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生态减贫是我国扶贫开发体系的重要组成内容。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引下,我国实现了脱贫攻坚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协同推进,形成了由生态建设、生态产业、生态补偿和生态移民构成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系统方案,开创了人类减贫事业的新形态。从绿色发展理念来看,生态减贫事业在治理预期、治理结构和治理策略等方面存在“有增长、无发展”的内卷化风险,减贫致富与生态治理深度融合受阻。在取得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的后扶贫时代,生态减贫的现代化发展要基于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的现代化而实现,其路径包括发展理念的现代化、生态减贫法治体系建设的现代化和减贫治理主体能力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文章首先强调了从生态文明建设的视角研究社会治理创新的重要性,然后论证了生态文明建设与社会治理创新二者之间的关系。紧接着从社会治理理念的更新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在要求、社会治理领域的拓宽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选择、社会治理主体的扩大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力量等方面探讨了生态文明视域下推进社会治理创新的路径。文章认为,只有按照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推进社会治理创新,才能进一步完善社会治理体制机制,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生态文明建设与社会建设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3.
绿色生态治理是生态文明建设重要内涵,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着眼点。可持续发展视域下的绿色生态治理面临着绿色生态环境的持续恶化、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艰难、绿色生态制度保障体系不健全和绿色生态环境意识的淡薄等困境。探索实现绿色生态治理的政策议程与行动框架即应转变政府生态职能,明确政府职责分工定位;转变执政理念方式,切实提高生态治理和服务能力;强化生态制度保障,完善生态监督体系建设;加强生态伦理教育,培植生态理念和生态文明意识。  相似文献   

4.
新时代生态空间理论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中的重要内容,是关于新时代我国生态空间治理的根本遵循。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要求,筑牢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千年大计的生态空间根基,健全生态环境治理体系、满足人民群众对良好生态产品需要,是新时代生态空间理论的价值目标。新时代生态空间理论的治理理念主要包括两大方面:一是城镇空间与农业空间中的生态空间治理理念;二是自然生态空间的治理理念,包括:坚持主体功能区战略,从源头上保护自然生态空间;科学划定“三区三线”,强化生态保护红线刚性管控;推进自然生态空间的生态修复,建立健全生态补偿机制。  相似文献   

5.
贵阳市自2009年连续举办了四次生态文明贵阳会议后,2013年经国家批准举办了我国第一个生态文明国际论坛——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2013年年会。以2013年国际论坛为主结合历年年会,用文本分析方法对会议成果进行归纳研究而知,生态文明是追求经济效益和生态资源协调统一的新型文明形态,而以经济发展为一元化目标所构建的政府单一治理主体模式已经不适合对新文明形态的社会进行治理。生态文明实现需要超越工业化社会竞争的思维,构设一种治理主体间平等合作的哲学理念,充分调动非政府组织、企业、教研传媒其他社会组织作为社会治理主体的主人翁意识,深入认识到自我的长期利益和生态环境利益的统一性,形成多元主体合作治理体系才能突破生态文明建设的现实困境。  相似文献   

6.
《经济》2014,(5)
正2014年3月10日,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在上海发布《崇明生态岛国际评估报告》,称崇明生态型现代化发展的理念和经验值得与全世界分享。报告认为,在生物多样性、水资源、废弃物处理、低碳经济、绿色农业、可持续交通等方面,崇明都取得了显著成绩。联合国副秘书长、UNEP执行主任阿奇姆·施泰纳在报告前言中写道,崇明生态岛将中国生态文明理念运用于生态  相似文献   

7.
随着城市化建设的不断发展,生态文明建设尤为重要,受到“十三五”的影响,全国范围内大力推广生态文明建设协同创新共赢体系,将社会发展推入崭新的新阶段.文章从生态文明协同治理的优势为出发点,探讨在社会发展中生态文明协同创新供应体系的构成与协同创新策略,进一步促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对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出了一系列重大战略部署,进一步明确了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最需要坚持与落实的制度、最需要建立与完善的制度,为加快健全以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保障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提供了行动指南和根本遵循。  相似文献   

9.
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生态补偿机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福兴  姜丽秋 《经济地理》2008,28(4):667-670,687
生物多样性公共性特征的存在,决定了市场交换不能实现其经济价值,要充分发挥它的经济效益,就必须通过生态补偿机制来实现生物多样性保护外部性的内部化.本文从生态系统和物种等不同层次上对生物多样性的生态补偿机制进行探讨,分析了我国生态补偿的现状以及森林生态效益的计量评价体系,并在资源、生态、市场等方面提出了建立生态补偿机制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
生存环境、生物多样性与人的生存密切联系,人的高级性与对环境的依赖性成正比,生物多样性稳定程度与人的生存力成正比。文章在生态文化理念指导下,把生物多样性与山西生存力结合起来进行思考,通过对山西省生存环境、生物多样性的历史状况、面临的主要问题的考察,并以此作为衡量山西人生存的指标之一。并提出山西人的新的生活理念。  相似文献   

11.
农村环境保护立法应当体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态文明的理念。当前,我国农村的环境保护立法已经初步形成了以宪法为指导,以环保法为主体,同时包括了一些单行法律法规在内的较为完整的法律体系,但存在的不足也是显而易见的,其原因值得我们反思。建设农村环境保护法律制度体系,应首先完善农村生态文明环境保护的立法,制定一部规范农村环保的单行法律,将生态文明建设理念与农村环境保护立法相结合,同时还要加强执法、健全司法机制,构建我国农村环境保护法律制度体系。  相似文献   

12.
地方属地主义与治理协同失衡是目前影响环境跨区治理的两大障碍,而中央对于江西生态文明试验区的定位,使得江西迎来了提升环境跨区治理水平的契机。通过梳理目前江西环境跨区治理在体制机制、发展理念以及社会认知方面所存在的三大矛盾,文章提出以政府、市场、社会三大部门为基础,构建三方协同监管、地方专职治理的环境跨区治理模式。在此基础上,结合江西当前经济社会现实,提出以"河长制"完善整体治理机制,以试验区建设巩固环保法律体系,以市场手段引入企业治理环境,以转型升级调整现有产业结构,以公众参与促进生态文明理念推行等五项措施,优化未来江西环境跨区治理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3.
白雪 《江南论坛》2023,(12):48-52
中国式现代化视角下的生态文明法治体系构建,是中国式现代化与“五位一体”生态文明建设交融汇合的纵深样态。中国式现代化视角下的生态文明法治体系构建之本质是中国式法治现代化的生态侧面,核心是将绿色发展理念融入生态文明法治体系,目的是从法治规范、法治实施、法治监督、法治保障等维度构建中国式的生态文明法治体系,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在生态文明领域的法治化、制度化、标准化,从而在法治轨道上稳步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中国式现代化。  相似文献   

14.
<正>目前,我国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与体系日趋成熟,在社会发展的很多方面都已融入了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这无疑是符合社会发展趋势的。各个高校也开始把生态文明融入对学生的教育过程中,这是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必然要求。但是,在当前的高校教育过程中,针对生态文明的教育内容还不够完善,忽视了对学生生态道德情感的培养和学生生态行为  相似文献   

15.
自然保护地是保护和维护生物多样性、自然及文化资源的空间载体,对延续中华民族的千年文明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文章针对我国自然保护地管理主体分散、保护存在空缺、管护经费投入不足以及保护与发展的突出矛盾等问题,立足中央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大环境,从完善自然保护地的管理体制、积极推进"三权"分置、积极推广地役权、鼓励公益组织投入保护地管理和探索建立扩展区等方面提出了推进保护地体系建设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6.
我国是全球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国家之一。近些年来,我国通过不断完善野生动物保护法律体系及管理制度,进一步加大力度推进野生动植物保护的国际合作,在野生动物保护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在此基础上,2021年2月5日,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农业农村部经国务院批准后联合颁布了调整后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以下简称《名录》)。此次《名录》调整,不仅大大扩充了野生动物保护的范围,而且根据目前的保护现状调整了部分野生动物的保护等级。新版《名录》的发布是我国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对维系生物多样性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新时代海洋渔业资源治理的理论探讨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海洋渔业资源治理理论发展的梳理,结合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和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目标需求,界定了新时代海洋渔业资源治理是政府、企业和社会在法律框架下,尊重文化传统,遵循海洋生态系统的基本规律,通过行政管理、经济政策和社会治理等多种手段和方式,最终实现对海洋渔业资源的协同保护的过程。系统回顾了70年来我国海洋渔业资源治理的实践历程,对照新时代海洋渔业资源治理的新内涵、新特征,指出差距:治理主体上,社会参与制度不完善,多元协同治理理念流于形式;治理手段上,片面强调行政手段,经济激励手段远远不足;治理结构上,传统模式下管理部门职能交叉,权责不清难以形成合力;治理机制上,“政府直控型”治理模式不能满足海洋渔业资源永续发展要求;治理功能上,“发展优先”根深蒂固,对海洋渔业资源服务功能多样性的保护不足。  相似文献   

18.
随着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的"依法治国"理念逐步深入我国经济社会管理的方方面面,如何将建设生态文明纳入全面深化改革的大框架中,建设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用法律制度保护生态环境,便是我们现阶段急需探究和明确的问题。生态文明的法律制度建设是多方面的,文章将从税收法制建设的角度入手,分析我国现有税收体制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存在问题,探究其存在的原因,以期为构建我国生态税收体系选择适宜路径。  相似文献   

19.
<正>近日,生态环境部发布《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2023—2030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行动计划》作为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总体规划和履行《生物多样性公约》的核心工具,明确了我国新时期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行动计划》就生物多样性主流化、生物多样性丧失威胁、生物多样性可持续利用与惠益分享、生物多样性治理能力现代化四个优先领域进行了全面部署,每个优先领域下设六至八个具体优先行动,涵盖政策法规、  相似文献   

20.
大气污染生态补偿法律机制对于促进区域大气污染联合治理、实现大气污染治理法律正义、创新与完善生态补偿法律机制等具有重要意义。我国现有法律法规就大气污染生态补偿进行了原则性规定,特别是山东、陕西、湖北等地方性法规更是对大气污染生态补偿进行了探索性规范,为大气污染生态补偿法律机制完善提供了有益经验。但从总体来看,我国大气污染生态补偿法律机制尚存在缺乏专门法律支撑、生态补偿主体过窄、补偿方式单一、补偿标准不合理、法律责任不完善等问题。为促进生态文明战略与强化大气污染生态补偿的法律保障,我国应以科学理念为指导,采取有效措施推进大气污染生态补偿法律机制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