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25 毫秒
1.
目的:探讨恩替卡韦治疗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1年5月-2013年4月本院门诊及住院的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80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性保肝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国产恩替卡韦治疗。治疗48周后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HBV-DNA、肝功能、肝纤维化指标。结果治疗前两组HBV-DNA、肝功能指标ALT、AST、TBiL、ALB,肝纤维化指标HA、LN、PⅢP、C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HBV DNA, ALT、AST、TBiL、ALB, HA、LN、PⅢP、CⅣ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恩替卡韦能治疗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可有效抑制病毒复制,改善肝功能及肝纤维化程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前期及肝硬化期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水平。方法 PBC患者29例,通过肝组织病理活检确定为肝硬化前期(A组,18例)和肝硬化期(B组,11例)。对两组患者分别予以降酶、保肝及退黄等治疗措施,并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白蛋白(ALB)、碱性磷酸酶(ALP)、γ-谷氨酰转肽酶(GGT)、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等肝功能指标进行检测分析。结果治疗前, A组ALB、GGT、TBIL、DBIL与B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A组患者治疗后AST、ALT、ALB、ALP、GGT、TBIL、DBIL各项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LB、GGT、TBIL、DBIL的检测可对PBS分期的早期诊断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并进一步指导临床治疗,从而有利于患者预后的改善。  相似文献   

3.
杨素芳 《中国基层医药》2012,19(11):1679-1680
目的 探讨恩替卡韦联合肝苏颗粒治疗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的临床疗效.方法 120例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两组患者均口服恩替卡韦,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肝苏颗粒.观察比较两组治疗后肝功能变化.结果 治疗后,两组ALT、AST、TBIL、DBIL均明显低于治疗前(t=8.23、7.65、4.32、6.69、12.33、11.46、8.62、13.01,均P<0.05),ALB明显高于治疗前(t=9.96、11.38,均P<0.05),且观察组各指标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t=6.68、5.49、5.22、7.32、8.98,均P<0.05).结论 恩替卡韦联合肝苏颗粒治疗失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促进肝功能的调节与恢复.  相似文献   

4.
柯邵鹏  林琪  苏智军 《现代医药卫生》2007,23(10):1462-1463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纤维化指标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PCⅢ)、Ⅳ型胶原(ⅣC),层黏蛋白(LN)的变化及其与临床关系。方法:比较各型慢性肝炎患者血清纤维化指标及生化指标的关系。结果:慢性肝炎中度、重度及肝硬化患者血清纤维化指标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慢性肝炎重度组与肝硬化组之间血清HA、PCⅢ、LN水平差异无显著性(P〉0.05),肝硬化ⅣC水平显著高于中度组(P〈0.05)。慢性肝炎重度组血清HA、PCⅢ水平明显高于中度组(P〈0.05)。A/G〈l、ALB〈35g/L、AST/ALT〉I时,血清HA、PCⅢ、ⅣC、LN水平均渐升高,其中HA、PCⅢ水平显著升高(P〈0.05)。ⅣC水平在AST/ALT〉1时显著升高(P〈0.05)。结论:血清HA、PCⅢ水平是早期肝硬化的相对灵敏性指标.其灵敏性高于ⅣC;临床上应用血清纤维化指标无创性评估肝纤维化时可结合ALB、A/G、AST/ALT值作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理化指标水平测定对婴儿肝炎综合征病情评定的意义。方法选取2012年9月-2013年9月于该院就诊的婴儿肝炎综合征患儿60例为观察组,另选取30例健康者为对照组,对2组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总蛋白(TP)、白蛋白(ALB)、球蛋白(GLB)、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间接胆红素(IBI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以及 CMV-IgM 阳性率进行检测。结果观察组 TBIL、DBIL、IBIL、ALT和 AST 水平高于对照组(P ﹤0.05);患儿的 TC、TG、TP、ALB 和 GLB 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 GLB 与 TBIL 和 DBIL 呈正相关(P ﹤0.05);ALB 与 TBIL 和 DBIL 呈负相关(P ﹤0.05);AST 与 TC 呈正相关(P ﹤0.05);AST 与 TG、ALB、GLB 无相关性(P ﹥0.05);ALT 与 ALB、GLB 均无相关性(P ﹥0.05)。结论血清 DBIL、AST、TBIL、ALT、IBIL 水平与婴儿肝炎综合征发病显著相关,用于该病的诊断与病情评定具积极的意义,TP、ALB、GLB 有稍微变化,能够作为肝功异常的指导,而 TG 与 TC 水平与婴儿肝炎综合征无关系。  相似文献   

6.
《抗感染药学》2017,(8):1501-1503
目的:评价恩替卡韦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伴肝硬化的肝纤维化及肝功能各指标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6年5月期间收治的慢性乙型肝炎伴肝硬化患者104例资料,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2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恩替卡韦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层黏蛋白(LN)、Ⅳ型胶原(Ⅳ-C)、Ⅲ型前胶原(PCⅢ)、透明质酸(HA)、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谷丙转氨酶(ALT)和白蛋白(ALB)水平测得值的变化情况,以及用药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LN、Ⅳ-C、PCⅢ、HA、AST、TBIL、ALT和ALB水平测得值经比较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LN、Ⅳ-C、PCⅢ、HA、AST、TBIL和ALT测得值均低于对照组(P<0.05),而ALB水平测得值大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经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恩替卡韦与常规用药联用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伴肝硬化患者,能有效改善肝纤维化及肝功能各指标水平,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肝血清纤维化指标与肝功能指标的相关性。方法按Child-Pugh分级标准将100例肝硬化患者分为A、B、C三级组,选择3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组。测定肝纤维化4项指标和肝功能4项指标。结果结果在A、B、C三级组中,TBIL、TBA水平随着Child-Pugh积分的增高而升高(P<0.05);CHE和ALB水平随着Child-Pugh积分的增高而下降(P<0.05);血清肝纤维化标志物水平随Child-Pugh积分增加而呈上升趋势(P<0.05),肝纤维化4项指标与肝功能4项指标之间有相关性(r=0.8580~0.0053,P<0.05),与TBIL、TBA呈正相关,与CHE、ALB呈负相关。结论联合检测血清CHE、ALB、TBIL、TBA及PCⅢ、Ⅳ-C、LN、HA水平对估测肝硬化的严重程度及预后有十分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8.
朱凌云  童宁  仲崇辉 《中国药房》2012,(32):3018-3019
目的:观察α-硫辛酸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的临床效果。方法:将75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与对照组(35例)。2组均予以常规综合护肝治疗,治疗组给予α-硫辛酸0.45g+还原型谷胱甘肽1.2g,静脉滴注;对照组仅给予还原型谷胱甘肽1.2 g静脉滴注。2组疗程均为6周。观察2组治疗前后的肝功能指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和直接胆红素(DBIL),肝纤维化指标(玻璃酸(HA)、层粘连蛋白(LN)、Ⅲ型前胶原(PCⅢ)和Ⅳ型胶原(ⅣC))。结果:2组患者治疗后的ALT、AST、TBIL、DBIL、HA、LN、PCⅢ和ⅣC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治疗组同期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α-硫辛酸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疗效、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9.
银杏叶片治疗失代偿期肝硬化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银杏叶制剂对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的疗效。方法:56例乙肝后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银杏叶片治疗组(A组,26例),在常规保肝对症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银杏叶片,每次2片,每日3次口服;对照组(B组,30例)为常规保肝对症治疗,疗程4周,检测治疗前后血清生化指标:TB、ALT、AST、Alb等及血清肝纤维化指标HA、LN,并加以比较。结果:银杏叶治疗组治疗后血清肝功能指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1),也较对照组显著改善(P〈0.05);银杏叶治疗组肝纤维化指标较治疗前及对照组均明显降低(P〈0.01)。结论:银杏叶制剂对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肝功能有良好保护作用,且具有抗肝纤维化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恩替卡韦联合复方鳖甲软肝片治疗乙肝肝硬化代偿期的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3年1月攀枝花市第四人民医院收治的乙肝肝硬化代偿期患者136例,根据临床治疗方法不同将患者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68例。对照组患者予以恩替卡韦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复方鳖甲软肝片治疗。观察两组患者肝功能指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血清蛋白(ALB)、总胆红素(STB)〕、肝纤维化指标〔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Ⅲ型前胶原(PCⅢ)、Ⅳ型胶原(CLⅣ)〕变化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后两组患者 ALT、STB、ALB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前两组患者 HA、LN、PCⅢ、CL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 HA、LN、PCⅢ、CL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5);两组患者均未发生不良反应。结论恩替卡韦联合复方鳖甲软肝片治疗乙肝肝硬化代偿期的疗效显著,可改善患者肝功能及肝纤维化指标,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1.
冯雪 《中国医药指南》2014,(17):279-280
目的研究酒精性肝硬化的影响因素以及血清学指标的特异性。方法回顾性分析78例酒精性肝硬化患者的饮酒史及血清学指标;比较代偿期的17例患者与失代偿期的61例患者的饮酒时间、饮酒精量及血清标志指标之间的差异。结果①饮酒史:比较代偿期与失代偿期的饮酒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代偿期与失代偿期饮酒精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血清学指标结果:比较代偿期与失代偿期AST/ALT,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别比较代偿期与失代偿期TBIL、PT、A/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①酒精是酒精性肝硬化的致病影响因素,饮酒时间越长,饮酒量越多,越容易患酒精性肝硬化。②通过实验室检查可看出,AST/ALT>2,GGT及ALP的升高有助于对酒精性肝硬化进行诊断;AST/ALT比值,PT,TBIL,A/G比值能够对酒精性肝硬化的病情轻重进行一定程度的反映,AST/ALT比值,PT,TBIL值越大,反映病情越重;A/G比值越小,反映病情越重。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替比夫定治疗慢性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我院2008年6月至2010年6月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功能84例,以上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此采用常规支持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替比夫定.两组均治疗12个月.观察两组肝功能等改善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ALT、AST、TBIL、ALB、Child-Pugh评分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HBV-DNA测不出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替比夫定治疗慢性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临床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抑制病毒,改善肝功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替比夫定治疗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的临床疗效。方法:抽取2012年2月~2014年2月某院接诊的76例失代偿乙肝肝硬化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抽签法随机抽取38例患者采用替比夫定的治疗,作为观察组;38例患者采用常规治疗,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的肝功能指标、肝纤维化指标以及药物不良反应的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ALT、TBIL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ALB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肝纤维化指标CIV、PIIINP、LN以及HA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5.2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6.32%,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333,P<0.05)。结论:替比夫定治疗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具有更好的治疗效果,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肝功能并抑制病情的发展,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恩替卡韦联合复方鳖甲软肝片治疗HBeAg阳性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前瞻性选取2017年9月至2021年9月于烟台市奇山医院收治的100例HBeAg阳性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为研究对象, 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对照组, 各50例。对照组男30例, 女20例, 年龄(43.29±5.02)岁, 给予恩替卡韦治疗;观察组男26例, 女24例, 年龄为(40.16±6.25)岁, 给予恩替卡韦联合复方鳖甲软肝片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疗效及治疗前后的肝功能指标[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白蛋白(ALB)、总胆红素(TBIL)]、肝纤维化程度指标[层黏蛋白(LN)、Ⅲ型前胶原(PCⅢ)、Ⅳ型胶原(CⅣ)、透明质酸(HA)]、门静脉内径及脾厚度评分变化水平以及用药安全性。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用χ2检验。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2.00%(46/50), 高于对照组[70.00%(35/50)](χ2=7.862, P=0.005)。治疗后, 观察组ALT(90.35±35.52)U/L、AST(62.27±30.28)U/L、TBIL(35.09...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贺普丁联合贺维力联合抗病毒在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近年来诊治的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共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给予保肝治疗、促进肝细胞生长治疗、免疫调节治疗、支持治疗等治疗措施.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贺普丁(拉米夫定)联合贺维力(阿德福韦酯)治疗.两组患者均治疗6个月.测定两组治疗前后肝功能改变情况,观察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后Hbe-Ag/HbeAb血清转换和HBV DNA阴转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AST、ALT、ALB、TBIL、DBIL分别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Hbe-Ag/HbeAb血清转换情况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HBV DNA阴转率与对照组HBV DNA阴转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贺普丁联合贺维力能够显著改善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患者肝功能,抗病毒效果显著,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究与分析柔肝化纤颗粒联合核苷类抗病毒药物对乙型肝炎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肝功能及门静脉系统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选取自2018年2月~2022年2月门诊乙型肝炎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88例,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4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肝与核苷类抗病毒治疗,观察组在其基础上增加柔肝化纤颗粒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抗病毒相关指标变化,治疗前后肝功能及肝纤维化指标、门静脉系统血流动力学指标,同时观察对肝脾影像学指标变化情况。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临床有效率较高,HBV DNA转阴率、HBs Ag转阴率、HBe Ag转阴率、HBe Ag/HBe Ab血清转换率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ALT、AST、TBil、LN、HA、PCⅢ、CIV水平均较低,ALB水平较高(P <0.05);Dpv和Dsv较低,门静脉内径和脾静脉内径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柔肝化纤颗粒联合核苷类抗病毒药物治疗乙型肝炎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的临床疗效显著,抗病毒效果突出,同时可促进改善患者的肝功能指标以及...  相似文献   

17.
《临床医药实践》2020,(3):210-212
目的:评价9项生化指标在诊断肝硬化疾病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50例肝硬化患者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健康体检人员50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研究对象行生化指标检验,包括碱性硫酸酶(ALP)、胆碱酯酶(CHE)、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白蛋白(ALB)、总蛋白(TP)、γ-谷氨酰转肽酶(γ-GT)、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α-L-岩藻糖苷酶(AFU)。结果:观察组CHE和ALB低于对照组,ALP,AST,ALT,γ-GT,TBIL和DBIL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AFU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功能分级越高,CHE,ALP,AST,ALT,γ-GT,ALB,TBIL和DBIL差异越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肝硬化疾病诊断中,运用8项生化指标联合AFU检测,利于疾病诊断,并能评估肝功能受损程度,临床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血清铁代谢指标与病毒性肝炎患者肝脏炎症活动度的关系;乙型肝炎患者与丙型肝炎血清铁代谢指标有无差异。方法 入组135例乙肝患者和31例丙型肝炎患者,收集患者血清铁(SI)、血清铁蛋白(SF)、转铁蛋白(TRF)、总铁结合力(TIBC)并计算转铁蛋白饱和度(TS),肝功能指标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白蛋白(ALB)。结果 TRF、TIBC与年龄成负相关;SI、SF、TS分别与ALT、AST、TBIL有显著正相关,SF、TS与ALB成显著负相关;TRF、TIBC分别与ALT、AST、TBIL成负相关,与ALB成正相关(r=0.551,P<0.001)。丙型肝炎患者的SF高于乙型肝炎患者,TRF及TIBC低于乙型肝炎患者(P=0.003),SI及TS在两组中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血清铁代谢指标与肝脏炎症活动度有显著相关性; 慢性丙型肝炎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相比,铁超载现象明显。  相似文献   

19.
程辉  袁宇慧 《安徽医药》2016,20(12):2327-2330
目的 探讨不同核苷(酸)类抗病毒药物在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方法 选择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例患者136例,随机分为拉米夫定组(46例)、阿德福韦酯组(45例)和联合治疗组(45例)。3组患者均在护肝和对症支持基础治疗上,拉米夫定组给予拉米夫定治疗,阿德福韦酯组给予阿德福韦酯,联合治疗组给予拉米夫定和阿德福韦酯治疗。治疗52周后,观察各组患者的肝功能指标变化、肝纤维化指标变化、病毒复制情况、肝功能恢复情况以及肾功能损伤情况。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治疗52周后3组患者的天门冬氨基酸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总胆红素(TBIL)水平均显著下降,而清蛋白(ALB)、胆碱酯酶(CHE)水平显著上升(P<0.05);治疗后联合治疗组患者的AST、ALT、TBIL水平显著低于拉米夫定组和阿德福韦酯组,ALB、CHE水平显著高于拉米夫定组和阿德福韦酯组(P<0.05);3组患者的HBV DNA拷贝数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联合治疗组<拉米夫定组<阿德福韦酯组(P<0.05);治疗后3组患者的透明质酸酶(HA)、Ⅲ型前胶原(PCⅢ)和层粘连蛋白(LN)水平均显著下降(P>0.05);阿德福韦酯组治疗后患者Cr水平显著上升(P<0.05),其余2组Cr、BUN水平和eGFR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拉米夫定组和阿德福韦酯组比较,联合治疗组ALT复常率、HBV-DNA转阴率、耐药性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但阿德福韦组和拉米夫定组在ALT复常率、HBV-DNA转阴率、耐药性方面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给予不同核苷(酸)类抗病毒药物进行抗病毒治疗,均可不同程度地改善患者的肝功能、肝硬化程度,且联合用药抗病毒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中药制剂甘利欣胶囊加阿拓莫兰治疗肝硬化失代偿期的临床疗效。方法;52例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7例)及对照组(25例),治疗组应用甘利欣胶囊口服,每次3粒,每日3次;阿拓莫兰120mg静脉滴注。对照组采用肝太乐2660mg静脉滴注,疗程共4周。观察治疗后患者症状、体征及功能(ALT、AST、Tbil、ALB)等指标变化。结果:疗程结束后治疗组患者症状、体征及肝功能状况的改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甘利欣胶囊与阿拓莫兰联合治疗失代偿期肝硬化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