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无机植筋胶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鄢飞 《福建建筑》2008,(4):13-15
当前植筋技术在混凝土加固工程中得到广泛应用,但无机植筋胶的应用仍较少。本文将无机植筋胶和有机植筋胶的特点、性能进行对比分析,指出无机植筋胶发展过程中需解决的一些问题。研究发现,无机植筋胶可以在今后工程中得到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2.
针对目前有机植筋胶易老化、凝结时间长等问题,开发出一种新型碱矿渣无机植筋胶,并分析其植筋机理。通过无机胶凝材料试块的凝结时间和抗压强度试验,确定无机植筋胶的最优配合比。通过采用此无机植筋胶在混凝土基材上进行植筋拉拔试验,观察植筋试件破坏模式,研究其黏结锚固性能,并与环氧树脂有机植筋胶的黏结锚固性能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该碱矿渣无机植筋胶高强快凝、黏结锚固性能及耐久性良好。  相似文献   

3.
《工业建筑》2017,(1):174-179
为研究无机胶植筋后锚固连接的抗震性能,对4榀钢筋混凝土框架构件进行有机胶与无机胶植筋低周反复加载试验,其中1榀整浇注构件,3榀植筋构件。在设计试件时考虑了节点植筋形式和植筋胶种类两种影响因素。分析研究4榀构件在低周反复荷载下的破坏机理、钢筋的锚固性能、承载能力、抗震性能。试验结果表明:植筋胶种类和节点植筋形式对结构的抗震性能有较大影响。无机胶植筋试件在低周反复荷载作用下最终发生锚固破坏,有机胶植筋试件的破坏形态同整浇注试件,采用无机胶梁单独植筋试件具有较好的抗震性能。  相似文献   

4.
针对市场上现有有机类植筋胶不耐高温、弹性模量低、耐久性差等问题,以及水泥基无机植筋胶力学性能较差、锚固深度长、质量不稳定、市场接受度不高等现状,本文作者在大量试验研究的基础上研发了一种具有良好的施工性能、力学性能、锚固性能、耐火性能、耐腐蚀性能及耐久性能的高性能非水泥基无机植筋胶,该植筋胶可用于高温条件施工和使用的工程...  相似文献   

5.
植筋技术是加固钢筋混凝土结构的一种广泛使用方法,但关于无机植筋胶粘结性能的试验相对较少,本文以C20和C25混凝土为基材,选择光圆钢筋6和8在常温下进行植筋拉拔试验,测得相关试验数据,得出采用无机植筋胶时的植筋深度要求等结论,可为工程设计,尤其工程加固方面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目前植筋工程中多为非水平面的植筋,而关于植筋锚固的试验研究多局限于水平面,其他角度(如90°,135°,180°)的植筋锚固性能尚未涉及。针对这一现状,通过混凝土框架不同角度基材面上的植筋拉拔试验,归纳出两种典型的破坏模式,分析了其植筋锚固的受力机理,并探究了锚固深度及植筋角度对植筋承载力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该无机胶具有良好的植筋锚固性能,水平面、垂直面、135°面及180°面的安全锚固深度分别为7d、10d、15d、20d;且植筋承载力随着锚固深度的增加而增大,随着植筋角度的增大而减小。基于试验数据,引入承载力影响系数对各试验条件下的无机植筋承载力进行了分析,并进行了线性拟合,得到了承载力影响系数与锚固深度和植筋角度的定量关系式,可以适用于各种不同的工况。通过算例验证发现其理论计算值与试验结果值吻合较好,可将该计算式应用于植筋设计中。  相似文献   

7.
基于目前有机胶普遍存在的弹性模量低、易老化、耐热性能差等问题,研制出一种高强快凝的新型无机胶。对该无机胶在水平面及竖直面混凝土基材上的植筋进行了拉拔试验,通过对比不同工况下的试验结果,探究了钢筋直径、混凝土强度、锚固深度以及植筋角度等因素对植筋锚固性能的影响。基于试验现象归纳了几种典型的破坏模式,并根据试验数据绘制了2种典型破坏模式的荷载 位移曲线,分析了植筋锚固的受力机理;从结构安全性和工程经济性角度出发,通过理论推导得出了锚固深度的近似计算公式,提出了一种简单而实用的植筋设计方法,将该方法应用于试验,并将得出的试验值与计算值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根据均匀剪切模型,28 d植筋试件的平均黏结强度可达19.65 MPa,甚至更高,超过《混凝土结构化学植筋技术规程》中A级胶所要求的黏结强度(11 MPa);所提出的植筋设计方法适用于各种不同工况,其锚固深度理论计算值和试验值吻合较好,可应用于今后的植筋设计中。  相似文献   

8.
《结构工程师》2015,(5):F0004-F0004
进行了植筋胶金属套筒法、混凝土植筋约束拉拔等试验,考察了植筋胶与钢筋、植筋胶与混凝土之间的细观结构破坏特征,建立了界面黏结滑移本构关系,为进一 步的植筋锚固理论分析打下了基础。通过对植筋混凝土构件在不同基材环境、不同荷载工况下的系列试验,从宏观层面认识了混凝土植筋锚固的受力机理和破坏形态,对植筋技术的工程应用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9.
《工业建筑》2013,(Z1):630-632
通过对无机胶植筋试块进行静力拉拔试验,观察试块破坏形态,分析了混凝土强度、保护层厚度、横向配筋、钢筋直径等对无机材料后锚固粘结性能的影响。为《混凝土结构工程无机材料后锚固技术规程》的编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新型无机锚固材料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了植筋锚固材料研究的重要性 ,开发了一种新型无机锚固材料 ,研究表明 :该材料早强高强、粘结力高、体积稳定性好、耐久性优良 ,并在实际工程应用中得到了验证。  相似文献   

11.
国内外关于植筋技术的研究基本上是在较高强度混凝土基材上进行的,而实际工程中仍存在低强度混凝土结构用植筋技术加固的案例.本文利用大型有限元软件ANSYS10.0对C15低强度混凝土中植筋进行了非线性有限元分析,分析了不同荷栽下基材和受拉钢筋应力分布的规律.得到了钢筋的荷栽一应力曲线和荷载一滑移曲线求出了三种常用钢筋的极限承载力;经过分析计算,得出了强度折减系数.结果说明,C15低强度混凝土中植筋是可行的,可以指导结构加固设计.  相似文献   

12.
本文结合新材料发展的特点分析了建筑结构胶组成配比的发展趋势,选用不同新型改性环氧树脂物理混合.不同性能特点的固化剂组合使用,采用新型增韧剂及特制填料等,能大幅度提高建筑结构胶黏剂的整体性能.本文一并介绍了无机锚固植筋胶的发展现状。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岩土锚固技术被广泛的运用在边坡加固和整治工程中。本文主要分析了当前阶段岩土锚固工程技术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论述了此技术的作用机理,实际应用范围以及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4.
无机化学发泡水泥独特的结构特性赋予其优异的物理力学性能和使用功能,被广泛应用于保温隔热工程、大体积回填工程和轻质制品制造。本文从无机化学发泡水泥的特点、原材料和制备工艺三个方面详细的介绍了其研究进展,介绍了无机化学发泡水泥未来的研究方向,展望了无机化学发泡水泥广泛应用前景和巨大发展潜力。  相似文献   

15.
席远  唐庆生 《特种结构》2007,24(2):38-39,86
锚杆锚固技术作为各类地下工程及边坡护理的主要手段,已在交通和水电站建设等工程施工中得到广泛应用,其锚固质量和运行状况的无损检测已被提到议事日程。利用声频应力波在不同波阻抗面反射的能量和相位的变化原理,采用专门的声波发射和接收装置,可以很好地检测锚杆的锚固质量。新开铺变电站采用了大量的锚杆锚固进行护坡处理,并应用声频应力波进行了锚固质量的检测,说明锚杆的锚固质量无损检测技术是可行且有效的,为锚固工程检测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6.
预应力锚索在加固坎边桥台地基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胜谦 《山西建筑》2003,29(3):49-50
结合具体工点对锚索加固法的加固机理、加固结构、加固设计计算、施工设备、施工工艺以及施工中的注意事项进行了阐述 ,指出该预应力锚索是一种较新的实用技术 ,在许多工程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7.
岩土锚固的现状与发展   总被引:106,自引:1,他引:105  
本文回顾了国内外岩土锚固的发展简史,论述了我国岩土锚固在理论、设计、材料、施工、工程应用,软土锚固和复合土钉支护等方面的主要成就和最新进展,并对今后我国岩土锚固技术发展中的若干关键问题,如锚杆的设计与试验、腐蚀与防护,理论研究与技术开发的方向等提出了意见.  相似文献   

18.
研制一种新型的无机锚固材料,作为植筋胶的替代品。通过试验确定无机锚固材料的配合比,并对其抗压强度、与混凝土的粘结强度、体积稳定性、对钢筋的锚固力进行研究。所研制的无机锚固材料的早期强度高,1 d强度达到38.5 MPa,3 d强度达到60 MPa以上;与混凝土有较高的粘结强度,28 d的粘结强度在2 MPa左右;所研制的锚固材料随着龄期延长,会产生微小的体积膨胀,有利于提高锚固力。所研制的锚固材料是以水泥基材料为主要成分的无机锚固材料,克服了有机高分子材料耐久性差、施工条件要求严格等缺点,试验证明此材料具有早强高强、与混凝土粘结良好、能够产生微小的体积膨胀等特点,能够满足植筋施工和承载力的要求,可以替代植筋胶使用。  相似文献   

19.
在青海省的大型水电工程建设中,广泛开发应用预应力锚固技术,结合工程施工,在预应力锚固中的新技术探索、施工新工艺的开发、各种锚具的引进与制造等方面取得多项科技成果。这些技术成果的开发应用加快了工程进度,节省了投资,还提高了水利水电工程的科技含量,许多成果不仅在青海省龙羊峡、李家峡水电站等工程的建设和安全投产中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也为丰富我国预应力锚固技术做出了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