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99年3月江苏海安某个体养鸡场的1400羽30日龄迪卡商品蛋鸡发生了一种以鸡逐渐消瘦死亡、剖检腺胃严重肿大、胸腺和法氏囊萎缩为特征的疾病,鸡群的发病率约为12%,死亡率为4.8%,经临床症状观察、大体病变观察、显微病变观察、实验室诊断后确认为国内近年来发现的鸡的一种腺胃病变型传染性支气管炎(腺胃型IB).通过淘汰病鸡、严格消毒、疫苗紧急接种等措施最终控制了该病.  相似文献   

2.
《畜禽业》2001,(11):22
最近,美国学者应用原位杂交试验研究了3株致病性IBDV苗株(BV、DelA、D78)的致病机理.在分别接种3种病毒后12、24、48、72和120h,采取试验鸡法氏囊、胸腺、脾、腺胃、盲肠扁桃体,福尔马林固定,石腊包埋,结果在接种病毒后24、48、72、120h,从感染BV、D78毒株鸡的法氏囊中检出病毒核酸,然而在感染后72h.DelA感染鸡才检出病毒RNA,D78感染鸡在接毒后12h,BV感染鸡在接毒后72h胸腺和脾均呈阳性.在接毒后12h试验鸡各组织均未检出病毒,然而至接毒后24hD78和BV感染鸡的法氏囊滤泡出现大量阳性淋巴细胞.此外,在D78和BV感染鸡的胸腺和脾中也检出少量病毒核酸.D78和BV在感染鸡体内复制部位一致,而DelA在鸡法氏囊却有限.试验表明,地高辛标记核糖探针为鸡法氏囊病的早期诊断提供了一种特异、有效的检测手段.  相似文献   

3.
鸡传染性贫血病(CIA)是由鸡贫血病毒(CAV)引起的一种病毒性疾病。它主要致4周龄以下易感雏鸡的发病和一定比例的死亡,其特征为再生障碍性贫血和全身淋巴组织萎缩,尤其是胸腺的萎缩和骨髓髓质的脂肪变性。由于CAV感染的靶细胞是胸腺的前T细胞、脾脏的成熟T细胞和骨髓中的成血细胞,所以感染CAV的成鸡仍然会出现一过性的免疫抑制[1],从而容易并发或继发其它病原的感染,如MDV、IBDV、NDV等。感染鸡对正常的疫苗免疫的反应性下降,从而导致免疫效果不佳甚至免疫失败,给养禽业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4.
邓治邦  周红 《畜禽业》2004,(8):25-26
对50羽AA雏鸡实验性感染IBDV表明,实验性IBD具有潜伏期短(2d)、发病率高(100%),尖峰式死亡曲线和后期迅速康复的特点。IBD主要症状表现为啄肛啄羽、畏寒打堆、腹泻脱水、衰竭死亡。特征性病变有:法氏囊肿大(后期萎缩)、以及法氏囊出血或坏死;胸肌、腿肌出血;肾肿大、尿酸盐沉积及输尿管扩张;腺胃、肌胃出血等。  相似文献   

5.
陈永亮 《畜禽业》2012,(4):58-59
<正>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毒(IBDV)引起的至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是危害养鸡业的重大疾病之一。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以20~40日龄雏鸡为最易感染并可造成严重危害。病鸡以腹泻、精神沉郁、法氏囊肿大并出血、肾脏肿大和肌肉出血等为特征。2011年10月9日接到江苏铜山某蛋鸡场发生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报告,遂前往查看并予诊治,现将对该病的诊治情况和个人对其的防控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6.
浅谈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诊断与防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建浩 《畜禽业》2008,(4):82-83
<正>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是一种由病毒(IBDV)引起的急性、高度接触性的传染病,主要危害雏、幼鸡。严重腹泻,以胸、腿部肌肉出血,法氏肿大、出血和坏死为其特征。发病多在4~9周左右雏、幼鸡,发病突然,发病率较高,可达80%~100%,病程短,  相似文献   

7.
《畜禽业》2016,(9)
正内蒙古农业大学袁红红(2012)用北京农林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繁殖的DHO-F4代病毒液分别感染350d和500d的产蛋鸭,在攻毒后在第4、5、6d时每组随机抽取一或两只产蛋鸭扑杀,采血,分离血清,同时采取攻毒产蛋鸭的咽拭子和肛拭子接种鸡胚,并进行尸体剖检,采集卵巢、脾脏等组织进行病毒分离,其余系统取材,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查和病毒抗原的免疫组  相似文献   

8.
研究青刺果种粕粉对鸡免疫器官及其免疫细胞动态变化的影响。将7日龄鸡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设3个重复,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的饲粮中分别添加10g/kg、15g/kg青刺果种粕粉,饲喂30d。第14、21、28日龄时分别取胸腺、法氏囊和脾脏制作切片。测定免疫器官中T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数量。实验结果表明,试验组在初期14、21日龄的脾脏、14日龄的法氏囊和28日龄的胸腺中的T淋巴细胞数量较对照组均升高显著(P<0.05或P<0.01);而试验组在后期21、28日龄的法氏囊、14日龄的脾脏和28日龄的胸腺中的巨噬细胞较对照组也同样升高显著(P<0.05或P<0.01)。结果提示,青刺果种粕粉能提高鸡的免疫力。  相似文献   

9.
鸡毒支原体(Mycoplasma Galliscepticum,MG)是一种严重危害养禽业的病原体,主要引起鸡和火鸡的慢性呼吸道疾病。本文介绍鸡毒支原体感染的临床症状、剖检变化,提出综合性防制措施。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鸡饲喂含钼饲料(钼含量:500mg/kg),研究高剂量对其免疫器官重量、生长指数、组织学变化及外周血T淋巴细胞的ANAE阳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试验组鸡脾脏充血、出血、萎缩;法氏囊肿胀、萎缩。3周后免疫器官的重量、生长指数、外周血T淋巴细胞的ANAE阳性率低于对照组,5周后差异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说明500mg/kg饲料的钼可以抑制鸡免疫器官的生长发育及外周血T淋巴细胞的活化,造成免疫器官的病理损伤,导致免疫功能下降。  相似文献   

11.
杨松 《畜禽业》2013,(6):72-73
<正>鸡传染性法氏囊病又称传染性法氏囊炎或腔上囊炎。是由法氏囊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接触性、免疫抑制性疾病,发病率高,病程短,其持征是,法氏囊肿大,排白色稀便,浆液下有胶冻样水肿液。主要侵害鸡的体液免疫中枢器官一法氏囊,影响各种疫苗的免疫应答,导致免疫失败,给养鸡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被国际公认为鸡的三大疫病之一。鸡大肠杆菌病在临  相似文献   

12.
<正>2009年夏天,在岫岩地区发生了一些肉仔鸡法氏囊活疫苗14日龄免疫后迅速发生传染性法氏囊病的情况,发病率10%~16%不等,也有零星发病死亡现象。大多在免疫后24~72h发病,剖检呈现典型的法氏囊病变。这种病情比往年较为严重,通过临床考察,对发病原因进行了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3.
徐生正 《畜禽业》2010,(4):64-66
对甘肃省积石山县某养殖场不明原因死亡鸡进行了病原鉴定与病理学观察。证实为鸡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感染。眼观观察,病变主要在喉头、气管和肺脏。喉头粘膜肿胀,有大量的粘液或黄白色假膜附着。肺脏肿大、充血、出血,有的呈现大理石样病变。心脏、肝脏、肾脏、脾脏等实质器官广泛变性、坏死。病理组织学观察,实质器官有渗出性炎症,上皮细胞肿胀、变性、坏死、脱落,并有血液循环障碍。  相似文献   

14.
《畜禽业》2015,(12)
<正>最近在蛋鸡市场上普遍发生且流行的一种疾病——流行性感冒。1临床症状最近海阳市养殖户刘某家中蛋鸡表现出顽固的呼吸道疾病,其表现为甩鼻、咳嗽、尖叫、怪叫、肿大、目睑肿胀、眼睛变形拉长、眼内分泌物增加、排白色稀便,病鸡每天出现。本病早期采食、饮水量没有什么剧烈的变化,高峰期时表现体温升高、食欲减退、饮水量增加。2剖检症状胰脏边缘出血,背面胰边缘最明显,萎缩成S型;脾脏肿胀发紫,表面  相似文献   

15.
向15日龄的雏鸡饲料中添加0.024g·只-1·日-1的家蝇幼虫血淋巴冻干粉,连续饲喂至49日龄,试验期间每周随机抽样8只,称重,采血,解剖取法氏囊、脾脏和胸腺,测定免疫器官指数和免疫球蛋白IgA含量。试验结果显示:添加家蝇幼虫血淋巴的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试验期内体重和脾脏的变化差异不明显,法氏囊和胸腺前期差异不显著而后期差异显著,免疫球蛋白IgA能够维持较高水平。所以,家蝇幼虫血淋巴能显著增强鸡体的免疫力。  相似文献   

16.
蒙明洲 《畜禽业》2010,(2):34-35
传染性法氏囊病是由法氏囊病毒引起的一种主要危害雏鸡的免疫抑制性传染病,特征是腹泻、衰竭,法氏囊先发生显著炎症和增大,继之以萎缩,最后患鸡死亡。1957年最先发生于美国特拉华州的甘布洛地方,故又称甘布洛病。其特征为突然发病,病鸡腹泻,精神沉郁,法氏囊肿大、出血,肾肿大和肌肉出血,极易导致鸡只死亡。2009年8月都匀市甘塘养鸡场暴发该病,造成了极大的损失,对该病的综述防控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7.
在鸡病诊断方法中,剖检以其简便、快捷,易被基层人员所掌握等特点已成为基层兽医诊断鸡病的常用方法之一。现作者将自己长期从事鸡病剖检方面的一些体会总结如下,以供同行参考。1剖检前应先询问病史在临床中对病、死鸡进行剖检时首先应向户主询问该鸡群的发病情况如发病日龄、时间、表现,产蛋量,生长用药、免疫、饲养管理情况及周围鸡群的健康状况等,事先了解这些,不仅对剖检诊断有帮助,更重要的是可提高诊断的准确性。2003年3月,一养鸡户带15日龄鸡来就诊,解剖之后内脏器官未发现明显病变,仅血液呈鲜红色,凝固不全。经询问得知,因近几天气…  相似文献   

18.
曾凡云  郭晓宇 《畜禽业》2003,(11):59-59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毒引起的幼鸡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多年来,各大小养殖场、专业户和广大兽医工作人员尽管非常重视对鸡法氏囊病疫苗的预防接种,但鸡法氏囊病在各地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死亡率在有的鸡场还很高。1鸡法氏囊病的危害鸡法氏囊病毒使鸡的体液免疫中枢法氏囊遭到破坏,影响了淋巴细胞的成熟、分化,造成淋巴细胞的大量流失而导致鸡体免疫能力的下降、甚至丧失,使正常疫苗效果降低或无效,是鸡各种细菌性继发病的根源,发病后期使用各类抗菌药物几乎无效,给养鸡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本病在临床…  相似文献   

19.
对发生一起肿瘤性疾病的某种鸡场,全面检查病死鸡内脏器官的眼观病变和组织学病变,并作羽髓马立克氏病病毒抗原的检测。从发病特点,多种内脏器官出现肿瘤,法氏囊出现萎缩或肿瘤,显微病变检查结果及马立克氏病病毒抗原的检测结果等几方面综合分析,可以确定该鸡群的肿瘤性疾病是由马立克氏病病毒和禽白血病毒感染引起的,是马立克氏病和禽淋巴细胞白血病的混合发生。  相似文献   

20.
王浓章  何云  袁慧  唐云华 《畜禽业》2005,(10):56-58
对14日龄肉鸭硒中毒时的病理组织学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服硒量的增加,中毒症状逐渐加剧。Ⅰ、Ⅱ、Ⅲ组肉鸭于服硒1d后出现中毒症状,Ⅳ组于服硒后1h便出现明显的中毒症状,并于9d内全部死亡。其主要临床症状为:呼吸困难,运动失调,食欲下降或废绝,精神沉郁,消瘦,头肿大,离群闭目呆立,口、鼻流出砖红色液体,排绿色或白色稀粪。其剖检病理变化为:消化道出血,肝脏肿大、坏死并伴有出血(充血),肺水(气)肿和淤血,肾有弥漫性出血点,脾白髓淋巴细胞萎缩变性、数量减少,网状细胞增生、肿大。光学显微镜下观察:肝、心、肾、脾等实质细胞变性、坏死及组织内充血、出血,肝细胞肿胀并出现局部核溶解,肾小球肿大并颗粒变性,肺泡出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