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黄萍  陈湘玉 《护理研究》2014,(7):2543-2545
[目的]探讨急诊急救专科护士培训的模式和效果评价。[方法]对51名赴香港的江苏省急诊急救专科护士培训基地学员培训美国心脏协会制定的基础生命支持(BLS)和高级心血管生命支持(ACLS)课程。[结果]51名学员培训后理论、技术和MageCode考核成绩均合格,获得美国心脏协会颁发的BLS及ACLS培训证书。培训后学员的考核成绩均较培训前提高,基础生命支持及高级生命支持得分培训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诊急救专科护士培训模式是对我国专科护士培训模式的一种探索和补充,培训课程规范化、培训资源标准化有利于急诊护士急救技能的提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急诊急救专科护士培训的模式和效果评价。[方法]对51名赴香港的江苏省急诊急救专科护士培训基地学员培训美国心脏协会制定的基础生命支持(BLS)和高级心血管生命支持(ACLS)课程。[结果]51名学员培训后理论、技术和Mage Code考核成绩均合格,获得美国心脏协会颁发的BLS及ACLS培训证书。培训后学员的考核成绩均较培训前提高,基础生命支持及高级生命支持得分培训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诊急救专科护士培训模式是对我国专科护士培训模式的一种探索和补充,培训课程规范化、培训资源标准化有利于急诊护士急救技能的提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急诊专科护士高级心血管生命支持(ACLS)技能的培训模式及效果。方法将参加ACLS培训考核的168名急诊专科护士随机分为实验组(88名)和对照组(80名)。实验组采用基于问题的教学方法(PBL)+团队模拟训练的培训模式,对照组采用传统的ACLS操作培训模式,比较2组培训后考核得分情况以及合格率。结果实验组的考核得分及合格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PBL结合团队模拟训练的培训模式能有效地提高急诊专科护士ACLS考核的平均成绩、合格率及应急能力。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急诊专科护士高级心血管生命支持(ACLS)技能团队培训模式及效果评价。方法制订ACLS团队培训方案,对参加ACLS技能培训班的80名学员实施该方案培训并进行效果评价。结果培训后,学员急救理论知识较培训前明显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简易人工呼吸囊操作得分由培训前的85.5分提高到培训后90.6分,体外电击除颤术由77.2分提高到85.2分。培训后学员自评口咽通气管使用、紧急气管插管术、体外电击除颤术掌握率较培训前明显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83.3%的学员对ACLS团队培训模式表示非常满意。结论高级心血管生命支持团队培训模式有助于护士掌握急救知识,提高急救技能,值得在急诊专科护士专业化、规范化、标准化培训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医学生<人际关系与沟通技能>选修课开设的必要性及其教学方法.方法 课程开始前、结束后,就选修的目的 、教学的建议以及学习收获等,对202名学生进行团体问卷调查.结果 90%以上的学生认为开设该课程很有必要,选修的目的 是为了提高人际交往的能力;92.9%的学生建议授课突出实践,93.9%的学生希望采用情境模拟或结合自身实际撰写论文考核;97.9%的学生感到学习有收获.结论 医学生开设<人际关系与沟通技能>很有必要,其教学应密切结合医学生的实际,突出实践技能的提高.  相似文献   

6.
教学医院急诊科在医学生心肺复苏培训中的重要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了解急诊科培训前后医学生对心肺复苏理论和技能的掌握情况及存在的问题,探讨教学医院急诊科在加强医学生心肺复苏教学中的作用。方法对115名医学本科临床实习学生行心肺复苏基本理论测试并利用模拟教具行单项操作测试,然后给予4学时的综合模拟培训。再次进行理论和操作测试,并就培训方式作问卷调查,将培训前后的测试结果进行对比。结果培训前理论考核平均成绩(57.1±22.1)分;操作总及格率仅7.8%。培训后理论考核成绩达到96.8分,操作考核及格率达到100%,均远远高于培训前。全部单项操作正确率在66.1%~97.3%,较培训前有大幅度提高。反馈意见收回115份,认为医学生在急诊实习中有必要加强心肺复苏培训者占82.3%,认为最佳培训方式是增加实际操作模拟培训者占96.6%。结论虽然经过系统学习,医学生的心肺复苏理论和操作技能仍明显不足,教学医院急诊科对医学生在急诊实习中,特别是应用模拟教学手段在心肺复苏实际操作培训方面能够发挥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高级心血管生命支持(ACLS)对急诊医护一体化培训效果影响。方法根据美国心脏协会(AHA)制定的ACLS课程,对30名急诊医护人员实施培训并进行效果评价。结果培训后,医护人员ACLS理论知识较培训前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3项急救操作技能中,除高质量心肺复苏术和静脉通路建立,其他较培训前均有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医师对护士救治配合满意度与培训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ACLS有利于急诊医护人员一体化救治,提升医护团队精神,提高医师对护士抢救配合的满意度,从而提高患者的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8.
吴金霞  蔡娴  孙静  陈洁婵  龚云 《全科护理》2020,18(11):1386-1389
[目的]探讨国际医疗卫生机构认证联合委员会(JCI)标准下儿科急诊护士分阶段分岗位的专业化培训方法及效果。[方法]基于JCI标准中员工资质与教育(SQE)章节,制定了以分阶段分岗位为基础的儿科急诊护士专业发展培训方案,从2016年始对急诊全科护士进行培训,比较实施前后的培训效果。[结果]培训后全科护士全部通过了美国心脏学会基础生命支持(BLS)及高级生命支持(PALS)、消防知识、医院感染等理论及操作的培训考核;培训后护士理论基础成绩、操作考核成绩、自我评价评分均高于培训前(P0.05)。[结论]实施分阶段分岗位的专业化培训能调动儿科急诊护士的积极性,提高综合业务能力,保障急诊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9.
1ACLS实施者课程预期效果在本课程中你将通过观察、讨论和操作学习高级心血管生命支持(ACLS)的具体内容。ACLS指导老师会帮助你运用下列方法达到课程的目的。1·1通过小班授课、病例分析教学处理10个核心病例ACLS实施者课程采用病例分析教学方式。通过初级和高级ABCD评估以及实施规范,你将学会10个核心病例的紧急评估处理操作。你必须认识到特殊紧急操作的必要性,同时能立即进行操作。1·1·1在小组讨论和大组活动中学习处理这10个核心病例。在每一个病例中你将体验3种不同的抢救角色:①单一抢救者;②复苏组成员;③复苏组组长。配…  相似文献   

10.
提高临床实习质量对策与方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1临床实习是检验医学生4年基础课学习质量、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完成学生向医生转变的最关键阶段,也是医师从业前的最后培训,为日后成为一名合格医师奠定良好基础。临床实习是医学生由学生向临床医生转变的最重要过程,  相似文献   

11.
本科生毕业前实习是将理论学习应用于临床实践的关键时期,是培养合格医学人才的重要环节。实习学生要在实习期间学会理论知识联系临床实际,将所学理论知识进行全面的复习、巩固、应用,使之转变为临床工作能力,为日后顺利成为临床执业医师奠定坚实的基础。为了促进医学生向临床医师的转变,培养医学生的基本操作技能、基本临床知识及临床思维能力。改进传统教学方法,加强教学管理,注重实践能力培养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关键。本文从师资队伍建设、"三基"培训、实习考核三个方面,利用观摩教学、基于问题的学习(PBL)教学和模拟教学相结合教学模式,探讨如何做好麻醉专业本科实习学生的临床教学工作。  相似文献   

12.
目的为提高医学生的临床急救技能实践寻找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方法在实习生临床实习期结束后,应用多媒体教学视频软件(模拟急救教学软件,美国anesoft公司)结合SimMan高级综合模拟人等系统(挪威Laerdal公司出品),参照2005年国际心肺复苏与心血管急救会议指南,开设“临床模拟急救培训”课程,作为选修课。课程包括基本生命支持、高级生命支持和心肺复苏的综合训练;课程结束后进行模拟急救实战演练,由专业医师进行考评,并对学员的问卷反馈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模拟急救实战演练的合格率达95.6%;100%的学员认为有必要开设该课程,94.4%的学员认为该课程的实用性强,88.9%的学员认为课程内容合理、完善,66.7%~100%的学员认为该课程提高了他们的急救操作能力、知识的综合利用能力和临床思维能力。结论通过多媒体教学视频软件与模拟人系统相结合的“临床模拟急救培训”课程能够有效地提高实习生的临床急救操作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自信心,并提高学生的临床思维、判断能力,从而提高实习效果。  相似文献   

13.
儿科高级生命支持(pediatric advanced life support,PALS)课程是美国心脏协会(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AHA)和美国儿科学会(American Academy of Pediatrics,AAP)于20世纪80年代建立的团队式训练课程~([1]).1999年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学中心引进该课程~([2]).本文对本院PALS课程培训10年中有详细记录的799人的资料进行分析,旨在为进一步培训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在护理专科生中选拔助产学习意愿学生的方法及培养方式。方法在北京协和医学院护理学院2012级专科生中通过小组访谈和问卷调查,选拔具有学习助产意愿的学生,在第4学期单独开设30学时高级助产实践选修课,由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高年资助产士承担教学任务,学生完成理论学习和操作练习后参加考核,考核合格者安排在北京妇产医院进行8周助产生产实习。结果通过小组访谈和问卷调查,68.8%(55/80)的学生愿意参加助产学习,其中18名学生完成30学时选修课,考核全部合格。根据学生意愿,11名参加8周助产生产实习,包括产房6周,产科病房2周,实习前有书面的实习计划和内容,实习结束后进行理论考核和操作考核,毕业分配时有4名从事助产工作。结论在护理专科生中通过层层选拔并结合学生意愿培养助产方向学生是可行的方法,在目前助产人力缺乏的情况下,不失为快速培养助产人才的方法之一,为助产专业本科教育提供借鉴经验。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专业学位硕士在高级护理实践课程中运用SimMan Essential无线智能病人开展模拟训练的真实体验.方法 在进入临床实习前开展高级护理实践模拟训练,分别在临床病例编辑、团队模拟演练、教师情境考核三阶段,对选取的12名研究对象各访谈1次,访谈后以Colaizzi法分析资料.结果 从资料中共提取4个主题,分别为临床思维的带入与演绎、模拟环境的理解与融入、相关知识的学习与思考、负性情绪的出现与体验.结论 高级护理实践模拟训练,有利于学生临床实践技能的强化和实习准入.教师在教学中应了解学生的体验、想法,结合高层次学生的身心特点和培养需要,为培养合格的专科护士乃至临床护理专家,进行有效的课程设置和教学改革.  相似文献   

16.
病员呼吸心跳骤然停止时所采取的一切急救措施称复苏术。近廿年复苏虽有很大进展,然而许多方面仍有待改进。鉴于复苏的最终目的仍是恢复病人神志和工作能力,不少学者主张把心肺复苏(CPR)改为心肺脑复苏(CPCR)。复苏(Reuscitation)又称生命支持(Life Support),全过程可分三阶段:①初级复苏或基础生命支持;②高级复苏或  相似文献   

17.
儿科高级生命支持法(pediatric advanced life support,PALS)在许多发达国家已逐步推广,是专为从事儿科急诊的医护人员和院前急救人员创办的急救培训课程,发展至今已有10余年。有些地区和国家将儿科 ICU 和急诊医护人员通过此课程培训的百分率作为衡量儿科医院质量的指标之一。近年来,急救创伤专业在我国迅速发展,但至今还没有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情境教学法在儿科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方便性抽样选择苏州大学护理学院2006级全体34位护理本科生作为研究对象,在实习前1个月开设综合实践课程《实践情境教学》,对其儿科教学部分的应用进行评价.结果 97.06%的护生认为有必要在实习前开设该课程,情境教学增加了护生对儿科专业特殊性的认识,激发了护生学习的热情和对儿科实习的期待,促进了护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培养了护生临床评判性思维能力,提高了护生总体应岗能力.结论 实习前开设儿科模拟病房情境教学,使得理论学习和临床实践有机衔接,有助于提升护生的综合能力,提高儿科实习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急诊医学临床教学效果评估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急诊医学是医学领域新兴的一门边缘学科,而急诊、急救在临床医疗实践中历来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随着社会经济和卫生事业的发展,迫切需要在医学生中进行急诊医学专业教育和技能培训.本院从 1998~ 1999学年开始开设<急诊医学>选修课程,安排本科四年级学生为教学对象,对其进行有关急诊医学知识、技能的教育.经过 4年多的教学实践,作者通过对在本院实习的 1997、 1998两个年级(临床实习即将结束和刚进入临床实习)的临床实习生进行急诊医学临床及理论知识、技能考核,以评价急诊医学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20.
实习阶段是医学生大学本科学习中很重要的阶段,是把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和技能在反复的检验实践中转化为工作能力的重要一步。临床医学是一门既重视理论学习,又强调临床实践的综合学科。基础医学课程的学习为医学生进入临床实习奠定了良好的理论基础,但如何培养医学生临床思维和实践能力则是身兼教师职责的临床医生们应该重视的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