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通过对食源性疾病病例监测为食源性疾病诊断提供病原学确证,进一步探讨食源性疾病的治疗、预防和控制措施。方法按照国标方法进行几种致病菌的分离鉴定,按照CLSI 2010进行药敏试验操作及结果判定。结果 200份样品中共检出48株致病菌,检出率为24.00%。其中致泻性大肠埃希菌37株,沙门菌6株,副溶血性弧菌3株,志贺菌2株。分离出的志贺菌和副溶血性弧菌对13种抗生素全部敏感,分离出的沙门菌仅对四环素存在耐药性;分离出的大肠埃希菌中,有19株对13种抗生素均敏感,18株对8种抗生素具有一定的耐药性,产生10种耐药谱。结论通化市人民医院的食源性疾病患者粪便标本中致泻性大肠埃希菌检出率最高,其次为沙门菌,且两者均存在耐药株,应引起相关部门重视。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上海地区社区获得性腹泻儿童致病菌流行病学情况,对2007年度就诊于我院的2871例社区获得性腹泻患儿进行粪便弯曲菌、志贺菌、沙门菌,霍乱弧菌、副溶血性弧菌、致腹泻大肠埃希菌、气单胞菌、耶尔森菌进行培养分离、鉴定及部分菌株的血清分型。结果发现,弯曲菌在腹泻患儿粪便中的分离率为11.1%(172/1556),4月份感染率最高(P<0.001),多见于1~4岁儿童(P<0.05);其次是志贺菌,分离率为3.2%(91/2871),其中福氏志贺菌占63.7%;第3位是致腹泻大肠埃希菌,分离率为1.0%(30/2871),其中肠致病性大肠埃希菌占70.0%,以O55/K59血清型为主。沙门菌、气单胞菌分离率不超过0.5%,未检测到霍乱弧菌、副溶血性弧菌和耶尔森菌。本次调查显示,弯曲菌、志贺菌、致腹泻大肠埃希菌是目前上海地区儿童社区获得性腹泻的3种主要致病菌。弯曲菌感染率明显高于志贺菌及致腹泻大肠埃希菌,提示临床微生物室应将弯曲菌、致腹泻大肠埃希菌作为儿童社区获得性腹泻常规监测的病原微生物。  相似文献   

3.
2010年夏季急性细菌感染性腹泻患儿沙门菌感染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旨在了解急性细菌感染性腹泻患儿中沙门菌的感染现状及其耐药性.采集2010年7月1日~2010年9月30日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门诊及住院急性细菌感染性腹泻患儿的粪便标本,进行沙门菌分离、培养及鉴定,采用Kirby-Bauer法进行药敏试验.共收集急性细菌感染性腹泻患儿粪便标本 1 045份,检出沙门菌 160株,阳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 调查志贺菌在成人腹泻患者中的主要血清群和耐药性,为临床治疗和预防提供依据.方法 对2008年1月至2012年10月浙江萧山医院临床分离自腹泻成人志贺菌菌株,进行生化鉴定、血清学分群和抗生素敏感性试验,所有数据用WHONET 5.6软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共检出125株志贺菌,其中66(52.8%)株为宋内志贺菌,58(46.4%)株为福氏志贺菌;氨苄西林耐药率最高达95.9%,复方新诺明耐药率达79.8%,头孢噻肟为48.6%,未检出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耐药株,福氏志贺菌对环丙沙星和左旋氧氟沙星耐药率为87.0%和57.1%,而宋内志贺菌未检出氟喹诺酮类耐药株;福氏志贺菌和宋内志贺菌耐药率在哌拉西林、头孢他啶、头孢噻肟、头孢吡肟、复方新诺明和氟喹诺酮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萧山地区成人志贺菌感染以宋内和福氏两种血清群为主,青霉素类和复方新诺明耐药率太高已不适合临床使用,含酶抑制剂抗生素是治疗志贺菌感染的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重庆地区成人感染性腹泻患者的病原学特点.方法 采用MICROSCAN系统进行粪便细菌培养,用ELISA和多重PCR方法进行病毒检测.结果 130例腹泻标本中,检出细菌阳性17例,包括沙门菌属7例,志贺菌属5例,副溶血弧菌3例和嗜水气单胞菌2例.病毒检测中,单重感染30例,双重感染10例,三重感染1例.A组轮状病毒检出率为3.85% (5/130),B轮状病毒检出率为3.85% (5/130),C组轮状病毒检出率为15.4% (20/130),诺如病毒检出率为9.23% (12/130),星状病毒检出率为4.62%(6/130),札如病毒检出率为3.08% (4/130),腺病毒检出率为0.77%(1/130).结论 重庆地区成人腹泻患者中,沙门菌和志贺菌为细菌感染的主要菌种,轮状病毒和诺如病毒为病毒感染的主要病原体.  相似文献   

6.
210株肠道致病菌的分类及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本地区肠道致病菌的分类及主要致病菌的耐药性,给临床治疗腹泻疾病提供指导。方法:药敏试验采用K-B法,用WHONET4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210株肠道致病菌中,志贺菌属占70%,沙门菌属占3%,致病性大肠埃希菌占4.8%,副溶血弧菌占3.8%,阴沟肠杆菌占3.3%,鼠伤寒沙门菌占2.4%,霍乱弧菌占1.9%,其他占10.8%等;在志贺菌属中,福氏占87%,宋内占13%。福氏和宋内志贺菌对三代头孢和IMP较敏感,对复方新诺明耐药率较高。结论:福氏志贺菌是肠道的主要致病菌;临床怀疑菌痢时,应首选三代头孢、IMP。  相似文献   

7.
肖冰  王越  郎兴莹  司虹  薄志坚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21,33(12):1403-1405, 1412
目的检测多重耐药伤寒沙门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及其耐药基因携带情况,为伤寒沙门菌引起的腹泻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微量肉汤稀释的方法测定大连地区临床分离的78株伤寒沙门菌对12种抗生素的敏感性;用PCR方法检测TEM型β内酰胺酶基因、catA和catB氯霉素乙酰基转移酶基因以及cmlA氯霉素外排泵蛋白基因、aac(6′)Ⅰb和aac3Ⅱ型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qacEΔ1sul1耐消毒剂和磺胺基因、多重耐药外排基因acrB等8种耐药基因。结果78株沙门菌对12种药物有不同程度耐药(1.28%~74.35%)。得到9株多重耐药菌株,其中5株检出TEM型β内酰胺酶基因;7株耐氯霉素的伤寒沙门菌菌株中,2株仅检出catA基因,1株仅检出catB基因,1株仅检出cmlA氯霉素外排泵蛋白基因,2株同时检出catA基因和cmlA氯霉素外排泵蛋白基因;2株检出aac(6′)Ⅰb基因,1株检出aac3Ⅱ型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4株检出耐消毒剂和磺胺基因qacEΔ1sul1;6株检出多重耐药外排基因acrB。结论大连地区临床分离的伤寒沙门菌存在严峻的耐药现象,多种耐药基因存在于耐药伤寒沙门菌中,可能是导致菌株对多种抗菌药物耐药的原因。  相似文献   

8.
摘要:目的 对2013?2015年杭州地区腹泻患者副溶血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毒力基因的携带和耐药进行调查研究。方法 可疑菌株用全自动细菌鉴定仪(VITEK2 Compact,生物梅里埃,法国)进行鉴定,用PCR方法检测其8种毒力基因,用纸片扩散法检测13种抗生素的敏感性。结果 120株副溶血弧菌中,tdh+或trh+的致病菌株占95.0%(114株),tdh-且trh-的非致病株占5.0%(6株)。所有120株副溶血弧菌均含有T3SS1基因,T3SS2α基因主要存在于tdh+/trh-的菌株中,T3SS2β存在于trh+的菌株中,2株tdh-的菌株首次检出T3SS2α基因。本研究中大流行菌株占64.2%(77株),非大流行菌株占35.8%(43株)。多达65.8%的副溶血弧菌对氨苄西林耐药,而90.0%以上的副溶血弧菌对其他抗生素包括喹诺酮类、第三代头孢菌素类、氨基糖苷类、四环素类和磺胺类抗菌药物较敏感。结论 杭州地区腹泻来源的副溶血弧菌多为大流行菌株,对常见抗菌药物敏感性高,但耐药率有所上升,要加强监测并引起临床重视。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黑龙江省细菌性腹泻病原谱构成,探讨主要病原体的变异和流行变迁规律,提高监测实验室腹泻病原实验室诊断、监测预警、突发细菌性腹泻疫情的处置能力,并为进一步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收集哨点医院肠道门诊的细菌感染性腹泻患者粪便,采用分离培养、生化鉴定和血清分型的方法,检测沙门氏菌、志贺氏菌、致泻大肠杆菌等肠道致病菌。检测细菌性腹泻症候群患者标本537份,检出率为36.69%,其中,主要致病菌为致泻性大肠杆菌、志贺氏菌、副溶血弧菌、沙门氏菌、类志贺邻单胞菌、嗜水气单胞菌、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霍乱弧菌、空肠弯曲菌、大肠埃希氏菌、检出率分别为9.31%、6.89%、1.30%、3.35%、0.56%、0.19%、0.37%、0.74%、5.40%、16.95%;性别差异不显著,各年龄组病原菌检出率和各月病原菌检出率差异显著,病原菌检出率存在季节性差异,其中6、7、8、9月份病原菌检出率高,检出率之和占总检出率的93.40%,0~10岁年龄组患病人数和检出率均高于其他年龄组。 分析发现:黑龙江省夏秋两季是细菌感染性腹泻高发季节,主要致病菌为大肠杆菌埃希氏菌、志贺氏菌、沙门氏菌、空肠弯曲菌。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辽宁省2011-2012年间鸡肉中检测出的沙门菌进行耐药谱分析和PFGE分子分型分析,为沙门菌的监测、暴发预警提供依据。方法 Phoenix-100全自动微生物鉴定/药敏系统做耐药性分析;PFGE分型依据国际实验室分子分型监测网络PulseNet中沙门菌PFGE分型标准化方案进行。结果鸡肉中38株沙门菌均多重耐药,PFGE指纹图谱与血清具有一定的相关性,相同血清型的菌株聚类后,都能分到同一群。结论同一地区的沙门菌具有很高的相似带型,为以实验室为基础的食源性疾病暴发的发现及疫情控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