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背景:大量实验证明体外自组装的纳米支架材料可以促进神经祖细胞增殖与分化。 目的:观察体外自组装含IKVAV纳米纤维凝胶在二维体系中对神经祖细胞分化的影响。 方法:培养SD大鼠乳鼠神经祖细胞并用免疫荧光方法鉴定。在DMEM/F12触发下,含IKVAV的两亲性多肽溶液形成三维多孔凝胶,于透射电镜下观察其结构。将神经祖细胞分别接种到1%含IKVAV的两亲性多肽溶液及0.1 g/L多聚赖氨酸包被的盖玻片上,培养1,3,7 d后采用神经丝蛋白、胶质纤维酸性蛋白检测其分化情况。 结果与结论:培养出巢蛋白阳性细胞,并且能分化为神经丝蛋白阳性的神经元与胶质纤维酸性蛋白阳性的胶质细胞,证实为神经祖细胞;含IKVAV的两亲性多肽溶液自组形成凝胶,并在透射电镜下显示为纳米纤维,直径为7.0~8.0 nm,长度为100~1 500 nm; IKVAV的两亲性多肽溶液组向神经元分化得能力明显优于多聚赖氨酸组。说明体外自组装IKVAV纳米纤维凝胶在二维培养体系中对神经祖细胞分化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
为了研究自组装纳米纤维凝胶材料异亮氨酸-赖氨酸-缬氨酸-丙氨酸-缬氨酸(IKVAV)多肽与大鼠嗅鞘细胞(OECs)的生物相容性。将培养纯化的大鼠OECs种植于自组装制成IKVAV多肽纳米纤维凝胶表面(二维培养)和纤维凝胶内部(三维培养),倒置显微镜和免疫荧光镜下观察OECs的黏附、增殖情况,并采用MTT法和S-100阳性细胞计数、胞体面积、细胞周长的图像处理和统计分析检测支架对细胞的毒性来评价细胞的活力。OECs接种到IKVAV凝胶后,大多数OECs能在凝胶中生长良好,MTT检测及荧光显微镜下观察OECs的数目、周长与面积与多聚赖氨酸(PLL)组无显著性差异。证实自组装IKVAV多肽纳米纤维凝胶与大鼠OECs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相似文献   

3.
背景:纳米技术可改善脊髓组织工程生物材料的性能。 目的:分析新型脊髓纳米组织工程支架的组织相容性。 方法:以胶原为原料制备纤维定向排列及非定向排列的纳米纤维膜,培养及鉴定SD大鼠脊髓源性神经干细胞。将两种纳米纤维膜与SD乳鼠脊髓源性神经干细胞共培养,以正常培养的神经干细胞为对照,通过MTT实验检测纳米纤维膜的细胞相容性;以扫描电镜检测细胞在纳米纤维膜表面的黏附及增殖情况;将纳米纤维膜植入SD大鼠体内,通过组织学检查确定其降解情况及组织相容性;通过免疫组织化学实验确定神经干细胞在体内的存活及移动情况。 结果与结论:两种纳米纤维膜表面的神经干细胞黏附及增殖情况良好,MTT实验结果表明纳米纤维膜的细胞相容性佳,电镜结果表明细胞在纳米纤维膜表面黏附良好,增殖情况佳;在体内纳米纤维膜降解情况良好,组织相容性佳;BrdU标定的神经干细胞在SD大鼠体内存活并移动情况良好。结果表明新型纳米组织工程支架具有良好的细胞及组织相容性。  相似文献   

4.
背景:壳聚糖类水凝胶因其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可降解性及对药物的缓释作用,作为支架材料近年来在组织损伤修复领域逐渐成为研究热点。 目的:探索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季铵盐壳聚糖温敏凝胶支架上生长、向神经样细胞定向分化的可行性,为治疗神经系统损伤寻找理想的组织工程材料。 方法:季铵盐壳聚糖与β-甘油磷酸钠复合制成温敏凝胶,扫描电镜观察凝胶的三维结构,MTT法评价凝胶浸提液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活力的影响;将牛血清白蛋白加载于凝胶支架,紫外光谱吸收法分析凝胶支架对牛血清白蛋白的缓释效果。接种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于凝胶支架,扫描电镜观察在支架缓释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作用下,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生长、分化情况,免疫荧光技术检测神经元烯醇化酶的表达。 结果与结论:季铵盐化壳聚糖与甘油磷酸钠复合所得凝胶支架,其多孔性特点明显,有温敏特性,对蛋白的缓释效果良好,承载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后,对其增殖无明显不利影响。在凝胶支架缓释的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作用下,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呈现神经样细胞形态,表达神经元特异性标记物神经元烯醇化酶。说明季铵盐壳聚糖温敏凝胶对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的缓释效果良好,其凝胶支架具有多孔径、良好生物相容性特点,可承载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生长和向神经元定向分化。  相似文献   

5.
背景:胶原作为脊髓组织工程的良好支架有利于神经细胞及神经纤维的黏附和生长,但机械性能较差,需要在制备时提高其基本性能,还应对种子细胞的生物学行为产生积极影响。 目的:分析胶原纳米组织工程支架的性能,检测其对神经干细胞凋亡行为及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方法:采用电纺丝技术制备纤维定向排列及非定向排列的胶原纳米纤维膜,并对其进行表征。将新生SD大鼠脊髓源性神经干细胞分别与纤维定向排列及非定向排列的胶原纳米纤维膜共培养,并设置单独神经干细胞培养为对照,检测细胞凋亡情况及相关基因表达变化。 结果与结论:定向及非定向胶原纳米纤维膜的直径及形貌均达到纳米组织工程支架标准,溶胀系数较高,孔隙率较高,力学性能佳。与对照组比较,两胶原纳米纤维膜组神经干细胞凋亡率明显降低(P < 0.05),细胞凋亡相关基因中bcl-2基因表达量明显增加,bax及Caspase-3基因表达明显下降;两胶原纳米纤维膜组神经干细胞凋亡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表明新型胶原纳米组织工程支架性能良好,能够抑制细胞凋亡,从基因表达水平调节神经干细胞的凋亡行为。  相似文献   

6.
背景:近年来研究发现,神经营养因子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分化中发挥重要作用。目前脑组织中具有再生能力的神经干细胞在体外是否具有直接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多巴胺能神经元的作用还未见报道。目的:观察大鼠间充质干细胞在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与神经干细胞共培养两种诱导条件下体外分化成多巴胺能神经元的能力。方法:分离培养SD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取第3代细胞分2组培养,一组细胞应用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单独诱导,另一组细胞与已培养成球的神经干细胞共培养进行诱导,共培养之前行Brdu标记。诱导3d后以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各组贴壁细胞神经元特异性标志物神经原纤维和多巴胺能神经元特异性标志物酪氨酸羟化酶的表达,观察间充质干细胞的分化情况。结果与结论: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单独诱导组间充质干细胞在诱导24h后胞体回缩呈锥形,突起延长且数量增多,有神经元样形态,且细胞间相互连接成网络状,3d后部分细胞表达神经原纤维,其中少部分同时表达酪氨酸羟化酶。与神经干细胞共培养组神经干细胞球很快解离,迅速贴壁,共培养的贴壁细胞大量增殖且多呈神经元样,胞体细长多突起,相互间连接成网,多数贴壁细胞分别单独表达神经原纤维和酪氨酸羟化酶,少数细胞可见Brdu/神经原纤维,Brdu/胶质纤维酸性蛋白,Brdu/酪氨酸羟化酶双标阳性。提示间充质干细胞在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神经干细胞存在的情况下可定向转化为神经元,并有向多巴胺能神经元分化的可能。在该实验条件下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效果好于神经干细胞。  相似文献   

7.
背景:核受体相关因子1基因修饰是否促进骨髓源性神经干细胞向多巴胺能神经元分化少见报道。 目的:观察核受体相关因子1基因修饰骨髓源性神经干细胞在体外诱导分化为多巴胺能神经元的作用。 方法:体外培养和纯化大鼠骨髓源性神经干细胞,将骨髓源性神经干细胞分为4组,将未转染的骨髓源性神经干细胞随机分为对照组,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组;将筛选出的重组质粒转染阳性的神经干细胞分为核受体相关因子1组和核受体相关因子1+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组。 结果与结论:RT-PCR显示转染的骨髓源性神经干细胞4 d后核受体相关因子1高表达,分化结果显示:核受体相关因子1+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组细胞内酪氨酸羟化酶在mRNA水平上的表达量最高,神经干细胞贴壁分化后各组酪氨酸羟化酶阳性细胞比例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其中以核受体相关因子1+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组分化比例最高,为(52.44±15.9)%。提示核受体相关因子1基因修饰可促进骨髓源性神经干细胞向多巴胺能神经元分化,并通过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的诱导作用,在体外可获得大量的多巴胺能神经元。  相似文献   

8.
背景:纳米材料构建具有生物活性的组织工程骨,可以很好的模仿体内细胞外基质的结构,有利于细胞黏附、生长。 目的:评价新型仿生壳聚糖/胶原纳米纤维支架与SD大鼠骨髓基质干细胞的体外相容性。 方法:分离培养SD大鼠骨髓基质干细胞,流式细胞分析法对细胞表面抗原进行检测;相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聚电解质共凝聚技术制作仿生壳聚糖/胶原纳米纤维支架,取生长良好的P3代,与仿生壳聚糖/胶原纳米纤维支架体外联合诱导培养,通过细胞贴壁率、生长曲线、细胞活力、周期、细胞Ⅰ型胶原染色、扫描电镜观察综合评价材料与细胞的相容性。 结果与结论:骨髓基质干细胞可在体外分离扩增,表达CD29、CD44和CD106,不表达CD34和CD45,细胞形态为长梭形,仿生壳聚糖/胶原纳米纤维平均孔径为150 μm,与骨髓基质干细胞有较好的黏附性。提示骨髓基质干细胞可在体外长期、稳定培养;是理想的组织工程种子细胞;仿生壳聚糖/胶原纳米纤维与骨髓基质干细胞有良好的相容性,可用来做组织工程生物材料。  相似文献   

9.
背景:黄芪有效组分的抗氧化作用被认为是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神经元样细胞分化的原因。 目的:观察黄芪多糖联合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神经元细胞分化的效果。 方法:取第3代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用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进行神经前体细胞诱导分化24 h,随后加入黄芪多糖继续培养1-3 d,同时设空白对照组和单纯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诱导组。免疫细胞化学及蛋白印迹法检测巢蛋白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的表达。 结果与结论:与单纯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诱导组相比,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黄芪多糖诱导组的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阳性细胞比例较高(P < 0.05);单纯系统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诱导组和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黄芪多糖诱导组皆有巢蛋白条带表达,利用凝胶成像系统分析,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黄芪多糖诱导组的灰度值大于单纯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诱导组(P < 0.05)。结果可见黄芪多糖联合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神经元样细胞分化具有更高的诱导分化效率。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干细胞;骨髓干细胞;造血干细胞;脂肪干细胞;肿瘤干细胞;胚胎干细胞;脐带脐血干细胞;干细胞诱导;干细胞分化;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10.
背景:有研究表明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可以维持神经元的存活、影响神经元的迁移,在体外可以促进神经干细胞的存活和分化。 目的:探讨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对低血糖幼鼠海马神经干细胞定向分化的作用。 方法:取新生1 d低血糖模型大鼠脑海马组织进行原代、传代及单细胞克隆培养。培养的细胞一部分进行神经干细胞鉴定,另一部分依据培养液中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质量浓度的不同将单克隆细胞分为0,100,200 μg/L组,取第4代细胞进行诱导分化,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免疫荧光染色,计数阳性细胞比例。 结果与结论:单克隆培养后3组细胞均呈巢蛋白阳性,诱导分化后细胞呈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和胶质纤维酸性蛋白阳性;100,200 μg/L组神经干细胞生长较快,且分化为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阳性细胞比例较高(P < 0.05),但两组神经干细胞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提示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促进低血糖幼鼠海马神经干细胞向神经元定向分化。  相似文献   

11.
背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作为骨、软骨创伤缺损及退变修复的种子细胞越来越受到关注。 目的:分析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基因转染对白色封闭群大鼠(SD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影响。 方法:分离纯化SD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并体外扩增,通过腺病毒载体介导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基因转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别通过荧光显微镜观察荧光表达情况及蛋白质水平来测定转染后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的表达,碱性磷酸酶定量测定鉴定成骨活性及MTT法评估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转染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影响。 结果与结论:从SD大鼠骨髓提取物中分离培养的细胞形态为梭形,呈铺路石状、漩涡状生长,经流式细胞仪检测及多项分化能力鉴定符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特征;经转染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基因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表达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碱性磷酸酶;MTT法检测转染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基因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能力明显增强(P < 0.05)。说明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基因转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后可以持续、高效表达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和碱性磷酸酶,在体外明显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增殖。  相似文献   

12.
侯楠  朱力  文科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3,17(16):2950-2955
背景:对于解剖层次复杂的细胞外基质,单纯浸泡法则很难达到理想的去细胞效果。 目的:观察灌注法去细胞技术制备小肠黏膜全层去细胞外基质的效果。 方法:采用灌注法去细胞技术,经成年雄性新西兰大白兔小肠黏膜上动脉灌注去离子剂后处理获得小肠 黏膜全层去细胞外基质。采用MTT法检测小肠黏膜全层去细胞外基质浸提液(实验组)或含体积分数20% 小牛血清的DMEM(对照组)与1 月龄新西兰大白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共培养后的细胞相对增殖率。 结果与结论:①大体观察:小肠黏膜上动脉经灌注30 min 后变得苍白透明,经2 h 灌注后肠段变得苍 白剔透,清楚可见脉管纹理。②组织学与扫描电镜观察:灌注法构建的小肠黏膜全层去细胞外基质的去 细胞程度均匀,胶原纤维未受损,孔隙多,孔隙率为(86.72±2.98)%。③MTT 检测实验:培养2,4,7 d, 实验组细胞A 值明显高于对照组细胞A值(P < 0.05),且实验组细胞相对增殖率均>1。表明采用灌注法 构建小肠黏膜全层去细胞外基质可操作性强,安全性好,且小肠黏膜全层去细胞外基质对骨髓间充质干 细胞无毒性,并有一定的促生长作用。  相似文献   

13.
背景:目前可注射组织工程骨的研究主要限于动物实验,若人骨髓基质干细胞与藻酸盐生物相容性良好,可注射组织工程骨将是极具前途的临床治疗手段。 目的:体外观察人骨髓基质干细胞与可注射支架藻酸钙凝胶的生物相容性。 方法:实验组将第2代人骨髓基质干细胞与藻酸钙凝胶复合培养,对照组单纯接种骨髓基质干细胞。倒置相差显微镜、扫描电镜观察各组细胞形态及增殖情况,MTT法半定量检测细胞增殖情况。 结果与结论:倒置显微镜下见实验组细胞生长良好,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扫描电镜见骨髓基质干细胞在藻酸钙表面贴附、增殖良好,第6天时细胞已跨越微孔表面或向孔内生长。MTT法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细胞增殖能力不受影响。结果初步表明藻酸钙与人骨髓基质干细胞体外生物相容性较好。   相似文献   

14.
背景:黄芪甲苷和丹参酮Ⅱa是传统中医药治疗心肌缺血的有效成分,是否可参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心肌样细胞分化的过程呢? 目的:观察黄芪甲苷联合丹参酮Ⅱa对体外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心肌样细胞分化作用的影响。 方法:应用MTT法分别测定黄芪甲苷和丹参酮Ⅱa的最大无毒浓度,确定两者联合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心肌样细胞的剂量。将分离纯化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5组进行诱导:黄芪甲苷组、丹参酮Ⅱa组、丹参酮Ⅱa+黄芪甲苷组、5-氮胞苷组、空白对照组,ELISA方法观察体外诱导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缝隙连接蛋白43和肌钙蛋白表达变化。 结果与结论:诱导后丹参酮Ⅱa+黄芪甲苷组、丹参酮Ⅱa、黄芪甲苷、5-氮胞苷组肌钙蛋白、缝隙连接蛋白43表达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 < 0.01),丹参酮Ⅱa+黄芪甲苷组高于丹参酮Ⅱa、黄芪甲苷组(P < 0.01)。丹参酮Ⅱa+黄芪甲苷组与5-氮胞苷组缝隙连接蛋白43表达水平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结果提示黄芪甲苷联合丹参酮Ⅱa可以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心肌样细胞方向转化,而其联合作用高于单一成分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背景:以往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软骨分化的研究,多将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作为辅助因子与其他细胞因子联合应用,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单独应用能否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泌软骨特异性胶原仍存在争议,其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软骨分化及软骨胶原纤维稳定性的影响尚不清楚。 目的:观察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软骨分化以及基质金属蛋白酶表达的影响。 方法:构建含有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基因完整编码区的表达载体,稳定转染至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设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稳定转染组,同时设未转染组作对照。 结果与结论:MTT检测结果显示,实验成功筛选得到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稳定过表达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转染后4 d,细胞增殖能力显著增强(P < 0.05)。RT-PCR,Western blot法及免疫细胞化学检测结果显示,与未转染组相比,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稳定转染组细胞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Ⅱ型胶原 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P < 0.01),基质金属蛋白酶1,2,3 mRNA表达显著降低(P < 0.01)。结果证实,单独应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能够有效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增殖以及软骨分化,并维持软骨胶原纤维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6.
背景:聚羟基丁酸/戊酸酯共聚物是近年来受到重视的聚羟基脂肪酸族组织工程支架材料,具有免疫排斥反应低、生物相容性好和降解产物无毒副作用的优点。 目的:观察聚羟基丁酸/戊酸酯共聚物膜材料与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体外生物相容性。 方法:将第3代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种植于聚羟基丁酸/戊酸酯共聚物膜上作为实验组,培养板单纯培养细胞作为对照组,计算1,2,4 h两组贴壁细胞的数量,得出细胞贴壁率。MTT比色法观察2,4,6,8 d两组细胞的增殖情况。采用Hoechst33258荧光法,检测3,6,9,12 d两组细胞内的DNA含量。将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接种聚羟基丁酸/戊酸酯共聚物膜材料上5 d后,电镜扫描观察细胞在材料上的生长情况。 结果与结论:共培养1 h时,实验组的细胞贴壁率低于对照组;其他时间段两组之间细胞贴壁率差异无显著意义。两组各时点间的细胞增殖差异无显著意义。两组各时间点细胞内DNA含量差异无显著意义。扫描电镜观察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聚羟基丁酸/戊酸酯共聚物膜上生长良好,形态呈梭形,细胞间连接紧密,分泌较多细胞基质。证明聚羟基丁酸/戊酸酯共聚物膜材料与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生物材料;骨生物材料; 口腔生物材料; 纳米材料; 缓释材料; 材料相容性;组织工程全文链接:  相似文献   

17.
Bone marrow-derived stem/progenitor cells have been shown by independent investigators to give rise to neural-like cells (neurons and glia) both in vitro and in vivo. The objective of the present study was to determine whether nestin-enriched cells derived from bone marrow can differentiate into cells with the same morphological and functional characteristics as neurons derived from adult brain neurogenic zones. Cell culture methods were used for generation of adult bone marrow and brain stem/progenitor cells and for studying their differentiation into neural-like cells. The proportion of cells expressing neuronal markers was greater in cultures derived from adult hippocampal neural stem cells than in the bone marrow-derived cells, but the electrophysiological and function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ells were similar. Action potentials with electrical characteristics corresponding to those exhibited by adult neural stem cell-derived neurons were recorded from approximately 2.5% of patched neuron-like cells differentiated from bone marrow cells. The active uptake of tritium-labeled neurotransmitters gamma-aminobutyric acid ([(3)H]GABA) and dopamine ([(3)H]DA) was measured in both sets of cultures. [(3)H]GABA uptake, but not [(3)H]DA, was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in differentiated neurons in both neural stem cell cultures and bone marrow-derived cultures. [(3)H]GABA uptake was greater in differentiated neurons derived from brain neural stem cells. In summary, both the nestin-expressing bone marrow and the adult brain neural stem/progenitors developed into cells with morphological, immunocytochemical, and functional characteristics of neurons. Even though a smaller proportion of neuron-like cells was generated from bone marrow-derived progenitors than from brain-derived neural stem cells, these cells may be useful in the cellular therapy of neurodegenerative diseases and traumatic brain and spinal cord injury.  相似文献   

18.
背景:壳聚糖及其衍生物制备的支架对细胞迁移和神经轴突再生有重要作用。壳聚糖及其衍生物的组织相容性好,易使干细胞在其表面附着生长,在神经组织工程具有较为广阔的应用前景。 目的:制备适宜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生长的壳聚糖/壳聚糖季铵盐/甘油磷酸钠温敏性水凝胶细胞支架,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细胞支架中的生长情况。 方法:将壳聚糖进行季铵盐化改性处理,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谱检测确定其生成。实验以壳聚糖与壳聚糖季铵盐配比为8∶1成功制备出较为稳定的壳聚糖/壳聚糖季铵盐/甘油磷酸钠温敏性温敏水凝胶细胞支架,观察成胶情况,并进行生物安全性检测。 结果与结论:实验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图谱上发现了季铵基基团的特征峰。细胞毒性实验显示,水凝胶浸提液干预的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无毒性。急性全身毒性实验显示,浸提液对大鼠体质量增加无明显影响,支架生物安全性较好。扫描电镜观察显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细胞支架中能正常的生长和增殖。结果证实,实验成功制备了壳聚糖/壳聚糖季铵盐/甘油磷酸钠温敏性水凝胶细胞支架,适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生长和增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