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为了适应我国石油工业与铁路建设事业的迅速发展,合理地处理好原油、天然气长输管道与铁路之间的关系,石油工业部、铁道部共同制订了《原油、天然气长输管道与铁路相互关系的若干规定》,定于1987年10月1日施行(该规定即将内部发行)。 该规定是两部共同遵守的准则。它适用于原油、天然气长输管道与铁路之间的相互交叉;对于油、气田的集输管道与铁路相互交叉也可参照办理。  相似文献   

2.
1 990年以后已完成设计和正在设计的油气管道国匕管道名称建设地点长度(kn】)直长n】nl夕输深介质备注内蒙古362 我国高寒地区第原油一条全线密闭输 油管道,已建成汗道赛管至油善输尔拉阿塔黑龙江51天然气已建成尔道哈管至气镇然平天太滨轮台至库尔勒输油管道中原油田至洛阳输油管道复线273273377426塔里木第一条输油管道,已建成已建成油油原原OJOn践OC1.胜Q乙疆南新河山至道海南122315323.9天然气已建成南管亚气一二输南所海八靖边至银川输气管道天然气正在设计26 60 5810082626d﹄︵b4内hl刁4月俘四夏陕宁陕甘宁气田至北京输气管道陕西…  相似文献   

3.
我国长输油气管道建设只有二十几年的历史,还处在比较年轻的时期。七十年代以来,随着我国石油工业的发展,油气管道事业有了较大的发展。近十年,全国先后建成长输原油管道38条,总长约7000公里。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已有油气管道102条总长约11500公里。其中:原油管道41条,约7500公里,天然气管道46条,约2500公里,成品油管道15条,约1500公里。这些管道承担了全国70%左右的原油运输量和100%的天然气运输量,成品油的管道运输  相似文献   

4.
油气长输管道并行敷设间距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比分析了国内外油气管道设计规范对并行管道敷设间距的相关规定,介绍了中亚天然气管道以及西部原油、成品油管道和西气东输管道关于并行管道的设计间距和施工维修间距的实际情况,从设计角度分析了油气长输管道并行敷设间距的确定原则.  相似文献   

5.
王振洪 《油气储运》2005,24(3):49-50
为保证原油管道改输天然气后的输气质量和运行安全,必须在管道输气前实施清管。介绍了新疆塔河油田四、六区块4-1计转站至1号联合站原来的原油集输管道改输天然气前的清管方案和清管步骤,分析了其清管效果,指出利用经清管检测达标后的原油管道改输天然气与再建输气管道相比,不仅施工周期短,工艺操作简单,而且还可节约大量的建设资金。  相似文献   

6.
中国石油天然气管道勘察设计院的前身是东北八三工程设计研究所,该所成立于1971年。1971年至1974年末,该所完成了大庆油田至辽宁7座炼油厂及大连与秦皇岛油港之间原油长输管道网(管道总长2300km,其中φ720mm管道干线1995km)的勘察设计任务。1975年6月,按当时石油工业部的文件要求,东北八三工程设计研究所成建制全部  相似文献   

7.
报摘     
1987年,石油工业超额完成石油、天然气生产国家计划,生产原油1.3402亿吨、天然气137亿立方米。 我国油气长输管道建设;已初具规模。目前敷设在地下的长输管道达13 733km,分布于全国19个省、市、自治区,已形成东北、华北、华东、中原等地区的油气输送管网,输油气量占全国油气总产量的62%。管道运输已与铁路、公路、船舶、航空一起,成为我国的五大运输行业。  相似文献   

8.
基于沙漠地区天然气长输管道路线具体情况,在保证管道结构可靠性、满足天然气输送要求的基础上,综合考虑管道的基建投资费与年运营费,以设计寿命期内总费用现值最小为目标函数,建立了天然气长输管道优化模型,并利用MDOD优化算法进行求解,得到沙漠地区天然气长输管道的运行、管材以及敷设方式的最优工艺参数,从而有效地降低了沙漠管道的总投资并保证设计质量,提高了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9.
长输原油加热管道的减输技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针对目前国内原油加热长输管道出现低输量运行的情况,对现有的管道减输方法进行了详细分析.结合国内外原油长输管道的减输实例,对各种减输技术的优缺点进行了比较,提出了原油长输管道的合理减输技术,旨在保证管道的安全运行和节约能源.  相似文献   

10.
为达到节能降耗的目的,指明节能挖潜的方向,并为合理分析长输天然气管道能耗提供依据,以涩宁兰天然气管道为例,从输量、温度、压缩机效率3个方面分析长输天然气管道能耗随不同影响因素的变化规律,利用回归分析法对比分析不同影响因素对长输天然气管道能耗的影响规律,研究各影响因素间的相互联系,找出对能耗影响程度较大的主要因素。分析结果表明:管道输量、压气站出站压力和压缩机的效率对长输天然气管道生产能耗影响较大;地温和压气站的出站温度对长输天然气管道的生产单耗影响较小;生产单耗随着管存的减小而呈上升趋势,且管存越小,生产能耗上升的幅度越大。  相似文献   

11.
原油管道低输量运行问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罗塘湖 《油气储运》1994,13(6):13-15
原油管道一般按油田高产期外输设计的,在油田开采的初期和末期,原油管道必然出现不满输现象,由于油田自然老化,原油外输量减少,油田自炼油增加;设计时对油田产量估计过高,导致管径设计过大等原因,使我国多数管道出现低输量情况,提出了实际输量稍高于允许最低输量叫低输量,实际输量低于允许最低输量叫超低输量等界定指标,我国盛产高粘易凝原油,低输量运行既不经济又很不安全。国外的办法一般是掺稀油输送或加药改性,延长  相似文献   

12.
张建礼  李聚泉 《油气储运》2000,19(11):16-18
阐述了我国石油资源短缺,东部原油管网流向不尽合理及进口原油由黄岛上岸的迫切性等战略方案提出的历史背景。介绍了建设投运东临复线、启用东黄老线、东黄复线改输黄岛上岸的进口原油,利用东临老线输送进口原油北上至华北地区各炼化企业等战略方案的具体分步分期实施情况。指出战略方案的实施对于扭转部分管道经营亏损,改变部分炼化企业资源短缺状况,缓解我国东部及华中地区原油资源供需矛盾,提高国家整体效益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为了研究处于早期失效期的新建长输天然气管道风险分布规律,根据新建长输天然气管道的特点,将管道易损性影响因素归纳为4大类一级评价因子,即第三方破坏、施工遗留问题、管理缺陷、设计与误操作,并将一级评价因子进一步细分为23项二级评价因子,从而建立了多层次的新建长输天然气管道易损性评价指标体系。为克服传统权重赋值方法不考虑评价因子指标差异性的弊端,利用熵权赋值理论建立了适用于新建长输天然气管道的易损性评价模型。研究表明,该模型可以消除评价因子赋权过程中主观因素的不利影响,定量反映各评价因子的相互作用及指标取值差异性对管道易损性评价结果的综合影响。最后,通过实例验证了该评价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4.
"两剂"(降凝剂和减阻剂)在克拉玛依油田原油外输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目前新疆油田已将降凝剂和减阻剂应用的成功经验运用到原油长输管道的设计中,使设计的管道更加经济和安全,并为管道的设计开拓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5.
天然气长输管道管输价格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章程  陈国群 《油气储运》2004,23(11):44-47
结合用户预约容量和管输成本费用构成的特点,确立了符合天然气长输管道的管输价格模型.在吸收国外管输成本费用分配和收取方式的同时,考虑了长输管道运行规律以及照付不议合同的效应.根据西气东输工程2008年相关数据,分析了2月份各分输站区段和上海地区不同类型用户承担管输价格的差异,为中国天然气长输管道管输价格的制定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6.
传统的长输天然气管道换管修复方法需要大量液氮资源,针对部分天然气管道所在地区及国家液氮资源相对匮乏,无法保证换管修复所需氮气供给的现状,研究设计了一种新的长输天然气管道抢修方法。介绍了长输天然气管道常用换管修复方法,提出了双囊工艺换管修复方法:在大放空氮气置换工艺的基础上进行改进,加入双囊工艺,实现局部隔离而形成的新的抢修方法。双囊工艺已在生产与抢修施工中得到多次实际应用,效果良好,完全适用于液氮资源匮乏环境下的天然气管道换管修复,对于在液氮资源匮乏环境下对管道实施快速抢修,节省作业时间,保障施工安全,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7.
传统的长输天然气管道换管修复方法需要大量液氮资源,针对部分天然气管道所在地区及国家液氮资源相对匮乏,无法保证换管修复所需氮气供给的现状,研究设计了一种新的长输天然气管道抢修方法。介绍了长输天然气管道常用换管修复方法,提出了双囊工艺换管修复方法:在大放空氮气置换工艺的基础上进行改进,加入双囊工艺,实现局部隔离而形成的新的抢修方法。双囊工艺已在生产与抢修施工中得到多次实际应用,效果良好,完全适用于液氮资源匮乏环境下的天然气管道换管修复,对于在液氮资源匮乏环境下对管道实施快速抢修,节省作业时间,保障施工安全,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8.
天然气长输管道设计中压缩机与驱动机选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珏新  王功礼 《油气储运》1997,16(1):25-28,31
世界天然气工业在下在在加速发展。在长输天然气管道设计中,压缩机和驱动机的选型是重要内容之一。介绍了世界几家著名公司生产的燃-压机组的特性及技术指标。根据国外天然气管道输送系统压气站的安装生产情况,结合我国目前尚无运行的长输天然气管道中间压气站及现有技术、设备、管理水平、提出选用燃-压机组的原则应是大功率,台数少。指出国产压缩机组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产品性能不稳定;使用寿命短;能耗高;效率低;现有系列覆  相似文献   

19.
单管气液混输技术在长输管道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郝建斌 《油气储运》2000,19(12):22-24
概述了国内外双相混输技术的发展及现状,分析了单管气液双相混输技术的特点,结合美加联盟管道在设计时采用双相混输技术这一创新设计,提出了双相混输技术在我国天然气长输管道中应用的可行性,以及双相混输工艺需要解决的一些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20.
赵国辉 《油气储运》2020,(4):379-388
长输油气管道的自动化控制水平直接关系着其生产运行安全与效率,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工程通过创新实践开启了中国长输油气管道自动化控制技术的新篇章。以自动化控制系统的技术特点为主线,以具有代表性的油气长输管道控制系统为依托,回顾了中国长输油气管道控制系统关键技术的发展历程,介绍了长输油气管道自动化控制技术发展现状,并结合智慧化管道建设,展望了长输油气管道自动化控制技术的发展前景。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工程北段各项设计指标均处于全球领先水平,从SCADA系统组成、结构、功能等的创新成果来看,其自动化控制系统代表了目前中国长输油气管道自动化控制技术的最高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