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针对江西某钨锡重选尾矿中石英、长石、云母含量高的特点,试验采用磨矿—磁选除铁—脱泥—云母浮选—石英与长石浮选分离的无氟少酸工艺综合回收石英和长石。在试样磨矿细度?0.074 mm含量占73.20%、磁场强度为1.0 T条件下进行磁选除铁,非磁性产品采用静置—虹吸方法脱去?0.020 mm细泥。磨矿—磁选—脱泥等预处理后的样品采用碳酸钠调整矿浆pH=10.5、捕收剂YF-1用量240 g/t 和十二胺用量80 g/t 联合浮选云母。对云母浮选尾矿以Ba2+用量120 g/t活化石英、YF-2用量250 g/t 抑制长石、捕收剂YF-1用量250 g/t 进行石英与长石的浮选分离。石英浮选尾矿即为长石精矿 ,石英精矿通过酸法反浮选长石工艺得到石英精矿和长石副产品。试验获得石英精矿产率25.30%,SiO2含量99.20%,石英矿物回收率50%;长石精矿产率22.69%,K2O+Na2O含量13.16%,长石副产品产率7.68%,K2O+Na2O含量9.23%,长石矿物总回收率约79%;云母精矿产率14.50%,K2O含量7.65%,Na2O含量1.65%,Al2O3 含量16.40%,云母矿物回收率85%。   相似文献   

2.
通过浮选试验、Zeta电位测试、溶液化学分析以及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等手段,研究了油酸钠体系中铈离子对萤石和方解石浮选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油酸钠体系中,较低浓度的铈离子在酸性以及中性条件下以CeF3·0.5H2O(s)形式存在于萤石表面,为油酸钠的吸附提供了更多的活性位点,可对萤石产生活化作用;同时也会以Ce2(CO3)3·8H2O(s)形式存在于方解石表面,虽然也提供了更多的活性位点,但Ce2(CO3)3·8H2O(s)的亲水性以及结晶水的空间位阻效应阻碍了油酸钠在方解石表面的吸附,对方解石产生抑制作用。铈离子在碱性条件下多以Ce(OH)3(s)形式存在于矿浆体系中,消耗了油酸钠,减少了油酸钠在萤石和方解石表面的吸附量,对二者均产生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3.
为了揭示铝离子对油酸钠浮选石英的影响,并探讨影响机理,以0.038~0.074 mm的石英纯矿物为研究对象,进行了油酸钠浮选石英试验,并从Zeta、溶液化学和红外光谱分析角度对影响机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①在无Al3+活化的情况下,油酸钠对石英没有捕收能力;Al3+过量会消耗油酸钠,进而影响对石英的捕收。②在有Al3+活化的情况下,油酸钠适宜在偏碱性矿浆中捕收石英,提高油酸钠的用量有利于石英浮选回收率的提高。③在矿浆pH=8,Al3+浓度为3×10-4 mol/L,油酸钠浓度为6.25×10-4 mol/L情况下,石英的浮选回收率可达93.4%。④未加入Al3+时石英在pH=2.0~12.0时表面带负电,因而阴离子捕收剂油酸钠不能使石英上浮;Al3+的活化使石英表面的Zeta电位明显上升,大约在pH=3.8~9.2时石英表面的Zeta电位为正值,石英表面吸附的Al3+成为石英吸附油酸钠的活性点,从而提高了石英的可浮性。⑤石英浮选回收率较高时溶液中Al3+主要赋存状态是Al(OH)3(S),铝离子羟基络合物的含量很低,说明Al(OH)3沉淀是活化石英的主要成分。⑥石英+油酸钠的红外光谱曲线与石英的红外光谱曲线相似,只是吸收峰的强度有所减弱,出现的也仅为Si-O键的特征峰。石英+Al3++油酸钠的红外光谱曲线上新出现了-CH2-的伸缩振动吸收峰和弯曲振动吸收峰,以及-CH3和-C=O-的伸缩振动吸收峰,这些都是油酸根的特征峰,说明油酸根在石英表面发生了吸附。  相似文献   

4.
对四川某地低品位长石矿进行了无氟无酸选矿提纯试验研究, 确定了“棒磨-磁选-浮选”工艺流程。在磨矿细度为-0.074 mm粒级占48.79%时, 通过弱磁选-SLon立环高梯度强磁选, 获得了Fe2O3含量为0.11%、长石回收率为83.83%的磁选尾矿, 再在十二胺为捕收剂、油酸钠为长石活化剂、六偏磷酸钠为石英抑制剂、不加pH值调整剂的条件下进行一粗一精二扫浮选, 最终获得Fe2O3含量0.19%、SiO2含量80.12%、K2O+Na2O含量高于13%的长石精矿, 其综合回收率为55.03%。  相似文献   

5.
钙镁离子对胶磷矿浮选影响的溶液化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磷矿浮选矿浆中存在大量难免离子,回水循环利用时,这些离子的累积往往严重影响浮选指标。研究了Ca2+、Mg2+离子对胶磷矿浮选影响,分析了胶磷矿、油酸钠及Ca2+、Mg2+离子在矿浆中各组分的浮选溶液化学行为,结果表明,随着Ca2+、Mg2+离子浓度的增加,胶磷矿的浮选回收率下降;Ca2+离子不仅消耗油酸根离子,而且抑制矿物表面油酸钙的生成;Mg2+在低浓度时生成Mg3(PO4)2沉淀,增加胶磷矿表面活性点,有利于浮选;但Mg2+浓度增加时,也会消耗油酸根离子,甚至在胶磷矿表面形成Mg(OH)2沉淀,影响胶磷矿浮选。  相似文献   

6.
湖南某钾钠长石矿选矿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湖南某长石矿矿物组成复杂,主要有用矿物为长石和石英。为开发利用该矿石,对其进行了选矿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磨矿细度为-0.074 mm占62.36%时,原矿经脱泥-脱石英浮选后,以硫酸为调整剂、N-烷基丙撑二胺+石油磺酸钠为捕收剂经1粗2扫长石-石英分离浮选,获得了Al2O3含量为18.68%的长石浮选精矿和SiO2含量为98.35%的石英浮选精矿;长石浮选精矿经1粗1精磁选除铁获得了Al2O3含量为18.68%、Fe2O3为0.18%、Na2O+K2O为12.28%的长石精矿,达到了陶瓷工业的一级质量标准;石英浮选精矿在0.35 T条件下磁选除铁后获得了SiO2含量为98.35%、Fe2O3为0.076%的石英精矿,满足玻璃工业二级质量要求。  相似文献   

7.
通过浮选试验和浮选溶液化学计算研究了铁离子和铅离子对白钨矿与石英浮选的影响。结果表明,油酸钠捕收剂时,在pH=6~10范围内铅离子对白钨矿与石英浮选的影响较小,而铁离子对石英的活化能力明显强于白钨矿,不利于白钨矿与石英的分离;当pH=10~11.0时,铅离子和铁离子对白钨矿与石英可浮性的影响逐渐减弱;当pH=11.0时铅离子对白钨矿有抑制剂作用,不利于白钨矿与石英分离,而铁离子基本不影响白钨矿与石英的浮选分离。浮选溶液化学计算表明,Fe(OH)_3(S)与油酸钠反应所对应的pH范围决定了白钨矿与石英被活化的pH区间,而Pb~(2+)离子、Pb(OH)~+离子以及Pb(OH)_2(S)则是铅离子活化白钨矿和石英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低品位石英矿浮选提纯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对辽宁朝阳地区长石石英矿进行了反浮选脱铝提纯研究,以油酸钠为长石活化剂,六偏磷酸钠为石英抑制剂,十二胺盐酸盐为长石捕收剂,在pH=5.0左右条件下的浮选试验结果表明,以SiO2 93.01%,Al2O3 5.28%较低品位石英矿为原料,磨矿细度-0.055 mm占85%,经过脱泥-反浮选,得到SiO2含量99.62%,回收率60.42%的粗精矿,对粗精矿进行再磨再选-精矿脱泥,最终精矿经过高温干燥得到了SiO2含量99.95%的石英粉。对浮选产品的扫描电镜和能谱分析表明,消除细粒矿泥在精矿表面的罩盖是石英粉提纯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周灵初 《金属矿山》2007,48(5):84-87
石英矿物中常伴生有Mg2+,为了解Mg2+对油酸钠浮选石英的影响,进行了石英纯矿物浮选试验,并采用Zeta电位测试、溶液化学计算和红外光谱分析方法对Mg2+活化石英的机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①在没有Mg2+存在的情况下,油酸钠对石英没有捕收能力;当矿浆pH=10.5,Mg2+浓度为3.75×10-4 mol/L,油酸钠浓度为6.25×10-4 mol/L时,石英的浮选回收率可达92.40%。②Zeta电位分析表明,吸附在石英表面的Mg2+是油酸钠吸附的活性位点,因而Mg2+对油酸钠浮选石英有活化作用。③溶液化学分析表明,Mg2+活化石英的有效成分为MgOH+。④红外光谱分析表明,有Mg2+存在的情况下,油酸钠才能吸附到石英颗粒表面。  相似文献   

10.
对河南某长石矿进行了矿物组成分析、物相分析和多元素分析,通过磨矿细度、磁选、脱泥粒度、浮选等试验研究,确定了 “磨矿-脱泥-强磁选-脱泥-反浮选除铁-长石浮选”的工艺流程。结果表明,该选矿工艺最终可获得产率49.98%、K2O品位11.12%、TFe含量0.20%的长石精矿以及产率12.75%、SiO2品位96.54%的石英精矿。  相似文献   

11.
以低品位菱镁矿为原料, 经轻烧、消化, 在不同条件下进行碳酸化, 将消化料浆转化为碳酸氢镁进入液相而制得重镁水, 采用活性炭为吸附剂脱除钙、铁等杂质, 并研究了不同添加剂对重镁水热解产物形貌的影响。研究表明, 随着碳酸化温度升高, 氧化镁的收得率降低; 随着碳酸化时间的延长, 氧化镁的收得率增加; 随CO2气体流量的增大, 氧化镁的收得率稍有增加, 但增加幅度很小。XRD分析表明重镁水热解产物的主要成分是3MgCO3·Mg(OH)2·3H2O 和MgCO3·3H2O。经过提纯处理后, 热解产物纯度很高, CaO含量小于0.04%, TFe含量小于0.02%。SEM分析表明, 无添加剂时, 热解产物为片状; 加入酸性添加剂磷酸二氢钾时, 热解产物为花瓣状; 加入碱性添加剂碳酸铵时, 热解产物为球状; 加入可溶性镁盐时, 热解产物为晶须状。  相似文献   

12.
石英矿物中常伴生有Mg2+,为了解Mg2+对油酸钠浮选石英的影响,进行了石英纯矿物浮选试验,并采用Zeta电位测试、溶液化学计算和红外光谱分析方法对Mg2+活化石英的机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①在没有Mg2+存在的情况下,油酸钠对石英没有捕收能力;当矿浆pH=10.5,Mg2+浓度为3.75×10-4 mol/L,油酸钠浓度为6.25×10-4 mol/L时,石英的浮选回收率可达92.40%。②Zeta电位分析表明,吸附在石英表面的Mg2+是油酸钠吸附的活性位点,因而Mg2+对油酸钠浮选石英有活化作用。③溶液化学分析表明,Mg2+活化石英的有效成分为MgOH+。④红外光谱分析表明,有Mg2+存在的情况下,油酸钠才能吸附到石英颗粒表面。  相似文献   

13.
曾维伟  刘旭 《矿冶工程》2021,41(6):56-60
通过小型浮选试验、Zeta电位测试、吸附试验、红外光谱分析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研究了Al3+对油酸钠浮选长石和绿帘石矿物的影响。浮选试验结果表明,以油酸钠为捕收剂时,长石和绿帘石在纯水中的可浮性很差,加入Al3+后,矿物可浮性明显增强; Zeta电位测试和XPS研究结果表明,Al3+在矿物表面发生了静电吸附,油酸钠通过化学吸附作用在Al3+吸附后的矿物表面; 吸附试验以及XPS研究结果表明,Al3+以Al(OH)3形式吸附在矿物表面并改变其表面环境使得油酸钠可以通过Al(OH)3有效地吸附到矿物表面,活化了长石和绿帘石。  相似文献   

14.
将经硬脂酸钠、油酸钾等表面改性的氢氧化镁晶须与PVC塑料混炼制得氢氧化镁晶须/PVC复合材料,研究了氢氧化镁晶须含量及分布状态对PVC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表面改性氢氧化镁晶须能均匀地分布于PVC塑料中;当氢氧化镁晶须的含量达到30%时,所得复合材料的综合力学性能最佳,其中弹性模量较纯PVC塑料提高了41.18%,达到0.24 GPa。氢氧化镁晶之所以能增强PVC材料的力学性能,主要是由于均匀分布的晶须承担了应力在复合材料中的传递。  相似文献   

15.
利用菱镁矿制备重镁水溶液,以此为前驱溶液,采用热分解法制备三水碳酸镁晶须。借助X射线衍射分析(XRD)和扫描电镜(SEM)探究热解时间、重镁水溶液浓度和搅拌速率对产物组成和形貌的影响,并研究结晶动力学。结果表明,在温度50 ℃、热解时间120 min、重镁水质量浓度为2.75~3.39 g/L时,热分解法制备得到平均直径为6.0 μm、平均长度为100 μm的棒状MgCO3·3H2O晶须。随着时间和浓度增加,MgCO3·3H2O晶体表面或整个棒状结构会发生溶解重新形成无定形颗粒,并逐渐形成多孔棒状4MgCO3·Mg(OH)2·3H2O。搅拌速率影响MgCO3·3H2O晶须的产率。MgCO3·3H2O晶体中,[MgO6]正八面体通过Mg-O键以共顶点的方式紧密相连,沿化学键作用力较强的[010]方向无限连接形成长链。结晶动力学线性拟合结果表明重镁水溶液浓度增大,诱导期时间缩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