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论语》这部书,不论从汉民族语言的角度还是从当时具有的历史意义来看,它都是一部值得重视的书。《论语》记载着孔子以及他的若干学生的言语行事,是若干相对独立的篇章的集合体。它编辑成书大约在战国初年,单音词为这一时期词汇表象的主要特征。在散文形式方面它运用的是经过加工的书面化的口语,其中多半是简短的谈话和问答,它是孔子当时思想的直接再现,其语言具有高度的典范性,反映了当时汉语词汇的丰富发展程度及其表达功能的一个侧面。因此,下面就《论语》中同义词的特点谈谈自己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论语》为主要研究文本,通过“孝的地位意义”、“行孝之法”和“孝的教化作用”三个方面探讨孔子的“孝道”。  相似文献   

3.
询问义动词“问”在《论语》、《孟子》和《韩非子》中 ,与其所问事件及对象的组合形式有 6种 ,但只有“问 事件”“问 对象”和“问 对象 事件”三种形式沿用至今。这是询问义动词“问”的语义特征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论语》中的“三”不仅有词的用法,而且有作构词成分的用法,即使是作为词,其用法也各不相同,本对《论语》中的“三”的用法作了一次穷尽性的清理。  相似文献   

5.
新课改后,《论语》一书大量篇目被定为高中学生的选修内容。但是,《论语》的语言距今年代久远,读起来难度极大,首先就会遇到语言文字上的困难,要想准确地理解《论语》的思想内容,就要了解文言词汇的意义和语法结构,尤其要弄清楚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在《论语》中,虚词“之”的运用频率极高,薄薄一本《论语》,  相似文献   

6.
《论语》中"以"字是出现比较集中的词,用法复杂多样,而且相当灵活。在对该文献中"以"字的用法进行了穷尽式的量化统计基础上,又对其一般和特殊用法进行了归纳,总结出"以"字做动词、介词、连词等所体现的具体意义。  相似文献   

7.
在《论语》里,“斯”出现71次。用法有两种:一、作指示代词,有37例;二、作连词,有34例(其中有一例有人认为可作助词、副词,但都不恰当)。现将它们分别列出:  相似文献   

8.
《论语》中“以”字是出现比较集中的词,用法复杂多样,而且相当灵活。在对该文献中“以”字的用法进行了穷尽式的量化统计基础上,又对其一般和特殊用法进行了归纳。总结出“以”字做动词、介词、连词等所体现的具体意义。  相似文献   

9.
从《诗经》看上古婚俗李荣华《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它收录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公元前6世纪以前)的305篇歌谣,展示了我国上古氏族社会、奴隶制社会的社会生活与礼俗。但历代儒生解读《诗经》却只注重对历史社会和政治教化意义的阐发,而对《诗经》作为原...  相似文献   

10.
本文针对历来颇有争议的“者”的词类归属问题,采用穷尽式,专书专题的方法分析《论语》中的“者”字,以期能够准确反映出上古汉语“者”的用法及特点。论文列举了目前学者对“者”的词类划定的不同观点,并对“者”的词性重新进行归类。我们认为古代汉语中“者”应属于辅助性代词、结构助词、语气词,并在此基础上对“者”字结构的语法功能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1.
《论语》中“矣”的经常性用法是表达对某种事态(过去的、现在的、未来的)的强调和确认,有许多含“矣”的句子,是对某种不太希望见到的事态的确认。  相似文献   

12.
孔子是我国历史上一位有两千多年影响的思想家、教育家。勿庸讳言,孔子的政治思想是保守的,孔子的哲学思想也基本上属于唯心主义体系。孔子的教育思想,自然不能不受他的政治思想和哲学思想的制约;但由于他长期从事教学实践,又不会不对他的政治思想与哲学思想有所突破。事实也正是这样,记载在《论语》中的孔子的“教学论”,就有不少精辟的见解,在当时便有进步意义,至今仍闪烁着朴素唯物论和辩证法的光辉。批判地继承孔子的“教学论”,对于提高当前的教学质量,编写出有中国气魄的教育学来,是有裨益的。  相似文献   

13.
《论语》作为孔子言行最初的也是最可靠的记录,无疑是还原孔子形象的最佳材料,它记录了孔子思想上、行为上的诸多矛盾。本文重点分析了孔子生活方式方面的矛盾和言语方面的矛盾,从中见出了一个"即凡而圣"的孔子。  相似文献   

14.
儒家经典《论语》中"之"字出现频率高,涉及用法范围较广。用作动词时,"之"字为表示"到、往"的及物动词;用作代词时,"之"可作人称代词,指代人物、事物,也可作指示代词,表示"这(些)、那(些)";用作助词时,"之"字主要体现在作结构助词和语气助词两方面;用作介词时,"之"字相当于"于"、"对于"。  相似文献   

15.
“而”在古代汉语中非常活跃,“而”的各种用法在《论语》中又表现得非常典型,很有代表性。本文对所有出现在《论语》中“而”的不同词性和功用作了简要分析和归纳,以期对“而”在古代汉语中的用法起到管中窥豹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论语》二十篇中,“以”字共出现211次,作动词的有30次;作代词的有2次;作介词的最多,有109次;作连词的有30次;作助词的有3次;作词尾的有37次。下面分别加以说明。《论语》原句后面括弧内数字,表示篇、章的次第。如3.21,即《论语》第三篇(八佾)第二十一章。原句的排列不一定以在《论语》中出现的先后为次序,凡句法相同、相近,或“以”字前后所用字相同的排在一起。  相似文献   

17.
《论语》中“是”字共出现60次,有作指示代词,表“对的、正确的”义和作系词等不同用法,我们在充分参考前贤论著的基础上重点论述了“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与”中的“是”字应视为作系词。  相似文献   

18.
根据《说文解字》:"與,黨與也。"可见,"與"的本义是名词"朋党,党与"的意思。通过阅读古文献,我们知道"與"还有动词、介词、连词、语气词等多种词性。对《论语》中"與"的用法进行了穷尽式的量化统计,在此基础上分析了"與"的各种用法和意义,并简要做了一些动词、介词、连词"與"之间的辨识,为"與"的研究作点贡献。  相似文献   

19.
文章拟对《论语》中“之”的用法作一穷尽性的测查与分析,以探讨“之”在先秦时期的使用特征,从而为古代汉语以及汉语史等方面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论语》二十章,成于众人之手,一般认为是若干断片的篇章集合体.经过对阮刻本《十三经注疏》之中的《论语注疏》的研读,可以看出《论语》一书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具有次第严整的逻辑性、脉络清晰的思想性,在文献编撰的系统性中,有着较高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