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探讨闭合性胫骨平台骨折伴腘动脉损伤的治疗。方法:2006年3月~2012年3月,我科收治闭合性胫骨平台骨折伴腘动脉损伤87例,行腘动脉损伤静脉移植修复术56例,直接行端端吻合术21例,单纯修补术10例。胫骨平台骨折均行切开复位内固定。结果:79例6小时以内行骨折开放复位内固定及血管修复建立血循环者中,79例血运稳定,5例小腿肌肉部分坏死,经清创、换药、2期植皮后创面愈合;3例伤后36~48小时出现血循环障碍,经急诊探查,吻合血管,术后循环未见好转,后出现高热、肾衰,最后行高位截肢。62例随访0.5~1年。49例血管修复术后患肢运动和感觉功能恢复良好,恢复正常生活和工作;3例足部感觉正常,肌力3级,生活基本自理;7例因骨折畸形愈合而膝内翻致轻度跛行,生活能自理;3例高位截肢后安装义肢,生活部分自理。结论:闭合性胫骨平台骨折伴腘动脉损伤应尽早行骨折复位固定,修复损伤腘动脉以恢复血循环。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高能量外伤致膝关节周围闭合性骨折伴股(腘)动脉损伤诊断及处理原则。方法:本组37例病人分别系膝关节周围如股骨髁上、股骨髁间、胫骨近端骨折伴胭动脉损伤,分别于不同时间探查吻合血管,部分血管缺损2cm以上者采用自体大隐静脉或人工血管移植修复血管。结果:37例患者均获得6个月以上的随访,6例外伤后超过48小时再探查吻合血管者截肢;5例外伤后超过24小时再探查吻合血管者患肢功能大部丧失,其中1例足部坏死行截趾;24例外伤后8小时以内吻合血管者功能恢复良好;2例虽在8小时以内吻合血管,但均系多发伤昏迷患者,继发骨筋膜室挤压综合征导致缺血性肌挛缩,其中1例二期截肢。结论:高能量外伤所致闭合性膝关节周围骨折应高度警惕股(腘)动、静脉损伤,早期明确诊断,尽早恢复肢体血液循环是挽救肢体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目的 总结闭合性腘动脉损伤的临床外科治疗经验.方法 对12例闭合性腘动脉损伤进行回顾分析.均急诊行骨折复位固定,血管探查、吻合,深筋膜切开减张.结果 本组无1例死亡,截肢1例,11例肢体血供正常,疗效满意.结论 早期正确诊断,及早手术恢复肢体血循环,是治疗闭合性腘动脉损伤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目的 总结腘血管损伤治疗的临床经验,提高腘血管损伤修复的成功率,降低并发症及截肢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10月—2015年10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7例腘血管损伤患者的诊断及情况治疗.结果 本组无死亡,肢体存活好转14例;3例截肢,其中1例伤后急诊行腘血管断裂修复、胫骨上段开放骨折内固定术,术后肢体存活,但2个月后再次受创伤而致内固定断裂再次开放性骨折行截肢术,1例血管吻合术后24 h发生血管危象转往上级医院重新修复后截肢,另外1例术后发生小腿肌肉坏死而致急性肾功能不全行截肢术.结论 腘血管损伤治疗的关键在于早期诊断,及时手术探查修复,术后精心护理和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5.
患者男性 7岁病案号410598 从五楼电梯坠落、挤压致全身多发损伤,失血性休克2h,1990年5月22日入院。全身多处皮肤撕脱伤,多发骨折,右腘动脉完全断裂。即行抗休克、清创,骨折复位固定、腘动脉对端吻合术。术后次日出现右小腿骨筋膜室综合征。再行小腿外侧骨筋膜室切开减压。术中骨膜下切除腓骨中段约12cm,未缝合骨膜管(图1)。20个月后复查,X线像示右腓骨缺损段完全骨性愈合,再生段腓骨略弯曲,有一分叉处较正常侧细,髓腔已通(图2)。讨论:腓骨缺损12cm完全自然修复临床上罕见。分析本例自然修复原因:①患者年幼,自身修复的潜在  相似文献   

6.
胡建华  李帮春 《重庆医学》2008,37(10):1035-1036
目的总结膝关节周围骨折、膝关节脱位合并腘动脉损伤的早期诊断、治疗及临床效果。方法1999年4月~2007年8月收治膝关节周围骨折、脱位合并腘动脉损伤患者26例,早期明确诊断,及时手术探查,修复损伤的动脉,采用简单、可靠的方法固定骨折。结果术后随访6个月,21例下肢循环良好,按Whitman分级14例为好(伤肢行走不用支具),7例因神经及骨折因素,分别于伤后12~18个月功能恢复良好。5例截肢。结论膝关节周围骨折、脱位应高度怀疑合并有腘血管损伤,通过仔细临床检查,结合Doppler、血管造影尽早明确诊断,及早手术探查修复损伤的血管,稳定骨折。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四肢主要动脉损伤的早期诊断方法和治疗效果。方法:对34例四肢主要动脉损伤病例早期确诊并手术探查修复,血管修复的方法有血管修补缝合术、端端吻合和自体静脉移植术。结果:1例血管吻合重建血循环后因肢体损伤严重、广泛坏死而截肢、其余33例全部存活。结论:(1)四肢主要动脉损伤诊断明确或疑有血管损伤者应尽早手术探查;(2)血管修补缝合术、血管端端吻合术是主要修复方法,血管缺损2cm以上者应行自体静  相似文献   

8.
目的 总结闭合性胫骨平台骨折脱位伴胭动脉损伤的治疗体会.方法 2014年3月-2015年6月我科收治闭合性胫骨平台骨折脱位伴胭动脉损伤患者31例,Ⅰ期行胫骨平台骨折外固定架固定,纠正脱位并探查及修复胭动脉损伤,胭动脉损伤对侧大隐静脉移植修复术7例,直接行端端吻合术21例,单纯修补术3例;Ⅱ期更换为内固定.结果 31例随访7个月~18个月,平均10个月.23例血管修复术后患肢运动和感觉功能恢复良好,恢复正常生活和工作;5例足部感觉正常,肌力4级;3例高位截肢后安装义肢.结论 通过分期治疗闭合性胫骨平台骨折脱位合并胭动脉损伤患者,有效降低了远端肢体坏死、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了致残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四肢动脉损伤的诊治要点。方法:回顾性总结我科2005年9月~2009年8月23例肢体动脉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动脉损伤部位:桡动脉及胫后动脉各1例;肱动脉3例;腘动脉4例;股深动脉2例;股动脉9例;髂动脉3例。21例病人行开放手术治疗,2例病人行血管腔内治疗。结果:1例截肢,22例保肢成功;1例骨筋膜室综合征切开减压。3例注射毒品致股动脉假性动脉瘤患者股动脉结扎创面换药处理,伤口逐渐愈合。开放手术组中随访13例保肢者3~24个月,1例股动脉结扎术后3个月出现间歇跛行;1例腘动脉闭合性损伤合并骨折术后1年患肢功能障碍未恢复;余11例效果满意。腔内治疗2例效果良好,随访时间分别为6个月和12个月。结论:了解受伤情况,综合分析,是肢体主干动脉损伤早期诊断的关键;及时动脉重建是恢复肢体功能、避免伤残的重要手段。腔内治疗修复周围动脉损伤具有微创、安全和有效的优点。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股骨下段骨折合并动脉损伤治疗失败的原因及经验教训。方法 :8例均予骨折固定 ,动脉损伤确诊后予血管探查、显微外科修复。结果 :失败 5例 ,失败率为 67.5% ,其中截肢 3例、死亡 1例、小腿缺血性肌挛缩 1例。结论 :股骨下段骨折时动脉易损伤、易延诊、导致失败率高 ;动脉损伤早期诊断及血管显微外科修复是成功关键所在 ;术后小腿作深筋膜减张是预防筋膜室综合征的有效手段 ;严重肢体创伤MESS对保肢有指导性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估骨外固定治疗严重胫骨开放性骨折伴软组织缺损的疗效。方法:25例骨折均采用骨外固定治疗。骨断端相对稳定者采用骨断端直接加压固定,粉碎性或多段粉碎骨折整复后行中立位固定;不稳定大斜面或大骨块骨折复位后辅加侧方加压器顶压或加拉力螺丝钉固定。小腿中上段软组织缺损的修复选用腓肠肌内侧头,或腓肠肌皮瓣转位、中下段用邻近筋膜皮瓣覆盖。结果:25例中19例伤口一期愈合。骨折愈合时间3.5~7月、平均5月,关节活动及功能效果满意。结论:本方法简便,骨折固定牢稳。钢针远离骨折端对血供干扰小,有益于骨愈合。同时也便于术后对肌、皮瓣的观察和伤口二期处理。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分叉式"静脉组合移植修复腘动脉分叉部损伤的效果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自2004年以来,应用"分叉式"静脉组合移植修复腘动脉分叉部损伤12例,12例均行开放复位固定,同时探查修复损伤血管.9例均取自体对侧大隐静脉移植修复,3例取对侧小隐静脉移植修复.肢体损伤至血循环重建时间6小时以内8例,8~10小时以内4例.结果 12例血管移植患者,术中血管吻合即时通畅率为100%.1例术后1天发生吻合口漏致血肿形成,探查修补后无复发;1例术后1天发生吻合血管栓塞,全身情况不允许行血管探查术,3天后肢体坏死截肢;2例因肌肉挫伤严重,发生部分肌肉坏死,经二期扩创后治愈.余11例术后随访6~35个月,血管通畅率100%,多普勒血流探测仪探测患侧术后血流速度及血管口径与健侧无明显差异.结论 "分叉式"静脉组合移植是修复腘动脉分叉部损伤的有效方法,其取材容易、操作简便,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双侧膝关节与一侧髋关节同时发生脱位者,甚为罕见。现将我院收治的1例报告如下。男,29岁,住院号191,626。于1979年6月10日在工地作业时,由于突然塌方而被泥土掩埋至胸前。救出后,见双下肢不能站立、行走而送我院。检查:右下肢呈屈曲、内收、内旋、膝关节处有瘀斑,明显肿胀,髋、膝关节功能障碍。皮肤感觉正常,右足背动脉搏动良好。左膝局部肿胀、畸形、有瘀斑和皮肤擦伤,左小腿皮温低于对侧,感觉减退,腘动脉及足背动脉搏动消失。X线检查:双侧膝关节前脱位,右髋关节后脱位。当时在硬脊膜外麻醉下,进行手法复位成功。复位后半小时,左小腿血循环不见恢复而即行手术探查腘动脉。术中发现腘动脉完全断裂并有血栓形成。因断端不能直接吻合,故作大隐静脉移植以重建血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股及腘动脉损伤早期诊断标准、处理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股及腘动脉损伤20例,其中开放伤15例。闭合伤5例,骨折7例,静脉损伤5例.神经损伤4例。结果:1例截肢,19例功能恢复良好。结论:股及腘动脉损伤后早期诊断和尽早手术探查修复,可避免引起严重后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总结分析农用旋耕机损伤的治疗措施.方法 24例农用旋耕机损伤的病人,均为男性,平均年龄39.8岁,损伤部位包括小腿、膝关节、大腿、骨盆,腹部、胸部.除不同程度的开放创伤外还伴有金属残留、膝关节脱位、骨折、股血管、血管、坐骨神经损伤.根据病情行相应的处理:纠正休克、清理创面、复位固定骨折、修复神经血管、控制感染、皮瓣修复创面.结果 24例病人中22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1.1年.6例行截肢手术,截肢术后2例出现残端感染,一期外固定架固定及行二期切开复位内固定骨折均愈合.血管损伤行吻合的病人肢体均存活.结论 旋耕机损伤病人损伤较重,应及时根据病人损伤情况进行个性化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股骨下段骨折合并guo动脉损伤治疗失败的原因及经验教训,方法:8例均予骨折固定,guo动脉损伤确诊后预血管探查,显微外科修复。结果:失败5例,失败率这67.5%,其中截肢3例,死亡1例,小腿缺血性肌挛缩1例。结论:股骨下有折时guo动脉易损伤,易延诊,导致失败率高,guo动脉损伤早期诊断及血管显微外科修复是成功关键所在;术后小腿作深筋膜减张是预防筋膜室综合征的有效手段,严重肢体创作MESS对保肢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后交叉韧带胫骨撕脱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的腘窝小切口入路及疗效。方法17例病人,腘窝小切口入路,显露骨折端,复位后用4.0mm空心钉加垫片固定。结果17例患者术后随访6个月以上,所有骨折术后I期愈合,膝关节活动度均正常。结论腘窝小切口入路简便、安全,可有效显露骨折区域并进行复位、固定。术后康复得当可获得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总结关节镜下应用自体5股腘绳肌腱单束重建膝关节前交叉韧带的临床效果.方法 关节镜下5股腘绳肌腱单束重建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16 例16膝,膝前内侧小切口取半腱肌腱、股薄肌腱修整、对折后成5股,分别建立胫骨隧道及股骨隧道,股骨端用Endobutton、胫骨端用挤压钉固定肌腱,重建ACL生理功能.术后即行功能锻练.结果 16例患者得到随访,随访时间3-15个月,平均11.5个月.术前ADT(+)、Lachman征(+),术后ADT(-)、Lachman征(-) 术前Lysholm-Tegner评分平均56.3 ±3.5 分和3.6± 1.7 术后Lysholm-Tegner评分平均91.8 ±3.7 分和7.6 ±1.5 .术前、术后Lysholm-Tegner评分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ACL重建中,5股腘绳肌腱比4股腘绳肌腱更为可取.  相似文献   

19.
刘建  李红  方冰  王奇  韩东  庄颖  孙建军 《当代医学》2014,(36):92-93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复位固定治疗胫骨髁劈裂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胫骨髁劈裂骨折患者24例,均在关节镜下展开手术探查及复位,利用组合式外固定器与空心钉联合展开内固定,术后展开12-24个月随访,对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 24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均未出现深静脉血栓、骨筋膜室综合征及腘窝处神经、血管损伤等并发症,经随访骨折关节面复位效果理想,膝关节Lyshoim评分显著高于治疗前,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良好。结论关节镜下复位固定对于胫骨髁劈裂骨折有显著治疗效果,可有效改善患者膝关节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胫骨上段开放性骨折并腘动脉损伤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海贤  李军 《当代医学》2009,15(28):65-66
目的探讨胫骨上段开放性骨折并腘动脉损伤手术治疗的相对问题。方法128例胫骨上段开放性骨折并腘动脉损伤.均采用半环型外固定支架固定,以及联合血管神经修复术并对皮肤,软组织缺损进行相应的修复。结果4例患者进行了截肢,124例患者保肢成功。结论对胫骨上段开放性骨折并腘动脉损伤,术前应认真检查,对伤情进行评估。选择半环形外固定支架固定并对血管损伤进行修复,操作简单,节省时间,治疗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