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定量评估细颗粒物(PM2.5)和日平均气温对医院儿科呼吸系统疾病日门诊量的交互影响。方法收集2014 — 2017年北京市昌平区某医院儿科门诊资料、PM2.5、二氧化硫(SO2)、二氧化氮(NO2)浓度资料及气象资料,采用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中的反应平面图法和温度分层法评估PM2.5和气温对儿科呼吸系统疾病日门诊量的交互影响。结果采用温度的P25,P75分位数将温度分为低温层、适宜温度层和高温层后,累积滞后14 d,PM2.5每升高10 μg/m3,儿科呼吸系统疾病日门诊量的相对危险度为1.003(0.994~1.011)、1.015(1.007~1.023)和1.039(1.021~ 1.057),与适宜温度相比,高温时PM2.5对儿科呼吸系统疾病门诊总量的影响更大(P<0.05)。结论PM2.5和高温对儿科呼吸系统疾病日门诊量的影响有交互作用,温度越高,PM2.5对儿科呼吸系统疾病日门诊量的影响越大。  相似文献   

2.
摘要 目的 研究臭氧消毒柜对不同载体表面的消毒效果,为臭氧消毒柜的开发应用及消毒效果的评价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载体定量杀菌试验方法,观察臭氧消毒柜对玻璃、塑料、不锈钢和棉布载体表面污染菌的杀灭效果。结果 在消毒机箱内压强为50 kPa的条件下,臭氧浓度为6.94 mg/L、作用50 s后,对玻璃、塑料和不锈钢载体上大肠杆菌的杀灭率为100%;臭氧浓度为8.33 mg/L、作用60 s后,对包括布片在内所有载体材料表面大肠杆菌的杀灭率为100%。结论 在试验条件下,该臭氧消毒柜对4种材质表面污染的大肠杆菌具有快速杀灭效果,对光滑硬质表面上细菌更容易杀灭。  相似文献   

3.
摘要 目的 研究薄荷醇对微生物的杀灭效果,初步探讨薄荷醇在消毒领域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悬液定量杀灭试验,研究薄荷醇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白色念珠菌的杀灭效果。结果 试验浓度为500 mg/L的薄荷醇溶液,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作用30 min,杀灭对数值均>5.00|试验浓度为1 000 mg/L的薄荷醇溶液对白色念珠菌作用20 min,杀灭对数值>4.00。结论 薄荷醇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白色念珠菌有较好的杀灭效果,可进一步开展其安全性和实际应用研究。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氧合状态对重症患儿谵妄首次发作的预测价值。方法:2021年10月—2022年3月,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某三级甲等医院289例重症患儿作为研究对象,调查患儿的谵妄发生情况,并探讨氧合指数(PaO2/FiO2)对重症患儿谵妄首次发作的预测价值。结果:289例重症患儿PaO2/FiO2为(353.2±108.5) mmHg,谵妄发生率为34.3%;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PaO2/FiO2、年龄、感染及肾功能异常是预测重症患儿谵妄首次发作风险的因素,PaO2/FiO2可独立解释重症患儿谵妄首次发作34.9%的变异;PaO2/FiO2 341.3 mmHg是预测重症患儿谵妄首次发作的最佳临界值,曲线下面积为0.869,灵敏度为0.784,特异度为0.848。结论:氧合状态对重症患儿谵妄首次发作有较高的预测价值,当PaO2/FiO2<...  相似文献   

5.
摘要 目的 评价一种复方杀菌剂的杀菌效果并选择其中和剂。方法 采用悬液定量杀菌试验法,鉴定某复方杀菌剂的中和剂并评价杀菌效果。结果 该复方杀菌剂主要含双(羟甲基)咪唑烷基脲1 500 mg/L、羟苯甲酯300 mg/L和羟苯乙酯200 mg/L。鉴定结果显示,用100 g/L硫代硫酸钠、50 g/L吐温80、10 g/L卵磷脂的DE肉汤组成的中和剂可有效中和该复方杀菌剂的残留作用。该复方杀菌剂原液作用2.5 min,对悬液内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杀灭对数值均>5.0,对悬液内白色念珠菌的杀灭对数值>4.0。结论 本研究选出了该复方杀菌剂的有效中和剂,该复方杀菌剂对细菌繁殖体和真菌均具有良好的杀灭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与探讨18F-FDG PET/CT+头部增强CT、18F-FDG PET/CT+头部增强MRI几种检查方法对肺癌脑转移瘤的诊断价值与差异。  方法  回顾分析327例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比其18F-FDG PET/CT、头部增强CT及头部增强MRI影像资料,分析18F-FDG PET/CT联合头部增强CT、18F-FDG PET/CT联合头部增强MRI对肺癌分期的影响;比较18F-FDG PET/CT、头部增强CT、头部增强MRI 3种检查方法对肺癌脑转移瘤检出价值;比较18F-FDG PET/CT与头部增强MRI,肺癌脑转移瘤漏诊组与未漏诊组囊变、水肿表现的差异。  结果  18F-FDG PET/CT+头部增强CT、18F-FDG PET/CT+头部增强MRI这两种组合检查方法在检出肺癌脑转移瘤方面,对肺癌分期的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05.58,P < 0.01);18F-FDG PET/CT、头部增强CT、头部增强MRI三种检查方法对肺癌脑转移瘤检出率分别为7.34%、12.23%、19.88%;3种检查方法对肺癌脑转移瘤检出情况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2.867,P < 0.01);肺癌脑转移瘤18F-FDG PET/CT与MRI比较漏诊组与未漏诊组发生囊变、水肿情况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657,P > 0.05;χ2=0.023,P > 0.05);漏诊组、未漏诊组出现囊变率为31.70%(13/41)、41.67%(10/24);漏诊组、未漏诊组出现水肿率为56.09%(23/41)、54.17%(13/24)。  结论  18F-FDG PET/CT+头部增强CT、18F-FDG PET/CT+头部增强MRI检查均能够提高肺癌脑转移瘤的检出率,对精确判断肺癌分期,掌握脑转移瘤详细情况,降低脑转移瘤的漏诊率有重要作用,检出价值最高的是18F-FDG PET/CT+头部增强MRI联合。   相似文献   

7.
王玲  徐燕 《中国消毒学杂志》2021,38(11):810-813
摘要 目的 观察复方过氧化氢银离子消毒液杀灭微生物的效果。方法 采用悬液定量杀菌试验和物体表面消毒现场试验方法,观察复方过氧化氢银离子消毒液对细菌繁殖体、真菌和细菌芽孢的杀灭对数值以及对木质油漆表面现场消毒效果。结果 该消毒液原液对悬液内含30 g/L牛血清白蛋白(BSA)的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分别作用15 min,杀灭对数值均>5.00|对悬液内含3 g/L BSA和含30 g/L BSA的白色念珠菌作用45 min,杀灭对数值分别为2.46和1.51|对悬液内含3 g/L BSA和含30 g/L BSA的枯草杆菌黑色变种芽孢作用90 min,杀灭对数值分别为2.06和1.57|对悬液内含3 g/L BSA和含30 g/L BSA的脊髓灰质炎病毒作用40 min,杀灭对数值分别为4.50和2.00。该消毒液原液涂擦消毒30 min,对木质油漆表面自然菌的杀灭对数值为2.79。结论 复方过氧化氢银离子消毒液可有效杀灭悬液内细菌繁殖体,但不能有效杀灭真菌和细菌芽孢,清洁状态可有效灭活脊髓灰质炎病毒,对物体表面具有良好的消毒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信息化在超声"危急值"报告精准管理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杭州师范大学附属医院超声科应用信息化对超声"危急值"报告进行精准管理,采用χ2检验对2年的超声"危急值"报告成功率、报告漏报率、随访率与报告符合率进行比较,对实施的效果进行评估。 结果2年实施情况比较,2018年、2019年我科报告成功率分别为90.5%(484/535)、98.6%(477/484),漏报率9.5%(51/535)、1.4%(7/484)。随访率分别为89.2%(477/535)、97.1%(469/484)。报告符合率分别为96.1%(458/477)、98.3%(461/469)。对比分析报告成功率、漏报率、随访率、报告符合率均存在差异,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30.955、30.955、24.449、4.746,P均<0.05)。实施后超声"危急值"报告制度落实较好。 结论信息化可以实现对超声"危急值"报告的精准管理,超声"危急值"报告信息化精准管理法有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摘要 目的 研究稀释用水对过氧化氢银离子复方消毒剂有效成分含量及杀菌效果的影响。方法 采用载体定量杀菌试验和理化分析方法,对不同稀释用水影响过氧化氢银离子复方消毒剂的银离子含量及杀菌效果进行观察。结果 该复方过氧化氢消毒液含过氧化氢365 g/L与银离子395 mg/L。分别用一级纯水、三级纯水、标准硬水、自来水稀释10倍,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杀灭效果无明显影响;稀释5倍,只有一级纯水稀释液作用5 min对白色念珠菌杀灭对数值达到3.7,其他3种用水稀释液作用7.5 min对白色念珠菌杀灭对数值均<3.0。一级和三级纯水稀释5~10倍对该复方消毒剂中银离子浓度基本无影响,标准硬水则明显使银离子浓度降低。结论 标准硬水对过氧化氢银离子复方消毒剂中银离子浓度影响明显,使用时宜使用一级纯水稀释。  相似文献   

10.
摘要 目的 研究过氧化氢气溶胶对不同材质载体上细菌杀灭效果,为现场消毒效果评价方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模拟现场消毒试验方法,对某过氧化氢气溶胶消毒器杀灭不同载体上细菌芽孢效果进行比较观察。结果 以浓度为30 g/L过氧化氢溶液,按15 ml/m3喷雾后作用60 min,对不锈钢、棉布及玻璃载体上枯草杆菌黑色变种芽孢平均杀灭对数值分别为3.67、2.02和3.25;作用120 min,对上述3种载体上枯草杆菌黑色变种芽孢平均杀灭对数值分别为5.02、5.35和5.89。结论 过氧化氢气溶胶对不锈钢和玻璃载体上细菌芽孢杀灭效果好于棉布载体。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各临床科室ICU内的碳青霉烯类耐药鲍曼不动杆菌(CRAB)的分子流行病学情况。 方法收集本院2017年3月至2018年2月期间的CRAB,应用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进行同源性分析;采用PCR检测消毒剂耐药基因qac△E1表达情况;同时,检测各ICU中CRAB对含氯消毒泡腾片、苯扎溴铵(BB)和葡萄糖酸氯己定(CLX)三种常用消毒液的MIC值。 结果82株CRAB分为8个序列型,它们分别是ST540(36.58%,30/82),ST195(21.95%,18/82),ST208(18.29%,15/82),ST191(13.41%,11/82),ST369(4.88%,4/82),ST469(2.44%,2/82),ST381(1.22%,1/82)和ST136(1.22%,1/82),未发现新的序列型;且所有序列型均属于克隆复合体92(CC92)。qac△E1基因的阳性率为76.83%(63/82);qac△E1基因阳性分离株与阴性分离株对BB、CLX的MIC值分布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H= 0.413,P= 0.680;H= 0.662,P= 0.508)。82株CRAB对含氯消毒泡腾片的MIC值均为250 mg/L,对BB的MIC值范围是32 ~ 128 mg/L,对CLX的MIC值范围是0.001 9% ~ 0.007 8%。其中,41株(50%)CRAB菌株对BB和CLX的MIC值为64 mg/L和0.003 9%;2株(2.43%)CRAB对BB的MIC值为128 mg/L,24株(29.26%)CRAB对CLX的MIC值为0.007 8%。且呼吸内科ICU、神经内科ICU、神经外科ICU、心血管外科ICU及重症医学科的分离株对BB和CLX的MIC值分布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H = 1.680,P = 0.794;H = 1.341,P = 0.719)。 结论我院各临床科室ICU中存在CC92的广泛流行,且CRAB对常用消毒剂的抗性通常高于敏感菌株。  相似文献   

12.
摘要 目的 观察过硫酸氢钾复合盐对禽类常见细菌病原微生物的杀灭效果,为禽类圈舍消毒提供依据。方法 采取悬液定性和定量方法,评估过硫酸氢钾复合盐杀灭大肠杆菌、鸭疫里默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沙门菌效果,并比较10 ℃、20 ℃和30 ℃试验温度对消毒剂杀灭大肠杆菌和沙门菌试验效果的影响。结果 以杀灭细菌对数值>5.00的评价标准判断,5 min内过硫酸氢钾复合盐杀灭大肠杆菌、鸭疫里默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沙门菌时的最低杀灭浓度(活性氧含量)分别为230 mg/L、14.375 mg/L、57.5 mg/L和115 mg/L,试验温度10 ℃上升至30 ℃,过硫酸氢钾复合盐对大肠杆菌和沙门菌的杀菌效果明显升高。结论 过硫酸氢钾复合盐对禽类常见细菌病原微生物有较好的杀灭效果,升高温度有助于提高过硫酸氢钾复合盐的杀灭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中国版甲状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C-TIRADS)联合BRAFV600E检测对非典型结节/无明确意义滤泡样损伤(AUS/FLUS)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诊断效能。方法 选取100例AUS/FLUS甲状腺结节患者,患者接受甲状腺超声检查和BRAFV600E基因突变检测,分析C-TIRADS、BRAFV600E基因诊断单用及联合使用对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鉴别诊断效能。结果 C-TIRADS分类诊断出恶性结节71例、良性29例。BRAFV600E基因突变检测显示阳性63例,阴性37例。C-TIRADS联合BRAFV600E基因突变诊断阳性82例,阴性18例。与C-TIRADS、BRAFV600E单用相比,两项联合对甲状腺结节的诊断灵敏度(98.78%)、准确度(96.00%)及阴性预测值(88.89%)更高(P<0.05);与C-TIRADS相比,两项联合对甲状腺恶性结节的特异度(88.89%)更高(P<0.05)。结论 C-TIRADS分类方法...  相似文献   

14.
增殖失控是恶性肿瘤的重要特征之一。细胞周期依赖性激酶4/6(cyclin-dependent kinase 4/6, CDK4/6)抑制剂能作用于各种原因导致的过度活化的CDK4/6,恢复正常细胞周期,并可通过增强免疫、改变肿瘤微环境等发挥抗肿瘤作用。目前,CDK4/6抑制剂在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治疗中取得了良好疗效,已被批准联合内分泌治疗作为此类肿瘤的一线治疗方案,在其他肿瘤中的应用亦逐渐开展,疗效有待验证。对CDK4/6抑制剂天然或获得性耐药是影响其疗效的重要因素,目前激素受体阳性(主要为雌激素受体阳性)能较为准确预测内分泌联合CDK4/6抑制剂治疗的反应性,其他标志物需进一步探索和验证。本文对CDK4/6抑制剂治疗恶性肿瘤的作用机制、应用现状及耐药机制进行梳理和总结,并对当前CDK4/6抑制剂治疗乳腺癌尚存争议的临床决策问题作简要讨论。  相似文献   

15.
徐子琴  张雪良 《疾病监测》2020,35(10):953-956
目的了解我国重症医学科(ICU)医院感染事件的流行特征,为实施针对性的感染预防控制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通过文献检索,对2010年1月至2018年12月国内报道的ICU医院感染暴发事件进行回顾性分析,使用Excel软件对感染暴发事件医院的等级、暴发时间与地点、涉及人员、感染部位、危险因素、病原菌、传播途径、易感人群等进行汇总统计。结果医院感染暴发事件共45起,感染359人,以三甲医院(71.11%,32/45)、夏季(33.33%,15/45)和综合ICU感染人数最多(82.23%,37/45);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感染为主(77.78%,35/45);病原菌最多的是鲍曼不动杆菌(65.11%,28/43),其次是金黄色葡萄球菌(11.63%,5/43),多重耐药菌高达93.02%(40/43);以间接接触传播为主,其中仪器设施设备污染共21起,医务人员手污染16起,患者环境污染15起,医用织物污染13起。 外环境采样标本目标病原菌阳性率为10.76%(209/1 943)。结论ICU医院感染暴发事件以接触传播为主,可能有多种传播来源,需重视多重耐药菌防控,强化防控措施,不能过度依赖外环境采样结果。  相似文献   

16.
摘要 目的 了解阜阳市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硬式内镜管理现况。方法 2020年6月通过电子调查问卷方式对阜阳市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硬式内镜管理现状进行调查。结果 共调查24家医疗机构,其中三级8家,二级16家。24家医疗机构中,对硬式内镜管理工作较为重视,有相应的管理制度、培训、操作流程和专人负责,布局流程得以优化,部分医疗机构管理方式欠缺,设施、设备及防护用品配备不足,监测工作欠规范。结论 阜阳市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对硬式内镜管理工作比较重视,有相应的管理制度、培训、操作流程和专人负责。  相似文献   

17.
目前国内外尚缺乏关于肝胆系统一体化PET/MR标准化检查规范的探讨,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临床需求。国内相关专家结合国内外临床指南、专家共识和参考文献,以及在临床实践中获得的临床扫描经验,针对联影一体化PET/MR系统特点,对肝胆系统PET/MR检查的扫描方案进行了优化、细分及规范化,对临床适应证、扫描方案及图像质量控制等内容达成专家共识,以期规范一体化肝胆系统PET/MR检查方案,更好地为临床提供精确影像学证据。  相似文献   

18.
摘要 目的 了解某医院临床分离阴沟肠杆菌分布和耐药性变迁,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采用细菌鉴定和药敏试验方法,对某医院住院患者临床送检标本中检出的阴沟肠杆菌分布及其耐药性进行分析。结果 临床分离阴沟肠杆菌共498株,主要来源于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和骨科,分别占26.10%、18.67%和12.65%,检出率分别为23.13%、10.79%和6.66%。临床分离的病原菌主要来源于痰液、尿液和分泌物等标本,构成比依次为58.23%、16.67%和13.05%。阴沟肠杆菌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头孢吡肟、头孢他啶和碳青霉烯类的敏感率均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共检测出耐碳青霉烯菌株43株,检出率为8.6%。结论 该医院临床分离的阴沟肠杆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呈增长趋势,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耐药性明显增加,应加强感染病原菌耐药性监测。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对手术麻醉不良事件进行归纳、总结,旨在提高临床麻醉的安全性。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4年12月北京协和医院麻醉科上报的所有《不良事件和患者安全隐患报告》。采用鱼骨图法对不良事件发生的根本原因、时机、可避免性以及是否对患者造成伤害等进行分析、总结。  结果  共上报不良事件370例,其发生的根本原因主要是人为因素(43.08%,224/520),其次为系统因素(30.96%,161/520),患者因素占比最低(25.96%,135/520);44例(11.89%,44/370)为急诊手术,37例(10.00%,37/370)发生在夜间,243例(65.68%,243/370)可避免。根据发生时机的不同,不良事件发生率前4位由高至低依次为术中(28.11%,104/370)、麻醉诱导前(17.30%,64/370)、麻醉诱导期间(13.78%,51/370)、手术结束复苏时(12.97%,48/370)。80例(21.62%,80/370)不良事件未对患者造成伤害,262例(70.81%,262/370)造成暂时性轻微伤害,15例(4.05%,15/370)造成永久性伤害,13例(3.51%,13/270)导致患者术中/术后24 h内发生非麻醉相关死亡。与可避免不良事件比较,不可避免不良事件发生的根本原因中患者因素占比(60.26%比11.26%,P<0.001)、造成患者术中/术后24 h内发生非麻醉相关死亡的占比(8.66%比0.82%,P<0.001)均增高。  结论  2010—2014年北京协和医院手术麻醉不良事件发生的根本原因主要是人为因素和系统因素,多数可避免且对患者仅造成暂时轻微伤害。通过对不良事件进行反馈学习,加强人员培训、优化系统条件,对降低麻醉不良事件发生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阿伐他汀对耐阿霉素人急性早幼粒白血病细胞系HL-60/ADM糖酵解代谢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取对数生长期耐阿霉素白血病细胞HL-60/ADM,给予不同浓度阿伐他汀处理后,采用CCK-8法测定细胞增殖活性,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葡萄糖消耗实验检测白血病细胞糖酵解活性,Western blot方法检测PTEN、p-m TOR、PKM2、HK2、P-gp、MRP1蛋白的表达;将PTEN-si RNA转染至HL-60/ADM细胞后,进一步采用上述方法检测PTEN低表达对阿伐他汀调节HL-60/ADM细胞凋亡及糖酵解代谢的影响。结果:CCK-8结果显示,阿伐他汀呈浓度依赖性和时间依赖性抑制HL-60/ADM细胞增殖(r=0.872,r=0.936),10μmol/L阿伐他汀干预24 h后HL-60/ADM细胞增殖活性下降最明显,增殖活性降至(32.3±2.18)%。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阿伐他汀诱导HL-60/ADM细胞凋亡,该作用呈浓度依赖性(r=0.796),10μmol/L阿伐他汀对HL-60/ADM细胞的诱导凋亡作用最强,细胞凋亡率达到(48.78±2.95)%。葡萄糖消耗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