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盘石头水库泄洪洞、导流洞进出口高边坡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首先分析了边坡工程地质条件,对边坡岩体进行了工程地质岩组划分,对岩体参数进行分析,提出该区边坡破坏模式,然后利用定性定量多种方法对边坡在各种工况条件下的稳定性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2.
以某沿海花岗岩边坡为研究对象,对不同的支护方案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比选,以是否进行初级支护为变量,利用控制变量法对初级支护的作用进行了详细研究,利用有限元数值模拟软件以及边坡稳定性分析软件对采用不同支护方案的边坡进行了稳定性分析,对初级支护+框架梁锚索支护方案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现场监测数据与有限元数值模拟结果均表明:初级支护可以有效地减少花岗岩边坡位移量,尤其是开挖过程的位移量,还可小幅提高边坡的安全系数。  相似文献   

3.
针对BIII2边坡的地质环境因素,讨论了该类边坡预应力锚索加固设计中的若干重要问题。在此基础上,对预应力锚索的受力特性和边坡稳定性进行了计算分析。应用优化与决策理论,对影响锚固设计参数的因素进行分析,找出影响锚索设计参数的关键因素,确定最优设计参数,并提出该边坡的预应力锚索加固优化设计方案。加固后的稳定分析表明,采用此方案进行加固设计是合理可行的,这对该边坡的及时治理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格状与层状岩体边坡稳定性分析的概率方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Jennings边坡(简称J-边坡)是一种常见于格状与层状岩体中的典型岩质边坡模型,在岩质边坡中,对J-边坡运用蒙特卡罗方法进行概率分析,考虑陡、缓倾角两组节理随机组合,对计算范围内节理分布进行位置搜索,并考虑在水压力及地震灾害条件下,计算相应破坏要 其可靠度指标。使用该方法对江西某铜矿高边坡工程进行了计算,取得令人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岩体渗透率与应力关系是进行岩体渗流应力耦合分析的基础。基于龙滩水电站边坡岩体渗流压水试验结果和边坡岩体岩性及物理力学性质,对岩体渗透系数和地应力进行了分析计算,给出了边坡岩体渗透率随应力变化的关系式,为进行边坡岩体渗流一应力耦合分析提供了可靠数据。  相似文献   

6.
利用FLAC3D分析某边坡地震稳定性   总被引:52,自引:12,他引:52  
利用FLAC^3D对某边坡进行了动力分析,讨论了利用FLAC^3D进行边坡动力分析时如何设置边界条件、合成、输入以及转化动力时程,为地质体选取合理的阻尼。在此基础上,对该边坡进行了详细的动力分析。结果表明,在地震作用下,边坡会发生一定的永久位移,因此,工程上应慎重考虑。利用FLAC^3D对边坡进行动力分析的文献较为鲜见,该方法为利用FLAC^3D解决边坡动力问题提供了范例。  相似文献   

7.
岩体边坡的稳定性是受多种因素共同影响的复杂巨系统,通过某种方法对边坡稳定性进行合理、准确的评价一直是岩土工程研究的重要内容。基于物元理论和关联函数,将可拓理论引入到边坡稳定性评价当中,提出了边坡稳定性评价的可拓方法。以某实际边坡工程为例,在合理选取能够反映边坡岩体综合特性指标的基础上,建立了边坡稳定性评价的可拓模型,并且将预测结果与传统的模糊评判结果进行了对比。对比结果表明该评价方法能够较准确地反映边坡的稳定性状况,证明了该方法可行性。  相似文献   

8.
工程边坡绿色防护机制研究   总被引:5,自引:5,他引:5  
在岩土工程施工中,不可避免地会造成当地生态环境的破坏。对工程边坡进行绿色防护,不仅有利于环境的恢复,而且植被根系对边坡表层起到一定加固作用。首先从植被生长的角度对边坡进行重新分类,研究了植被根系对边坡防护层的加固机制,然后采用试验和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了工程初期和植被长成后边坡绿色防护层的稳定性。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类型的边坡绿色防护机制不同,为保持边坡绿色防护层的稳定,在对边坡绿色防护时应根据边坡类型、坡高、坡比与其他工程防护措施结合进行。  相似文献   

9.
高速公路边坡的稳定是一个重要的技术问题。根据现场工作经验,对岩质边坡的破坏现象进行了系统的分析,提出了一系列确保边坡稳定的技术措施,供高速公路建设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10.
对江西某失稳露天矿山边坡的工程地质条件以及所处的酸性水环境进行调查,结果表明,该边坡失稳滑坡是由露天采矿酸性水对类土质边坡腐蚀损伤引起的。文中通过探讨露天采矿类土质边坡酸性水腐蚀损伤机理,提出了采用地表排水以及植物固坡相结合的边坡加固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11.
边坡稳定分析的三维Spencer法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将边坡稳定分析中的二维Spencer法拓展到了三维。该方法对所有条块满足力的平衡以及整体力矩平衡,克服了其他方法中只适用对称问题的缺点,不需已知滑动方向,还可根据滑面的几何特征,进一步得到各条块局部的稳定性系数及其潜在的滑动方向。此外,给出了该方法的实现步骤,其算法的收敛性也较好。最后以不对称问题为算例,并与其他文献中的结果进行比较,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2.
传递系数法在滑坡治理削坡方案设计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削坡减载设计的关键在于何处削坡使得削坡方案最为经济而又达到预期稳定效果,在工程实践中,一般采用不平衡推力法计算滑坡条块的下滑力和剩余下滑力,依据剪出口剩余下滑力小于或等于0这一条件来搜索最优的削坡规模及位置,一般情况下计算工作量较大。针对此问题,利用传递系数法思想,引入剩余抗滑力概念,逆向计算各条块的剩余抗滑力,不需进行优化搜索即可根据剩余抗滑力得到最优条件下削坡规模及位置,概念简单,计算方便。计算过程概括如下:根据预期安全系数从最后一个条块出发,逆向计算各条块的剩余抗滑力,剩余抗滑力依次在条块间向上传递,当剩余抗滑力为负值时,下一轮计算取为0,直到算出所有条块的剩余抗滑力,剩余抗滑力为负值的条块即为应削坡的条块,条块剩余抗滑力的负值即为应消除的荷载。  相似文献   

13.
岩质边坡楔体稳定分析与临界滑面搜索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楔体稳定分析中,滑动模式判断正确与否对楔体稳定性评价以及边坡开挖支护方案的选择具有重要意义。探讨Hoek-Bray方法在判断楔体破坏模式时存在的问题和产生错误的原因,并根据楔体破坏的运动学条件对Hoek-Bray方法进行修正,提出理论上较为完备的楔体稳定性计算方法。考虑到现场测量得到的不连续面的产状通常具有一定的离散性和分布范围,导致构成楔体的某一组或两组结构面并非完全确定。鉴于此,提出楔体稳定性的优化分析方法,采用遗传算法搜索具有最小安全系数的楔体及其临界滑面组成,为工程支护设计提供一个具有保守性优点的低限解答,确保边坡的稳定与安全。  相似文献   

14.
三维简化Janbu法分析边坡稳定性的扩展   总被引:5,自引:6,他引:5  
对三维简化的Janbu法进行了扩展,使得离散后在同一行上的各条块在水平横向的安全系数相等以及在同一列上的条块在水平纵向的安全系数相等,得到不同行(列)的安全系数,最后通过各条块底滑面的几何特性与受力分析给出其独立的安全系数以及各条块潜在的滑动方向。该方法拓展了传统极限平衡方法只给出坡体总体安全系数的思路,可对坡体局部稳定性和潜在滑动方向进行判定。该方法可适用于任意形状的滑面,还可分析包括考虑孔隙水压力、地质体分层、上覆载荷以及地震力等其他形式的外载。  相似文献   

15.
岩体边坡工程的稳定性往往由岩体结构 (尤其是泥化夹层 )所控制 ,因此边坡工程一般需对控制边坡稳定的主要结构面进行控制处理 .以某边坡工程系统进口顺向及出口“上硬下软”逆向岩石边坡为例 ,分析了泥化夹层对边坡稳定的控制作用 ,介绍了采用洞挖方式设置混凝土阻滑键及采用混凝土置换泥化夹层以改善边坡稳定性的方法 ,通过阻滑键内、置换体内及边坡的实际应力、应变监测 ,分析了这两种加固处理方法对改善边坡稳定性的作用 ,提出了有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岩石边坡块状结构岩体稳定性分析和可靠性评价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利用全空间赤平投影和矢量计算对边坡关键块体滑动方向、结构面交点、面积、体积和安全性建立了计算方程。同时结合可靠度理论给出关键块体失效概率评价式。最后以五面结构岩体为例说明所建方程的应用。  相似文献   

17.
 以武隆鸡尾山滑坡为例,通过地质条件、采矿扰动等分析,运用FLAC3D模拟,研究在重力、岩溶、底部采矿活动等因素下山体的变形破坏特征,认为斜倾厚层山体滑坡视向滑动应具备5个条件:(1) 层状块裂结构,滑坡体被多组不连续面切割,呈积木块体,离散性好;(2) 山体倾向阻挡,受下部稳定山体阻挡,迫使滑坡体沿真倾角方向顺层滑动偏转为视倾角方向滑动;(3) 临空视向剪出,滑坡体视倾角方向斜坡被河流、沟谷深切,为滑坡体提供了转向滑动的临空面;(4) 驱动块体下滑,山体后部的积木块体沿软弱层面长期蠕动,抗剪强度由峰值逐渐趋向残余值,下滑力逐渐增加;(5) 关键块体阻滑,下滑驱动块体沿视倾角方向滑动前缘存在一相对稳定的块体,随下滑推力增大和内部强度降低,沿损伤带瞬时脆性剪断,形成整体滑动,因此,对这类斜倾层状结构的山体地质灾害的监测和防治必须以前缘阻滑的关键块体为重点。在此类斜倾厚层山体中,矿层大都位于滑带100 m之下,因此,采矿活动主要通过应力环境的调整和层状块裂岩体的差异沉降2种方式对滑坡构成扰动。  相似文献   

18.
Using expanded polystyrene (EPS) geofoam (geofoam block) in slope remediation projects has drawn interest from the civil engineering sector for its ease of application and budget saving features. According to design precedence, all slope remediation applications that use geofoam blocks should incorporate permanent drainage systems to prevent instability of the lightweight geofoam blocks due to hydrostatic and seepage pressures. In this study, a new method for slope remediation using geofoam blocks was tested through physical laboratory experiments. For this purpose, a total of 24 lysimeter (dimensions of 60 cm height, 20 cm width, and 200 cm length) experiments (including duplicates) were conducted in which seepage through a geofoam block slope system were generated with three different constant water levels in the water reservoir of the lysimeter. Geofoam blocks (dimensions of 2.5 cm height, 5 cm width, and 15 cm length) were assembled to form embankment type configuration at the toe section of the sandy slopes. This study also included coupled numerical model simulations that were comprised of variably saturated flow modeling and slope stability modeling which could be implemented successfully for the global static failure analysis of the geofoam block slope system comprised of two mediums with different geotechnical characteristics. In addition to global static stability failure analysis, which involved conventional limit equilibrium analysis for the geofoam block slope system, hydrostatic sliding mechanism was investigated which provided insight into using an overburden concept to increase the resistance against horizontal driving forces. Experimental and numerical modeling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geofoam block slope system was stable even though the phreatic surface was above the bottom of the geofoam block assemblage. For this reason, the embankment type configuration tested in this study can be considered a viable remediation technique where seepage induced deep-seated global stability and hydrostatic sliding failures are a concern.  相似文献   

19.
边坡稳定性分析的条分法现仍是边坡分析和评估的主要方法。然而,现今条分法分析均是基于整体分析思想,获得整体或常安全系数,这是一理想的模式。真实的边坡失稳一般是渐进的过程,而这种渐进的失稳模式与多米诺骨牌的失稳倒塌有很多相似之处。基于这种边坡渐进失稳的考虑,提出了一种新的分析边坡稳定性的条分方法,即多米诺骨牌模型分析方法(简称骨牌模型)。骨牌模型定义了每个条块的局部安全系数和边坡的安全系数,也即边坡的安全系数由控制条块的局部安全系数决定。而控制条块是在形成某一滑动面时,所有组成滑体条块中具有最大局部安全系数的条块。而边坡的安全系数则为所有滑动面所对应的控制条块的安全系数中,最小的安全系数。这样定义安全系数是出于骨牌模型的渐进破坏机制而考虑的,突破了传统条分法的整体或常安全系数的局限。给出了骨牌模型的求解方法和求解步骤,并通过算例分析了骨牌模型的求解特点。  相似文献   

20.
付平勇 《山西建筑》2012,(23):70-72
运用边坡内部分块方法针对鹰厦线某边坡测斜数据进行分析,将滑坡体分为若干个块体,采用深部位移来对边坡进行描述,研究结果表明,与单个点的位移相比较,块体的位移能更好地反映边坡的滑动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