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目的 比较单支和多支冠状动脉病变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的远期预后以及实施完全性或不完全性血运重建对后者长期临床疗效的影响. 资料与方法 959例冠心病患者行选择性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其中单支病变组(single-vessel disease,SVD)362例,多支病变完全性血运重建组(complete revascularization,CR)291 例,多支病变不完全性血运重建组(incomplete revascularization,IR)306例,对比分析3组患者PCI手术后2.5年随访结果. 结果 与CR组比较,IR组患者中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3支病变比例、左主干病变、分叉病变数量均高 (P<0.05) ,病变数目少而平均置入支架数多(P<0.05).SVD组冠状动脉病变平均狭窄程度重而植入支架长度和直径均小于另两组(P<0.05).IR组再发心绞痛(P<0.05)、再次血运重建比例(P<0.01)和MACE事件发生率(P<0.05)均显著高于另两组. 结论 通过行PCI术实现完全性血运重建的多支冠状动脉病变患者长期预后效果与单支病变者类似,优于不完全性血运重建者.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比分析裸金属支架(BMS)与药物洗脱支架(DES)在2型糖尿病(T2DM)合并多支冠脉病变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应用中的安全性和中期疗效,为DES治疗此类患者提供依据。方法连续人选2002年11月-2005年6月首次接受PCI治疗的443例T2DM合并多支冠脉血管病变患者,其中BMS组226例,雷帕霉素(Cypher)支架组91例,紫杉醇(TAXUS)支架组126例,分析患者住院期间及随访6个月的临床情况。结果三组患者临床特征、手术成功率及住院期间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发生率等指标均无明显差异。Cypher支架组中病变长度和分叉病变的比例及TAXUS支架组中3支血管和分叉病变的比例均明显高于BMS组(P〈0.05或0.01)。两DES组的造影随访再狭窄率明显低于BMS组(Cypher组3.2%、TAXUS组4.5%协BMS组37.3%,P〈0.05),临床随访6个月MACE发生率亦明显低于BMS组(Cypher组5.7%、TAXUS组5.8%wBMS组18.5%,P〈0.01)。结论与BMS相比,T2DM合并多支冠脉血管病变患者植入Cypher支架和TAXUS支架安全性高,6个月中期疗效较理想。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价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完全血运重建对伴发多支血管病变超高龄(>80岁)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2012年9月至2014年9月82例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为多支血管病变并入院接受PCI术治疗的80岁以上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入选本研究,其中45例仅作罪犯血管血运重建,37例作完全血运重建.观察记录两组患者临床特征、住院期间和1年随访期间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如全因死亡、心绞痛复发和心肌缺血再次血运重建等,以及对比剂肾病发生率.结果 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吸烟史、伴高血压病、伴糖尿病、伴高脂血症、脑卒中史和既往PCI史无明显差异.完全血运重建组和罪犯血管血运重建组患者对比剂肾病发生率分别为8.1%(3/37)、13.3%(6/4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57);MACE发生率分别为8.1%(3/37)、40.0%(18/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2),其中心绞痛复发率分别为2.7%(1/37)、20.0%(9/45)(P=0.041).结论 伴发多支血管病变超高龄(>80岁)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接受PCI术完全重建血运治疗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之间的关系。方法冠状动脉造影住院患者209例,经造影确诊冠心病164例(占78.5%),排除冠心病患者45例(占21.5%)。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以冠状动脉病变的支数表示,分为正常对照组、冠状动脉单支血管病变组、冠状动脉多支血管病变组。所有研究对象检测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脂。结果冠状动脉多支血管病变组HbA1c水平(6.65±1.44)%,冠状动脉单支病变组(6.18±1.16)%,冠脉造影正常组HbA1c水平(6.06±1.05)%。冠脉多支血管病变组HbA1C水平较单支病变组及正常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脉单支病变组HbA1c与冠脉造影正常组比较无显著差异。结论血清HbA1C水平对判断冠状动脉病变程度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药物洗脱支架(DES)对多支慢性完全闭塞病变(CTO)冠心病患者的中期疗效和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02年11月-2005年6月成功完成的多支CTO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置入DES的89例冠心病患者作为DES组,对照组为2000年11月-2003年6月成功置人裸金属支架(BMS)的多支CTO冠心病患者70例。分析比较两组临床资料、病变特征、PCI结果和住院期间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并记录出院后6个月临床随访时的MACE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基础临床特征无统计学差异,仅DES组心肌梗死患者比例低于BMS组(29.2%vs45.7%);两组患者CTO靶血管分布和PCI治疗情况无统计学差异;与BMs组比较,DES组CTO特征中≥15mm的靶病变数、平均支架数及平均支架长度均较高,而平均支架直径较低。两组患者住院期间均未发生MACE事件;6个月后随访DES组靶病变再血管化、靶血管再血管化、累积MACE率和总再狭窄率均低于BM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DES在多支CTO患者PCI治疗中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冠心病伴发颈动脉狭窄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估冠心病(CAD)伴发颈动脉狭窄(CS)的发生率。方法 97例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患者同时行颈动脉血管造影,以冠状动脉狭窄≥50%及累及情况,将CAD患者分为1、2、3支病变组(包括左主干受累);以CS≥70%为切分点,比较CS在不同亚组间的伴发情况;同时将年龄、体重指数(BMI)、高血压病史及相关生化危险因素作为独立危险因素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97例CAD患者中,1支病变25例(25.8%)、2支病变34例(35.0%)、3支病变38例(39.2%)(包括左主干受累);32例(33.0%)CS≥70%,包括颈动脉闭塞6例。CS分布情况:1支病变组4%(1/25)、2支病变组38.2%(13/34)、3支病变组47.4%(18/38)。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和高血压病史与CS密切相关(P〈0.05)。结论 单支病变合并1个或多个危险因素、多支病变欲行冠状动脉搭桥术的CAD患者,冠状动脉造影的同时应行颈动脉造影。  相似文献   

7.
慢性肾功能不全对冠状动脉病变及PTCA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慢性肾功能不全对冠状动脉(冠脉)病变及介入治疗的影响。方法 包括25例血清肌酐>150μmol/L的冠心病患者(肾功能不全组)和随机抽取25例年龄、性别及一般情况匹配的肾功能正常的冠心病患者(对照组),比较两组的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介入治疗并发症及预后情况。结果 肾功能不全组多支血管病变(72%和48%,P<0.05),尤其是3支血管病变(44%和12%,P<0.05)和介入治疗并发症(48%和16%,P<0.05),明显高于对照组。术后胸痛复发(44%和16%,P<0.05)较对照组显著增高。2例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随访期间心源性死亡。结论 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冠脉病变严重,且介入治疗术中并发症增加,远期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冠心病(CHD)合并2型糖尿病(NIDDM)患者冠状动脉(冠脉)造影特点。方法对126例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DM)及与之配对的非糖尿病冠心病患者(CHD)189例进行临床表现和血管造影资料对照分析。结果DM组与CHD组两组间3支病变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M组3支病变发生率高于CHD组,两组均以RCA病变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即DM组RCA病变的发生率高于CHD组(P〈0.05)。结论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高血脂比例较高,冠脉病变广泛且复杂。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合并轻度。肾功能不全(MRI)的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38例住院行PCI的患者,根据肾小球滤过率(GFR)分为MRI组102例和肾功能正常组(对照组)136例,MRI组行静脉水化治疗。记录两组基本临床特征、介入手术情况和肾功能变化等资料并作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合并病史情况、心力衰竭比例、手术成功率、手术时间、X线曝光时间、使用对比剂类型、靶血管分布、靶病变类型、植入支架数目、住院期间和6个月主要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相似(P〉0.05)。MRI组年龄较大(P〈0.05),体重较轻(P〈0.05),对比剂用量较少(P〈0.05),使用大剂量对比剂比例较小(P〈0.05),对比剂肾病(CIN)发生率较高(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RI组有1例CIN患者需行血液透析,但最终所有患者肾功能均能恢复至术前水平。两组不同时间血肌酐(Scr)和GFR比较均有明显差异(P〈0.01),但组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围手术期水化治疗、减少对比剂用量等适当处理,在合并MRI的冠心病患者中行PCI效果良好,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0.
血管内超声指导介入治疗冠状动脉分叉病变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管内超声(IVUS)对冠状动脉真性分叉病变介入治疗的指导作用及对远期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4月至2014年1月接受双支架治疗的冠状动脉分叉病变患者62例,随机分为IVUS组(32例)和冠状动脉造影组(30例),比较两组冠状动脉主支和分支近端和远端最小管腔直径(MLD)、最小管腔横截面积(MLA)、参照管腔直径(RLD)及病变长度、植入支架直径和长度,并记录术后12个月支架内血栓、靶病变血运重建(TLR)、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结果 IVUS组主支和分支MLD 高于冠状动脉造影组(P>0.05),MLA、RLD、植入支架直径和长度均高于冠状动脉造影组(P<0.05),IVUS组支架内血栓、TLR、MACE发生率均低于冠状动脉造影组(P>0.05)。结论 IVUS指导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双支架植入治疗冠状动脉分叉病变,有助于优化支架植入,改善PCI远期预后。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冠脉病变支数对冠脉介入治疗术后1年主要心脑血管事件(MACCE)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3月连续就诊于沈阳军区总医院心血管内科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冠心病患者5 702例,其中,单支病变患者1 731例,多支病变患者3 971例,利用倾向性评分匹配对比研究方法,找出与单支病变最匹配的1 731例多支病变患者进行对比研究。采取电话、再住院及信访调查,观察患者的临床特点、生化指标、介入手术资料对MACCE发生的影响。主要终点为介入治疗术后1年MACCE发生情况,包括全因死亡、再次心肌梗死、靶病变/靶血管再次血运重建、脑血管意外。结果两组患者全因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缺血性卒中、再次血运重建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支病变组心源性死亡发生21例,占1.2%,单支病变组心源性死亡发生10例,占0.6%,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脉病变支数与冠脉介入治疗术后1年MACCE有关,多支血管病变患者心源性死亡率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老年无保护冠状动脉左主干病变的临床特征,分析老年无保护冠状动脉左主干病变(ULMCA)介入治疗的临床随访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76例老年无保护左主干病变介入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并经随访6~24个月,观察心绞痛复发、非致死性心肌梗死、死亡和再次进行冠脉血运重建术等终点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①老年患者危险因素中高血压、糖尿病比非老年组多见,而非老年组吸烟、肥胖者高于老年组;②临床资料比较:左主干病变老年组中心绞痛发生率88.6%,心肌梗死发生率为65.7%,明显多于非老年组(P<0.05),同时老年组LVEF较非老年组更低(48.3%vs 60.6%)(P<0.05);③老年患者左主干病变合并多支血管病变为主(91.4%),左冠状动脉主干狭窄多位于左主干远端分叉处(55.7%);④老年ULMCA病变PCI术和CABG术,在住院期间的终点事件中,均无死亡及心肌梗死。随访发现,进行PCI或CABG治疗组的死亡率和心肌梗死发生率显著低于药物治疗组(P<0.05)。但PCI组心绞痛复发率、血运重建率高于CABG组(P<0.05)。结论:老年左冠状动脉主干狭窄发生率略高,多伴发糖尿病、高血压,合并有多支血管病变,病情更严重,PCI治疗更复杂。经过选择的老年ULMCA支架置入术是可行和安全的,并可取得较好近、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2003-2004年全军冠心病介入治疗(PCI)的整体情况和发展趋势。方法2005年4月向全军所属医院发出PCI注册登记表,根据表格提供的资料对2003-2004年全军完成的PCI病例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共收到61家军队医院16842例的PCI病例注册资料,其中2003年7052例,2004年9790例。共处理冠状动脉病变23706处,其中单纯球囊扩张1632处(6.9%),其余22074处(93.1%)植入了支架;植入药物洗脱支架8086枚(占支架总数的36.6%)。PCI病例总成功率97.7%(16449/16842),其中支架植入成功率99.8%。主要院内PCI并发症和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4.2%(708/16842),包括急性闭塞0.3%、亚急性闭塞0.4%、心包填塞0.1%、支架脱落0.1%、急诊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0.1%、院内死亡1.2%(包括急性心肌梗死病例)等。随访中靶血管再血管化5.1%。共完成急性心肌梗死急诊PCI 2467例,左主干PCI 576例,桥血管PCI 137例,经桡动脉PCI 3051例,慢性完全闭塞病变PCI 2124处,均较前次注册资料有大幅增加。平均每年完成PCI≤100例的医院占57.3%,≥200例的医院占13.2%,2家医院年例数在1000例以上。结论近2年全军医院PCI技术以每年完成例数增加40%左右的速度迅速发展,但不同医院之间还存在较大差异,发展不够平衡,今后需要继续加强技术培训和协作。  相似文献   

14.
Revascularization procedures, including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PCI) and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 (CABG), are performed in many patients with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Despite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se procedures, different follow-up strategies need to be considered for the management of patients after revascularization. Stress myocardial perfusion single-phot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 (MPS) is a suitable imaging method for the evaluation of patients who have undergone PCI or CABG, and it has been used in the follow-up of such patients. Radionuclide imaging is included in the follow-up strategies after PCI and CABG in patients with symptoms, but guidelines warn against routine testing of all asymptomatic patients after revascularization. After PCI, in the absence of symptoms, radionuclide imaging is recommended and indicated as appropriate after incomplete or suboptimal revascularization and in specific asymptomatic patient subsets. On the other hand, the value of MPS late after CABG in risk stratification has been demonstrated even in the absence of symptoms. Thus, given the adverse outcome associated with silent ischaemia, it can be speculated that all patients regardless of clinical status should undergo stress testing late after revascularization. Larger prospective studies are needed to assess whether stress MPS will have an impact on the outcome in asymptomatic patients after revascularization.  相似文献   

15.
冠状动脉三支病变6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冠状动脉三支病变的临床特点,为该类患者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对比分析经冠状动脉造影明确为冠脉三支病变的患者68例及冠脉单支或双支病变71例的临床资料.结果三支病变组患者与单双支病变组四种高危因素(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吸烟)及其聚集性未见显著性差异(P>0.05).三支病变组运动平板试验的阳性率(23/24)显著高于单双支病变组(26/42,P<0.01),两组侧支循环建立情况及左室造影的LVEF、LVEDP值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01),三支病变组冠脉病变以IV级为主,发生Ⅲ级和Ⅳ级病变的处数较单双支病变组显著增多,三支病变组48/68例患者接受了介入治疗,但术后心绞痛发生率及需再次行血运重建比例较高.结论条件允许时,冠状动脉三支病变患者目前应首选冠脉搭桥手术(CABG)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老龄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净临床不良事件(NACE)发生风险的影响。方法 I-LOVE-IT 2研究为一项多中心共同参研的前瞻性、随机对照临床研究,共入选2 737例患者。本研究为I-LOVE-IT 2研究事后分析,按年龄将I-LOVE-IT 2研究人群分为老年组(年龄≥65岁,n=931)和非老年组(18岁<年龄<65岁,n=1 806),研究主要终点为12个月NACE(包括全因死亡、全部心肌梗死、缺血性卒中及主要出血事件)。应用Cox回归模型分析患者NACE发生风险的独立预测因素。结果 12个月随访结果显示,老年组患者中NACE复合终点发生率(10.3%)明显高于非老年组(6.7%),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老年组患者的全因死亡、缺血性卒中、主要出血的发生率均高于非老年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组患者的全部心肌梗死发生率有增高的趋势,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老龄、糖尿病、急诊PCI、基线Syntax评分为NACE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老年患者PCI术后NACE发生风险显著高于非老年组患者,包括老龄(年龄≥65岁)在内,合并糖尿病、急诊PCI或高基线SYNTAX评分的冠心病患者,支架术后发生NACE的风险均会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经皮桡动脉入路直接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方法 对46例行经皮桡动脉入路直接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A组)进行回顾性分析,对照组为48例行经皮股动脉入路直接PCI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B组),随访术后6个月内冠状动脉急性及亚急性血栓形成、再狭窄、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及6个月冠状动脉造影复诊率.结果 94例患者PCI治疗均成功.介入治疗1个月后随访结果显示,两组均没有发生冠状动脉内血栓形成(P>0.05),介入治疗6个月后随访结果 显示,再狭窄及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6个月冠状动脉造影复诊率A组明显高于B组(P<0.05).结论 急诊行经皮桡动脉入路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是安全可行的,不增加近期血栓形成和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而且能提高冠状动脉造影复诊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