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流动儿童"是我国社会发展过程中产生的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其理应享受到与其它社会群体同等的权利,但由于身份的特殊性,他们一直难以得到平等公正的对待.本文意在探讨我国部分省市在将"流动儿童"改称"新市民子女"后,这一身份转变对保障新市民子女受教育权益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有人做过一个调查,从整体上来分析人的话,高智者有2%,弱智者有3%,而95%都在正常范畴内,先天的智力差别并不大,所谓的"差生"是一个人为的歧视性概念,因此,"后进生"变成了他们的另一个称呼.那么我们作为教书育人的专门工作者,对于应该怎样对待"后进生",即所谓的"差生",我觉得要看情况而定.这些学生大致上可分为两种,有特殊爱好、特长,然而却成绩不好的学生是一种;另一种是比较懒散、不爱学习的学生.在进行教育教学时,我认为无论是转化前一种学生还是转化后一种学生,我们都应给差生多点"偏爱".  相似文献   

3.
"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笔者结合'自己所教的"差生",对症下药,对转差策略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4.
作为教师,每个学期都要制定一份培优转差计划.这份计划中的"差",俗称"差生".现在,教育者称之为"学困生",像这类学生,每个班级或多或少都存在着,他们是班主任实施班级管理中的一个重点.  相似文献   

5.
老师一张真诚的笑脸,一个信任的眼神,一句温馨的叮咛,一次真诚的交流,都会从心灵深处感染学生.教与学互相融合、充满师爱的课堂才是和谐的课堂.当然,这种师爱是无私的、公正的,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师只有一视同仁,坚持平等的原则,多给学生以关爱,多给学生以暖和,师生关系才能多一份融洽、和谐.  相似文献   

6.
一、面向全体 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坚持既要培养出好的学生,保证教学大纲要求的实现,又要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有差别地进行教学. 面向全体和因材施教是一致的.面向全体学生体现了我国普遍实施义务教育的精神,不容许只注重对少数"尖子"学生的培养,也不容许放弃对差生的教育、帮助,要使全班学生包括差生都得到发展.  相似文献   

7.
在教育工作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一个问题:有些学生因为学习成绩不好被称作学习"差生",有些因为调皮捣乱被称作行为"差生",如果两者都欠缺的话则是"双差生"了,这些在我们看来习以为常的称谓,对于一个身心正处于成长期,对是非观念还不是很明确的学生来说,可是一个很大的负担.这个称谓的存在不比对学生进行拳打脚踢而产生的心理伤害少,它是一种无形的内伤,既伤害了学生的心灵,也伤害了师生之间的感情.  相似文献   

8.
在低年级课堂教学中,笔者根据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坚持"从真爱每一个孩子做起",用自己的"真爱付出"换取孩子们的"真心对待",真心对待老师、同学,唤起学生的学习欲望,让学生乐意"为老师"读书,真心对待数学学习. 一、表扬是最直白的爱 如今的孩子见多识广,大多数爱表现、有个性,更喜欢听到他人的夸奖.  相似文献   

9.
班主任是学习生活中与学生接触最多的老师,大部分孩子也是通过班主任了解教师这个神圣的职业的.若干年后,或许其它任课教师的形象已被时间淡化,但班主任的音容笑貌是不会轻易被时间抹去的,或好或坏.所以作为班主任不要因为孩子年纪小,而根据自己的主观因素去工作,要知道,你的每一份付出、每一丝奉献,在十年之后,都会得到公正的评价.  相似文献   

10.
只有尊重学生的人格和自尊心,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高扬"以人为本"的价值理想,才能使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有愉悦感、安全感、尊严感,学生的潜能、智力才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初中英语教育在不断变革,南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每一次变革都会出现一系列问题需要我们去面临,去思考,去解决.其中对教师最直接、最头痛的问题就是农村中学生英语的两极分化,而能否减少甚至消灭这种令人头疼的两极分化,则是衡量一个英语教师教学质量最重要的标志之一.两极分化的产生,导致了英语教学中艰难的"差生"补差问题."差生"的补差,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它将伴随着我们的从教生涯.既如此,身为农村初中英语教师的我们就需要不断分析、制定有效"补差"对策,不惧"补差",而尽力去捕捉、去享受"补差"的乐趣.  相似文献   

12.
物理差生的问题不仅是学生个人成长问题,还是一个学校问题,一个社会问题,一个国家前途的问题.是否能把物理差生转换好,是对物理教育工作者、学校和行政部门工作质量评价严峻的考验.要解决物理差生的问题,要从调整学生情绪,提高学生学习物理兴趣、转换情绪等方法入手.  相似文献   

13.
[事迹] 这是一位充满着教育智慧的优秀教师.凭着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对教育科学研究的浓厚兴趣,游汉松在实践中逐渐形成了"人人成才"的教育理念、"自主管理"的教育思想、"活动教育"的独到方法、"心心相通"的沟通技巧以及"共建精神家园"的班级管理机制,取得了丰硕的教育教学成果. 为了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游汉松提出了"没有差生,只有差异"的教育思想.  相似文献   

14.
考试是对大学生学习质量进行检验的一种手段,也是检查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应该是公平、公正的行为.然而,有些大学生不能正确认识和对待考试,近年来大学生考试作弊的行为已经发展成一种见怪不怪的普遍现象了.根据我多年来从事班主任的经验,要解决这一问题首先要了解大学生佳弊的心理原因.  相似文献   

15.
现代管理理论和实践已经与伦理学日益结合,出现了"管理伦理化"趋势。在管理伦理理论的视野中,高校学生管理的本质不是一种规范约束,而是一种自由和谐的人文生态系统的创设。管理者要贯彻人道主义精神,遵循公正、平等、民主等基本的伦理原则。  相似文献   

16.
本文有针对性的提出了加强和改进"9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法和建议,从教育理念、教育机制、方法途径三个方面进行了探析,强调坚持以人为本,确立平等教育观念是根本,教育导向机制的建立是关键,并提出了若干可供参考的创新的教育方法,期望能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所采用.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英语作为对外交际语言越来越显示其重要性,越来越多的人将要学习英语.面向21世纪,我们教育改革与发展主要是全面推行素质教育,随着新教材改革的不断推广,给中学英语的教学带来了不少困难,每个教师正在想方设法,培养学生对英语学习兴趣的持久性,逐步适应现代化教学."兴趣是学习之母",在课堂教学中,重视学生兴趣的培养,是激发学生学习动力的关键.文中从培养学生兴趣的重要性;如何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正确的对待"差生",保持学生的兴趣;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让学生产生兴趣等几个方面采谈论如何培养中学生学英语的兴趣这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18.
我国的教育机会分配机制在近30年期间发生了很大变化,教育机会不平等现象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政府是保障、维护教育机会平等的决定性因素,建立公立学校系统,向社会提供平等的公共教育服务是政府保障教育机会平等的基本做法.然而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教育体制改革使公立学校在保障教育机会平等方面的作用出现了一系列极为复杂的情况,由于过多地强调了效率,有限的教育机会通过一种竞争和选拔制度加以分配,由此导致的教育机会不平等已经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当前,更多地强调平等,实行较为刚性和均衡的教育机会分配政策和教育发展模式,以此保证教育机会平等就是一种理性的选择.公立学校必须坚守公共性质,切实履行责任.平等、效率、公平竞争、自主选择构成了中国教育机会平等问题的独自特色,问题的关键并不在于这四者之间应否作出非此即彼的选择,而在于这四者之间如何达到协调,并取得社会的普遍认同.  相似文献   

19.
顺应自然规律的培育才是成功的培育,养花如此,教育亦如此.一份耕耘未必一份收获,教育上盲目的辛苦和成绩不成正比,不符合生态教育规律的辛苦徒劳无功!教育需要巧劲,需要方法,要顺应自然规律!让学生有足够自由的成长空间,培养学生足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真正做到"不愤不悱,不启不发".  相似文献   

20.
"为何学习、怎样学习",是中国共产党人学习观的基本问题.为解答时代课题而学习,是中国共产党人对待学习的基本态度,也是回答"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所持的基本态度.中国共产党人的学习观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所谓鲜明的时代特色,实质上是说世界形势的变化和时代主题的转换为中国共产党人学习观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广阔的时代背景;换言之,中国共产党人的学习观总是反映着时代课题的变化,总是在解答时代课题中深化对"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