能及阻隔性等产生一定的影响,并导致降解产物的出现。结论 辐照对塑料食品包装材料的性能存在一定影响,需考虑材料辐照后在食品安全和物理性能方面的变化,且相关的法律法规尚有完善空间。  相似文献   

20.
中国食品安全科技发展方向讨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发展国家食品安全战略,强化国家食品安全科技的角度,提出中国食品安全科技优先发展的四大方向,即风险分析是食品安全科技战略的首选领域;“从农田到餐桌”整体控制体系是食品安全全程控制技术和操作规范的理论基础,是实施食品安全管理的重要技术手段;检测监测技术是预警、预防、应急的技术依据,应集中力量开发一批内控和标准检验必须的快速检测技术和标准检测技术;以政府、生产者、消费者为责任人主体的管理理念是食品安全管理的基本原则,食品链上的所有责任人应在保障食品质量和安全的问题上主动承担责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