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玉米科学》2005,13(1):F002-F002
刘克礼(Liu Keli),内蒙古赤峰市巴林左旗人,1937年11月生,汉族,中共党员。1962年7月毕业于内蒙古农牧学院。现任内蒙古农业大学教授、硕士、博士生导师。原内蒙古农牧学院副院长、院党委委员。曾任中国农学会理事,内蒙古农学会常务理事。他长期从事作物栽培学、作物栽培生理、作物高产理论与实践、作物育种学的教学和科学研究工作。治学严谨,学识与生产实践经验丰富,理论联系实际,教学效果优良,深受学生的拥戴。先后获自治区优秀教学成果一、二等奖各1项,  相似文献   

2.
水稻高产高效优质栽培研究的现状(英文)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1  
近年来一些发达国家利用信息技术和先进知识大力发展精准农业 ,以达到改良作物表现和提高环境质量的目的。中国的农学家依据精准农业的原理并结合本国的实践 ,初步提出了水稻等作物在高产栽培条件下基本苗、施肥和灌溉的定量方法和关键指标 ,为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作物精准栽培技术体系奠定了基础。水稻直播省工节本 ,其应用面积在亚洲正逐年增加。杂草控制和倒伏问题是制约水稻直播产量及其应用面积扩大的两大因素。水稻地膜覆盖栽培近几年正在中国兴起。地膜覆盖可增温保墒、节约用水和减少氮肥损失。但地膜覆盖对环境带来的污染应引起重视。作物栽培已从单纯注重产量 ,转变为产量、优质、高效相统一 ,注重环境的保护 ,重视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的开发。农业信息技术运用于作物栽培技术的研究 ,将促进栽培技术的现代化、标准化和智能化。  相似文献   

3.
在党的“科学技术必须面向经济建设,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的方针指引下,近20年来,浙江省作物栽培技术有了很大的发展,新技术层出不穷,为提高全省的农业生产和粮食产量上新台阶作出了有效的贡献。据1978~1993年16年浙江省科技成果奖资料的统计,作物栽培方面的获奖成果共102项,占大田作物获奖总数的28.7%。根据16项二等奖以上的粮食作物栽培奖资料测算(每项奖按当时推广5年的效益累计),共为国家多增产粮食166亿公斤,再加上所节省的成本,总计净增收益达66.8亿元。这是一个很了不起的数字。与全省近万名农技人员在第一线…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查阅有关标准化的信息资料与结合生产实践,对标准化管理在大豆农业的地位、作用和体现进行了简要表叙,说明了标准化管理的重要性、方向性及可操作性。同时,为大豆农业生产标准化管理工作提供了可供参考的佐证和依据。  相似文献   

5.
刘群松  管永祥 《花生学报》1995,(3):30-31,40
马铃薯、花生一膜两用高产栽培技术及效果刘群松,王龙,管永祥,俞春涛(江苏省连云港市农业局连云港222002)(江苏省作物栽培站)为了开发冬闲田,提高土地的综合效益,使传统农业向高产高效优质农业转变,我们进行了在留种春花生的冬闲田里种一季马铃薯的偿试,...  相似文献   

6.
文章根据广西糖料甘蔗标准化现状,分析了广西糖料甘蔗标准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探讨了推进标准化建设的对策及建议;提出要继续完善糖料甘蔗标准化体系,加强标准化信息服务建设,加大实施力度,为广西乃至全国糖料甘蔗产业的良性健康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茶叶电商市场增长迅速,电商的优越性与茶叶市场结合,构建了一个新兴的市场模式。茶叶嗜好品的特征与核心信息传导模式的差异,在很大程度上分化了线上与线下渠道,表现出了信息不对称的特征。标准化、认证化与品牌化是可以应用的信息不对称抵消制度,标准化、认证化修正了产品信息的传导机制,品牌化带动的线上线下融合有助于信息传导机制的优势互补。  相似文献   

8.
从系统论的角度看作物栽培学的本质就是人们在认识环境资源和作物内在生长发育规律的基础上,采用合理的技术手段,对生物体和环境进行调控。使之能充分利用太阳光的能量,通过生物转化,生产人们所需要的食物、工业原料和生物能源。因此作物栽培是一门牵涉面很广,综合性很强的复杂科学。  相似文献   

9.
著名专家介绍──小麦栽培学家蒋纪芸蒋纪芸,女,1938年生.1960年毕业于原西北农学院农学系,1963年于该系硕士研究生毕业。现任西北农业大学教授、硕士生导师、作物栽培教研室主任、民盟陕西省委委员、省政协委员.1993年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蒋女士从...  相似文献   

10.
在作物栽培系统中,衡量一个方案的优劣,传统的方法主要是以产量目标为标准,很少考虑其他目标。然而作物栽培是一个复杂的生产系统,评价系统中某一方案的优劣,要考虑的目标不止一个,而是多个,产量仅是其中的重要目标之一。从整体上看,我们选择一个好的栽培方案,希望达到净产值最大,产量最高,可靠性最好,适应性最广,经济效益最大,生态效益最佳。但这些目标之间存在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密切关系,有时还会发生矛盾,所以,同时达到所有目标的最优是不可能的,这就给作物栽培方案的决策带来困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