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治疗方式有很多种,包括传统的开腹胆囊切除及胆总管切开取石、内镜下Oddi括约肌切开取石术(EST)随后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腹腔镜一期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取石(LC+LCBDE)。但是目前对于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最  相似文献   

2.
郭俊  胡雄 《医学临床研究》2011,28(7):1275-1276
[目的]探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肝内外胆管结石的疗效和方法.[方法]回顾分析本院2008年9月至2010年9月128例腹腔镜联合胆道镜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治疗肝外胆管结石的临床资料.[结果]手术成功切除胆囊96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及术中胆道镜全部成功,无严重并发症发生.胆总管切开探查取石、T管引流术116例,中转开...  相似文献   

3.
<正>胆石症是常见的胆道疾病,根据结石发生的部位不同,分为胆囊结石、肝内、肝外胆管结石等,胆管结石术后有10%左右的患者会有胆管结石复发可能~([1])。目前关于胆管结石复发的治疗主要包括开腹胆总管切开取石、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内镜下十二指肠乳突括约肌切开取石术、胆总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等~([2])。本研究探讨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联合内镜下十二指肠乳突括约肌切开取石术与开腹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1993年~1997年该院肝胆外科应用腹腔镜下,经胆囊管插入导管或胆总管穿刺胆道造影确诊为肝胆管结石者,切除胆囊,切开胆总管插入硬质胆镜进行超声碎石取石,T管引流术治疗肝胆管结石38例,术后经T管胆道造影或ERCP证实一次性结石取净率达97.4%,无严重并发症发生,随访观察疗效满意,文中介绍了治疗操作方法,并对该方法的可靠性及价值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不带T管保留Oddi括约肌功能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的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 对38例胆囊结石并胆总管结石的患者,个体化采用腹腔镜下行经胆囊管胆总管取石后缝扎胆囊管(n=5)、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探查取石术后胆总管一期缝合(n=10)、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探查取石术后胆总管一期缝合加术中留置鼻胆管引流(n=11)、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探查取石术辅助小切口原位缝合并肝圆韧带局部缝合加固及术中鼻胆管引流术(n=5)、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探查取石术辅助小切口下胆道扩张并鼻胆管引流再一期缝合手术(n=7)治疗,并对上述治疗方法加以分析.结果 全组病例无围手术期死亡、术后胆漏及胆道残余结石发生.结论 对胆总管结石患者采取个体化选择手术适应证行不带T管的腹腔镜胆道探查术是科学合理的手术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腹腔镜胆囊切除联合胆总管切开纤维胆道镜取石T管引流术对胆总管结石患者术后肠道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收治的胆总管结石患者88例,按术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4例。对照组给予传统开腹手术+胆总管切开纤维胆道镜取石T管引流术,观察组给予腹腔镜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纤维胆道镜取石T管引流术。比较两组手术情况(手术时间、失血量)、康复情况(腹腔引流时间、肠道功能复常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情况及手术前后生活质量(SF-36)评分。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失血量、腹腔引流时间、肠道功能复常时间、住院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6.82%)显著低于对照组(22.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SF-36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SF-36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联合胆总管切开纤维胆道镜取石T管引流术应用于胆总管结石患者,可有效减少术中失血量,促进术后胃肠功能恢复,加快康复进程,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毛丽  张艳春 《护士进修杂志》2012,27(15):1437-1438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已经成为治疗胆囊结石手术的黄金标准,对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目前有些医院采用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取石术(EST)加LC或LC加腹腔镜胆道探查T管引流术治疗。但前者可产生乳头括约肌处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联合内镜乳头括约肌切开治疗胆总管结石的方法、适应证、手术特点及联合治疗的优势。方法选择结石直径〈1cm的胆总管结石病人行内镜乳头括约肌切开术(小切开),本组105例;选择结石直径〉1cm的病人行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术,本组31例。结果EST组:105例中97例结石取净(92.38%),8例取石失败,21例轻度胰腺炎,8例胆管炎,1例胆道残余结石。LCBDE组:27例取净结石,中转开腹手术2例,2例胆道残余结石,3例穿刺孔感染。两组均治愈,无死亡。结论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术和内镜乳头括约肌切开术联合应用治疗胆总管结石,具有微创、有效、安全等优点,并可发挥各自优势,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9.
目的 总结腹腔镜手术治疗合并肝硬变结石性胆囊炎的体会。方法 45例结石性胆囊炎均合并有不同程度肝硬变,其中41例腹腔镜下行胆囊切除,2例胆囊切除加胆总管切开胆道镜探查T管引流术,2例开腹行胆囊切除加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结果 45例均治愈。手术时间平均32分钟,平均住院5天。结论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创伤小、痛苦少、恢复快,几乎不出血,特别适应于合并肝硬变的结石性胆囊炎腹腔镜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改良腹腔镜下经胆囊管胆总管微切开取石与传统开腹手术治疗胆总管结石的疗效。方法行改良腹腔下经胆囊管胆总管微切开取石一期缝合术85例(观察组),同期开腹手术86例(对照组)行常规胆道探查、T管引流术,比较2组疗效。结果观察组腹腔镜手术均获成功,无中转开腹病例,其术中出血量、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腹腔感染和切口感染、术后疼痛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改良腹腔镜下经胆囊管胆总管微切开取石一期缝合术治疗胆总管结石安全有效,与传统开腹手术相比具有创伤小、住院时间短等微创效果,可取代大部分开腹胆总管探查术。  相似文献   

11.
电视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与开腹手术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比较腹腔镜胆总管切开纤维胆道镜取石T管引流术与开腹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收集 1994年10月~ 2 0 0 0年 10月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 86例临床资料 ,并与同期 90例开腹手术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腹腔镜手术组与开腹手术组手术时间分别为 12 0min和 112min(P >0 .0 5 ) ,无统计学显著性差异。而术后使用止痛剂为 31% (2 5 / 86 )和 86 % (78/ 90 ) ;胃肠功能恢复为 2 6h和 5 6h ;并发症发生率例数为 8%(7/ 86 )和 13% (12 / 90 ) ;住院时间为 5d和 16d ,两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腹腔镜胆总管切开纤维胆道镜取石T管引流术是安全、有效、可行的 ,与开腹手术相比有创伤小、痛苦轻、术后恢复快 ,并发症少 ,住院时间短等优点。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经胆囊管用纤维胆道镜行胆道检查取石的适应症及其优越性。方法:回顾2001年1月~2002年11月,26例胆囊结石继发或合并肝外胆管结石的患者用纤维胆道镜行胆道检查、取石与同期37例行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的同类患者进行总结、比较、分析。结果:26例患者均经胆囊管用纤维胆道镜行胆道检查、取石成功,术后住院时间短,安全有效。结论:对有适应证的患者,经胆囊管用纤维胆道镜行胆道检查、取石,具有优越性,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3.
14.
15.
16.
17.
18.
回顾了1980-1996年间16年477眼球摘除的病理标本,病理诊断为RB的眼球有212眼,占44.44%,摘除眼球的原因还有青光眼,球内肿瘤,眼外伤等。  相似文献   

19.
输尿管结石的腔内治疗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目的:总结开展腔内技术治疗输尿管结石的体会。方法:运用输尿管镜、弹道碎石机为输尿管结石施行腔内碎石、取石术。结果:68例取石成功63例,因置镜困难及上段结石被冲回肾内开放手术5例,成功率为92.6%。并发输尿管穿孔1例,输尿管末端粘膜撕脱伤1例。结论:术前充分准备,术中仔细操作,注意麻醉配合及低压灌注,不强求将结石完整取出,是能够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减少并发症,亦可在基层医院顺利地开展此项新技术的。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脑胶质瘤术后不同时期的MRj增强表现,客观分析其术后的手术切除程度。方法2009年2月-2012年10月32例脑胶质瘤患者均在术后1d~2周进行第1次MRI平扫及增强扫描(其中21例在术后3d内进行检查),术后1~3个月随访复查21例,术后6~12个月随访复查18例,术后1~3年MRI随访16例。分析不同时期的MRI平扫及增强表现,以期发现正确评价手术切除程度的指标。结果术后3d内行MRI增强检查仅有4例出现反应性强化,肿瘤残余有7例,结合其影像学表现可较准确地区分术后反应性强化及肿瘤残余。结论胶质瘤术后早期(3d内)进行MRI增强检查可准确评价肿瘤术后切除程度,便于制订下一步治疗计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