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综述沁水盆地煤层气地质的相关研究成果.根据研究,沁水盆地煤层气地质特征可以总结为:主要为高—过成熟的热成因气,仅有少量次生生物气;太原组煤层较山西组煤层吸附性强、渗透性好;煤层的含气性在南部相对较好,在西北部最差;煤层一般发育两组裂隙且以吸附孔为主,盆地南部部分裂隙被热液矿物充填;深成变质与燕山期构造热事件叠加所引起的二次生烃是盆地煤层气藏形成的主要气源,沁南富气区的勘探前景较好.关于煤层气成藏动力场的研究,已经实现了多因素耦合的研究方法.煤层气成藏分析相关研究已经对边界和类型作出划分和厘定.  相似文献   

2.
煤层气藏是一种非常规天然气藏,与常规天然气藏在赋存方式、物性参数以及开发方式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煤层气藏三维地质模型能够精确描述煤层以及物性参数空间分布,推动煤层气藏的认识由定性向定量的转变,对煤层气藏的开发具有重要意义。以澳大利亚B区块煤层气藏为研究对象,综合应用地质、地震、测井、煤岩取芯分析等资料,分析构造解释的煤层层面、测井精细解释结果以及物性参数精细表征结果;借助Petrel三维地质建模软件,以地震解释煤层顶面构造和断层结果为数据基础,以测井煤层划分结果为约束条件,建立B区块构造模型;在构造建模基础上,以测井资料划分的单井岩相数据为基准,建立煤层相模型;煤层气藏物性参数建模以相控建模理论为指导,以煤层气物性参数表征结果为数据基础,实现干燥无灰基含气量、渗透率、密度、灰分含量、饱和度等物性参数空间分布模拟。在建立的三维地质模型基础上,利用煤层气藏储量计算方法,计算B区块地质储量,确定B区块煤层气有利区优选物性参数及标准,划分煤层气藏有利区。煤层气藏三维地质模型为煤层气藏地质储量计算以及有利区筛选奠定坚实的地质基础,同时也为井型选择与井网布置等后续开发工作提供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挖气地质要素比较分析,准北北部区基本上推动了煤层气勘探开发的价值,南部区煤层气勘探开发前景相对较好。南部的宿南向斜和南坪向斜主煤储层顶板岩层具有较强的封盖能力;主煤储层镜质组含量高,吸附能力较强,煤层含气量也较高;煤储层渗透性高,为煤层气开发提供了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4.
煤层气富集成藏受煤储层地质特征的制约。通过对大量实验测试数据的分析与对比,研究了乡宁矿区煤层气成藏基础地质特征,主要包括煤储层发育特征、煤岩学特征、煤化学与工艺特征及煤级与煤相特征等。结果表明,本区主要煤层煤空间展布稳定、累计厚度大、煤质好、热演化程度高,具备煤层气成藏的基础条件。  相似文献   

5.
在收集整理黄岩汇煤矿地质资料和瓦斯资料的基础上,运用地质构造控制理论,展开井下实测和地质编录,以分析矿区和井田地质构造分布特征,研究地质构造、顶底板岩性、煤层埋藏深度等地质因素对瓦斯赋存的影响,得出了井田内15号煤层瓦斯含量分布规律和构造煤的分布规律;同时,对黄岩汇煤矿15号煤层突出危险性也进行了区域预测.研究表明,煤层埋藏深度是影响黄岩汇煤矿15号煤层瓦斯含量分布的主控因素,其他地质因素仅仅影响煤层瓦斯的局部变化;将埋深大于321m的15号煤层划分为突出危险区,其余的则为非突出危险区.  相似文献   

6.
在介绍龙永煤田地质概况的基础上,分析了矿区瓦斯涌出特征;从煤层顶、底板岩性特征、地质构造、煤层埋藏深度和地下水等方面分析了影响瓦斯赋存的地质因素,对可能出现高瓦斯的井田(块段)或矿井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7.
龙永煤田瓦斯地质因素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介绍龙永煤田地质概况的基础上,分析了矿区瓦斯涌出特征;从煤层顶、底板岩性特征、地质构造、煤层埋藏深度和地下水等方面分析了影响瓦斯赋存的地质因素,对可能出现高瓦斯的井田(块段)或矿井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8.
煤层气藏与常规天然气藏地质及开采特征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煤层气是一种与煤岩同生共体以甲烷为主要成分,主要以吸附状态赋存在沉积盆地煤层之中的可燃气体,也就是煤矿生产中有名的瓦斯气。煤层气藏作为一种非常规常气藏,从地质成因与特征,储集与开采特征以及储量评价多个方面,与常规气藏有着不同之处,因此对两种类型的气藏进行详细的比较与总结十分必要,同时也为煤层甲烷气开发与开采中的各项研究如煤层气藏工程,煤层气井试井,完井,煤层气藏模拟等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运用瓦斯地质理论,结合地质勘探和矿井生产揭露的瓦斯地质资料,研究了艾维尔沟矿区的瓦斯地质规律.综合分析了地质构造、煤层埋深、构造演化、煤变质程度等对煤层瓦斯赋存的影响.提出了煤层埋深是艾维尔沟矿区煤层瓦斯赋存区域的主控因素,同时受构造演化、煤变质程度等因素影响,在局部区域受地质构造因素控制明显.因各种因素的共同作用,在沿煤层走向上,同一水平标高,矿区西部瓦斯含量最高,东部次之,中部最小;沿煤层倾向方向上,瓦斯含量具有随煤层埋深的增加而增大的整体趋势.在向斜构造轴部及断层带附近瓦斯富集.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多煤层发育区影响煤层气井产能的主要因素,以滇东黔西老厂矿区雨汪区块为研究对象,基于区内煤层气地质及气井排采资料,分析区内煤层气井产气、产水特征,探讨影响煤层气井产能的关键因素。研究结果表明,雨汪区块中-低产煤层气井数量占总井数的73%,影响气井产能的主要包括地质和排采因素,其中,地质因素主要为地应力和渗透率,排采因素主要为产水速率和停井次数。建议本区煤层气勘探开发应首选中-低地应力、渗透率较高的部位或层段,气井排采初期产水量需控制在1.5~3 m~3/d,见气后产水量控制在1~1.8 m~3/d,排采期间尽量减少停井次数。  相似文献   

11.
缓倾斜,倾斜煤层地质条件的开采工艺性评价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5  
本文从采矿的角度出发,研究了影响开采的重要地质因素及其评价函数,应用模糊数学和灰色系统理论方法,建立了煤层地质条件开采工艺性评价的数学模型,并以一些矿井的煤层块段为实例进行了评判,得出了可比的统一的综合评判指标,为我国缓倾斜、倾斜煤层地质条件对开采的适合程度提供了定量的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12.
建立了刘桥矿回采工作面地质条件多层次模糊综合评判模式。提出了本区普采工作面地质影响主要因素包括煤层稳定性、构造复杂程度及煤层顶底板.在对现场地质数据分析的基础上,对刘桥矿回采工作面地质条件进行了评判。  相似文献   

13.
以郑庄区块东大井区为主要研究对象,综合运用实验测试数据、煤田钻孔及煤层气井资料,并结合沉积、构造和地下水动力的原理和方法,深入分析了该区煤层含气量分布和主控地质因素。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煤层含气量较高,总体呈自东向西逐渐增大的趋势,且主要受煤层埋藏深度、地质构造和水动力条件三个因素控制。即煤层埋深对含气量分布具有较好的控制作用,总体上含气量高值区大都位于北部深埋区域;地质构造对含气量的影响主要表现为次级构造叠加在煤层埋深影响的总体背景之上导致含气量展布复杂化;北部地区水动力条件对煤层气的运移和富集具有显著的控制作用,是影响煤层含气量展布的主要因素;而南部地区则由于埋深和断层等因素的影响,从而导致水动力条件与煤层含气量的相关性不太明显。  相似文献   

14.
矿井瓦斯赋存分布规律研究涉及瓦斯风化带的确定和影响煤层瓦斯赋存的主控地质因素两个方面.结合司马煤矿煤层瓦斯情况,运用地质构造控制逐级制理论分析了矿井的瓦斯赋存特征,确定了3号煤层的瓦斯风化带、瓦斯的赋存形式及影响煤层瓦斯赋存的地质因素,揭示了3号煤层瓦斯聚集规律,分析了矿井瓦斯突出危险性指标,运用单项指标法对3号煤层煤与瓦斯突出危险区进行预测,为合理开发利用煤层瓦斯,防治煤与瓦斯突出和今后的安全生产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平顶山十二矿煤与瓦斯突出的地质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十二矿影响煤与瓦斯突出的井田地质构造、煤体结构、煤厚及其变化、煤层围岩等地质因素进行了分析。探讨了煤与瓦斯突出与上述地质因素之间的密切关系,为煤与瓦斯突出的预测、预报及其防治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6.
针对沁水盆地南部山西组3#与太原组15#煤层煤层气合层排采"整体产能低"及"区域性差异大"的产能特征,探索适合合层排采的有利开发地质条件.以沁水盆地南部22口合层排采煤层气井的产气、产水资料,试井储层压力、试井渗透率、含气量等测试数据为依据,采用地质研究与探采测试数据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不同地质因素对合层排采井产能特征的控制作用,提出了适合沁南3#与15#煤层合层排采的有利开发地质条件的参数指标.结果表明:平均埋深为500~650m;平均含气量大于14m3/t;储层压力梯度差小于0.08 MPa/hm;渗透率较高且差值不超过1mD;3#煤层的临界解吸压力高于15#煤层,且差值小于0.9MPa,满足合层排采的地质条件要求,可为今后进行规模性开发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煤田瓦斯涌出与地质因素关系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以苏邦井田几个开采中的矿井瓦斯地质统计资料为依据,对煤体中瓦斯涌出与井田的地质构造、煤层埋藏深度、围岩性质等地质因素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华北地区煤层含气性影响因素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煤层含气性是评价煤层气勘探开发前景的决定性因素之一,影响煤层含气性的因素很多,其中较为重要的因素有煤层上覆有效地层厚度、煤的变质程度、断裂构造、盖层条件及煤层厚度等.对此进行了分析探讨,认为影响煤层含气性的主要地质因素为煤层上覆有效地层厚度和煤的变质程度,次要因素为断裂构造、盖层条件及煤层厚度.  相似文献   

19.
华北地区煤层含气性影响因素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煤层含气性是评价煤层气勘探开发前景的决定性因素之一,影响煤层含气性的因素很多,其中较为重要的因素有煤层上覆有效地层厚度、煤的变质程度、断裂构造、盖层条件及煤层厚度等.对此进行了分析探讨,认为:影响煤层含气性的主要地质因素为煤层上覆有效地层厚度和煤的变质程度,次要因素为断裂构造、盖层条件及煤层厚度.  相似文献   

20.
《焦作工学院学报》1997,16(2):12-13
瓦斯地质学科发展规划中国煤炭学会瓦斯地质专业委员会~~~~~~~~~~~~~~~~~~~~~~~~~~~~~~~~~~~~~~~瓦斯地质是研究煤层瓦斯赋存、分布、矿井瓦斯涌出和煤与瓦斯突出与各种地质因素与条件的关系、并探明其规律性的边缘学科。它是在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