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邵国强  李伟 《山西建筑》2014,(8):177-179
针对立交隧道工程特征,就洞口开挖防护、洞口套拱与隧道暗挖施工进行了方案设计,以小导管注浆技术保证隧道暗挖稳定,并控制路面沉降,以大管棚并辅以周边精细注浆技术,保证边坡与路基本体结合部分的稳定,实现了大断面浅埋隧道下穿立交的设计目的。  相似文献   

2.
龙池隧道出口明拱暗墙进洞施工方案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指出安全进洞是整条隧道顺利施工的前提,结合工程概况,介绍了龙池隧道出口洞口浅埋段采用明拱暗墙法进洞的具体施工方法,得出了明拱暗墙法既可确保洞口边仰坡稳定,又可节省明拱顶部的大管棚,是一种科学有效的施工方法的结论.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超前大管棚支护施工的流程,从疏排隧道洞口地表水、开挖洞口及边仰坡、施工套拱等方面,阐述了超前大管棚进洞施工技术在浅埋软弱破碎围岩隧道进洞施工中的应用,确保了隧道的施工质量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4.
李春江 《城市建筑》2014,(2):269-269
本文以某公路隧道为例,针对隧道洞口浅埋段采用大管棚超前支护施工方法,主要从施工技术角度阐述大管棚超前支护在隧道洞口浅埋段施工中的应用,为其他隧道大管棚施工方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以北京地铁5号线暗挖隧道穿越雍和宫跨河桥为工程背景,采用三维数值模拟方法对隧道穿越期间邻近的雍和宫跨河桥桥桩变形及河床底部的地层沉降进行计算分析,并在计算模型中考虑了隧道开挖工序以及桩土相互作用。计算结果表明,隧道拱部采用大管棚进行注浆加固能够有效降低隧道开挖引起的河床底部的地层沉降,但隧道开挖对邻近桥桩的扰动较大,必须从加强隧道支护结构以及对隧道与桥桩之间的土体进行加固等方面来制订相应的邻近桥桩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6.
王华 《山西建筑》2008,34(6):329-330
结合富溪连拱隧道洞口段堆积体施工实例,详细地介绍了该隧道边仰坡的施工方法,提出了超前大管棚预支护施工要点,阐述了隧道断面开挖的施工要点,指出了该方法施工简便、快速,可保证施工及以后运营的安全.  相似文献   

7.
针对某隧道洞口施工塌方,比选了三种整治方案,最终采用直径125 mm超前大管棚劈裂注浆加固技术,保证了施工安全,缩短了工期,顺利完成了隧道洞口段滑塌整治。  相似文献   

8.
超前大管棚支护技术是隧道施工中穿越隧道洞口浅埋地段、断层破碎带、处理塌方及冒顶、穿越既有建筑物等的一种有效的预支护方法。随着我国建设大发展,大管棚施工技术成熟,但是规范、设计细则及相关文献中未对隧道洞口浅埋段大管棚设计长度加以说明及研讨。文章在结合隧道洞口浅埋段受力的基础上对隧道洞口段大管棚设计长度加以研讨,总结出一个大管棚长度公式,大管棚长度与隧道开挖宽度、围岩地质、洞口边坡角度相关,对相关类似工程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应金星 《四川建筑》2009,(Z1):161-163
探讨了深圳地铁四号线上民区间下穿具有各种地下管线的梅坳八路浅埋暗挖隧道的施工技术措施。通过采用大管棚和小导管注浆超前支护和长短管相结合注浆加固掌子面,以及岩柱较小的情况下实施对拉锚管加固等技术,成功地解决了在隧道顶部有大面积管线的软弱地层浅埋暗挖隧道的施工技术难题。  相似文献   

10.
叶志强 《江西建材》2012,(4):163-165
厦门环岛干道(文曾路-厦大段)工程厦大隧道进口段为小净距隧道,以暗挖型式下穿城市主干道曾厝墁西路,由于曾厝墙西路管线密集,为安全通过曾厝按西路,决定选用“一次性导向跟管钻进法”施工大管棚,对前方围岩进行预加固,即成孔和打设支护管一次完成。本文结合80m长大管棚工程的施工实例,阐述下穿道路超前大管棚采用“一次性导向跟管钻进法,,施工工艺和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1.
宝峰隧道全长7377m,是昆明至河口铁路昆阳至玉溪段重点控制工程,出口段在D2K17+615处下穿既有昆玉铁路,洞口离既有铁路50m,隧道顶部距离既有铁路路基27m。隧道施工难点为下穿既有铁路施工期间不可影响既有线正常运营,施工难且风险大。本次浅埋隧道穿越既有铁路施工,通过采用合理的施工工法,超前加固,加强初期支护,严格控制沉降,达到了保证既有线路的安全和行车安全,顺利通过下穿既有线段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本文不完全统计了近 5 0年来特大隧道火灾。针对隧道砌体不能耐高温的特点 ,研究出了一种耐潮湿环境的隧道防火涂料。该涂料施工方便 ,可喷可涂 ,而且成本低廉 ,可用于钢结构和混凝土的耐火保护  相似文献   

13.
《Beton- und Stahlbetonbau》2002,97(6):296-296
  相似文献   

14.
盾构近距离上穿越对已运营隧道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上海市轨道交通8号线穿越2号线区间采用φ6340mm土压平衡式盾构推进.基于现有的理论性成果,根据现场实测数据,对盾构穿越(上穿越)时,已运营隧道变形情况进行分析.证明盾构上穿越对下部隧道产生以隆起变形为主的影响,隆起变形呈抛物线,二次穿越中隧道变形具有叠合效应的规律,运营隧道变形在盾构脱离影响线前无明显变化,之后明显增大,且盾构脱离后变形仍继续发展,通过钢砂加荷使得已运营隧道变形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15.
胡根友 《安徽建筑》2012,19(3):57-60
文章以京包铁路八苏木隧道平行导坑为例,介绍了辅助导坑的设计、施工方案的制定,以加快隧道施工速度,可供类似工程施工借鉴。  相似文献   

16.
区间隧道跨越既有病害隧道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轨道交通区间隧道近距离跨越既有病害隧道时,一方面由于区间隧道的开挖将引起病害隧道围岩与结构受力的重新分布,病害隧道受力状态将发生较大的变化;另一方面,轨道梁与车辆等荷载将作用于病害隧道上,使病害隧道承受外部荷载增大.同时,病害隧道本身的承载能力有限.因此,设计必须采取有效措施,避免运营荷载作用于病害隧道上,同时应加固跨越段病害隧道和尽量减少施工开挖对病害隧道的影响.文章介绍了重庆轨道交通三号线建新坡隧道上跨八一、向阳隧道的设计方案,对类似工程具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7.
山体隧道盾构洞内拆解关键技术旨在解决盾构在山体隧道中掘进到达,由于隧道下穿山林不具备施作地面吊出竖井的条件,常规通过地面竖井利用端头安装履带吊进行拆解吊装作业,无法满足条件的情况下,实施的一种盾构洞内拆解新技术.本技术对于长距离深埋隧道多台盾构掘进施工的盾构洞内拆解作业具有广泛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结合隧道施工现状,对比了人工安装法和设备安装法两种方案安装拱架的资源投入、安装时间、施工质量和进度等方面,得出结论:多功能隧道拱架安装车较人工立拱安全系数高、效率高、施工质量高、安装速度快和机动性好,适合长大隧道的初期支护施工.  相似文献   

19.
申国奎  谷文元 《市政技术》2012,30(2):81-83,115
南村隧道是北京108国道改建工程中的重点工程,在施工过程中遭遇挖煤巷道,对隧道的施工安全构成了巨大威胁。施工中采取技术措施,为隧道顺利通过挖煤巷道段提供了安全保证。  相似文献   

20.
紧密结合隧道工程地质和支护设计特点,应用有限元数值分析,并根据爆破安全性评价,为沿海通道甬台温铁路西岙隧道上穿排污隧道的设计方案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