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隧道近距离下穿桥基时,必然会对桥基及周边地层产生扰动,扰动过大时将导致桥梁产生过大不均匀沉降.以青岛地铁某复合地层盾构区间隧道近距离下穿城市公路桥梁为工程背景,通过三维数值模拟研究了盾构隧道掘进过程中桥梁基础的位移与变形特征,分析结果表明在未采取加固措施的情况下桥梁基础变形过大,严重威胁桥梁结构安全.基于此,针对该工程提出了“地层加固+桥梁加固+掘进控制”的总体施工控制技术,并在现场对桥基沉降进行了实地监测.研究结果表明:桥台基础沉降略大于桥墩基础,可以作为沉降监测的控制重点;盾构隧道近距离下穿桥基时,宜采用“恒土压,匀掘速,勤注浆,严出土”的施工控制措施;“袖阀管地层加固+满堂脚手架桥梁加固+盾构掘进控制”的施工方法能有效地控制隧道近距离下穿桥基的沉降.  相似文献   

2.
盾构隧道下穿既有运营隧道时,将对既有隧道产生扰动,威胁着既有隧道的运营安全。针对土压平衡盾构下穿施工展开研究,探索粉质粘土地层盾构下穿施工中土仓压力、掘进推力、刀盘扭矩、刀盘转速、掘进速度、同步注浆量、同步注浆压力、出土量、盾构机姿态等施工参数的优化方法,提出适用于粉质粘土地层盾构下穿施工参数,形成盾构短距下穿既有运营隧道沉降控制技术,为西安地铁乃至西北地区盾构隧道下穿施工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3.
孙海威 《建筑安全》2022,37(4):40-45
为探究小曲线半径盾构隧道掘进过程对既有建筑物及土层的扰动情况影响,文章以常州地铁1号线TJ11标小半径曲线盾构隧道近距下穿建筑物为工程背景,建立三维地层-结构有限元模型,分析地表变形及建筑结构的受力和变形特征.研究结果表明:盾构下穿过程中,地层变形以沉降为主,地表沉降最大值出现在左线隧道推进至城市快捷酒店附近,为9.2...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佛山地区地铁区间隧道下穿佛开高速桥施工对地表沉降的影响,以下穿佛开高速桥的佛山市地铁2号线莲塘站—张槎站区间隧道工程为背景,对下穿佛开高速桥段区间隧道进行了设计,并用MIDAS/GTS有限元软件对区间隧道下穿佛开高速桥进行有限元分析,研究了佛开高速桥建成前后初始地应力场变化规律,分析了区间隧道施工过程中对地表变形影响,并与Peck公式横向地表沉降规律进行对比研究,总结了盾构施工影响地层变形的规律,分析盾构施工影响地层变形的因素,提出了盾构掘进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5.
为保证地铁盾构隧道下穿高速公路施工安全,采取MJS工法地基加固措施。MJS倾斜加固需克服在涵洞狭小空间内的困难,同时单桩施工过程中需避开已有桥台桩基、控制沉降减少对既有运营高速的影响,保证加固体质量,可减少盾构在掘进通过过程中对上方加固体范围外地层及上层桥梁摩擦桩的扰动及变形影响。  相似文献   

6.
盾构下穿高速铁路高架桥沉降变形控制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北京某地铁盾构区间下穿京沪高铁工程为背景,采用ANSYS建立三维地层结构模型,分别对盾构施工时不采取防护方案和采取防护方案两种情况进行沉降变形分析。并在下穿前进行4个试验段掘进,通过分析掘进参数和地面沉降,确定盾构下穿施工参数。最后在下穿施工过程中对桥梁墩台沉降和隔离桩水平变形规律进行监测分析。综合得出:1采用隔离桩防护方案,盾构下穿施工引起的变形量1mm,满足设计要求;2通过试验确定上土仓压力、出土量、浆液配合比、注浆量及注浆压力等施工参数能够有效控制地表沉降;3在盾构施工阶段,桥梁墩台最大沉降值为0.8mm,施工结束后变形均趋于稳定;盾构施工时隔离桩朝隧道方向变形,在隧道埋深处变形较大,最大水平位移为3.15mm。  相似文献   

7.
吴发展  张歌谣 《建筑技术》2020,51(2):185-188
盾构隧道下穿既有道路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对地层产生扰动,施工前对下穿段范围内城市道路现状进行详细调查,掌握路面情况,选择符合施工情况的掘进模式。小半径曲线条件下盾构隧道施工,盾构司机需了解掘进线路的变化情况,根据地层变形的监测数据,控制盾构掘进参数,保证盾构掘进时的施工质量和管片拼装的施工质量。合理的推力和掘进速度是施工安全的重要保证。通过施工监测数据,分析地表沉降,及时反馈施工,优化掘进施工参数,可有效控制施工风险。  相似文献   

8.
蒋超  王文辉 《江西建材》2022,(4):246-248,253
为保证盾构长距离重叠、并行下穿运营地铁隧道施工中既有线路的正常运营,确保盾构隧道的安全掘进,文中依托长沙地铁3号线下穿地铁1号线的成功工程案例,通过结合数值模拟计算、现场施工控制和监测方案布置,对地铁隧道在复杂下穿工况下的施工技术进行全面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盾构施工工法、地层地质条件和现场控制措施均是隧道安全掘进的重要...  相似文献   

9.
以成都地铁30号线航天立交站-惠王陵站盾构区间隧道在泥岩地层近距离下穿既有运营地铁线工程为背景,通过下穿前对穿越既有线隧道进行数值模拟分析,并设置试验段进行模拟掘进,拟定试掘进参数,以及在穿越过程中采取掘进参数控制、中盾注浆、同步注浆、管片脱出盾尾后二次补充注浆及穿越后及时进行洞内深孔注浆等综合沉降控制技术措施,并通过自动化监测手段,有效降低了下穿时对既有地铁线沉降的影响,最终在保证既有线路安全运营的前提下,安全、顺利完成盾构穿越工作,为类似盾构工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练才园 《绿色环保建材》2020,(1):119-120,123
城市地下工程的快速发展必然会出现越来越多的盾构隧道下穿既有线施工工程案例,由于既有线正常运营对轨道平顺性的高标准要求,隧道下穿施工过程中必须严格控制既有线的沉降和位移。成都富水砂卵石地层是一种典型的不稳定地层,其结构松散,卵石含量高,大漂石分布随机性强,且地下水位高,渗透性强。本文以成都砂卵石地层地铁6号线盾构始发段下穿既有3号线施工为例,针对盾构在始发端头下穿施工时存在的掘进参数困难、沉降控制难度大、施工安全风险高等难题,采用了端头加固及降水、大管棚超前支护、短钢套筒始发、五步注浆法填充间隙、自动化实时监测等技术措施及管理手段,安全顺利通过下穿既有地铁线,保障了既有线的运营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