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钻孔地质雷达能深入岩体内部探测,与传统地表物探方法相比,该方法的探测效果更加准确。从电磁波方程出发正演模拟了几种典型地质异常体,得出不同异常体在钻孔地质雷达剖面中的图像特征。最后结合工程实例,证明了钻孔雷达能够准确识别岩溶、溶洞等异常体,跟钻探资料有很好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2.
溶洞、溶蚀裂隙等岩溶现象是一种隐伏的、复杂的地质现象,严重影响高速公路路基安全与正常使用。为准确探测路基下方岩溶发育情况,为工程治理提供科学依据,应用高密度电阻率法对某高速公路路基进行了探测。探测结果显示,拟建区域路基下方基岩内岩溶较发育,共圈定出8个溶洞异常。通过钻孔验证,证明存在5个溶洞,其他3个异常均为溶蚀裂隙。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操作方便、效率较高,探测结果较准确,可以为其他路基岩溶勘查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岩溶是山岭隧道施工过程中最常见的地质灾害之一,其极易因不同位置、不同规模的溶洞而影响隧道整体稳定性,导致隧道支护结构开裂、渗漏水等病害。为深入研究岩溶的超前探测技术及其对隧道结构稳定性的影响规律,结合丁家湾隧道的工程实例,全面分析其工程特性,利用地质雷达对掌子面前方溶洞情况进行精准探测,并利用数值模拟手段对不同工况下溶洞对隧道整体应力分布情况的影响进行研究。研究成果为岩溶隧道灾害处治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4.
为规避和降低岩溶隧道地质灾害所造成的施工安全风险,依托某高速公路隧道,深入分析其工程特性,利用地质雷达手段对岩溶位置及腔内填充物进行探测,并针对小型溶洞,采用小导管注浆法进行处治;而针对大型溶洞,通过优化隧道支护结构方案、增加隧道二次衬砌及底板强度、增设沉降缝等手段进行处治。实践结果表明,上述处治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依赖于钻探技术的传统高速公路隧道勘察方法,其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与以地质雷达方法为代表的物探方法相结合而形成的综合性勘察手段,是隧道工程地质情况勘察方法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从地质雷达探测方法的基本原理出发,分析了SIR-3000型地质雷达探测张桑高速公路白龙庵隧道中岩溶发育情况,成功地找出岩溶的位置及分布特点,为隧道岩溶的处治设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岩溶地区地质情况较为复杂,在岩层中产生的溶洞、溶沟、暗沟等现象多数以隐蔽的形式存在,且情况变化无常,采用一般地质情况下的钻探手段难以摸清分布情况。一般来说.我们公路部门建桥.在选线和选定桥位时应给予足够重视.尽可能以桥位避开岩溶来定线.一旦避不开则尽可能详细进行地质勘探工作.基本摸清岩溶的大小及分布概貌。岩溶地区桥梁基础的设计大致有以下几种方法:  相似文献   

7.
以正在施工的大连地铁2号线(松江路站~东纬路站)暗挖区间工程为例,介绍了暗挖爆破法穿越富水岩溶区、溶洞发育区域时的施工工序流程和超前地质预报手段。利用地质补勘钻孔、超高密度电法跨孔电阻率CT探测、洞内超前探孔等技术手段详细探明溶洞发育位置、形态,通过洞内与地表相结合的处理方式消除或减小溶洞对暗挖施工的影响。超前地质预报手段与施工工序流程的成功应用,为类似环境下城市地铁施工提供参考及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岩溶地区桥梁基础的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岩溶地区地质情况较为复杂,在岩层中产生的溶洞、溶沟、暗沟等现象多数以隐蔽的形式存在,且情况变化无常,采用一般地质情况下的钻探手段难以摸清分布情况。一般来说,我们公路部门建桥,在选线和选定桥位时应给予足够重视,尽可能以桥位避开岩溶来定线,一旦避不开则尽可能详细进行  相似文献   

9.
马雷  张浩 《北方交通》2023,(12):13-17
岩溶地质桥梁桩基的处理需要根据桩位处地层信息、溶洞位置、尺寸、填充情况等因素来确定。宜宾至昭通高速公路二期工程灰岩区长度21.41km,岩溶区桥梁有14座,结合该工程具体案例,从勘察、设计、施工多个角度分析了山区高速公路岩溶地质桥梁桩基础处理方案,得出岩溶区桥梁桩基尺寸、长度、入岩深度和溶洞顶板持力层厚度的取值方法以及溶洞处治的关键技术和控制要点,以确保工程的整体质量,最大程度保证工程的综合效益。  相似文献   

10.
超前地质预报是隧道施工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尤其在岩溶富水地区,探测溶洞的存在和水量的大小不仅关系到工程建设的经济、工期等,更是直接关系到人身安全.以超前地质预报技术在重庆南山隧道岩溶富水区的应用为例,分析了TGP206预报系统、探地雷达及超前地质钻孔技术在隧道超前地质预报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并进行了预报工作,总结了各个预报手段的特点.最后,将预报结果和实际开挖揭露的结果进行了对比,进一步验证了综合探测技术在隧道地质预报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1.
瞬变电磁法在煤矿采空区物探勘察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高速公路线路勘察中,经常会遇到地下煤矿采空区、灰岩溶洞等地下不良地质体,这对公路造成严重的安全隐患。如果快速有效探明地下空洞的赋存范围,对公路勘察设计部门来说是至关重要的。首先分析了地下采空区的瞬变电磁响应的特点,同时应用瞬变电磁法对某高速公路线路范围内的地下煤矿采空区进行了探测,解释结果得到钻探资料验证,成果表明:瞬变电磁法探测煤矿采空区具有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介绍对溶洞发育地区的地层进行高密度电法勘察,由于溶洞、暗河等不良地质体存在时,其电阻率与周围、土体的电阻率具有明显的差异,通过数据处理,绘制电阻率的等值线图,可以明显的示出溶洞、断层等不良地质体的存在位置和大体形状规模。从而解决由于钻探密度不足产生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TGP和GPR技术是隧道工程中常用的地质预报方法,二者的技术原理不同且各具优缺点。结合某岩溶隧道的工程,先后用TGP和GPR技术进行超前地质预报,通过两种技术方法的详细对比分析,对岩溶隧道中隐伏的溶洞进行了有效预报,认为TGP与GPR技术的综合应用可避免单一探测技术的局限性和多解性,有利于提高超前地质预报准确性。  相似文献   

14.
为了快速准确地查明沪昆高速公路宜春至萍乡段k940+750处塌陷原因,选用了高密度电法结合钻探进行综合探测。根据电法探测结果结合钻孔地质资料分析可知:地面塌陷部位地下地质结构为白垩系上统南雄组(K2n)砂质泥岩和二叠系下统茅口组(P1m)灰岩的不整合接触,两种岩性的接触面呈现漏斗状,在漏斗底部岩溶较发育,由于岩溶顶板较薄,而上覆砂质泥岩节理裂隙较发育,从而导致岩体失稳产生地面塌陷。  相似文献   

15.
以广西地区某一高速公路岩溶路基地质塌陷为例,结合地质勘察的工程地质调绘、高密度电法、地质雷达法和工程地质钻探等技术,研究岩溶路基塌陷的原因以,探究解决。工作人员明确岩溶地质特点,塌陷地段的处治需结合具体特点,和多种勘察方法,这样能对塌陷的高速公路路基进行很好的处治。  相似文献   

16.
公路穿越岩溶地区,溶洞病害是影响路基稳定性的重要因素。采用经济、有效的方法治理路基下伏溶洞,对公路施工及运营安全至关重要。针对工程建设中路基溶洞问题,勘察探明溶洞形态和位置,探讨溶洞稳定性的影响因素,基于随机介质理论开展溶洞塌陷引起的地面变形预测分析,依据计算结果与工程地质条件确立溶洞处理原则,现场采用水泥注浆形成止水...  相似文献   

17.
岩溶区由于地质条件的特殊性,该区域桩基稳定性的影响因素较为复杂。以张花高速公路某岩溶地段的桩基作为研究对象,在分析该岩溶区与桩基工程特点的基础上,利用ABAQUS软件对地质工程参数、桩基础自身参数等进行分析,探究了各因素与溶洞临界厚度、临界嵌固力之间的规律。分析结果认为:溶洞的临界厚度随地质强度值的增大而减小、随溶洞高度增加而增加、当高度保持不变时随溶洞宽度增加而减少;临界嵌固力随摩擦系数的增大而增大、随临空面倾角的增大而减小、随结构面倾角的增大而减小、随桩径的增大而增大。  相似文献   

18.
石城祥 《交通标准化》2013,(19):116-118
鉴于岩溶地区钻孔灌注桩施工困难的情况,结合具体实例,对岩溶地质钻孔灌浆桩施工技术、钻孔过程中出现溶洞的处理方法及坍孔的处理措施进行了探讨,提出首先在前期勘测中要明确溶洞的地质情况,然后以不同溶洞的发育情况为依据,选择适宜的施工方法,并对可能发生的事故进行合理预测和有效控制,将损失降到最小。  相似文献   

19.
依托云湖1号隧道,应用地质雷达检测隧道二次衬砌的无损探测原理,在隧道开挖后,探索使用地质雷达探测隧道开挖轮廓面背后围岩体内溶洞的方法;同时,研究使用REFLEXW分析软件进行雷达波数据分析处理的关键技术。探测时采用了网状布线的探测方式进行数据采集,全面掌握了溶洞在开挖轮廓面背后的分布形态,并准确定位了溶洞的规模。为使用地质雷达探测隧道开挖轮廓面背后围岩体内溶洞提供思路,此外,也进一步拓展在隧道建设领域的使用范围。  相似文献   

20.
该桥地处石灰岩溶岩显著的“喀斯特”地形。由于前期地质钻探比较简单,致使桩端持力层位于岩溶(溶蚀、溶槽及溶洞等)不良地层,发现后桩基已施工完成,因此采取补强加固措施,以确保工程的质量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