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评价温血诱导心脏停搏、术中冷维持及终末温血灌注对心肌的保护作用。方法 :44例首次瓣膜置换术病人 ,分为实验组 (n =2 1)和对照组 (n =2 3 )。实验组以常温含血停搏液诱导心脏停搏 ,再改为冷血停搏液 ,在主动脉开放前再次灌注常温含血半钾或全钾停搏液 ;对照组应用冷血停搏液灌注。围术期记录一些临床指标 ,两组各有 11例病人于CPB前、主动脉开放后 3 0min、主动脉开放后 6h、术后 2 4h ,4个时点采血测定血浆心肌肌钙蛋白 (cTnI)。结果 :实验组心脏自动复跳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5 ) ;cTnI于主动脉开放后 6h、术后 2 4h ,对照组明显高于实验组 (P <0 .0 5 )。结论 :温血诱导心脏停搏、术中冷维持以及终末温血灌注 (温 冷 温 )方法简单易行 ,较单纯冷血停搏液灌注具有更好的心肌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
马刚  张希全 《中国全科医学》2005,8(24):2020-2022
目的 对比研究冷晶体停搏液与综合应用血液停搏液灌注在心脏瓣膜置换术中的心肌保护作用.方法 选择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23例,随机分为冷晶体停搏液组(CCC组)11例和血液停搏液组(BCP组)12例进行心肌保护的临床对比观察.术中CCC组采用冷晶体心脏停搏液间断灌注,BCP组先灌注高钾温血停搏液诱导心脏停跳,然后间断灌注冷血心脏停搏液,手术终末主动脉开放前温血诱导心脏复跳.结果 CCC组自动复跳率低于BCP组(P<0.05),术后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多于BCP组(P<0.05),术后呼吸机辅助呼吸时间和术后强心利尿剂及正性肌力药物的用量、应用时间、应用率均多于BCP组(P<0.05),在升主动脉开放后各个时相点血cTnI高于BCP组(P<0.05).结论 综合应用温血心脏停搏液诱导心脏停跳,冷血停搏液间断灌注及终末温血灌注,较冷晶体停搏液间断灌注有更好的心肌保护效果.  相似文献   

3.
张从利  李晓红  梁启胜  任丽 《中华全科医学》2012,10(9):1350-1351,1459
目的探讨自体冷血停搏液在心脏瓣膜置换术中对心肌的保护作用。方法将心脏瓣膜病患者40例,随机分为自体冷血停搏液组(A组)和4∶1冷含血停搏液组(B组),每组20例。分别于术前、术后6 h、24 h及48 h经桡动脉取血3 ml,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心肌肌钙蛋白I(cTnI)、磷酸肌酸激酶同功酶(CK-MB)及心肌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含量。结果两组患者术后cTnI、CK-MB和H-FABP明显升高,均于术后6 h达高峰,与术前水平比较,显著升高(P<0.01),随后逐渐下降,术后48 h基本接近正常水平(P>0.05)。术后6 h,B组患者三者水平明显高于A组(P<0.05),其余各时点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心脏自动复跳率明显高于B组(P<0.05),而多巴胺应用时间及呼吸机辅助时间明显少于B组(P<0.05)。室性心率失常发生率、死亡率及低心排发生率两组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体冷血停搏液能显著降低血浆cTnI、CK-MB及H-FABP水平,能明显提高心脏自动复跳率、减少多巴胺应用及呼吸机辅助时间。自体冷血停搏液在心脏瓣膜置换术中对心肌保护效果优于4∶1冷含血停搏液,对心脏停搏下心内直视换瓣术心肌保护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心脏含血停搏液加入泰特(TAD)在心内直视术中的心肌保护作用。方法30例心内直视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在含血心脏停搏液中加入TAD(剂量600 mg),对照组单用含血心脏停搏液,分别经主动脉根部或切开主动脉经冠状动脉窦直接灌注,观察诱导停搏时间、心脏复跳情况、术后机械通气时间及术后正性肌力药物的应用情况。结果实验组较对照组自动复跳率高,诱导停搏时间、术后多巴胺用量、机械辅助通气时间显著减少。结论TAD加入心脏停搏液中具有良好的心肌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冷晶体停搏液和含血停搏液心肌保护效果。方法应用冷晶体或含血停搏液灌注施行冠状动脉搭桥术35例。冷晶体组采用间断灌注;含血停搏液组灵活交替采用温血、冷血停搏液。结果含血停搏液组与冷晶体停搏液组术前心功能及血清CK-MB值、冠状动脉搭桥支数、体外循环时间无差异,但含血停搏液组主动脉阻断时间显著延长(P<0.01)。术后血清CK-MB值、自动复跳率无显著差异。结论含血停搏液心肌保护效果不逊于冷晶体停搏液;主动脉阻断时间对心肌保护有更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温血诱导心停搏加冷血停搏液持续灌注对婴幼儿心脏手术的心肌保护作用。方法:选择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的婴幼儿20例,随机分为两组:冷血停跳液间断灌注组;温血诱导心停搏加冷血停搏液持续灌注组(观察组)。检测于手术前后白细胞β2整合素(CD11b)表达,TNF-α和心肌钙蛋白I(cTnT)含量。观察自动复跳率(例),后并行时间,术后心功能,术后正性肌力药物用量。结果:两组相比,对照组CD11b表达增强(P<0.01),TNF-α和cTnI含量增高(P<0.01)。对照组后并行时间,术后正性肌力药物用量显著高于观察组(P<0.05);自动复跳率(例),心功能指标明显低于观察组(P<0.05)。结论:温血诱导心停搏加冷血停搏液持续灌注技术对婴幼儿心脏手术比冷血停搏液间断灌注有更好的心肌保护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冷晶体停搏液和含血停搏液心肌保护效果。方法应用冷晶体或含血停搏液灌注施行冠状动搭桥术35例。冷晶体组采用间断灌注;含血停搏液组灵活交替采用温血、冷血停搏液,结果含量血停搏液组与冷晶体停搏液组术前心功能及血清CK-MB值、冠状动脉搭桥支数、体外循环时间无差异,但含血停搏液组主动脉阻断时间显著延长(P<0.01)。术后血清CK-MB值、自动复跳率无显著差异。结论含血停搏液心肌保护效果不逊于冷晶体停搏液,主动脉阻断时间对心肌保护有更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HTK液在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心内直视手术中的心肌保护效果。方法:2012年4月-2013年3月,本科在16例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心内直视手术中应用HTK液灌注心脏进行心肌保护,通过与同时期应用冷血停搏液灌注的16例患者的临床指标进行对比分析,评价其心肌保护效果。结果:HTK液组心脏自动复跳率高于冷血停搏液组(P0.05);HTK液组手术时间、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主动脉开放至心脏复跳时间、后并行循环时间、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和ICU停留时间均短于冷血停搏液组(P0.05);HTK液组体外循环停止时多巴胺用量(5±2.5)μg/(kg·min),低于冷血停搏液组(P0.05);HTK液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冷血停搏液组(P0.05);体外循环后心肌肌钙蛋白(c Tn I)、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CKMB)开始升高,并于术后第1天达最高峰,但HTK液组麻醉诱导之后各时间点的c Tn I、CKMB水平均低于冷血停搏液组(P≤0.05)。结论:在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心内直视手术中应用HTK液灌注心脏,心肌保护效果优于冷血停搏液。  相似文献   

9.
目的 比较HTK液及含血心肌保护液对瓣膜置换合并房颤射频消融手术患者的心肌保护效果及其对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 2011年7月至2012年2月,连续36例瓣膜病合并房颤拟行瓣膜置换(或成形)并同期行房颤射频消融治疗患者纳入本研究,随机分为两组:HTK液组采用HTK液作为心肌保护液,单次灌注诱导心脏停搏;含血停搏液组使用1∶4含血心肌保护液,在心肌缺血期间每隔20 min灌注一次.分别在术前(T1)、主动脉开放后2h(T2)、术后24 h(T3)和术后48 h(T4)采集血液检测血清肌钙蛋白T(cTnT)、肌酸激酶(CK)、心肌型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型肌酸激酶同工酶(CKMM)浓度,同时记录患者围术期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术后机械通气和ICU停留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及临床转归等数据.结果 HTK液组患者平均灌注量(1 922.2±399.3) ml;含血停搏液组患者平均灌注(3.06±0.72)次,平均灌注量(2 837.3 ±249.6)ml,两组患者心脏均停跳良好.两组患者血液中的cTnT、CK、CKMB和CKMM浓度在主动脉开放后2h时均显著升高,术后24h时仍处于较高水平,术后48 h时呈下降趋势.HTK组血清cTnT、CK、CKMB和CKMM浓度在开放后2h、术后24h、术后48h均显著低于含血停搏液组.HTK组体外循环费用显著高于含血停搏液组(P<0.05);随访期间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价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瓣膜置换合并房颤外科治疗术中应用HTK液进行心肌保护,围术期心肌损伤酶学指标较含血停搏液有所改善,对术后恢复作用与含血停搏液相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温-冷-温灌注方法和单冷含血停搏液灌注方法在瓣膜置换手术中的心肌保护效果。方法将84例择期瓣膜置换病人分为2组,一组先用温血停搏液诱导停搏,继用冷血停搏液维持,开放主动脉前用温血停搏液再灌注(组Ⅰ)。一组单用冷(4℃)含血停搏液灌注(组Ⅱ)。2组病人性别、年龄、心功能、主要器官功能和身体状况无统计学差异。分别于麻醉开始前和主动脉开放后即刻、1h、3h、6h、12h、24h、48h、72h抽取外周血测定CK-MB、CTnT含量并记录主动脉阻断时间、体外循环时间、自动复跳率、正性肌力药物使用量和时间、辅助呼吸时间和ICU停留时间。结果2组病人术前CK-MB和CTnT无显著差异,术后均增高。组Ⅰ增高较组Ⅱ增高少,有统计学意义。组Ⅰ自动复跳率较组Ⅱ为高和辅助循环时间、正性肌力药物使用量和时间等较组Ⅱ为少,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温-冷-温灌注方法有较好的心肌保护效果。  相似文献   

11.
婴幼儿温-冷-温停博液灌注心肌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观察 32℃新鲜氧合血行温血诱导停搏和终末温血再灌注对心肌保护的影响。方法 婴幼儿法洛四联症根治术 6 4例 ,随机分为 :温血组 32例 (温血诱导停搏后改用冷血灌注 +终末温血灌注 ) ;冷血组 32例 (冷晶体诱导停搏后改用冷血灌注 )。分别观察主动脉开放后心脏复跳和最初心律。结果 温血组全部自动复跳 ;冷血组自动复跳率为 71.88% (P <0 .0 5 ) ,且最初心律失常率 2 8.12 % (P <0 .0 5 )。结论 温血诱导停搏和终末温血再灌注利于心肌保护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比观察间断灌注冷血、持续灌注冷血及持续灌注温血心脏停搏液对长时间停搏心脏心室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利用猫体外循环模型,分别用间断冷血、持续冷血及持续温血停搏液保护心肌,测定其心功能、心肌酶释放及丙二醛(MDA)含量变化。结果:心脏停搏180 min复灌60 min时,间断冷血及持续冷血停搏液灌注组心室功能明显下降,心肌酶释放及MDA含量增加,尤以前者为甚,而持续温血停搏液灌注组心室功能在复灌后其测值接近停搏前水平,心肌酶释放及MDA含量亦出现类似变化。结论:持续灌注温血心脏停搏液在心脏长时间的停搏过程中可提供充足的血供,是一种理想的心肌保护方法,特别适用于需长时间停搏及高危心脏病患者的术中心肌保护。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含乌司他丁自体血冷心脏停搏液对体外循环下未成熟心肌的保护作用.方法 年龄≤10个月行体外循环室间隔缺损修补术患儿58例,随机分成含乌司他丁的自体血冷心脏停搏液组(A组)、自体冷血心脏停搏液组(B组).分别于体外循环前5 min及主动脉开放后10 min检测心肌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的水平,比较术中心脏复跳时间及复跳率,正性肌力药物评分情况.结果 主动脉开放10 min时B组SOD低于A组(P<0.01),MDA高于A组(P<0.01).A组心脏自动复跳时间及正性肌力药物评分均明显低于B组(P<0.05).结论 含乌司他丁自体血冷心脏停搏液对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中未成熟心肌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温-冷-温含血停搏液在心脏手术中的心肌保护作用.方法先用温高钾含血停搏液诱停心赃,再灌注冷高钾含血停搏液,主动脉开放前再灌注温高钾含血停搏液,进行二尖瓣置换术各18例,观察心脏复苏及心肌酶变化.结果温-冷-温停跳组自动复跳率及心肌酶变化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温-冷-温高钾含血停搏液较冷高钾含血停搏液有更满意的心肌保护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对比自体冷血心脏停搏液与含血停搏液、St.Thomas液、HTK液对未成熟心肌细胞三磷酸腺苷(ATP)及二磷酸腺苷(ADP)含量的影响,提示自体冷血心脏停搏液对未成熟心肌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年龄≤12个月行体外循环室间隔缺损修补术的患儿80例,随机分成自体冷血停搏液组(A组)、冷血停搏液组(B组)、St.Thomas液组(C组)和HTK液组(D组),每组各20例。于主动脉阻断前、主动脉开放后30 min取右心耳标本50 mg,用HPLC法测定心肌ATP、ADP含量。结果主动脉阻断前各组患儿心肌ATP与ADP含量无统计学差异(P0.05);各组患儿主动脉开放后30 min心肌ATP与ADP含量均较阻断前显著减少(P0.01);A组患儿主动脉开放后30 min心肌ATP与ADP含量较B组显著增高(P0.01)。结论自体冷血停搏液可显著提升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术后未成熟心肌细胞ATP含量,效果明显优于含血停搏液、St.Thomas液以及HTK液。  相似文献   

16.
观察持续逆行灌注冷血停搏液对心肌的保护作用,在心脏停搏后以55-70cm高度的落差经冠状静脉窦逆行持续灌注低钾冷血停搏液,流量在40-60ml/min。持续逆灌组血中CPK及CPK-MB的含量在心脏停搏及复灌期间皆明显低于间断灌注组,术后心律失常发生率低,复灌后输出量明显高于术前测值。持续逆行灌注冷停搏液具有更好的心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7.
4℃氧合血停搏液在婴幼儿先心病手术中的心肌保护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4℃氧合血停搏液在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简称先心病)手术中的心肌保护效果.方法选择病情偏重的先心病手术婴幼儿52例,采用4℃氧合血停搏液方法(A组),并与同期应用传统冷晶体停搏液的先心病手术婴幼儿67例(B组)进行比较.A组在主动脉阻断后先泵人41高钾氧合冷血停搏液,心脏停跳后,再以41低钾氧合冷血停搏液持续灌注维持.B组在主动脉阻断后先灌注4℃晶体停搏液15ml/kg,然后每20min重复半量.结果两组心脏自动复跳率、主动脉开放后室颤发生率、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的差别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或0.01).结论在婴幼儿先心病手术中4℃氧合血停搏液优于传统的冷晶体停搏液.开放主动脉前用温血灌注,心脏自动复跳率高.加强监测、结合使用超滤可消除高钾血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自体冷血停搏液对未成熟心肌保护作用与磷酸化蛋白激酶B(P-AKT)抗凋亡机制的相关性。方法82例行体外循环术的先天性心脏病婴儿随机分为:非自体冷血停搏液(A)组33例和自体冷血停搏液(B)组49例。阻断前和主动脉开放30 min取右心耳组织,TUNEL法检测心肌细胞凋亡情况,计算凋亡指数(AI);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心肌组织磷酸化AKT(P-AKT),记录术中复跳时间、复跳率、术后2 h左心室心肌运动指数(Tei指数)、心脏指数(CI)、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和正性肌力药物依赖情况、术后24 h心律失常发生率等。结果主动脉阻断前心肌组织P-AKT和AI均无显著差异(P0.05);主动脉开放30 min后,两组心肌组织的P-AKT和AI均显著升高(P0.05),B组P-AKT显著高于A组(P0.05),B组AI显著底于A组(P0.05)。两组的复跳时间、术后2 h左心室Tei指数、心脏指数(CI)、LVEF、正性肌力药物依赖情况及术后24 h心律失常发生率等均有显著差异,B组显著优于A组(P0.05)。心肌组织的P-AKT水平与AI、复跳时间及Tei指数负相关(P0.05);与LVEF及CI正相关(P0.05)。结论对于未成熟心肌,自体冷血停搏液比非自体冷血停搏液能促进心肌P-AKT组织蛋白的表达,减轻心肌细胞凋亡,对心脏具有更好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康斯特保护液(HTK液)、冷含血停搏液(CBC液)在重症心脏瓣膜(SVHD)置换手术中的心肌保护效果。方法 40例成人SVHD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HTK液组(n=20)、CBC停搏液组(n=20)。测定围术期6个时点的血清cTnI、CK-MB水平。比较两组心脏自动复跳率、术后多巴胺用量、机械通气时间、ICU滞留时间。结果两组患者升主动脉阻断后血清中cTnI、CK-MB浓度均明显升高。升主动脉阻断后10 min、升主动脉开放后30 min、术后6 h HTK组cTnI、CKMB明显低于CBC组。HTK组心脏自动复跳率远高于CBC组。术后多巴胺用量、呼吸机辅助呼吸时间及ICU停留时间HTK组明显少于CBC组。结论 HTK心脏停搏液对SVHD手术患者的心肌保护作用优于4:1CBC液。  相似文献   

20.
自体冷血停搏液对婴幼儿心肌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自体冷血停搏液对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体外循环中心肌保护作用。方法婴幼儿非紫绀型先心病30例。随机分为自体冷血(A组)、冷血(B组)和晶体(C组)停搏液组,每组10例。分别于术前、术毕、术后24h、48h经桡动脉抽血检测心肌肌钙蛋白I(cTnI)及磷酸肌酸激酶同功酶(CKMB),术中记录复跳时间及复跳率,术后监测心脏指数(CI),正性肌力药物依赖情况。结果同组手术前后比较,cTnI术毕明显升高(P〈0.001);CKMB术后24h达到高峰(P〈0.05或P〈0.01)。A组与B组、C组比较:复跳时间、正性肌力药物依赖性、cTnI和CKMB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CIA组优于B和C组。B组与C组比较:复跳时间、正性肌力药物依赖性和cTnI有显著性差异(P〈0.05),CIB组优于C组。结论自体冷血停搏液对婴幼儿心内直视手术心肌保护优于冷血和晶体停搏液,对未成熟心肌具有良好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