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犹太性是指犹太民族特有的文化品性和民族特质,它强调犹太文化的传统意义和价值,在小说<赫索格>中通过生活在西方主流文化中的犹太知识分子的生存体验,表现为边缘感、异化感、寻根性和寻本性.其核心--回归犹太传统文化,坚守生命成就了<赫索格>一书的犹太文化品格.这也说明,洞悉犹太性是了解<赫索格>的根本.  相似文献   

2.
《赫索格》讲述了中年知识分子赫索格在第二次离婚后的生活状态。贝娄运用意识流写作方式中的内心独白、自由联想和时空错位等手法来刻画人物、展开故事情节。本文从意识流在人物刻画和结构安排这两个方面探讨意识流手法在《赫索格》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3.
《赫索格》是20世纪美国杰出小说家索尔·贝娄的代表作,小说叙述了主人公赫索格五天内的内心世界和外在世界的苦难探求之旅。文章运用精神生态理论,从主人公赫索格精神的真空化、行为的无能化、存在的疏离化三个方面剖析主人公赫索格精神生态不平衡的成因以及他从异化到自我实现的精神探索。  相似文献   

4.
肖楠 《科技信息》2007,(5):57-58
《赫索格》是美国当代犹太作家索尔·贝娄的代表作。在这部小说中他采用了意识流手法,将主人公的信件、思想及电影蒙太奇式的回忆交织在一起,成功的塑造了一个受到沉重打击,精神处于崩溃边缘的中产阶级知识分子的苦闷与迷惘,追寻和探索。  相似文献   

5.
当代美国文坛,对人性的分析最为精妙、对资本主义社会揭露最为深刻的当推索尔·贝娄.他敏锐的目光始终关注着当代社会、尤其是知识分子的命运.“在二次大战后的美国小说中,他的作品最深刻地、最令人信服地展现了现代都市人寻求自我本质的问题.”在贝娄大量的作品中,《赫索格》(1964)可说最为集中、尖锐地展现了当代西方世界的危机,尤其是知识分子的精神危机.  相似文献   

6.
美国作家索尔·贝娄在其小说《赫索格》中,运用独特的艺术手法,再现了一位当代知识分子面对现代文明带来的困惑所进行的思考。小说主人公赫索格内心的困扰和忧虑与外在的行为方式、辐射式思维与人格中对立双方冲突相互对应,形成了该作品鲜明的特色。  相似文献   

7.
赵磊 《科技信息》2010,(12):134-134
《赫索格》是美国著名小说家索尔·贝娄的代表作之一,讲述了主人公摩西·赫索格的人生危机。本文试从文化研究角度来阐释赫索格的"癫狂",认为这是文化身份认同危机的表现,而赫索格的三段婚姻分别对应他探寻自己真实文化身份旅程的三个阶段。  相似文献   

8.
小说《赫索格》中的两性关系具有重要的文化象征意义。小说同名主人公赫索格与众多女性的感情纠葛象征着传统文化与当代文化的冲突与融合以及主人公赫索格对传统和现代两种文化的态度。首先,赫索格与戴西的离婚和马德琳的结合昭示着传统文化承受新文化的剧烈冲击。其次,赫索格和马德琳的惨烈婚姻关系象征着传统和现实的剧烈对抗。最后、与雷蒙娜的新恋情预示着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融合。  相似文献   

9.
运用女性主义文论的观点,对美国著名作家索尔.贝娄的小说《赫索格》中的两位典型的女性进行分析,反映了不同职业妇女的精神面貌与生活状况,以及她们自我的觉醒。  相似文献   

10.
美国当代犹太作家索尔·贝娄被认为是继海明威和福克纳之后的又一位杰出作家。探讨其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作品《赫索格》中的主人公-赫索格摆脱异化的心路历程,意在启迪生活在赫索格式痛苦中的现代人要学会接受生活,热爱生活,并全身心地融入到有意义的生活中去。  相似文献   

11.
美国当代犹太作家索尔·贝娄被认为是继海明威和福克纳之后的又一位杰出作家.探讨其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作品<赫索格>中的主人公一赫索格摆脱异化的心路历程,意在启迪生活在赫索格式痛苦中的现代人要学会接受生活,热爱生活,并全身心地融入到有意义的生活中去.  相似文献   

12.
如同歌德(1749—1832)是启蒙时代欧洲最优秀的诗人一样,索尔·贝娄(1915—)被公认为当代美国文坛最优秀的作家。歌德创造的浮士德形象是欧洲启蒙精神的象征,贝娄创造的赫索格形象是当代西方社会知识分子的代表。因而,对比浮士德与赫索格的精神与命运,可以大致透视出资本主义文化精神的嬗变。在此,我采用狭义的文化概念,即指由文学、艺术、宗教和思想组成的负责诠释人生意义的部门。 一、从“有为”到“独白”  相似文献   

13.
美国当代犹太作家索尔&#183;贝娄被认为是继海明成和福克纳之后的又一位杰出作家。探讨其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作品《赫索格》中的主人公-赫索格摆脱异化的心路历程,意在启迪生活在赫索格式痛苦中的现代人要学会接受生活,热爱生活,并全身心地融入到有意义的生活中去。  相似文献   

14.
美国当代犹太作家索尔&#183;贝娄被认为是继海明威和福克纳之后的又一位杰出作家.探讨其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作品&lt;赫索格&gt;中的主人公-赫索格摆脱异化的心路历程,意在启迪生活在赫索格式痛苦中的现代人要学会接受生活,热爱生活,并全身心地融入到有意义的生活中去.  相似文献   

15.
《赫索格》的犹太性以人文主义为基础,以世界性为依归。犹太性和世界性恰似“一块硬币的两面”,不可分割,建构了《赫索格》特殊的文化品性。  相似文献   

16.
淤泥与费拉赫尼罗河水汤汤北流,沿河的土地覆盖上一层又一层淤积的沃土,世世代代在两岸劳作的费拉赫(定居的农民)与土地结下了不解之缘……“费拉赫是由淤泥造就的,也很难离舍淤泥。费拉赫就像母亲怀抱中的婴儿,总爱不断揉搓、挤压母亲那棕褐色的乳房,以便能源源不断地吮吸到生命的乳汁。费拉赫开挖运河,修筑道路,还用这种泥土制成砖坯以建造房舍和陵墓。还从未见过哪个孝子能如此细心地呵护、照料曾经赋予他生命的老母亲……”在19世纪法国作家泰奥菲尔·戈蒂埃这段颇有诗意的文字中,蕴含着尼罗河两岸珍贵而又朴实的生活真理,这种生活几千…  相似文献   

17.
施蛰存的历史题材小说是他“独自去走一条新路径”的杰作,是作者在现在时间中完成的对历史的理解,目的在于显示个体精神人格的多元性和复杂性。在这类历史题材小说中,作者消解了得道高僧、民族英雄之辈堂皇的冠冕,以分裂的姿态诠释着一种生存的悖论。施蛰存为他历史题材小说中的个体人格自我构筑了一种独特的表述体系,即“内自我一假自我”系统,揭示了其本质的生存状态:焦虑。这种焦虑主要表现为对罪过的焦虑。  相似文献   

18.
由中国青年杂志一封读者来信《漂泊之路,为什么越走越难?》谈起,提出人的生命为何如此轻易地被抛弃这一问题,引入列维纳斯对西方传统哲学即自我学的批判,直指两大代表黑格尔和海德格尔,深入考察人的生命在自我学时代的命运。生命的潜力在人的被动性深处,自我应停止向前的脚步。列维纳斯指出只有他的他者思想才能拯救生命,面向他者的自我是被动性极致的自我,也是替代所有他者的责任自我,同时也是新生的自我,是世界的支柱,生命的拯救者。  相似文献   

19.
《赫索格》中占全书大半的书信记录是全书的焦点所在,通过分析作品中的上百封"没有地址"的、普通的、怪异的信,不仅可以使我们进一步了解"贝娄式写作风格",而且能够让我们体会到作品中信在描写人物内心世界和表达人物思想方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采用问卷法对福州市四所高校300名大学生进行随机调查。结果表明:1)有恋爱经验的大学生在自我同一性的承诺及探索因子上的得分均高于从未恋爱组,但无显著差异。2)成人依恋中回避和焦虑因子的得分在不同同一性状态之间均不存在显著差异。但进一步比较发现,早闭型在焦虑因子上的得分显著低于延缓型。3)大学生成人依恋中的焦虑及回避因子与自我同一性的承诺因子都存在显著负相关,且承诺因子是焦虑与回避的有效预测变量;而成人依恋与探索因子尚不存在相关,但探索因子对成人依恋的焦虑具有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