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集束干预策略预防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atheter related blood stream infection,CRBSI)的效果。方法将实施集束干预策略之前(2011年1~10月)留置中心静脉导管186例患者设为对照组,在实施集束干预策略之后(2012年1~10月)留置中心静脉导管193例患者设为集束组。比较实施集束干预措施前后两组患者CRBSI发生率及时间,置管情况。结果采用集束干预策略后CRBSI发生率由实施前8.31‰下降至1.67‰,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CRBSI发生时间由(7.47±2.44)d延长至(13.75±1.92)d,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锁骨下静脉置管率从39.78%上升至71.50%,股静脉置管率从45.70%下降至18.65%,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集束干预策略可有效降低中心静脉置管患者CRBSI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集束干预策略预防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RBSI)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14年2~11月留置中心静脉导管、未实施集束干预策略的18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2015年2~11月留置中心静脉导管、实施集束干预策略的19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中CRBSI发生率、发生时间及置管情况。结果实施集束干预策略后的中心静脉置管患者CRBSD发生率由8.33‰下降至1.52‰,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RBSI发生时间由(7.27±2.21)d延长至(12.85±1.88)d,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锁骨下静脉置管率从38.33%上升至68.33%,股静脉置管率从46.11%下降至17.78%,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集束干预策略可有效降低中心静脉置管患者CRBSI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策略对预防ICU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RBSI)的影响。方法将实施中心静脉置管的重症患者78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9例。对照组进行常规中心静脉置管护理,观察组给予集束化护理,并对2组CRBSI发生率、平均住院日及中心静脉导管带管天数进行比较。结果实施集束化护理后,观察组CRBSI发生率为5.1%,低于对照组的20.5%;观察组ICU平均住院日及中心静脉导管置管天数低于对照组。结论集束化护理可降低CRBSI发生率,并间接缩短患者ICU平均住院日及中心静脉导管带管天数,对预防ICU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采用集束干预策略预防重症监护病房(ICU)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实施集束干预策略后ICU 行中心静脉导管留置病人197例为观察组,选取2011年同期实施常规护理的ICU 行中心静脉导管留置病人178例为对照组,观察两组病人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发生率、发生时间、不同部位置管率、病人住院时间及院内花费情况.[结果]观察组股静脉置管率低于对照组,锁骨下静脉置管率高于对照组,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率低于对照组,感染发生时间迟于对照组,住院时间及院内花费低于对照组.[结论]采用集束干预策略可有效降低ICU 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率,延迟感染的发生,缩短病人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ICU护士对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集束干预策略(CLB)认知状况及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方便采样方法,应用自行设计的结构式调查问卷,对枣庄市2所三甲综合医院156名ICU护士进行问卷调查,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ICU护士对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集束干预策略认知平均得分为40.87±1.35(满分50分),行为平均得分为30.98±2.56(满分40分).影响其认知的因素有科室、学历、护士类别、ICU工作年限.阻碍ICU护士实施中心静脉导管集束干预策略行为的主要因素是“缺乏中心静脉置管引起导管相关性感染(CRBSI)相关知识的培训教育、科室没有制定预防CRBSI集束干预策略、科室没有中心静脉导管(CVC)标准化操作和维护流程、对CRBSI集束干预策略不熟悉、科室无CVC准入制度、无CVC护理记录制度、无预防CRBSI的教育墙报或操作图片强化学习和提醒”七个方面.结论 医院应加强ICU护士有关导管相关性感染集束干预策略知识的培训和教育;逐步完善相关的护理指南和操作规范;培养ICU专科护理人才,确保有效落实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集束干预策略,有效降低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与中心静脉导管集束干预策略   总被引:32,自引:2,他引:30  
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是血管内置管最严重的并发症.本文概述了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定义和诊断方法,介绍了如何施行中心静脉导管集束干预策略,以预防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发生,并简要描述了香港地区在这方面的情况.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采用集束干预策略预防重症监护病房(ICU)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实施集束干预策略后ICU行中心静脉导管留置病人197例为观察组,选取2011年同期实施常规护理的ICU行中心静脉导管留置病人178例为对照组,观察两组病人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发生率、发生时间、不同部位置管率、病人住院时间及院内花费情况。[结果]观察组股静脉置管率低于对照组,锁骨下静脉置管率高于对照组,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率低于对照组,感染发生时间迟于对照组,住院时间及院内花费低于对照组。[结论]采用集束干预策略可有效降低ICU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率,延迟感染的发生,缩短病人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用。  相似文献   

8.
总结集束干预管理用于预防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体会。成立预防导管相关血流感染专科小组,收集预防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循证基础,制定集束干预策略,加强医护人员培训,完善质量控制。集束干预管理的实施有效降低了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集束化管理方案预防PICC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效果,探讨有效可行的PICC导管管理方案。方法:将349例留置PICC导管的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2010年7-12月置管的150例,共计7644个导管日,采用传统的管理方法,为对照组;2011年1-8月例,共计13785个导管日,采用中心静脉导管集束化管理方案(central line care bundle,CLB),为实验组。比较两组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RBSI)发生率。结果:对照组发生CRBSI13例,发生率1.70‰,实验组CRBSI发生9例,发生率0.65‰,两组比较CRBSI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该集束化管理方案能有效地预防PICC导管CRBSI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ICU中心静脉置管患者中心静脉导管感染现状,探讨建立导管日志控制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RBSI)的效果.方法 采用类实验性研究方法,便利选取北京市某三甲医院呼吸监护室留置中心静脉导管的患者.对照组51例患者采取常规的护理措施,干预组43例患者采取以建立导管日志为主的一系列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患者CRBSI的发生率.结果 对照组发生感染5例(9.8%),干预组发生感染0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4.453,P<0.05).干预组导管的千日感染率为0.00,对照组为4.36‰.干预组记录完整的日志为31条(72%)导管,记录不完整的12条(28%).结论 建立导管日志,切实做好无菌操作、管路观察及维护等一系列护理干预措施能够降低CRBSI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抗感染中心静脉导管在预防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RBSI)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随机数字法,将850例肿瘤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420例(采用抗感染中心静脉导管)和对照组430例(采用普通中心静脉导管),比较两组CRBSI发生率,分析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病原菌的种类与特点。结果发生CRBS166例,其中实验组25例,对照组41例,两组导管留置7d前CRBSI感染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6,P〉0.05),7d后实验组CRBSI感染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分别为3.91,4.30,P〈0.05)。实验组减少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病原体主要为革兰阳性菌。结论抗感染中心静脉导管可明显减少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发生,有很大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某医院应用集束化干预预防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效果。方法 2016年1-12月以ICU病区中心静脉留置管患者为调查对象,采用前瞻性目标监测方法,观察和比较集束化干预策略组和对照组患者相关血流感染的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患者血管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发病率5.26‰,集束化干预组发生率为0.52‰,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严格执行集束化干预管理可降低ICU病区患者静脉留置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持续质量改进在ICU血管导管护理管理中的效果.方法 选择人住ICU并行中心静脉置管的患者.将2008年1~12月为持续质量改进之前,做为对照组;将2009年1~12月为持续质量改进之后,做为观察组.同时并对36名医护人员在持续质量改进前后对CRBSI相关知识和中心静脉导管集束干预策略持续地执行依从性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医护人员在持续质量改进前后对CRBSI相关知识和中心静脉导管集束干预策略持续地执行依从性、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发生率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P<0.05).结论 在ICU血管导管护理管理中应用持续质量改进管理方法,可提高医护人员对CRBSI的认知程度和防护意识及执行的依从性,降低CRBSI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在儿科临床治疗中,血管内置管是不可缺少的治疗工具。其中中心静脉导管被越来越广泛的使用在各类ICU及血液肿瘤科。然而,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行感染作为血管内置管最严重的并发症同时也给儿科病人带来危险。本文将概述导管相关性血行感染的定义与诊断以及儿科病人的高危因素,并对如何实施中心静脉导管集束干预策略控制儿科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护理研究现状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预防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RBSI)的风险评估方法,并根据评估结果进行临床干预的效果。方法:以我院SICU病区2011年4月至2012年3月留置中心静脉导管的774例患者为对照组,以2012年4月至2013年3月留置中心静脉导管的883例患者为观察组,由预防CRBSI护理专科小组利用风险评估表对观察组进行质量控制和干预,比较两组CRBSI的发生率。结果:对照组CRBSI的发生率为6.79/千导管留置日,而观察组的发生率为2.34/千导管留置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ICU留置中心静脉导管的患者进行CRBSI的专项风险评估并及时干预,能有效降低危重症患者CRBSI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提高医护人员中心静脉导管集束预防策略依从性中的应用方法与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小组,选定主题,对中心静脉置管现状调查及要因分析,针对要因制订对策并实施。结果医护人员集束预防策略的依从性提高(P0.01);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发生率下降(P0.05)。结论品管圈活动的开展可以提高医护人员集束预防策略依从性,降低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集束化护理对心脏重症患者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RBSI)的预防效果。方法 收集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经中心静脉导管治疗的心脏重症患者200例,其中2021年6月至12月行常规护理的100例患者为对照组,2022年1月至6月实施集束化护理的100例患者为试验组。比较两组患者拔管前感染相关指标、细菌培养阳性率、CRBSI发生率、导管置留天数和ICU住院时间。结果 试验组拔管前体温、白细胞计数、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等指标的异常比例均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发热、血象增高的异常患者细菌培养阳性率[20.00%(5/25)vs 45.95%(17/37),χ2=4.387,P=0.036]、CRBSI发生率(5.00%vs 17.00%,χ2=7.354,P<0.01)均低于对照组,导管留置天数及ICU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已行中心静脉导管治疗的心脏重症患者采用集束化护理干预,可以减少CRBSI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重症监护室(intensive care unit,ICU)护士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atheter related blood stream infection,CRBSI)集束干预策略认知行为状况,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ICU护士CRBSI集束干预策略认知行为问卷,对本地区4家医院202名ICU护士进行调查。结果 ICU护士CRBSI集束干预策略知识得分为(31.9±2.8)分;行为得分为(26.9±2.6)分。结论 ICU护士CRBSI集束干预策略知识处于一般了解状态;行为处于很少和有时状态。完善操作流程,加强知识教育对提高ICU护士CRBSI集束干预策略认知行为具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中心静脉导管置管患者实施集束化护理策略,降低置管后并发症及非计划性拔管率,从而改进导管护理质量,保障护理安全。方法对ICU、肿瘤科2012年7—12月359例干预组中心静脉导管置管后患者实施循证理论支持下的集束化护理措施,对2011年7—12月347例对照组中心静脉导管置管患者实施常规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患者置管置管后并发症及非计划性拔管率。结果集束化护理干预组实施集束化管理策略后,中心静脉导管穿刺点感染、堵管、导管脱出、血栓及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及非计划性拔管率均显著降低(P0.05)。结论对中心静脉导管带管患者实施集束化护理策略,可降低导管并发症发生率,延长导管留置时间,降低非计划性拔管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措施预防ICU患者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9月收治的287例留置中心静脉导管的重症患者作为对照组,选取2014年1~9月收治的342例留置中心静脉导管的重症患者为试验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试验组实施集束化护理。对两组患者的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发生情况、住院时间、导管留置时间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试验组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发生情况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住院时间比对照组明显短,两组比较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导管留置时间也比对照组患者短,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集束化护理能有效预防ICU患者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进一步优化护理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