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对“树枝状”开拓运输系统的概念、布置方式和适应条件进行了总结,介绍了在安太堡露天煤矿的运用“树枝状”分叉运输系统,利用采场坡道将剥离物集中于一个运输水平运往排土场,减少主运输水平,可加速工作帮开拓运输系统建设,为大型露天矿的开拓运输系统积累经验。  相似文献   

2.
“树枝状”运输系统在大型露天煤矿开采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树枝状"开拓运输系统的概念、布置方式和适应条件进行了总结,介绍了在安太堡露天煤矿的运用"树枝状"分叉运输系统,利用采场坡道将剥离物集中于一个运输水平运往排土场,减少主运输水平,可加速工作帮开拓运输系统建设,为大型露天矿的开拓运输系统积累经验.  相似文献   

3.
为解决露天煤矿压覆资源浪费严重问题,以内蒙古金欧露天煤矿为例,研究了薄煤层露天煤矿边帮煤开采技术,该技术无需单独剥离或基建,而是直接在露天煤矿采场的边帮出露煤层布置边帮开采设备开采原煤,可对露天煤矿的边帮压煤进行有效开采。研究结果表明边帮煤开采具有整体回收率高、成本低、安全性好、适应性强等特点。  相似文献   

4.
《煤矿安全》2021,52(6):188-193
为了解决准东露天煤矿首采区西端帮靠帮开采过程中内排运输系统优化问题,达到增加煤炭采出量和降低内排运输系统成本,根据准东露天煤矿西端帮的开采条件,对西端帮靠帮开采和内排运输系统存在问题进行详细分析;提出了煤层靠帮单环内排方案、岩层靠帮单环内排方案和双环内排方案,基于经济和时间效益选出最优靠帮开采过程中内排运输系统方案。结果表明:双环内排方案搭桥,有效避免了高差过大引起的重车下行问题,而且减少了1条煤层上的端帮路,增加了煤炭资源的采出,实现了靠帮开采,经济、时间和安全效益较为显著。  相似文献   

5.
随着胜利露天煤矿采场向西推进,上煤主干道荦960平盘至破碎站全长已达到1 282 m,随着采场继续向西推进,运距将继续增加,采场南端帮坡道移设已存在滞后问题;同时,由于南端帮坡道的存在,导致南端帮靠帮工程无法实施,端帮压覆的5煤及6煤无法及时采出。对胜利露天矿南端帮运输系统进行了优化,同时对南端帮扩帮工程进行了设计,并对设计后的南端帮边坡稳定性进行了评价分析。  相似文献   

6.
赵鑫 《煤》2021,30(2):6-8
在我国煤炭资源勘探及开采的过程中,露天煤矿的开采在矿产资源开发中一直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但经常有采区内构筑物及运输道路影响工作线推进、排岩场地不足等问题,对矿山安全开采及产能造成影响。文章以鑫新露天煤矿开采为工程背景,从工作线推进方式优化、开拓运输系统布置及排岩场地设置方面进行了系统研究,可供类似条件的露天煤矿借鉴。  相似文献   

7.
白润才  刘闯  薛应东  刘光伟  曹博 《煤炭学报》2014,39(10):2001-2006
为了解决相邻露天矿独立开采时存在的边帮压煤与边坡安全问题,通过理论计算与分析,提出相邻露天矿边帮压煤协调开采技术。分析实施该技术的条件与基础,给出边帮压煤剥采比的概念及计算方法;研究相邻露天矿采剥工程位置的协调衔接,排土空间的合理分配与利用,开拓运输系统的优化布置等关键技术内容。在国电蒙东公司旗下的2个露天煤矿进行了实践,结果表明:此技术能够使相邻露天矿边帮压煤得到安全、经济地回采,有效提高煤炭资源采出率,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8.
别斯库都克露天煤矿运输系统原以工作帮移动运输系统为主,由于矿坑开采境界较小,该种运输方式制约了工作帮的正常推进。为提高露天矿工作效率,减弱工作帮移动式运输系统对矿山生产的影响,依据生产实际提出了运输系统优化方案并实施改造,并通过实践证明改造工程取得了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9.
为提高资源回收率,增加经济效益,黑岱沟露天煤矿亟需一种拉铲工艺条件下5#煤开采方案;通过对5#煤赋存情况进行分析,结合核定产能条件下采场整体推进度,确定5#煤可采时限;同时根据多年拉铲的工程实践研究,总结出了拉铲3大类作业方式,依据不同的作业方式和5#煤及夹矸开采运输系统布设方式,提出了4种5#煤开采方案,并从“5#煤及夹矸运输系统布置、拉铲倒堆系统采剥循环时间、各环节采剥工程量、年生产任务完成情况”等角度进行对比分析,最终确定采用方案4。  相似文献   

10.
基于霍林河北露天煤矿开采条件和开发现状,针对露天煤矿实际生产中相邻采区转向过渡、采区间煤柱回采、内排土场空间紧张等难题;分析了采场-内排土场复合边坡稳定性,采用内排压脚、随采随排、及时压帮的方式解决内排土场滑坡区域带来的边坡安全隐患问题,确定了采区间煤柱区域最终开采形态和开采方式,提高煤炭资源回收率;详细规划了采区转向过渡时期的采剥工程计划,优化内排土场排弃空间,避免发生外排占地,为露天煤矿安全高效生产提供了保障。  相似文献   

11.
针对复杂地质条件所造成的露天矿煤层突然急剧下降,形成洪峰剥采比,传统的超前剥离方法无法进行有效剥采调节的情况,运用露天采矿学的基本原理,提出了一种新的剥采比调节方法——双坑动态剥采调节方法,并详细分析了双坑跳跃式开采的不同模式、适用条件及关键影响因素。结合芦子沟背斜造成安太堡露天矿煤层由近水平变成倾斜的特殊变化,运用此方法进行了实例分析。结果表明:对于倾斜及近水平转倾斜煤层露天煤矿,双坑动态剥采调节方法可有效均衡生产剥采比,保证产量稳定,提高矿山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2.
特深矿井辅助运输系统优化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孙村矿目前开采垂深已达1 350m,随着矿井开采深度的增加,深井特有的生产战线长、运输环节多、系统复杂以及辅助运输的矛盾日趋明显。为解决传统矿井辅助运输技术装备落后、制约安全高效矿井建设发展的问题,基于孙村矿现有的生产技术条件,对辅助运输系统进行优化:一方面通过优化矿井主要生产系统和开拓开采部署,改革巷道布置方式,简化辅助运输系统,为推广应用安全高效新型辅助运输技术装备创造条件;另一方面对矿井辅助运输装备进行了研究开发与试验推广,实施后极大地提高了特深矿井辅助运输机械化水平,实现了本质安全型运输,取得较好的技术经济效益,为同类矿井提供了辅助运输系统优化理论和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13.
以山西中煤集团公司平朔露天煤矿安太堡油库技术改造工程为背景,选用PLC作为下位机实现数据的采集和状态的判别,利用工业控制计算机作为上位机及组态软件KingView6.52作为程序开发平台,完成实时监控、参数及状态的显示等管理功能,大大提高了煤矿生产的自动化水平。  相似文献   

14.
杨曌 《中国矿业》2012,21(5):78-80
本文以安太堡露天煤矿过背斜期间的采、运、排设备为研究对象,根据矿里现有采运设备资料数据,结合现场实际与理论计算,对矿山过背斜期间的所需要的设备型号进行了详细分析,确定了自卸卡车等主要设备型号和数量,为矿山正常生产提供了指导。  相似文献   

15.
矿山工程发展速度对矿山生产能力至关重要。为了研究多资源赋存露天矿矿山工程发展规律,建立了露天矿采场水平推进速度与矿山垂直延深速度关系的数学模型,分析了沿底帮推进、沿矿体底板推进、沿矿体顶板推进等3种工作线推进方式下矿山工程发展的关系,推导出不同推进方式下水平推进速度与矿山工程垂直延深速度的耦合关系公式。研究表明,多资源露天矿水平推进速度与矿山工程垂直延深速度呈正相关关系,除设备自身决定的影响因素外,优化电铲工作线长度、增大电铲工作时间为提高矿山工程发展速度、提高露天矿生产能力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6.
大型近水平露天煤矿转向期间开拓运输系统优化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针对露天煤矿转向期间内排空间不均衡、剥离物运输距离加大的情况,分析了采区间搭桥设置,提出剥离物是否通过桥运输的判别方法和筑路式组沟开拓运输系统的布置形式;研究了反向内排的布置要素.在安太堡露天煤矿进行了实践,结果表明:采区间搭桥、反向内排和筑路式组沟开拓运输系统在大型近水平露天煤矿转向期间有效地解决了内排空间不均衡的问题,缩短了剥离物的运输距离.  相似文献   

17.
针对安太堡露天煤矿过芦子沟背斜期间煤层由近水平转为倾斜煤层生产能力下降情况,分析了制约倾斜煤层采矿生产能力的主要因素,总结出水平推进度、延深度、掘沟速度的理论计算公式,并进行了实例分析和影响因子的敏感度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安太堡露天矿在现有设备能力下最大水平推进度为520 m,最大延深度为40 m,且通过增加工作帮坡角可提高延深度,增加生产能力。通过现场实际生产数据对理论计算公式进行了验证,为露天煤矿现场生产能力的确定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8.
研究露天矿区集中化开采模式和综合工艺匹配模式既是现代露天煤矿的发展趋势,也是我国特大型露天煤矿目前所面临的问题之一.全面分析了开采规模的制约因素,并以收益最大化为目标,构造了单坑合理规模的收益函数,通过整数规划方法,建立了多坑的合理生产规模模型,并以安太堡露天矿为例进行了分析,得出安太堡露天矿合理生产规模为22.0Mt/a.  相似文献   

19.
针对安家岭矿在南帮遇到逆断层不久之后即将进入背斜影响区域的问题,结合当前安家岭矿运输系统,对过逆断层和背斜期间开拓运输系统问题的分析,分别提出了相应的运输系统应对方案及建议,为今后的生产运输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20.
GPS技术在安太堡露天矿边坡变形监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保证山西平朔安太堡露天矿不采区露天与井工的同时安全开采,对安太堡不采区边坡进行了地表位移和沉陷监测.在第一期和第二期边坡变形监测中分别采用GPS-RTK和快速静态技术,建立了能反映变形规律且满足一定精度要求的监测系统.第一期监测表明,在采用课题组设计的回采方案下,B900综放工作面的回采不会导致安太堡东帮边坡出现整体滑坡;通过第二期监测,准确及时地预警到2006年12月10日凌晨发生的一个中型滑坡(800 km3).实践表明这两种GPS测量技术都可以满足于露天矿边坡变形监测,具体采用何种监测方法,视项目对精度的要求、项目所在地的地形情况、工作人员的数量、流动站和参考站的距离等而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