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研究分析肺炎支原体感染与小儿支气管哮喘的关系,为小儿支气管哮喘的预防和治疗提供科学可靠的依据.方法 将2012年4月至2013年8月住院治疗的290例呼吸道感染的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被动凝集法测定其血清肺炎支原体总抗体.结果 哮喘组中MP感染阳性率为21.02%,哮喘组与非哮喘组MP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男童与女童MP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54),不同季节MP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38);小于1岁年龄段儿童与1~4岁年龄段儿童MP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结论 肺炎支原体是引起小儿支气管哮喘的重要病原体之一,MP感染引发哮喘与性别、季节无关,1~4岁年龄段儿童感染MP几率更高.  相似文献   

2.
小儿支气管哮喘与支原体感染的临床检测分析45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小儿支气管哮喘发作与支原体感染的关系,为小儿支气管哮喘发作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2008年7月至2009年10月诊断为小儿支气管哮喘45例患儿进行支原体抗体检测,随机选取同期患呼吸道疾病儿童45例作为对照组,并采用MP被动冷凝集法检测全组患儿血清肺炎支原体抗体。结果哮喘组MP-Ab阳性24例,阳性率53.33%;对照组MP-Ab阳性13例,阳性率为28.89%。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支原体感染与儿童哮喘关系密切,支原体是诱发支气管哮喘发作的重要病原体。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感染与小儿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的关系。方法检测支气管哮喘急性期患儿60例和临床缓解期50例的外周血肺炎支原体抗体(MP-IgM),比较两组MP-IgM阳性率;同时检测急性期组血嗜酸性粒细胞(EOS)计数、嗜酸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CP)和白细胞介素-5(IL-5),比较MP-IgM阳性和阴性者EOS、ECP、IL-5水平差异。结果 MP-IgM阳性率急性期组显著高于缓解期组,急性期组MP-IgM阳性患儿EOS、ECP、IL-5显著高于阴性患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肺炎支原体感染与儿童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可能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MP)感染与儿童哮喘(bronchial asthma in children)发病的关系。方法入选53例支气管哮喘患儿作为观察组,40例呼吸道感染患儿(包括肺炎及支气管炎)作为对照组,采用明胶颗粒凝集试验检测两组患儿血清肺炎支原体IgM(MP-IgM)抗体,同时采用ELISA法和血球分析仪常规法测定支气管哮喘患儿血清总IgE水平和外周血嗜酸粒细胞计数。结果 53例支气管哮喘患儿中,有26例血MP-IgM阳性,阳性率为49%;而40例对照组患儿中有7例血MP-IgM阳性,阳性率为17.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MP-IgM阳性的支气管哮喘患儿血清总IgE水平高于MP-IgM阴性的支气管哮喘患儿(t=3.369,P=0.002),MP-IgM阳性的支气管哮喘患儿嗜酸粒细胞计数(EOS)高于MP-IgM阴性的支气管哮喘患儿(t=8.548,P=0.00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肺炎支原体感染与儿童哮喘有密切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卢远达  于利 《中国基层医药》2013,20(13):1975-1977
目的 探讨免疫球蛋白E(IgE)及白细胞介素5(IL-5)在肺炎支原体感染合并支气管哮喘患儿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住院治疗的肺炎支原体感染合并支气管哮喘患儿40例为观察组,另选择肺炎支原体感染未合并支气管哮喘患儿40例为对照组,所有患儿均在入院次日清晨抽取空腹静脉血检测IgE及IL-5水平.结果 观察组患儿血清总IgE水平为(335.74±38.84) IU/ml,IL-5水平为(311.86±35.28) ng/L,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儿(P<0.05).经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血清IgE与IL-5水平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肺炎支原体感染合并支气管哮喘患儿IgE与IL-5水平升高更加明显,且血清IgE与IL-5水平是肺炎支原体感染合并支气管哮喘患儿发病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C-反应蛋白(CRP)检测在小儿支气管肺炎诊断与治疗中的作用和意义.方法 对341例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标本进行CRP定量检测,并以150例健康儿童作对照,比较CRP水平与CRP检测阳性率.结果 根据诊断标准,341例患儿中细菌性肺炎128例(37.54%),CRP阳性率95.31%;支原体肺炎151例(44.28%),CRP阳性率31.13%;病毒性肺炎62例(18.18%),CRP阳性率6.45%.细菌性肺炎、支原体肺炎、病毒性肺炎与对照组CRP水平、CRP阳性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 小儿支原体肺炎比病毒性肺炎CRP升高显著,因此CRP可作为鉴别和诊断支原体肺炎的重要辅助病原学检测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MP)感染与儿童哮喘发病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2013年本院收治的86例支气管哮喘患儿的资料,应用被动冷凝集法对患儿进行支原体抗体IgM的检测,并予系统性治疗,观察患儿的治疗效果。结果在86例支气管哮喘患儿中,支原体IgM阳性者为36例,阳性率为41.86%,经治疗后均痊愈出院。结论肺炎支原体与儿童哮喘密切相关,对哮喘发作期的患儿要考虑支原体感染的可能,常规行支原体抗体检查。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感染与小儿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85例支气管哮喘患儿(研究组)和50例上呼吸道感染患儿(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对两组患儿嗜酸粒细胞、血清肺炎支原体抗体(MP-IgM)、免疫球蛋白E(IgE)及研究组患儿急性期肺功能进行检测,对检测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研究组患儿的MP-IgM阳性检出率为42.35%,高于对照组的14.00%(P<0.05);研究组MP-IgM阳性患儿的嗜酸粒细胞、血清IgE水平均高于MP-IgM阴性患儿(P<0.05);研究组急性期患儿MP-IgM阳性率为60.87%,缓解期患儿的阳性率为22.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期患儿MP-IgM阳性者的FEV1、FEV1%均低于阴性者(P<0.05)。支气管哮喘急性期患儿的MP-IgM阳性表达与FEV1、FEV1%均呈负相关(r分别为-0.782、-0.699,P<0.05)。结论: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患儿多伴有肺炎支原体感染,肺炎支原体感染与小儿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有着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9.
目的肺炎支原体感染与儿童哮喘关系分析。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2年1月门诊诊治的儿童哮喘168例(哮喘组)选取同期门诊儿童132例(观察组)进行血清肺炎支原体抗体(MP-IgM)检测。结果哮喘组血清肺炎支原体抗体阳性53.57%,显著高于观察组血清肺炎支原体抗体阳性33.33%,经统计学分析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肺炎支原体感染与儿童支气管哮喘有着密切关系,对哮喘有诱发作用,并且对儿童支气管哮喘疾病进展有着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感染在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发病中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12例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为观察组,180例反复上呼吸道感染患儿为对照组,检测血清肺炎支原体IgM抗体、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和血清总IsE水平,比较两组患儿肺炎支原体IgM抗体阳性率及肺炎支原体IgM抗体阳性患儿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和血清总IgE水平。结果观察组肺炎支原体IgM抗体阳性率为35.8%(76/212),对照组是14.4%(26/18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5~12岁组血清肺炎支原体IgM抗体阳性率较1—5岁组高(P〈0.05)。观察组肺炎支原体IgM抗体阳性患儿的血清总IgE水平和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炎支原体是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发生的危险因素,肺炎支原体容易诱发咳嗽变异性哮喘,两者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