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 是一组以腹痛或腹部不适并同时伴有排便习惯及大便性状改变为主要特征的肠道功能性疾病[1].据国外文献报道[2,3],全球人群中10%~20%的成人和青少年有IBS症状,女性多于男性,男女性别比在1∶1~1∶2之间.IBS的发病率文献报道不一,西方国家IBS患病率为5%~24%,大洋洲国家11%~17%,非洲国家10%左右,亚洲国家5%~10%.最近日本一个调查表明,医院门诊人群中IBS患病率高达31%[4],很有必要对IBS的发病机制及诊治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 是一组以腹痛或腹部不适并同时伴有排便习惯及大便性状改变为主要特征的肠道功能性疾病[1].据国外文献报道[2,3],全球人群中10%~20%的成人和青少年有IBS症状,女性多于男性,男女性别比在1∶1~1∶2之间.IBS的发病率文献报道不一,西方国家IBS患病率为5%~24%,大洋洲国家l1%~l7%,非洲国家10%左右,亚洲国家5%~10%.最近日本一个调查表明,医院门诊人群中IBS患病率高达31%[4],很有必要对IBS的发病机制及诊治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外来务工人员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的患病率及精神因素进行研究。方法用多级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对中山市南朗镇1695名17~63岁的外来务工人员进行问卷调查,按罗马标准Ⅲ判断得出有IBS症状的人群检出率,以检出率作为IBS的期间患病率。对检出的患者应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24)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14)评定精神症状程度。结果中山市南朗镇外来务工人员符合罗马Ⅲ诊断标准的IBS患病率为5.8%;男性患者患病率(5.0%)和女性患者患病率(6.4%)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年龄组患病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肠易激综合症患者合并抑郁、焦虑症状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肠易激综合征是外来务工人员的常见病之一,其发病与心理、精神、个性特质有关,治疗上应该注重心理的疏导,并用药物行辅助治疗。  相似文献   

4.
西沙必利加沉香化气丸治疗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是临床常见的功能性胃肠疾病.普通人群的患病率高达15%~22%[1,2],约占消化内科门诊的 1/3~ 1/2[3].我们采用西沙必利与沉香化气丸联合治疗便秘型IBS26例,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5.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e bowel syndrome IBS)是一种以腹痛或腹部不适伴排便习惯改变为特征的功能性肠病,该病缺乏可能解释症状的形态学改变和生化异常.各地的研究报道显示IBS是一种世界范围内的多发病,西方国家人群患病率为5%~24%,其中25%以上的患者为此而就诊,每年花费高额的医疗费用,患者的生存质量亦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disease,IBS)是以腹痛、腹部不适伴排便习惯和大便性状改变为主要临床症状的一种胃肠功能性疾病。本征十分常见,西方国家成人的IBS的发病率为10%~15%,我国1996年北京的一份调查显示人群患病率为7%,其中有20%患者频繁就诊。IBS反复发作或持续存在,经各种检查结果正常可排除引起这些症状的器质性疾病。有关IBS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清楚,目前多数认为各种因素造成中枢神经和肠神经丛的调节失衡,从而导致肠运动和感觉异常,引起症状。传统的治疗主要是缓解排便习惯的改变出现的症状,效果不甚理想。故而明确其发病机制成为治疗IBS的关键。下面结合自己的体会,谈谈IBS的发病机制。1流行病学有统计资料表明:IBS患者中,女性发病率约为男性2倍,青壮年居多。患病率在各年龄段、职业及城乡间分布差异无显著性;以腹泻为主型最常见,占74.1%。消化门诊患者中IBS患者约占10%。上海第二医科大学调查发现,IBS发病有季节性,春季高发。2病因及发病机制2.1概述目前还未曾发现IBS与何种病原体相关[1]。由于本征症状多样且缺乏特异性,本病的发病与多种因素有关,近年来越来越多地...  相似文献   

7.
肠易激综合征诊断和治疗的共识意见(2007,长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syndrome,IBS)是一种常见的功能性肠病,以腹痛或腹部不适为主要症状,排便后可改善,常伴有排便习惯改变,缺乏可解释症状的形态学和生化学异常。世界各地流行病学研究报道显示IBS是一种世界范围内的多发病。西方国家人群患病率达10%-20%,我国的一项按罗马Ⅱ标准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社区人群IBS患病率为5,7%,其中22%曾因IBS症状而就诊。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肠易激综合征(腹泻型)与患者血浆血管活性肠肽(vasoactive intestinalpeptideVIP)、羟色胺(5-HT)的关系.方法 测定34例符合功能性疾病罗马ⅢIBS诊断标准的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患者血浆VIP、5-HT含量,并与健康人群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IBS患者血浆5-HT含量增高(P <0.01);IBS患者血浆VIP含量增高(P<0.05).结论 腹泻型IBS患者血浆VIP、5-HT水平与IBS发病有关,可为本病未来的诊断和疗效判断提供更有意义的客观证据.  相似文献   

9.
肠易激综合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肠易激综合征(IBS)是一种以腹部不适或腹痛伴排便习惯改变为特征的功能性肠病.缺乏可解释症状的形态学和生化异常。IBS是一种世界范围内的多发病.西方国家人群患病率5%~24%,我国1996年11北京的一份调查显示人群患病率分别为7.26%和0.82%,其中有20%患者频繁就诊。  相似文献   

10.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IBS)是一组以腹痛、腹胀、排便习惯与性状改变为主要症状而又缺乏形态学和生化异常改变可以解释的征候群.世界范围内,IBS患病率为5%~25%,欧美发病率高于其他地区[1].胃肠动力和内脏感觉异常是其病理生理基础.当前,针对IBS患者的治疗仍是以对症治疗为主的综合性治疗,包括饮食治疗、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等.临床研究证实可显著改善IBS患者的相关症状,但因严重不良反应其临床应用受限,现将IBS药物治疗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I syndrome,IBS)是指一组包括腹痛、腹胀、排便习惯改变和大便性状异常,但缺乏特异性的形态学、生化和感染性原因的症候群,持续存在或间歇发作,但无器质性疾病(形态学及生化代谢等异常)的证据.其病因未明,目前认为,胃肠动力异常、内脏感觉过敏、脑一肠轴的异常、精神因素等与之相关,其中内脏器官的敏感性异常(即易感性增高)是本病发生的重要因素.IBS虽然不危及生命,但是不同程度的影响工作和生活质量.临床实践估计,IBS患者占消化内科门诊量的1/4~1/3,人群患病率为7.1%~13.6%,多见于18~30岁,男女比例约为1:2.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中国西部地区城市中小学生肠易激综合征(IBS)的患病率及分布特征.方法 采用多级整群随机抽样方法 ,于2005年5月~2006年1月期间对中国西部地区12 291名城市中小学生进行IBS流行病学问卷调查.结果 ①符合Manning及罗马Ⅱ诊断标准的IBS期间患病率分别为58.00%及23.40%,以高中生居多,男女患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因腹痛、不适或大便习惯改变而就诊学生中,符合Manning标准的有806名(11.31%),符合罗马Ⅱ标准的有482名(16.75%).结论 IBS是中国西部地区城市中小学生的常见病及多发病,患病率随学龄段的增长而上升.  相似文献   

13.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是一种以腹痛或腹部不适伴排便习惯改变为特征的功能性肠病。目前IBS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明了。IBS在全球人群患病率较高,且有逐年增加趋势,对生活质量影响大,医疗费用较高。目前胃肠病学及流行病学专家从流行病的多个层面对IBS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可以为IBS的临床和基础研究提供客观依据。现就近几年对IBS流行病学调查情况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4.
中国西部地区城市青少年肠易激综合征现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分析中国西部地区城市中小学生肠易激综合征(IBS)的患病率及分布特征.方法 采用多级整群随机抽样方法 ,于2005年5月~2006年1月期间对中国西部地区12 291名城市中小学生进行IBS流行病学问卷调查.结果 ①符合Manning及罗马Ⅱ诊断标准的IBS期间患病率分别为58.00%及23.40%,以高中生居多,男女患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因腹痛、不适或大便习惯改变而就诊学生中,符合Manning标准的有806名(11.31%),符合罗马Ⅱ标准的有482名(16.75%).结论 IBS是中国西部地区城市中小学生的常见病及多发病,患病率随学龄段的增长而上升.  相似文献   

15.
肠道感染在肠易激综合征发病中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是一种肠功能紊乱,以腹痛或腹部不适伴腹泻或便秘为特征.本病在国际、国内均很常见.文献报道美国因IBS而消耗的医疗费用,每年约需80亿美元[1].不论在西方国家或在我国,本病都造成很大的社会经济负担,这与其病因不明、诊断和治疗困难有关.在诊断上本病无特异指标,是根据症状学进行诊断.  相似文献   

16.
肠易激综合征情志致病的理论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情志因素在肠易激综合征(IBS)的发病、治疗以及预后中的作用.方法:对IBS的流行病学调查、中医理论论述和心理疗法效果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结果:本文所摘流行病学调查、心理疗法效果的报道和中医理论论述均显示情志因素与IBS有关.结论:情志因素与IBS的关系非常密切,其不仅影响本病的发生发展.而且对本病的预后转归产生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7.
报道21例男性肠易激综合征(IBS)患者治疗前后性功能变化调查结果。男性IBS患者常伴有功能性性功能障碍,药物治疗配合心理治疗,是治疗本病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煤矿井下工人肠易激综合征(IRS)的患病情况及患病的危险因素,旨在为该群体功能性疾病研究与防治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单纯随机抽样问卷方法对764名煤矿工人、732名矿井附近普通工人进行IBS相关综合症状调查,有症状者进行结肠镜检查.比较两者IBS患病率差异,探讨IBS的危险因素.结果 煤矿井下工人IBS患病率为20.68%,地面普通工人IBS患病率为11.75%,2组IBS患病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井下作业年限越长,平均1次饮酒量越多,饮食不规律及心理状况越差,则IBS患病率越高.结论 井下环境、饮酒、不良生活饮食习惯、心理情绪异常是煤矿井下工人IBS患病的危险因素.该群体IBS患病率明显高于一般人群,应针对其IBS患病的危险因素采取相应对策,降低其IBS患病率.  相似文献   

19.
西沙必利、丽珠肠乐联用治疗肠易激综合征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肠易激综合征(IBS)是临床上常见病,临床上以腹痛、腹胀、便秘、腹泻或两者交替为主要表现.治疗上多以对症治疗为主.我们应用丽珠肠乐(广东珠海丽珠药厂生产,口服双岐杆菌活菌制剂)加西沙必利联用治疗IBS40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1定义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是一种以腹痛或腹部不适伴排便习惯改变为特征的功能性肠病,该病缺乏可解释症状的形态学改变和生化异常。本病是最常见一种功能性肠道疾病,在普通人群进行问卷调查,有IBS症状者欧美报道为10%-20%,我国北京和广州的报道分别为7.26%和5.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