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随着我国外汇管理体制和汇率定价机制的改革,国内企业从事进出口活动更为便利,能够方便快捷地获得外汇资金,但企业面临的汇率环境更为复杂,特别是中小企业受汇率变动影响更为明显.如何合理有效使用金融机构提供的汇率避险工具提升自身应对汇率风险的能力成为中小企业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通过选取20家①不同规模、不同类型、不同行业属性的企业以及3家法人金融机构开展样本问卷调查,全面了解中小企业使用汇率避险工具的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关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2.
2014年以来,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加剧渐成新常态,涉外企业规避汇率风险的意识不断增强,金融机构亦加大了外汇衍生产品和工具的创新力度,江苏省人民币与外币掉期业务发展较快。对江苏省内5家银行掉期业务的调查结果显示,省内企业运用外汇衍生工具规避汇率风险的需求和能力不断提升,但是部分银行诚信经营和稳健经营的理念缺失,为无真实贸易背景和无实际避险需求的非名录企业办理掉期业务,从事套利活动,负面影响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3.
汇率市场化形势下对企业汇率风险管理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春红 《南方金融》2007,(5):55-56,59
2005年7月我国人民币汇率体制改革后企业面临的汇率风险直接影响了企业的生存发展。本文介绍了结算方式、贸易融资和外汇衍生产品方面的避险工具,提出企业要转变观念,重视汇率风险的管理,提高抗风险能力。  相似文献   

4.
中国的衍生产品市场发端于汇率风险的出现。对大多数进出口企业来说,人民币汇率的渐进改革培养了其规避汇率风险的意识,而衍生产品则成为企业进行汇率避险的有效手段。从某种角度来说,正是进出口企业培育了中国最初的衍生品市场。与国际衍生产品市场诞生与发展的路径相似,真实的避险需求催生了国内汇率衍生产品市场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贺捷 《银行家》2022,(2):134-135
汇率避险工具应用的现状 金融机构提供多种汇率避险金融服务 远期结售汇业务成为企业避险首选.目前,银行汇率避险业务主要有远期结售汇和外汇避险衍生产品,具体包括远期外汇买卖、订单融资、出口商业发票贴现、人民币与外币掉期、人民币远期结售汇以及期货、各种外汇融资等产品.衍生产品则覆盖了外汇掉期、货币掉期、外汇期权以及结构性衍生...  相似文献   

6.
2010年二次汇改后,人民币汇率在短时间内震荡剧烈,波幅扩大,双向运行特征明显。在这种情况下,企业想方设法通过各种方式积极应对汇率波动,寻求可以规避汇率风险的金融衍生产品。为此,我们根据企业客户的不同避险需求,分析了几类汇率风险避险产品,为企业管理外汇敞口风险支招献策。  相似文献   

7.
2010年二次汇改后,人民币汇率在短时间内震荡剧烈,波幅扩大,双向运行特征明显。在这种情况下,企业想方设法通过各种方式积极应对汇率波动,寻求可以规避汇率风险的金融衍生产品。为此,我们根据企业客户的不同避险需求,分析了几类汇率风险避险产品,为企业管理外汇敞口风险支招献策。  相似文献   

8.
企业应聚焦于主营业务,制定符合自身业务特色的避险方案,选择合理的衍生交易产品进行汇率避险,实现企业的稳健发展。  相似文献   

9.
备受社会各界关注的7.21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方案出台后,对我国经济金融发展产生了重大深远影响,如何规避汇率风险已成为外向型企业与提供国际业务服务的银行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企业规避汇率波动风险除利用银行提供的远期结售汇、掉期、NDF(无本金交割远期外汇交易)等金融衍生工具直接避险外,各类企业更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采取灵活措施来防范汇率风险。本文介绍的3种汇率避险方案,均来自实际业务工作,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相似文献   

10.
国家外汇管理局于6月25日发布了《关于印发〈银行对客户办理人民币与外汇衍生产品业务管理规定〉的通知》(汇发[2014]34号)。通知中的一大亮点就是鼓励在实需交易原则的基础上增加外汇产品,丰富汇率避险工具的运用。面对今年年初以来人民币汇率的调整行情,特别是人民银行扩大人民币兑美元日问波幅后汇率双向波动特点的显现,进出口企业对于各类汇率避险产品的需求也与日俱增。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全球经济和金融越来越向国际化方向发展,外汇衍生品市场无疑是一个国家与国际市场接轨、融入全球经济的重要平台,也是现代金融市场体系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人民币汇率体制改革、完善外汇交易市场、推出人民币衍生产品等政策的激励,以及国际金融危机的双重影响下,企业面临更加复杂多变的国际经济环境和金融环境,人们对汇率、利率的风险防范意识被逐步唤醒,这些都需要商业银行加快外汇衍生业务的发展,要求外汇市场能够提供更多、更好的汇率避险工具,为企业规避汇率风险、产生保值收益。  相似文献   

12.
张琦 《中国外汇》2006,(6):34-35
随着利率、汇率市场化改革的不断向前推进,我国金融市场上推出了一些新的规避风险的金融衍生产品,如不涉及利率互换的人民币与外币掉期业务。比起银行、企业所熟悉的远期结售汇业务,掉期业务则是一个新面孔。同样是避险工具,掉期业务与远期结售汇业务有何不同的“避险之处”呢?它能为银行,企业带来哪些好处?银行、企业在运用时该注意哪些问题?编者认为,在人民币汇率弹性不断加大、汇率风险无处不在的今天,这些问题值得银行、企业及相关学者关注。[编者按]  相似文献   

13.
以我国2006—2008年金融、保险板块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对我国上市公司使用金融衍生品的避险动机,运用Logstic归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只有公司规模与金融衍生品需求正相关。表明了我国金融衍生产品市场还处于发展初期,使用金融衍生品的公司参与避险的数量不多,资产规模小的金融机构风险管理经验尤为缺乏。  相似文献   

14.
金融衍生市场在过去20年获得了爆炸性增长,其根本原因在于它满足了一种重要的商业要求:为公司、企业和金融机构提供了以较低成本管理金融自由化浪潮中金融风险的有效工具,在商品市场之外的资本市场中形成了一个具有风险转移和价格发现独特功能的另类市场,为世界金融业的发展做出了划时代的贡献.我国已经加入WTO,金融经济对外开放的程度将进一步加深加快.一方面引进和利用外资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要扩大在国际金融市场的融资力度,就需要加快我国金融市场改革,调整和引进外资的策略.积极发展金融衍生市场,可为外商投资企业开辟避险的广泛途径,在更高层次上拓展国际资本的融资渠道.另一方面,伴随着对外开放层次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企业走出了国门,参与国际市场竞争,这些在国际市场上经营的企业,在金融、贸易、财务等方面都有风险暴露部位,需要运用衍生金融工具的功能来规避,限制那些时刻伴随的各种风险,稳定收益水平.作者认为,在这种背景下,研究发展衍生金融市场,适时推出衍生金融工具,为商业银行、其他金融机构、企业的经营及投资活动,外贸企业的国际化经营提供保值避险的机制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5.
一是增加衍生产品,规避外汇风险。通过完善外汇市场功能、增加外汇衍生交易品种、逐步满足市场汇率避险要求,来防范汇率风险。二是积极利用金融衍生工具。三是利用差别定价策略提高利润,减少风险。可根据不同客户,采用不同的交易方式,按风险大小的不  相似文献   

16.
林旻 《福建金融》2008,(8):51-53
人民币NDF业务是金融衍生产品之一,其发展过程与监管思路对我国金融衍生品市场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本文主要对人民币NDF业务的特点、发展概括、避险和套利方法、监管进行介绍,进而从监管政策、市场定价、专业人才、涉外企业和银行业金融机构等方面.对稳健发展我国新兴的金融衍生产品市场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7.
随着汇率双向波动被市场广泛认同,越来越多的外向型企业运用外汇衍生工具进行汇率避险、套期保值。在发展外汇衍生品业务的同时,做好风险防控,对于商业银行经营转型与实体经济稳定皆具有重要意义,文章结合商业银行实务,  相似文献   

18.
如何有效识别、预防外汇衍生产品的合规风险,进而更好地服务于客户,已成为银行亟待加强研究的课题。目前,越来越多的国际贸易企业、大型跨国公司等各类涉外经济主体,逐渐意识到通过积极有效地使用人民币与外汇衍生产品(下称“外汇衍生产品”)可以达到优化财务报表结构、锁定企业成本、规避汇率风险的目的,汇率避险意识显著增强。如何有效识别、预防外汇衍生产品的合规风险,进而更好地服务于客户,遂成为银行亟待加强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19.
陈旭 《福建金融》2003,(9):29-30
20世纪70年代以来,国际金融市场经历了固定汇率制度瓦解、金融自由化和金融创新浪潮的冲击,汇率、利率、证券行情等多种金融价格进入了长时间、大幅度的频繁波动之中,无论是金融机构、企业还是个人都产生了规避风险的迫切需求,金融衍生工具作为新兴的风险管理手段便应运而生。随着我国对外和涉外经济活动的不断增加,外汇风险管理已成为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内容。文章阐述了金融衍生工具在企业防范汇率和利率风险中的实际应用,并提出企业应健全外汇风险防范机制,树立正确的风险观,商业银行应积极参与衍生工具的开发与普及,监管部门应完善管理办法。  相似文献   

20.
金融衍生产品具有高度杠杆效应,它在降低交易成本和提高流动性的同时也大大增加了交易的风险性。国外的金融机构和企业对于金融衍生产品具有丰富的管理经验,而对国内的大多数金融机构和企业来说,金融衍生产品是一项刚开拓的新业务,我国金融衍生业务如何健康发展是我们不得不面对的问题。因此,探讨我国金融衍生产品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