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患者女性 ,35岁 ,因“发现胸骨前无痛性肿块增大 1年半”于 2 0 0 4年 1月 1 3日入院。查体 :生命体征正常 ,一般情况好 ,胸骨柄部位 5cm× 7cm巨大肿块 ,无红肿 ,质硬 ,无压痛 ,固定。肿块上达胸骨切迹偏右 ,下达第三前肋水平 ,两侧达胸肋关节 ,右侧超过胸锁关节。胸片示前胸壁见有 5cm× 6cm密度增高影。CT示胸骨柄恶性肿瘤累及右侧锁骨头及前胸壁和上纵隔。诊断为胸骨肿瘤。于 2 0 0 4年 2月 5日在全麻下行胸骨柄肿瘤切除术 ,自体髂骨植骨胸骨成形术。术中见肿瘤位于胸骨柄 ,7cm× 5cm× 4cm ,两侧达胸肋关节 (右侧略超出 ) ,上方达胸骨…  相似文献   

2.
男,18岁。因胸骨后疼痛、胸闷、呼吸不畅半年入院。体检:一般情况好,发育正常,气管居中,胸廊无畸形,无叩痛,心肺听诊正常,肝脾未触及。双侧睾丸、附睾对称,大小正常,无压痛,无结节及肿物。胸片示纵隔肿瘤。临床诊断:纵隔肿瘤。手术所见:肿块位于胸骨后下纵隔,10cm×8cm×3cm,质软,与心包、胸  相似文献   

3.
1 临床资料患者男,18岁。气促、胸闷、低热20余天。查体:喘息状,缺氧征明显。颈软,气管右移。左侧胸廓饱满,叩浊,呼吸音消失。X线片:左侧中下肺野大片致密影。CT扫描(CT值为16.2~32.1Hu)示:左前上纵隔软组织密度灶约16.6cm×15.2cm×12.0cm,密度尚均匀,病灶与大血管分界不清。左主支气管、左上叶支气管受压明显、狭窄。左肺上叶膨胀不全,肺门淋巴结无肿大。彩超示:纵隔肿瘤内未探及血流信号。入院后呼吸困难加重,出现腔静脉压迫综合征。2001年2月在全麻下行左后外侧切口经第五肋床开胸左前纵隔肿瘤切除术。开胸见肿瘤无…  相似文献   

4.
纵隔化感瘤少见,发生于后下纵隔主动脉体外者,更为少见。现将1例后下纵隔的化感瘤报告如下。刘某,男,27岁。查体发现胸部肿块,时前胸部隐痛半月余。无发烧咳嗽。5个月前开始腹泻,很有规律,大便未查到痢疾杆菌。检查:右锁骨中线肋弓下深压痛。化验检查正常,术后查尿儿茶酚胺(-)。胸部正侧位片示第七、八胸椎高度后纵隔有一6cm×5cm×5 cm 密度增高影,表面光滑。正位片:突向右肺门部。临床诊断:右下纵隔肿瘤(神经源性?)。行纵隔肿瘤切除术,见后胸壁第八胸椎外  相似文献   

5.
患者 ,女 ,2 5岁。 2 0 0 0年 5月 2 4日因右侧胸痛 2个多月 ,加重 1周入院。入院前胸部胀痛 ,伴吞咽困难 ,无发热、寒战等。查体 :皮肤白皙 ,双侧颌下及颈部淋巴结无肿大。全身散在多处大小不等黑痣 ,其右前臂可见最大者直径约 3cm ,痣颜色变深、增厚。实验室检查 :血、尿、大便常规正常。胸部X线检查 :正位胸片示右上纵隔及右心缘旁可见 9 5cm× 6 3cm椭圆形块影 ,密度中等、较均匀 ,边缘清楚、光滑 ,呈分叶状 ,右心缘显示欠清。侧位胸片示前纵隔密度增高 ,胸骨后心前间隙明显变窄 ,密度增高。X线诊断 :右前纵隔占位 ,考虑为胸腺瘤或畸胎…  相似文献   

6.
1病历简介病人女性,63岁。因颈前后侧包块十余年近两年逐渐消失,而左侧又出现一肿块,数月来常觉胸闷气喘,平卧后易出现刺激性呛咳来院。病人无突眼、心悸、手抖,无肌无力和骨关节痛史,无尿痛和血尿史。查体:颈前偏左中下部见一约5cm×5cm×6cm包块,下极伸入胸骨  相似文献   

7.
患者 ,男 ,30岁。患者无诱因出现胸痛 6个月余 ,无胸闷、心慌、气短 ,无咳嗽、咳痰、咯血及呼吸困难 ,无四肢乏力及眼睑下垂 ,近 2个月来 ,胸痛加重入住我院。胸透发现纵隔阴影 ,而后行胸部CT提示左前纵隔有 6cm× 4cm× 3cm大小软组织肿块影 ,边界清楚 ,密度均匀 ,双肺野清晰 ,CT诊断 :胸腺瘤可能。手术所见 :左胸腔无粘连 ,无积液 ,类圆形游离肿瘤位于前上纵隔 ,突向左侧胸顶 ,质硬 ,6cm× 4cm× 3cm大小 ,包膜较完整 ,类圆形游离肿瘤给予完整切除。病理诊断 :前纵隔神经鞘瘤 (伴出血 )。讨论 神经鞘瘤发病率各家报告不…  相似文献   

8.
1 病例介绍患者 ,男性 ,4 7岁 ,以“咳嗽、咳痰、进行性气促伴消瘦 2月余”为主诉就诊。 CT检查示 :左上前、后纵隔占位 ,左胸腔少量积液 ;生化检查示 :血浆甲胎蛋白 (AFP) 2 70 ng/m L。初步诊断 :左纵隔占位 ,入院后行左胸纵隔肿瘤切除术。切除标本采用链霉素 -生物素 (SP)免疫组织化学技术 ,所有试剂、SP免疫组织化学试剂盒购自美国 Maxin公司 ,操作按说明书进行。TBS代替第一抗体作阴性对照。病理检查 :肉眼见纵隔不整形肿瘤组织 3块 ,分别为 1.5 cm× 1cm× 1cm,2 cm× 1cm× 1cm,2 .5 cm× 2 cm× 1.5 cm ,切面呈多彩状 ,鱼肉…  相似文献   

9.
蒋芝英 《医学文选》2000,19(2):251-252
巨大胸骨后甲状腺瘤患者临床上比较少见 ,我科于 1995年 11月收治 1例 ,手术治疗后并发呼吸道阻塞 ,因抢救及时 ,病人转危为安 ,术后 19天痊愈出院 ,现报告如下。1 病例介绍  患者男 ,6 0岁 ,因发现左颈肿物 2 0年 ,胸骨后异物感一年 ,伴咳嗽、咳痰、呼吸困难两天 ,于 1995年 11月 12日入院。查体可见 :气管偏左 ,左、右颈前区分别触及一 10 cm×6 cm× 3cm和 5 cm× 3cm× 2 cm肿物 ,其表面光滑 ,边缘清楚 ,随吞咽上下移动。胸透示右上纵隔肿物压迫气管向左 ;气管软化试验 ( ) ;CT示胸内甲状腺瘤 ,全气道明显受压段达6 cm,直径最小处仅…  相似文献   

10.
患者男,37岁。发现前胸部有一肿块30余年,缓慢渐进性增大,现约鹅蛋大小。无咳嗽、咳痰、胸闷、乏力、盗汗等表现,否认家族有类似疾病史。体格检查:胸骨柄前触及3cm×3cm×4cm的肿块、质韧、固定、无触痛,与周围组织分界清。CT平扫示胸骨柄前方见一类圆形肿块影,内部密度偏低,CT值约25HU,肿块前方达皮下,后缘与胸骨相邻,与周围软组织界限欠清(图1,2),胸骨未见异常。CT诊断胸壁软组织肿瘤。沿胸壁肿块周围用1%普鲁卡因局部浸润麻醉,行胸壁肿块切除术,术中探及皮下组织约3cm×3cm肿块,与周围组织粘连明显,质软、界清,包膜完整,活动度小。病…  相似文献   

11.
纵隔间叶性软骨肉瘤1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病例介绍患者男性 ,32岁 ,以无明显诱因出现左胸背疼痛 ,症状逐渐加剧 3月余为主诉 ,于 2 0 0 2年 5月入院。近 10 d疼痛向前胸放射 ,无咳嗽、咳血痰史。在当地医院行 CT检查示 :左后下纵隔占位。我院胸正侧位片示左后下纵隔见一密度欠均匀 ,边界欠清的团块状影 ,提示左后下纵隔占位 ,神经源性肿瘤可能。胸部 MRI检查 :双肺内未见明显异常结构及信号改变 ,纵隔内未见明显肿大淋巴结影 ,但左后下纵隔可见一大小约 7.0 5 cm× 6 .0 5 cm× 3.95 cm类圆形肿块影 ,肿块外缘边界清晰、光滑 ,与胸椎左缘呈宽基底相连 ,提示左后下纵隔肿瘤 (胸…  相似文献   

12.
李小虎  刘斌  余永强  王万勤 《安徽医学》2012,33(10):1411-1412
<正1病史摘要患者男性,63岁,胸闷不适5年余,偶有呼吸困难症状。CT检查所见前纵隔胸腺区见一巨大类圆形稍低密度肿块影,大小约11 cm×13 cm×14 cm,密度较均匀,测其CT值25.4Hu,边界较清,与主动脉弓、腔静脉间脂肪间隙存在,气管稍受压,增强后病变未见明显强化,双肺内未见明显实质性病变,纵隔内未见明显肿大淋巴结。  相似文献   

13.
<正> 胸骨后软骨肉瘤,临床罕见,笔者曾收治1例,报道如下.患者 女,27岁.因胸闷、发音嘶哑3月余,当地医院胸部CT扫描示前纵隔占位,于1995年7月18日来我院就诊,拟前纵隔恶性畸胎瘤收入院.1995年7月25日在全麻下行剖胸探查.手术取左前外侧加第4肋间水平胸骨横断及胸骨纵形劈开切口进胸,探查见前上纵隔有一约11cm×10cm×10cm的圆形肿瘤,表面呈不规则结节状,有完整的包膜,表面血管呈网状分布.肿瘤基底来源于胸骨体部的后壁,坐落在心底大血管之前,和胸骨后壁粘连紧密,与心脏、大血管、气管无粘连,头臂血管及气管受其挤压而明显向  相似文献   

14.
1 病历报告  患者,男,28岁。因胸部X线片发现纵隔肿块阴影于1999年1月10日来院求治。查体和实验室检查均无异常发现。胸部X线片示前上纵隔有一软组织阴影,边缘较光整,有分叶。胸部CT扫描:前纵隔见一8.6cm×6.7cm×4.4cm实性肿块,边缘清楚,密度均质,CT值42HU。增强扫描后病灶略有强化,CT值约51HU。入院诊断:恶性胸腺瘤。在全麻下经胸骨正中劈开切口手术探查,见前上纵隔肿物,形状不规则,无完整包膜,侵及右侧纵隔胸膜,后部与心包粘连,上极侵及部分左无名静脉。术中避开左无名静脉,将肿瘤及累及纵隔胸膜、心包一并切除。病理诊断:纵隔精…  相似文献   

15.
1 病案介绍 患者曾某,男,68岁,住院号:0051559.于1999年5月17日以剑突下及胸骨后隐痛不适40d为主诉入院.患者2年前曾撞伤胸部,入院体查局部压痛不明显,心率78次/分,律整,胸骨左缘第3、4肋间可闻SM3/6级柔和杂音,术前心脏彩超提示前纵隔有一4.5cm×2.7cm×3.0cm椭球形的回声肿块,压迫右室流出道.MRI提示前纵隔、心包内右室流出道前方有一3.5cm×3.5cm×3cm实质性占位性包块,右室流出道受压变窄.术前诊断为前纵隔肿瘤,手术在全麻下进行,经胸骨正中切口入路,术中发现心包内肺动脉根部、右室流出道的前壁有一大小为3.5cm×3.5cm×4.0cm的半球状紫蓝色的肿瘤,质地中等,有海绵状感,表面结节状,包膜完整,穿刺有鲜红血液从针孔喷出,肿瘤根部为2.0cm×2.0cm,以无损伤血管钳在其根部缓慢钳夹后,肿瘤即明显萎缩.术中诊断为海绵状血管瘤,给予姑息性大部分切除,残端以带垫片Prolene线两边平行缝合,再作褥式缝合.在残留的血管瘤内注射平阳霉素8mg(加4mL生理盐水稀释).手术顺利,术后恢复良好,心脏杂音消失,3个月复查MRI见海绵状血管瘤明显缩小,原症状消失,一般情况良好.病理诊断为心脏海绵状血管瘤.  相似文献   

16.
患者女,24岁。因胸痛1月余,伴心悸、胸闷3天入院。患者平卧位胸闷加重,喜取头高右侧卧位。体检:胸骨后压痛,叩诊清音,双肺呼吸音清晰,末闻及干湿性罗音。胸部CT示:前上纵隔见约70 mm×90 mm的软组织密度影,境界不清,纵隔大血管及气管明显被推移及受压,且肿块与大血管粘连较紧密,脂肪间隙消失,肿块与前胸壁接触面较宽。取活检示:混合性胸腺瘤。肺功能:肺活量占预计值78.  相似文献   

17.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性,10岁,因进行性颜面浮肿伴胸闷、乏力、消瘦1个月入院。查体:消瘦,颜面浮肿,轻度贫血貌,双侧颈静脉怒张,上胸壁静脉迂曲扩张,右胸部饱满,叩诊呈浊音,右肺呼吸音明显减弱,气管偏左,X线胸片示纵隔右前中部巨大肿块,10cm×10cm,密度不均,有似骨骼、牙齿钙化影,边界不规则,并向左侧及上下扩展,CT扫描提示纵隔右侧巨大畸胎瘤,压迫上腔静脉。入院后病情日趋恶化,呼吸困难及颜面浮肿进行性加重,病情危急,故于1997年8月26日急诊手术。术中取右胸前外侧切口,横断胸骨,见右前中纵隔巨大肿瘤约15cm×10cm×8cm,包膜完整,表面…  相似文献   

18.
患儿:男,10岁。因阵发性胸痛、胸闷伴呼吸困难20天入院。病后无咳嗽、咯血当地医院曾按“胸腔积液”治疗无好转。CT扫描显示:前上纵隔8×8×6cm类圆形块状阴影,共间可见钙化点.周围血管、气管被推压。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在保证与传统胸部切口相同手术效果前提下,探索胸骨旁纵形小切口在前上纵隔肿瘤手术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2000年1月至2009年1月对25例前上纵隔肿瘤设计胸骨旁纵形小切口手术切除,小切口长度平均7cm,术中切断1根肋软骨,手术结束时,被切断的肋软骨用2-0无损伤绦纶线缝接,术后不放闭式引流. 结果胸骨旁纵形小切口无中转开大口,病人恢复良好, 无严重并发症及围术期死亡.结论 胸骨旁纵形小切口对胸部损伤小、出血少、不放胸腔闭式引流管,护理简单,病人活动方便,具有并发症少、恢复快、住院时间缩短、切口美观等优点.  相似文献   

20.
1 病历报告患者 ,女 ,6 5岁。因查体发现右后上纵隔肿物 3d于 1999年 4月 2 2日入院。无发热 ,无咳嗽、胸痛、胸闷 ,无声音嘶哑。一般情况尚好。心脏检查及心电图示 :右位心。B型超声示 :肝、胆、脾、胰、心脏反位。 CT示 :右后上纵隔内见一卵圆形软组织密度肿块 ,约 3.2 cm× 4.2 cm× 4.2 cm,边界平滑、清晰 ,其内可见一小片状极低密度灶 ;胸腹腔脏器完全转位。入院后4d行剖胸探查术 ,经右后外第五肋间入路 ,术中见右肺分上下两叶 ,心脏及大血管位于右胸腔 ,右后上纵隔有一卵圆形肿物 ,约 5 cm× 5 cm× 3cm大小 ,囊实性 ,边缘清晰 ,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