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运用灰色理论和方法,通过对前混合磨料射流切割试验的分析,获得了压力、靶距、磨料浓度、横移速度影响切割的主次关系。  相似文献   

2.
高压水射流切割HTPB推进剂的实验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考察高压水射流对HTPB推进剂在安全条件下的冲击效应和主要射流参数在不同工况条件下的切割效果,利用自研的实验平台,在出口压力60~100 MPa的安全范围内,开展了高压水射流切割HTPB推进剂的实验研究。通过正交实验,以质量损失率为衡量指标,完成了固定式切割中出口压力、靶距、喷嘴直径和喷头转速4个参数的优化。以固定条件下的射流参数为基础,以质量损失率及切割深度为衡量指标,分析得出移动式切割中出口压力、靶距和横移速度3个因素对切割效果的影响规律。实验结果表明:固定式切割中的射流参数存在最佳值,即当出口压力为96 MPa、靶距为20 mm、喷嘴直径为0.3 mm、转速为3 000 r/min时,切割损失率最高为68.3%。在此工况下开展移动式切割实验可知,质量损失率和切割深度与出口压力的增大基本呈正比关系,与靶距的增大呈反比关系,并且随横移速度的增加呈衰减趋势。  相似文献   

3.
高压水射流切槽煤层卸压机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开采保护层不能实现本层煤解放的问题,将高压水射流切割技术应用于煤层卸压.通过应用边界理论研究高压水射流切割煤体的过程,揭示了高压水射流切槽煤层冲击地压解危机理.由于射流随喷头后退式移动,因而射流足紧贴着割开的煤层的壁面而流动,将受到固壁摩擦阻力的作用,在切槽中形成三面附壁射流.应用量级比较法和量纲和谐原理计算了射流最大流速,应用应力波在煤体中的传播理论计算了最大切割深度,并对煤体切槽后的卸压范围进行了估算.结果表明,将高压水射流切割技术用于煤层卸压,不仅能够实现本层煤的卸压而且可能克服地质条件等诸多因素的限制,煤体切槽后卸压范围可达到5 m,卸压效果较好.该方法用于煤层卸压有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4.
水射流切割理论研究进展   总被引:11,自引:6,他引:5  
较详细地阐述了国内外从事这方面研究的专家学者对此进行研究的成果和观点,以期为今后水射流切割理论的发展提供某些借鉴。  相似文献   

5.
高压脉冲水射流割缝是新型有效的增透技术,但增透机理尚未明确,制约了其在不同赋存条件煤层中的推广应用.文中从煤基质收缩提高煤层透气性角度出发,在分析高压水射流冲击煤体的动态效应基础上,得出冲击动态方程;理论分析了在高压脉冲水射流作用下煤基质的受力状态,得出了高压脉冲水射流能够促使煤基质收缩,并推导出射流冲击力-煤基质的关系方程,在此基础上采用P-M模型,得出射流作用下煤层内瓦斯渗流方程,为高压脉冲水射流割缝增透技术的推广应用提供了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6.
高压水射流切割是一项正在发展中的新技术,由于它具有许多其它切割技术所不能比拟的优点,因此日益受到人们的注意和重视。本文介绍了高压水射流切割的装置和对非金属板材切割试验的情况,得到了射流压力、喷嘴口径、靶距、进给速度与切割深度之间的关系,探讨了高分子聚合物对射流性能的影响。此外,还介绍了对板材进行复杂形状的切割等。  相似文献   

7.
磨料─水射流切割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高新技术,已在许多国家得到广泛应用.本文综述了该技术的基本概况,包括工作原理,系统组成,工艺应用特点,主要工艺参数对切割过程的影响,以及国外最新研究动态,并提出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8.
针对地下洞库结构防护设计,需对洞库围岩实施人工致裂,从而在围岩中构建人工裂隙群以达到抗爆消波的目的,提出利用环形磨料水射流切割围岩施工方法。根据磨料颗粒去除非岩石材料体积模型,推导了磨料粒子对岩石的体积去除量与磨料速度关系模型;基于磨料射流切口形状假设了环形磨料射流切割深度估算模型,并与已有数据进行对比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定义磨料射流在外流场的流量衰减系数,提出了磨料射流岩石极限切割深度计算方法,通过算例分析了特定工况下磨料水射流切割砂岩及花岗岩的理想极限深度,得到磨料水射流对岩石的切割半径满足围岩人工割缝半径目标。研究表明:磨料水射流对花岗岩的制缝深度约为切割砂岩的55.7%;使用磨料水射流进行围岩割缝在工程应用中具备施工可行性。  相似文献   

9.
高压水射流切割流场的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利用计算流体动力学(CFD)的方法对高压水射流切割进行了多相流的数值模拟,研究并分析了淹没流与非淹没流的影响、压力的影响、喷嘴直径的影响、喷嘴对射流的影响以及淹没与非淹没流下磨料的流动特性关系,其结果可为高压水切割工具的设计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高压水射流深穿透射孔增产机理研究   总被引:23,自引:1,他引:23  
高压水射流技术是切割破岩、清洗除锈、油田增产的新技术。在分析钻井侵入带和常规聚能射孔压实带对油井产量影响的基础上,探讨了高压水射流定向深穿透射孔的油井增产机理。研究结果表明,采用高压高速射流技术,可以切割破岩、减轻近井地带应力集中和穿透近井污染带,其结果可以使油井获得增产增注。讨论了该技术用于定向射孔压裂进行油藏改造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1.
废弃矿井中赋存的煤层气作为一种资源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其赋存状态与原始状态煤层中煤层气的赋存状态相同,由游离态、吸附态和溶解态构成,游离态占主体,吸附气次之,溶解气最少。分析了废弃矿井煤层气的来源,指出其主要来源有4个:煤柱及残留煤体,临近未采煤层,围岩中的游离气和吸附气,生物成因煤层气;并提出不同地质背景、不同煤阶、不同采煤方法和煤层发育特征决定了废弃矿井煤层气的主要来源和富集程度。  相似文献   

12.
注气驱替煤层气技术的探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论述了在我国开发煤层气的意义,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且探讨了注气驱替煤层气的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13.
阐述了高压旋喷桩施工技术理论要点,结合工程实例,采用多种不同水泥掺量配制浆液进行施工,最终确定了适合工程实际的技术参数。  相似文献   

14.
为了满足不同气源的宽范围的甲烷含量都能精准地用气相色谱仪进行检测,对甲烷在宽范围内的线性进行了测试,结果显示甲烷具有很好的线性。  相似文献   

15.
CO2地下处置、煤层气开采及环境保护研究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工业排放废气或空气注入煤层或废弃煤矿中,减少废气排放,提高煤层气回收率,预防煤矿瓦斯爆炸事故的发生是一项具有发展前景的新技术。通过对该技术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分析,提出今后需要攻关研究的内容:二重裂隙孔隙介质间质量交换关系;煤层顶底板岩石岩性对储层储存能力的影响;注入废气在井巷及在储层孔隙介质中的存在状态、运动规律和泄漏规律;顶底板岩层和裸露的巨大巷道围岩对废气的吸附净化数学模型;不同区域煤层气和注入气体间的置换流动物理数学模型。  相似文献   

16.
赵政伟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6,16(9):296-296,F0003,F0004
阐述了水工隧洞千枚岩区地段采用的快速掘进技术,从地质构造、围岩特性及地下水等方面论述了施工方法应根据围岩情况而做动态调整。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作为火电厂球磨机筒内降噪弹性垫层材料的基本性能及设计原则.通过试验和工业现场运用表明,垫层材料和安装方式是可行和安全的,且有明显的降噪效果.  相似文献   

18.
1IntroductionGas disasters are the most main hidden dangersof coal mines,actually the ultimate means ofproblem-solvingis pre-drainage.The permeabilitycoefficient of coal seamis the parameter whichjudges the degree of difficulty or easiness of themethane flows in coal seams,which is provedright in theory and in practice.During drainingmethane,the drainage effects of coal seams,whose pressure are not relived,are mainly dependonthe permeability coefficients[1].At the presenttime,one of the key pr…  相似文献   

19.
二通插装阀及其液压系统实例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介绍二通插装阀的特点及概况,阐述了其基本结构及工作原理,并对使用二通插装阀的高压大流量液压系统实例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0.
现代材料表征技术课程设计教改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一 《实验科学与技术》2010,8(6):54-56,137
现代材料表征技术课程设计是该课程课堂教学的重要补充环节,对高分子材料方向学生正确理解材料分析方法原理,掌握设计分析流程的能力并解决实际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总结了近年来在该课程设计上的教改探索与实践经验,就如何提高课程设计教学质量,从目标设定、题目选取、设计组织过程、课程评价体系等几个方面在现代材料表征课程设计教学中所进行的改革作了探讨,对课程设计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